上甘嶺戰役,美軍悲嘆:中國炮兵每秒鐘落下一發炮彈,太可怕

1950年爆發的抗美援朝戰爭,數十萬志願軍奔赴異國他鄉,為保衛祖國而戰鬥。在這場歷時三年的戰爭中,志願軍炮兵與全球實力第一的美軍炮兵展開了殊死較量。經過實戰鍛鍊,同時加上蘇聯的援助,志願軍炮兵成為當時實力強勁的“戰爭之神”,

為打贏抗美援朝戰爭做出重大貢獻。在戰場上,步兵屢屢喊出“炮兵萬歲”的口號。

上甘嶺戰役,美軍悲嘆:中國炮兵每秒鐘落下一發炮彈,太可怕

1950年10月,志願軍首批入朝部隊中有3個炮兵師奔赴前線。這3個炮兵師都是原來老四野的部隊,3個師共9個團擁有火炮284門,大多為中小口徑的山炮、野炮,如日本的94式75毫米山炮,92式步兵炮,美製75毫米山炮等。這些火炮型號雜,口徑小,維護保護比較困難。即便如此,志願軍炮兵憑藉劣勢裝備,以英勇頑強、不畏犧牲的精神與美軍搏殺,創造了許多令美軍感到震驚的戰績。

比如,在第一次戰役的雲山攻堅戰中,39軍8個團在2個炮兵群的掩護下向美軍騎兵第一師發起進攻,最後佔領整個雲山城。在第三次戰役的前期攻堅戰中,志願軍集中6個炮兵團向敵人發起進攻,一舉撕開了敵人的堅固防線。

到了1951年,志願軍炮兵火力不足的缺點暴露了出來。比如在著名的砥平裡戰鬥中,我軍包圍了敵人,可是由於炮兵火力跟不上,被包圍起來的敵人在我軍步兵的頑強攻擊下,最後仍然成功突圍。為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擺脫“火力不足恐懼症”,新中國從蘇聯進口補充了大量火炮,炮兵裝備逐漸實現了換代。

經過二戰的洗禮,蘇聯紅軍的炮兵很強大,其在柏林戰役中以4.2萬門大炮攻擊德軍陣地的場景,在世界戰史上可謂空前絕後。年輕的志願軍從蘇聯進口火炮並學習蘇軍炮兵的戰術,是一種短平快的速成辦法。

上甘嶺戰役,美軍悲嘆:中國炮兵每秒鐘落下一發炮彈,太可怕

蘇制122毫米榴彈炮

通過進口蘇聯火炮,我軍快速成立了17個地面炮兵師,6個高射炮兵師,2個火箭炮兵師,1個反坦克炮兵師。這些炮兵部隊剛成立,就奔赴抗美援朝戰場接受實戰洗禮。比如在第五次戰役、上甘嶺戰役中,都有炮兵部隊的功勳。尤其是火箭炮兵師的喀秋莎火箭炮,給不可一世的美軍以沉重打擊。

上甘嶺戰役,美軍悲嘆:中國炮兵每秒鐘落下一發炮彈,太可怕

大名鼎鼎的喀秋莎火箭炮


上甘嶺戰役,美軍悲嘆:中國炮兵每秒鐘落下一發炮彈,太可怕

喀秋莎火箭炮猛烈齊射,炮彈像暴雨一般地飛向敵人,曾創下一次炮擊打垮美軍兩個營的輝煌戰果

除了獨立炮兵,一線各個野戰軍也都擴建了自己的炮兵部隊。據統計,在第五次戰役發起之前,換裝蘇聯裝備的志願軍第3和第19兵團,其下轄的12軍、15軍、60軍、63軍、64軍、65軍,每個軍屬炮兵團全部換裝了蘇制122毫米榴彈炮。每個步兵師下屬的炮兵團也增加一個122毫米榴彈炮營,極大地增強了志願軍部隊的攻堅火力。第五次戰役結束後,前線野戰軍部隊又大都換裝成口徑大、威力猛的蘇聯火炮,炮兵運輸大多實現了摩托化牽引,炮兵在戰場上展示出強大的戰鬥力。

上甘嶺戰役,美軍悲嘆:中國炮兵每秒鐘落下一發炮彈,太可怕

【志願軍炮兵部隊以猛烈而準確的炮火支援步兵作戰。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在與強敵作戰中積累了豐富的戰鬥經驗,步炮協同靈活高效。美軍承認:“在金化地區戰場,中國軍隊炮火猛烈集中,開始在戰鬥中佔優勢”“中國大炮發揮了驚人的作用”】

在上甘嶺戰役反擊階段,志願軍使用114門火炮對敵人進行了三次齊射,美軍一度悲嘆“中國炮兵每秒鐘落下一發炮彈,太可怕”。

在1953年夏的金城戰役中,志願軍投入1360門火炮,在幾十分鐘時間裡發射1900噸炮彈,這一火力密度甚至超過了蘇德戰爭。

上甘嶺戰役,美軍悲嘆:中國炮兵每秒鐘落下一發炮彈,太可怕

152毫米加榴炮

志願軍炮兵還提煉出了很多實用的戰術,有三點很值得說道。

第一,集中炮兵火力打擊敵人。蘇聯炮兵在二戰中,集中幾千上萬門火炮轟擊德軍、日軍,志願軍也注重運用這一戰法,把火炮集中起來向敵人開火。在金城戰役中,志願軍中部攻擊集團將199師和200師的大炮集中起來使用,取得很好效果。更為重要的是,在我軍炮兵數量相對較少的情況下,這種戰術能在局部戰場形成火力優勢。

第二,火炮打游擊。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志願軍炮兵為保存實力,分散靈活使用,分成若干個炮群,每個炮兵群擁有幾門到幾十門不等的火炮,靈活、機動、隱蔽地打擊敵人。

第三,“快準猛狠”。遵循“快速、準確、猛烈、狠打”的原則,即使在炮彈較少的情況下,通過突然而猛烈的火力打擊,取得重創敵人的效果。

【深耕戰爭史,弘揚正能量,兵說歡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