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神僧不遠千里來到後趙,他真的會特異功能麼?

在兩晉南北朝的動盪歲月裡,人人都不知道自己的明天在哪裡,王朝政權更迭,受苦的還是戰亂中的窮苦百姓。但是也有那麼一些人心中懷著信念,帶著“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的篤定行走在蒼涼大地上。

一、佛圖澄是何許人也


西域神僧不遠千里來到後趙,他真的會特異功能麼?

佛圖澄

佛圖澄又叫做竺佛圖澄大師,本姓帛氏,是西域龜茲人。九歲的時候在烏萇國出家為僧,嚴格遵守清規戒律,認真學習佛法,曾兩次到罽賓也就是今天克什米爾地區一帶學習。他也有一個遠大的志向,就是要將宏大的佛法傳到東土去,這比唐僧到西天取經早了三百多年。

在晉懷帝永嘉四年(公元310年)佛圖澄來到了洛陽傳法,但是當時正處在永嘉之亂中的東晉王朝也並不安全,到處都是因為打仗留下的滿目瘡痍。看著這些,佛圖澄弘法的心志更加強烈和堅定了。

他本來想在洛陽修建寺院,但是劉曜卻打了過來,動亂之中未能如願,便隱居在山林之中,觀察著天下的變化。公元312年石勒在葛陂駐紮,準備攻打建業,石勒手下的大將郭黑略把佛圖澄介紹給了石勒。石勒本來就是一個想要真正建立一番功業的人,見到見多識廣、博學多才的佛圖澄非常高興。就這樣,佛圖澄成了石勒的座上賓,在後趙進行了弘揚佛法的活動。

在後趙建武十四年(公元348年)十二月八日佛圖澄圓寂,活了117歲。弘法就要修建寺院,有了石勒的支持,佛圖澄每到一個州郡就要修建寺廟,共修建了893座。


西域神僧不遠千里來到後趙,他真的會特異功能麼?

佛圖澄瀝酒滅火(敦煌壁畫)

這樣一位大德高僧,定有很多人追隨,佛圖澄的徒弟大概有數百人,而門徒更是數以萬計,這些徒弟和門徒中出來的高僧也很多。

除了高深的佛法,被人們津津樂道的還有佛圖澄的特異功能,敕龍取水、察鈴音知吉凶、假死脫身等神技讓人們感覺就像是神仙下凡一般。我覺得佛圖澄有些神技是因為其知識淵博、掌握了事情和事物發展的規律推斷出來的,有些應該就是魔術戲法。

二、佛圖澄和石勒、石虎的交往

在佛教剛傳入中原發展的早期,因為世俗社會比較主流的還是玄學道學思想,僧人和世俗統治者更沒有機會交往,他們的傳教活動也比較單純,大多面對社會下層的窮苦人。佛圖澄有與石勒交往的機會固然可貴,比如西方某些宗教的推廣和發展離不開統治階級的支持,佛教要想在中原大地發展,抱住石勒這條大腿可以事半功倍。

然而佛圖澄並不是簡單的淺陋者,他要把自己弘揚的大法真正傳到人們內心裡,所以首先要取得石勒的信服。當

時因為征戰,石勒殺人很多,佛圖澄就“憫念蒼生,欲以道化勒”,不顧自己八十多歲高齡,“策杖到軍門”勸說石勒,減少殺戮無辜。當然,佛圖澄這麼要求也是有底氣的,因為他為石勒預測了很多次敵人發起的攻擊,為石勒打仗提出很多高明的意見,再加上玄乎的魔術,石勒已經成為了佛圖澄的忠實粉絲,當然會聽他的勸說。

其實就像我前文說過的,這不是什麼神乎其神的神算子,而是佛圖澄從客觀事物的具體情況出發,做出正確的判斷。隨著幫助石勒取得 一個個勝利,石勒對他更加敬重了,為他上了“大和尚”的尊號,任何軍國大事都要來徵求他的意見。


西域神僧不遠千里來到後趙,他真的會特異功能麼?

石勒見佛圖澄之圖

石勒死後,石虎奪了石弘的皇位,遷都到鄴城。“虎傾心事澄,有重於勒。下書曰:“和尚國之大寶,榮爵不加,高祿不受,榮祿匪及,何以旌德?”佛圖澄被石虎當做國之大寶,比石勒更加尊重,在朝會上只要佛圖澄一到,所有人都要起立。雖然經常打交道的是殺人不眨眼的魔王石虎,但佛圖澄總是能夠用自己的智慧捍衛佛法,客觀說還救了很多無辜人的性命。

三、佛圖澄在民間的影響

因為關於佛圖澄的種種神奇傳說,再加上石勒和石虎對他的崇敬,普通百姓也十分敬畏,民間有“莫起噁心,和尚知汝”的說法,佛圖澄的無限目光儼然成為了緊箍咒或者監視器。而這樣的崇敬並不只是因為一些小把戲伎倆唬人得來的,佛圖澄還是水利專家和神醫。現在邢 臺市有碑文記載:“石勒時旱,幹泉,……佛圖澄咒龍取水,三日水出雨降”,這件事與《高僧傳》裡記敘的基本相同,更進一步印證了佛圖澄在團

興修水利的事實。佛圖澄還用同樣的方法在石井崗興修了水利。這只是佛圖澄對地址水文學有一定的研究,知道在哪裡打井可以出水,關於降雨就是懂得大氣天氣學。要是他能夠潛心發展科學,我覺得可以成為我國古代偉大科學家也不一定呢!

除了自然科學,佛圖澄還精通醫術,甚至能達到起死回生的效果。“石虎有子名斌,後勒愛之甚重,忽暴病而亡。已涉二日,勒曰:‘朕聞虢太子死,扁鵲能生。大和尚,國之神人,可急往告,必能致福。"’經佛圖澄診治,“須臾能起,有頃平復。由是勒諸稚子,多在佛寺中養之。”佛圖澄就是這麼厲害,趕上華佗扁鵲了,在他的眼裡只有病人,沒有王公貴族和下層農民之分,為窮苦的人治好了很多疑難雜症。他還把自己的醫術傳給一些弟子,繼續為人們服務,而且分文不取。


西域神僧不遠千里來到後趙,他真的會特異功能麼?

佛圖澄

有苦難的地方就有需要撫慰的心靈,而佛教就是這樣一種溫和的撫慰劑,給人們精神上的寄託。十六國時期是中原佛教大發展的時期,而佛圖澄真是先行者。當然也有人反對佛教傳播,但佛教信仰是廣大人民群眾所選擇的,是勢不可擋的。

不光佛圖澄自己是一代高僧,他的弟子中也有很多宗師級人物,如道安、僧朗、竺法雅、法首、法祚、法常、法汰、道進、僧慧、法和等,其中道安後面成為了譽滿天下的一代佛學大師,創立了本無宗,還有僧朗受到前秦王苻堅、後秦王姚興、南燕王慕容德、東晉孝武帝、北魏拓跋圭的敬重,南燕王慕容德授於僧朗以東齊王之稱號。

總之,西域遠道而來的神僧佛圖澄是一位值得稱頌的一代高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