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妙法:如何化方为圆,刚柔相济?

王羲之妙法:如何化方为圆,刚柔相济?


在书法中,横折框架结构如何化方为圆,从而意态流美?后世名家,学王颇多,能刚柔相济的却并不多——


王羲之妙法:如何化方为圆,刚柔相济?

王羲之行书笔法

公开课系列之十四


#14

迴兜之法


王羲之行书中对于横折框架构成之局部常常化方为圆,处理为一笔内转回兜之弧 线,意态流美,骨气洞达。


王羲之妙法:如何化方为圆,刚柔相济?


《丧乱帖》“贯”、“痛”二字最可见出王字回兜法之丰圆笔姿:


王羲之妙法:如何化方为圆,刚柔相济?


“贯”字下部之回兜弧线,从头到尾没有一丝芒角,笔锋似裹似铺,悠扬卷舒地斜滑—兜转,线型在流转的运动中隐隐地丰厚起来,最后的抖抛就像荡秋千一个回合 结束时惬意的顺势回落,轻轻松松,不费一点气力。


王羲之妙法:如何化方为圆,刚柔相济?


“痛”字的回兜笔意略同,只是弧线环转的幅度更大些,最后抖抛的转角处也就更饱满些了。


《集王书圣教序》中采用回兜法的字例在笔触方面明显不及唐摹善本大王法帖中字例那么饱满丰润,不过,优美的间架形态毕竟大体犹存。


两个“而”字的回兜,一者笔势飞动而线形均匀,一者笔势沉稳而渐转渐厚。


王羲之妙法:如何化方为圆,刚柔相济?


“物”字右部大弧线造型开张朗畅,由横向的微曲型转至回抛的环曲型,一气流转,略无滞碍。


王羲之妙法:如何化方为圆,刚柔相济?


王羲之书法以清刚劲直为基调,回兜法的运用使风流婉转的“柔性”因素合理地渗入,刚柔相济、方圆交互的和谐之美乃臻极境。


王羲之妙法:如何化方为圆,刚柔相济?

薛绍彭《上清帖》局部


宋人薛绍彭的行书,用笔秀润,尤擅回兜,时称得晋人风韵。可惜能圆而不能方,一味地“柔性”到底,气骨尽失,但得王字之一隅而未能周览其全美,终非大家之选。 (待续)


【王羲之行书笔法公开课】

01、王羲之“骨法用笔”,谁与争锋?

02、王羲之的“切笔”,不是谁都能学到的!

03、王羲之的“尖鋒”笔法,已被兰亭世俗化

04、王羲之的“万毫齐力”笔法,小王亦是不如

05、王羲之的实锤“牵丝引带”用笔

06、王羲之的“点”,神妙“衄挫”笔法

07、王羲之的“横”,“变起伏于锋杪”

08、王羲之的“折钗股”,篆籀圆通

09、王羲之的“空际摆宕”,王铎学得如何

10、王羲之的“折笔”,更厉害的在后面

11、王羲之的“折笔”,更难的在于“逆势”

12、王羲之的“收锋”,打开了行书“新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