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初一王和一相同時被迫害,同為宰相的沈義倫為何躲過此劫

北宋太平興國七年 (公元982年),年初。一場政治風暴已然在醞釀中,這場風暴是高層之間的對決,涉及的主要人員宰相和王爺。這場事件將影響北宋初期的政治權利的歸屬。這次的事件除了皇帝趙匡胤不談外,其他主要演員有幫助趙匡胤奪權成功的首相趙普,秦王趙廷美、次相盧多遜。那作為另一名宰相的沈義倫即使再不情願參與其中,則不得不被迫參與。

宋初一王和一相同時被迫害,同為宰相的沈義倫為何躲過此劫

這場的謀劃者,依然是那位參與陳橋兵變和杯酒釋兵權的趙普。曾經的首相沈義倫讓位於他(薛居正死後,沈義倫為首相,且沈義倫是比趙普後拜相,趙普因編造"金匱之盟"被宋太宗任為首相),曾經和趙普一起為趙匡胤的幕僚,十分清楚趙普的為人,做事風格,自然清楚其中要害。已經遲暮之年的他,怎麼不可能想方設法逃過此劫!

宋初一王和一相同時被迫害,同為宰相的沈義倫為何躲過此劫

沈義倫躲過此劫,跟他的性格有很大的關係。

沈義倫(909—987),因避太宗光義名諱而單名倫,字順宜,開封太康(今屬河南)人。沈義倫此人謹小慎微,用"清介醇謹"評價他最為合適不過了。

北宋開國初期,那些個王公大臣們,一個個在為自己營造自己的華麗的新居,只有沈義倫還在住簡陋的房屋,還不曾修繕。謹小慎微的很,即使在開寶六年五月,宋太祖派官督工按設計圖為他營造新居時,他還是要求建造較狹小的房屋。

或許他的成功在於他的謹慎,一次次在官場上救了他。而同年八月,連任10年的宰相趙普因為飛揚跋扈被貶。

從營造房屋就可以看出沈義倫此人的小心翼翼。在趙普迫害秦王和次相盧多遜前,已經察覺此事的沈義倫,知道無法幫助,只好向皇帝請辭。不過最終還是受到牽連,罪名是沒有察覺盧多遜等人謀反,被罷相。最終在同年七月,以左僕射致仕。

宋初一王和一相同時被迫害,同為宰相的沈義倫為何躲過此劫

有人可能會說沈義倫是膽小怕事或者明哲保身。至少在伴君如伴虎的朝廷中,得以全身而退。既然能擔任宰相的職位,也是一名有擔當的官員。

《宋史·列傳第二十三》論曰:沈倫使吳越還,請以揚、泗軍儲百萬餘斛貸饑民,朝論難之。倫曰:"國家以廩粟濟民,自當召和氣,致豐稔,豈復有水旱?"得請乃已。

一次淮南發生饑荒,是沈義倫多次請求朝廷賑災。此事發生在北宋建隆三年(公元962年),淮南飢懂,揚、泅諸州多有餓殍。

宋初一王和一相同時被迫害,同為宰相的沈義倫為何躲過此劫

戶部郎中沈義倫自吳越歸朝,上書太祖:"建議將各郡所儲百萬石軍糧貸給饑民,至秋,令交還新粟。"

反對者認為:"假若再遇水旱,饑民將無法還粟,誰能擔當這個責任?"

沈義倫慷慨陳詞:"認為國家開倉濟民,可感召和氣,立致事稔,不用憂慮水旱!"

太祖聽從沈義倫的建議,詔淮南道官吏開倉賑饑民。

宋初一王和一相同時被迫害,同為宰相的沈義倫為何躲過此劫

此次事件說明沈義倫此人作為官員有擔當,為民生大計著想。

宋初一王和一相同時被迫害,同為宰相的沈義倫為何躲過此劫

沈義倫一生謹小慎微,為人清廉(,宋滅後蜀,宋軍將帥恃功貪暴,只有都監曹彬,轉運使沈義倫清廉,曹彬歸朝後,"唯薦義倫可任"),為民著想,是一名好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