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戰,陸遜被困八陣圖,黃承彥為何引其逃生

建安二十四年至二十六年,蜀國迎來了多事之秋。

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劉備稱漢中王。看到劉備稱王,駐守荊州的關羽決定拿下曹仁鎮守的樊城,來個錦上添花。前期,關羽憑藉暴雨水淹七軍,降於禁、斬龐德,威震華夏,但是在曹操派徐晃過來救援之後,兩軍相持不下。接下來,呂蒙和陸遜上演雙簧,白衣渡江,偷襲並殺死關羽,荊州落入孫權之手。

夷陵之戰,陸遜被困八陣圖,黃承彥為何引其逃生


關羽被殺,劉備始料不及,痛恨孫權背後捅刀,復仇之火頓時燃起。

但是,他並沒有立刻殺向東吳給關羽報仇。因為在220年曹操死了,當年十月曹丕繼位魏王,二十九天之後,曹丕逼迫漢獻帝退位,當上了魏文帝。

孫權殺掉關羽之後,感覺劉備必然要來報仇,為避免兩線作戰,於是放低姿態,向曹丕稱臣,獲封吳王。

這下劉備就尷尬了,繼續當漢中王還是向曹丕稱臣?還是自立為帝?

一直以來,劉備都標榜自己是漢室之後、曹操是篡奪漢位的漢賊。這確實起到了凝聚人心、拉攏人才的作用,如果向曹魏稱臣,必然引起思想混亂,這又成了劉備嚴重的政治包袱,沒有孫權那樣務實靈活。再說,自己剛剛奪了人家的漢中、殺了曹操的至親夏侯淵,現在向曹丕苟和,人家也不會容下自己。

另一方面,漢獻帝劉協雖然“禪位”,但是人家畢竟根正苗紅,並且還活著,就這樣赤裸裸的稱帝,於心不忍。

再者,關羽剛死,當務之急是給關羽報仇。失去荊州,只剩益州,實力受損,不如奪回荊州之後再稱帝也不遲。

諸葛亮等人給出瞭解決方案:當年光武帝劉秀連續四次推辭稱帝,大臣耿純對他說,大家仰慕您的人品和才華而捨命相隨,都希望享受富貴生活,如果您不稱帝,大家只好找別人去了。

夷陵之戰,陸遜被困八陣圖,黃承彥為何引其逃生


劉備聽了諸葛亮的話,恍然大悟。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武擔山稱帝,宣佈繼承漢朝國祚,改元章武。稱帝之後,第一件事就是討伐東吳。夷陵之戰由此爆發。

春寒料峭,劉備兵分兩路伐吳:一路由劉備親自率領,發兵4萬,從益州出發,吳班、馮習為左右將軍,黃權為偏將;另一路由車騎將軍張飛率領,從巴西郡南下,到江州(今重慶)與劉備匯合,人馬1萬人。

此時關羽、黃忠已死,馬超年邁多病,趙雲因戰前反對伐吳,被撂在後方,沒有隨隊東征。當初叱吒風雲的五虎將都已凋零,取而代之的大多是平庸之輩。吳班為國舅吳壹的族弟,馮習本是南郡人,跟隨劉備從荊州到益州,因忠心侍主,被劉備帶上參加此次戰鬥。所以說,當時的劉備是將帥乏人。

劉備出發前曾找大師算卦,測算此次出征吉凶幾何。這位大師叫李意其,自稱漢文帝時代的人,活了400多歲。這位大師默不作聲,先是畫十幾張穿戴鎧甲的士兵,然後一頁一頁撕掉,又畫了一個人,挖了一個坑,把人埋於地下,揚長而去。劉備心中頓有不祥之兆。

不久,從閬(lang)中傳來張飛被部下殺害。

夷陵之戰,劉備想打,孫權想和。他派諸葛亮的弟弟諸葛瑾鎮到南郡,與劉備溝通,被劉備斷然拒絕。

面對此等局面,諸葛亮也無法阻攔劉備,一方面為關羽報仇、理直氣壯,無法阻攔;二則此次東征,即使不順,也不可能慘敗危機生命。所以,諸葛亮默許了劉備這次冒險。

孫權看到和解無望,只能迎接挑戰。他任鎮西將軍、右護軍陸遜為大都督,將朱然、潘璋、宋謙、徐盛等將領。

陸遜沿長江部署了六道防線:潘璋守固陵、自己守夷陵、朱然守江陵、諸葛瑾守公安、徐盛守長江北岸的當陽、鮮于丹守南岸的武陵。

夷陵之戰,陸遜被困八陣圖,黃承彥為何引其逃生


劉備備過江州,出三峽,在三峽東口的白帝城建立總指揮部,命令張南、馮習繼續進軍。

張南、馮習在巫縣、秭歸擊敗陸遜前鋒,劉備遷至秭歸。再令張南、馮習、吳班攻打夷陵,只要拿下這荊州門戶,此戰便勝利了一半。

此時,劉備已經突入吳國邊境600百里,危險似乎悄然逼近。在夷陵最東端的猇(xiao)亭,陸遜固守不退,兩軍相持不下。

劉備施展誘敵之計,他令備令黃權平地紮營,令8000人埋伏樹林,結果陸遜看出林中殺氣,不準出兵。

夷陵之戰,陸遜被困八陣圖,黃承彥為何引其逃生


接著劉備派兵攻打守夷道的孫桓,孫桓是孫權的侄子,劉備是孫權妹夫,按輩分孫桓應該稱劉備為表姑父。由於身份特殊,陸遜手下將領紛紛要求出戰救援孫桓,被陸遜制止。

陸遜知道孫桓素得士眾之心,加上夷道城城堅糧足,憑他之力足以抵擋一陣子。如果分兵救援,必然導致原本就少的兵力受到削弱和分散。

事後證明陸遜的決策是正確的,孫桓說:“前實怨不相救,定至今日,方知調度有方耳!”

此時劉備已經露出破綻,兩軍對峙到了七月份,天氣炎熱,劉備為了安撫士兵,准許水軍上岸如林紮營,在白帝城至猇亭狹長的穀道中,綿延七百里餘里。

陸遜一看機會來臨,用火攻大破蜀軍,張南、馮習戰死,胡王沙摩柯被殺,劉寧杜路、黃權投降。

夷陵之戰,陸遜被困八陣圖,黃承彥為何引其逃生


劉備逃至馬鞍山,欲反攻,陸遜緊追不捨。劉備遂從山路逃走,被當初沿途設立的驛站士兵搭救,被驛卒抬著沿山路一路狂奔。

劉備逃至上夔道,遭遇孫桓反攻,劉備只得繞山路逃回白帝城,此時趙子龍前來救援,一槍刺死吳將朱然,殺退吳兵。陸遜恐曹魏偷襲,遂撤兵而還。

以上是史書記載的夷陵之戰,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為了烘托諸葛亮,在陸遜追擊劉備的時候,出現了誤入八陣圖一幕。

當時,救陸遜的人是黃承彥,諸葛亮的岳父,當初,諸葛亮算準日後必有東吳將領被困陣中,囑咐黃承彥萬不可搭救。

黃承彥,沔陽名士,與司馬徽、龐德公交好。諸葛亮、龐統、徐庶師從司馬徽,黃承彥愛惜諸葛亮之才,想把女兒許配給他,就問諸葛亮:“聞君擇婦,身有醜女,黃頭黑色,才堪相配,汝有意乎?”諸葛亮聽罷,跪拜而受。

夷陵之戰,陸遜被困八陣圖,黃承彥為何引其逃生


按黃承彥的話說,女兒黃月英相貌並不出眾,甚至有點醜,諸葛亮為何如此爽快答應這門親事?

因為黃承彥背景強悍:荊州水師都督蔡瑁有兩個姐姐,大姐嫁給了黃承彥,二姐嫁給劉表做續絃。蔡瑁父親是蔡諷,蔡家荊州地區最大豪門望族。

這門親事定下之後,諸葛亮師從黃承彥,專門學習八卦陣法。此八門陣雖然能夠困住陸遜,但是難不住黃承彥。

劉備失敗,蜀國實力銳減,當時能夠抗衡曹魏的只有陸遜,假如陸遜被困死在此陣中,吳蜀兩國會很快滅亡,放走陸遜,可以給諸葛亮賣個人情,方便日後聯合抗魏。

夷陵之戰,陸遜被困八陣圖,黃承彥為何引其逃生


當陸遜走出八陣圖,不禁長嘆:“孔明真臥龍也,吾不及矣!”

拜謝黃承彥之後,陸遜信守承諾,終生不再伐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