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江湖中,我們應該懂得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前言

“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是徽州謀士朱升嚮明太祖朱元璋提出的軍事策略,高築牆是指軍事上應加強防備,鞏固軍事基礎;廣積糧是指要儲備糧食,做好後勤保障;緩稱王則是指不要太早稱帝,暴露自己的野心,成為眾矢之的。

當時天下大亂,烽煙四起,群雄並爭,朱元璋僅是郭子興的一員大將。在郭子興死後,朱元璋雖然掌握了實權,但是其根基依然不夠穩,想要拿下佔據各地實力雄厚的軍閥無疑難度極大,一不小心還有可能被圍剿。明太祖很顯然,選擇了聽取朱升的策略作為其平定天下的方針,從攻下徽州到平定天下,明太祖用了12年來成就其偉業,開創了將近三百年基業的大明王朝。

和平年代的戰場都是沒有硝煙,職場就是我們要打拼的天下,也是實現我們抱負的最佳舞臺,但這個職場同樣是一個複雜的江湖,有著複雜的人際關係和處事規則。作為曾經的職場小白,也曾有著好好做事就能出人頭地的單純想法,這種想法讓我在職場升遷的路上吃過很多虧我也走過很多彎路。恰巧今天重溫了明太祖打下江山的謀略,有感而發,希望能通過自身的職場經歷給大家提個醒。

高築牆—職場上少犯錯誤

無論是初入職場,還是老江湖,在職場上第一個生存原則就是要少犯錯誤,無論是重大失誤還是小錯誤都儘量不要範。這麼說是要沿用國企生存的那一套?採取消極的工作態度?其實並不是。我要說的是謹慎擴張的策略下,少犯錯誤。

職場江湖中,我們應該懂得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犯錯誤可以分為在本部門和本部門以外犯錯誤。如果是在一個小公司本部門,哪怕範的是大錯誤,只要不涉及到部門外的利益,你的領導有願意幫你掩蓋,那你還是留下的,但是這也會影響你領導對你的評價。但如果在一個大公司,即使是本部門犯的小錯誤,也可能會成為壓垮你的最後一根稻草。因為這裡涉及的利益相關方更多了,你不知道你的同事會否作為談資,或者你的競爭對手會否添油加醋,而一旦外傳以後,這些話是很有可能傳到你上級的上級那裡去了,這種時候風險就不可控了。

而如果你的是在本部門外犯的錯誤,那不確定因素就更加多了,這個時候,任何一個人都有機會拿著這個把柄幫你“潤色潤色”,這裡有你的競爭對手,有看你不順眼的,也有可能就是不安好心的人。別指望別人幫你,但是至少不要給機會別人害你。

所以,為什麼是少犯錯誤是生存的第一原則呢?因為你所犯的每一個錯誤,都有可能成為你職場發展路上的一個炸彈,你不知道這個炸彈什麼時候會爆炸,而當你面臨重要的職位升遷的時候,這些出錯的記錄可能就會成為阻撓你升職的攔路虎。你的上級和你相處的時間長,對於有更全面的瞭解,也許可以容忍你的小錯誤,但是人力資源部呢?你更上級的領導呢?他們也許並不希望你得到發展機會。

廣積糧—專業過硬+人脈經營

1、專業過硬是基礎

中國已經開始逐漸進入市場經濟的時代,計劃經濟的色彩開始一步步退卻,現在體制內和部分國企依然保留著這種計劃經濟的烙印,但是隨著市場化的推行,這種烙印終將褪去。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一個員工是否可以為企業創造價值,成為了決定TA是否能夠留在企業的前提。

職場江湖中,我們應該懂得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在你剛進入一個公司的時候,能否表現出最起碼的專業素養和專業能力,是你的領導決定是否讓你留下來最直接的考量。你後面的才能如果沒有專業作為保障,沒有專業才能,你的領導可能都不需要你的其他才能。不要說民營企業,就算是很多國有企業,甚至是體制內,也開始推行市場化的各種考核機制,而業績就是其最直接的考卷。純粹還想靠著拍馬屁就上位,平步青雲的已經越來越少了,就算有這種人也只能一直跟著那個賞識他的領導,一旦這個領導失勢,TA很有可能也就一無是處了。

很多朋友說那些有背景的人好像也不需要專業能力,其實這種人絕大部分都有更好的簡歷,更豐富的資源,這些就是他們的專業能力。他們能夠直接為企業帶來資源,創造價值,你可以嗎?如果我們不行,那我們可能就要回歸到其他方面的專業能力上去。

想想自己的出身,自己的背景,自己的處境,所面臨的競爭環境,你就會對專業能力有不一樣的期待。

2、人脈經營是敲門磚

人脈的重要性在任何一個國家都是至關重要的,更不要說在中國這樣一個受幾千年傳統文化影響的國度。時至今日,人脈經營和純粹的搞關係已經不能劃等號了。因為法律制度和監管環境的改變,使得以往那種搞關係的套路開始變得風險極高,這種時候,更加平等互利的人脈經營開始變得更為主流。也就是並不一定是利益輸送,更多的是一種互惠互利。比如通過與上司的積極溝通,讓上司對自己有更深入的瞭解,從而獲得更多的工作機會。通過與前同事的關係維護,獲取其他公司的工作機會,這些機會或者信息的獲取都是建立在有效的人脈經營之上的。

職場江湖中,我們應該懂得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在這裡必須先聲明一點,這裡說的人脈經營儘量應該建立在平等、互助的基礎上的維護,因為如果彼此之間的地位差距太大,地位較低的一方的維護成本是很高的,因為你很難向地位高的一方提供有價值的交換。這裡建議大家把職場上的人脈經營首先鎖定在與自己關係密切的人身上,然後再逐步擴展到更廣泛的淺關係上。

關係密切的人直接決定了你短期的職場升遷,這是我們比較緊急的任務,因此必須加強與關係密切的職場同事的溝通,包括你的直接上司、有潛力的同事、公司關鍵部門的同事或者領導。廣泛的淺關係則包括工作上接觸到的客戶、合作伙伴、政府部門等,他們很有可能會成為你未來職業發展路上的重要推薦人,只要你維護得當,形象和能力深入人心,這個機會並不少。

說完人脈經營的範圍,現在說說人脈經營的方式。人脈維護的最重要的兩點一個是加強溝通,另一個就是送禮。加強溝通很好理解,多找機會和這些人脈建立聯繫,互相交換彼此的信息和狀況,加深彼此之間的感情。這種方式以能夠彼此進行私下聚會為基準線,也就是說如果你能夠與這個人建立私下的聯繫,那證明這個人脈你是可以用的上的了。

第二個就是送禮,所謂人多禮不怪在中國是很有道理的。特別是對於一開始關係比較遠的人脈,送禮是破冰的一個比較重要的手段,但是一開始送的禮物不宜太過於貴重,否則容易起到反效果。其次,應該搞清楚這個人能不能收禮,否則送禮可能葬送你的前程。比如你送禮給老闆的秘書,但是老闆又是很有疑心的人,那你這個行為無疑是賄賂他的秘書,這會讓老闆有其他想法。最後,對於級別或者地位比你高,或者你有求於對方的關係,你可能會送禮,但是對於關係比較好的,也同樣不要忽視,畢竟這是一個尊重。

如果有了專業知識做基礎,你還懂得為人處世,善用人脈關係,那你肯定會比一般的同事擁有更多的機會。所以當今的職場,千萬不要抱著只要埋頭苦幹,就能出人頭地的想法,酒香也怕巷子深啊。

緩稱王—不要成為出頭鳥

最後我想說的一點,是很多年輕人,特別是年少得志的朋友特別容易犯的一個錯誤,那就是太出風頭,成為了公司的出頭鳥。但這又很不符合80後和90後性格張揚的習慣,為什麼說不要成為出頭鳥呢?

回顧一下中國成功的企業家,我們可以發現一個規律,那就是但凡總是被聚光燈追著走得,都很容易走上歧途。在改革開放後,民營經濟開始蓬勃發展的那個年代,誕生了多少有勇有謀的企業家,但是這些企業家很多都鋃鐺入獄了。他們絕大部分都有著類似的故事版本:將一個瀕臨破產的國營工廠承包後,扭虧為盈,還成為了全國的明星企業,接著喊出一個個激動人心的發展口號,但是最後卻因為步履太多,出現了經營問題,最後轟然倒下。

職場江湖中,我們應該懂得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他們身上無疑都有著那個年代的企業家獨有的創新、果敢和堅毅,但是最後卻被燈光矇蔽了雙眼,因為在聚光燈的照耀下,一個人很容易會出現目眩,從而迷失方向。哪怕放眼現在,樂於在媒體面前頻頻曝光的企業家,最後往往都會出現各種問題,媒體只是他們的一個工具,他們希望達到其他各種目的。

那為什麼當出頭鳥如此危險呢?因為出頭鳥吸引了太多關注著的目光,這裡面有你的朋友,更有你的敵人。這些敵人會想法設法抓住你的任何一個漏洞,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拉你下馬。有些人做事確實很謹慎,能夠做到滴水不漏,但是你能長期保證不出錯嗎?你能長期保證手下的人不出錯嗎?這個恐怕誰都做不到,這就是成為出頭鳥的風險,你相當於把自己暴露在放大鏡之下,這就容易讓別人看到你的弱點。

因此我們在職場中一定要注意避免不要成為出頭鳥,一來你不知道會惹來怎麼樣的敵人;二來別人在暗,你在明,你的底牌別人都看得清清楚楚,這個時候你就會很被動;三這會放大你的錯誤,影響你的上司或者同事對你的評價。總之,連企業家都無法躲避成為出頭鳥的風險,更何況我們還是普通的職場人?所以謹慎人的,通常都極力避免吸引太多人的注意,更不要說成為出頭鳥了。

所以在職場中,無論是做人還是做事都不應該過於高調,特別是做人,更加要懂得收斂。鋒芒畢露傷害的永遠是自己,你相當於在職場裡面四面樹敵,當你需要拉一把的時候,等待你的也許就只有落井石而不是雪中炭。

綜上所述,職場是一個江湖。我們首先應該生存下來,少犯錯誤,不要輕易斷送自己的前程;然後在職場中不斷積累自己的專業知識以及人脈關係,通過人脈關係的經營維護,獲取更多的工作和發展機會;同時我們要避免成為出頭鳥,否則強如企業家也無法抵禦聚光燈的傷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