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逃避高收費,商家玩私域流量,跳過平臺單幹,可行麼?

目前在很多領域出現了互聯網巨頭,如電商、出行、外賣等等,這些互聯網巨頭為海量商家搭建了平臺,讓人們可以很方便地在線訂購商家們的產品和服務,受到了全社會的追捧。

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隨著這些平臺越做越大,為了實現規模化盈利,紛紛通過各種方式向商家們收費,如年費、技術服務費、線上活動費(不參加沒流量)、交易抽傭等等。

在這些互聯網平臺上,會有大量商家,競品很多,同質化嚴重,價格很透明,利潤空間本來就不大,如果商家再向平臺繳納過多的各種形式的費用,那麼商家就會覺得很不划算。

而隨著私域流量的價值受到商家們越來越多的關注,很多商家覺得只要方法得當,是有機會跳過這些平臺,自己單幹的。

從目前來看,這確實是件值得嘗試的事情。不過私域流量這個東西,其實以前也存在,即使沒有這麼去叫它,但其一直以來卻並沒有發揮多大的價值。為什麼呢?

例如,以前做餐飲的,也會向到店食客發外賣單或訂餐小卡片,可用的人很少;以前做電商的,也有在包裹中夾送優惠券,並讓買家加關注的,同樣收效甚微。之所以以前的私域流量,沒有發揮作用,最大的問題在於缺乏運營。雖然有了流量,但沒有流動;雖然一直在拉新,但不會去促活;雖然有了關注,但沒有互動。流量池是一潭死水,自然沒有價值。

那麼,最近發生了什麼事情,能夠讓私域流量的價值有所改觀呢?為什麼現在商家們嘗試進行私域流量運營,就有機會了呢?

因為,隨著群聊、短視頻、直播、自媒體等的發展,大家看得多了,用得多了,參與得多了,很多人在不知不覺中,瞭解了互聯網運營的一些技巧;在潛移默化中,對如何進行私域流量運營,有了一些感覺;並且在不斷的實踐中,提升了自己的運營能力,懂得通過不斷找創意、做內容、多曝光、多互動,來提升關注、黏性和活躍,而不再像以前一樣,建個私域流量池就不管了。

做過產品的都知道,有本書叫“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但說實話,產品經理對一個人的綜合素質要求還是很高的,尤其是對技術的理解,並不是人人可以掌握的。其實,“人人都是運營經理”,才更符合現狀,更符合現代商業的需求,也更應該成為所有中小微商家們的共識。下到沒畢業幹兼職的大學生,上到退休養老幹副業的叔叔阿姨,只要用心,都是可以把運營這件事情做得像模像樣,而且可以做出自己的風格和特色的。

不過,不同的行業,甚至不同的細分類型商家,做私域流量的難度和效果,仍然是有所差異的。那麼,什麼商家更適合做私域流量運營呢?筆者舉一些例子,大家可以體會一下:

1.社區周邊的快餐,以及菜店水果店等,這些低價、高頻和大眾化的商家;

2.健身以及一些相對高頻的休閒娛樂活動,還是要突出高頻,價格適中,服務範圍略廣;

3.六線以下城市或大城市郊區小鎮內的打車,同樣也是高頻,而且需要快速響應;

4.文玩珠寶之類的高端興趣,非高頻,做私域流量相當於做社區,社區活了,不愁交易。

以上只是舉例,但總得來說,隨著廣大商家們對私域流量運營認知的提升,不應該繼續在做與不做之間猶豫,而應該大膽嘗試。前期更是可以與現有經營方式並行,以降低風險。此外,相對於開發網站、APP、小程序來說,運營私域流量,幾乎只有時間成本,而沒有其它硬性負擔,且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業餘碎片化時間進行,所以可以大膽實踐,一定是會有所收穫的。

為了逃避高收費,商家玩私域流量,跳過平臺單幹,可行麼?

科技引領財富,學習創造價值。創作不易,歡迎朋友們關注、評論、轉發。如商業轉載或其它,請聯繫:keji5u(科技無憂訂閱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