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4月齡寶寶輔食添加指南,做到這幾點讓孩子愛上吃飯

這是別人的家吃飯的娃~

6-24月齡寶寶輔食添加指南,做到這幾點讓孩子愛上吃飯

這是我家吃飯的娃!

6-24月齡寶寶輔食添加指南,做到這幾點讓孩子愛上吃飯

真是扎心的可以,每次吃飯不是雞飛狗跳就是追得滿地跑~眼看身上的肉肉直掉,真得急壞了老母親。

這加個輔食怎麼就這麼難!!!

難不難還真不能讓寶寶“背鍋”,媽媽們快看這幾件事你做對了嗎?

添加輔食的時間 不能早也不能晚!

根據指南建議,一般滿6月齡可以嘗試添加輔食,通常不得早於4月齡,不晚於8月齡。

6-24月齡寶寶輔食添加指南,做到這幾點讓孩子愛上吃飯

圖源:網絡

至少等到6月齡再添加輔食,這可能會降低有過敏性疾病風險的寶寶發生特應性皮炎和特應性致敏的風險。

那延遲添加輔食,過敏的風險會不會比較低?

實際上,延遲添加並不能預防過敏的風險,反而可能增加食物過敏的風險。

如果擔心寶寶過敏而不敢嘗試新輔食,這可能會導致寶寶攝入食物太過單一,影響營養物質的攝入,繼而影響到寶寶的生長髮育。

同時,延遲添加輔食可能會錯過寶寶的味覺、咀嚼功能發育的最佳時期,造成寶寶進食行為異常,斷離母乳困難以及營養不良等問題。

擔心寶寶對新添加的食物過敏,家長們可以這樣做:

每添加一種新食物,觀察2到3天,確定沒有出現嘔吐、腹瀉、皮疹等不良反應時,再添加下一種,如果對某種食物過敏,就需要暫停添加,直到恢復後再次嘗試。圖源:網絡 奶量一定要保證!

雖說寶寶已經開始添加輔食了,但主要的營養來源仍然是“奶”。

6-24月齡寶寶輔食添加指南,做到這幾點讓孩子愛上吃飯

圖源:網絡

而繼續母乳餵養,可以顯著減少寶寶腹瀉、中耳炎、肺炎等感染性疾病,也可以減少寶寶食物過敏、特應性皮炎等過敏性疾病,所以,即使添加輔食了,也別急著給寶寶減少哺乳或者配方奶。

6-24月齡寶寶輔食添加指南,做到這幾點讓孩子愛上吃飯

怎樣添加輔食?

不同月齡的寶寶添加輔食種類、頻次都是不同的,需要遵循每個月齡階段,寶寶吞嚥功能和胃腸道功能的發育特點,循序漸進進行。

01 第一階段:6月齡

寶寶從6個月開始,鐵需求會增加,因此輔食中,至少需要包含一種含鐵豐富的食物。

比如:強化鐵的米粉,蔬菜和水果也可以添加。

■ 輔食性狀:從泥糊狀到糊狀,泥糊狀的顆粒要更細膩些,糊狀稍顯粗糙些,啥是泥糊狀?只要舀起來不輕易滴落那就差不多了。

■ 添加頻次:母乳或者配方奶6-8次,剛開始添加輔食的時候,建議每天1次,最多2次,而輔食的量需要先從一小勺開始,慢慢增加。

可以在喂完母乳或者配方奶之後,等半小時再喂輔食。

02 第二階段:7-9月齡

這個階段主要為了鍛鍊寶寶的咀嚼能力。

當寶寶可以獨坐並伴有咀嚼的動作出現,即使寶寶還沒有長出牙齒,也可以開始鼓勵寶寶進行咀嚼的練習。

媽媽可以給寶寶做咀嚼的示範動作,慢慢教會寶寶咀嚼。

■ 食物性狀:末狀食物,比如:稀(軟飯)、肉末、菜末、蛋、肉末、碎水果。

■ 添加頻次:母乳或者配方奶4-6次,每日2餐輔食。並且,這個時候,輔食也能獨當一面了,不需要再前/後餵奶了。

剛開始寶寶可能不太熟練,也不太接受這樣性狀的食物,可能會出現作嘔的動作,這是很正常的現象。

寶媽一定要保持淡定,不要驚慌,避免將緊張的情緒帶給寶寶,否則下次寶寶更不敢嘗試了。

03 第三個階段:10-12月齡

這個階段的寶寶需要嘗試更多種類的食物,在擴大種類的同時,還需要在此基礎上改善食物的性狀。

需要逐漸由半固體過渡到固體,像丁、條甚至是小塊狀,以此繼續鍛鍊寶寶咀嚼、口腔運動發育,促進咀嚼肌發育,面部、語言等發育。

6-24月齡寶寶輔食添加指南,做到這幾點讓孩子愛上吃飯

圖源:網絡

■ 食物性狀:碎食物,比如軟飯、碎肉、碎菜、蛋、魚肉、豆製品、水果條,但儘量保留食物的完整性。

■ 添加頻次:母乳或者配方奶3-4次,輔食2-3次,還有一次水果。

04 第四階段:13-24月齡

這個階段的寶寶需要學習自主進食,並且逐漸適應家庭的日常飲食,但不是直接和成人一起混餐進食哦,還是要分開進食,寶寶的飯還是獨立製作的,2歲起可以嘗試和大人混餐。

6-24月齡寶寶輔食添加指南,做到這幾點讓孩子愛上吃飯

圖源:網絡

■ 食物性狀:米飯、麵條、饅頭、餃子、蔬菜、蛋、水果、瘦肉等,適當還可以加入些粗糧。

■ 添加頻次:每日三餐,母乳或配方奶2-3次,可以增加水果、奶類。

這個階段的寶寶,食慾和適量都可能會出現很大的差異,媽媽們儘量讓寶寶自己決定每次吃多少,強迫和過度餵養都不可取。

7-24月齡的寶寶胃腸道等消化器官的發育、感知覺以及認知行為能力的發展,都需要通過接觸、感知和嘗試,逐步體驗多樣化的食物,從被動接受餵養逐漸轉變為自主進食。

這是循序漸進的一個過程,在此期間,很需要媽媽的耐心與用心,適宜的營養和餵養不僅關係到近期的生長髮育,也關係到長期的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