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炮射速那麼慢怎麼打擊飛機?是需要提前瞄準嗎?

我是不是你最親愛朋友


88高射炮是二戰德國一系列防空炮的總稱,有FLAK 18/36/37/41等。後來又延伸出坦克用的KWK炮系列和反坦克的PAK炮系列。

88高射炮射速15~20發/分,與盟軍使用的中口徑高射炮差不多。比如同期美國的90mm M2高炮射速22發/分,英國QF3.7in(94mm)高炮射速20發/分,蘇聯M1939/ 85mm高炮射速10~12發/分。

對只有半自動裝彈機的88炮來說,這個射速已經很快了,畢竟一發高爆彈就要14.7公斤,很重的。

88高炮屬於中等口徑防空炮,它的使用方式跟小口徑防空炮是不同的。小口徑防空炮是炮彈撞飛機,中大口徑高炮是飛機撞彈片,它不像電影上演的那樣追著飛機打,而是打提前量,在飛機航路上製造一片彈幕守株待兔。

中大口徑高炮轉向慢,隨著飛機速度增加,已經很難趕上飛機的移動速度了。同時88炮也不跟機動靈巧的戰鬥機較勁,它的目標是滿載著炸彈的B-17、B-24、蘭開斯特這些大型轟炸機,任務是要地防空、轟炸機驅離。

轟炸機重載時機動能力很差,為了對抗攔截還要組成龐大的“箱形編隊”。

在箱形編隊中,所有轟炸機的位置是相對固定的,上下左右都有飛機,機動非常不便。再說轟炸機有指定的任務目標,不是隨便一扔就完事的。它要從預定的航路進入,到預定的空域投彈,否則扔一大堆炸彈也炸不毀目標。

投彈時要平穩飛行,讓投彈手穩定瞄準。高度能低就低,距離能近就近,越低越近準確率越高。所以很多時候,轟炸機群不得不硬著頭皮闖過防空陣地。

地面防空也不是一門炮各幹各的,而是好多高炮集火射擊。

在1942年“大德意志師”下轄的高炮營中,有重型炮連3個,輕型炮連2個。一個重型炮連中有88mm炮4門,還有20mm防空炮若干。

在一個防空陣地中,大口徑高炮在分散在四周,中間圍著射擊指揮儀。它是防空陣地的靈魂,由光學測距儀、機械計算儀、電纜等設備組成。

接到轟炸機來襲的遠程預警信息後,光學測距儀便開始搜索敵機。在天氣晴朗的日子裡,光學測距儀可以看到3萬多米高空,逮住1萬米左右的盟軍機群不在話下。

他有長長的基座和2個望遠鏡,利用三角函數原理得到敵機的斜向距離、高度和方向角。將數據輸入機械計算儀,就能解算出88炮射擊的方向、射角和炮彈引信的裝訂時間。

▲射擊指揮儀

88炮身左側有2組儀表盤,射擊諸元通過電纜傳送到儀表盤上。一二炮手根據儀表指示對針,將另外一個錶盤的指針調成一致,高射炮的炮口便指向了預定的位置。這個位置包含了提前量,是未來敵機航路與炮彈軌跡的相遇點。

炮手用引領測合機裝訂引信,炮彈上膛。當命令下達時,一個連或更多連的88炮同時開火,所有炮彈飛向同一個目標空域爆炸,形成一個橫跨數百米甚至千米的龐大彈幕。

闖進空域的轟炸機群要麼硬挺,要麼拉高轉向提前投彈。轟炸機群丟失了投彈窗口,高射炮也就完成了防空任務。

▲對針的儀表

當然,轟炸機群也不傻,它們會多批次、多高度、多航路進攻,讓高射炮群顧此失彼。敵方攻擊機也會伺機進攻88炮陣地,所以還要在周圍佈置20、37、40mm小口徑高炮控制低空,保護陣地。

二戰德國的88、105、128mm高炮取得了很好的戰績,僅1942年就擊毀盟軍飛機2萬多架。這個戰果與德國精密的射擊指揮儀和良好的炮兵訓練水平有關,另一方面也與盟軍大編隊機群有關。數百架飛機漫天飛舞,88炮集火射擊蒙也能蒙下不少。

其實88炮的炮彈差些,使用定時引信,時機不精確,殺傷效果不好。平均4、5000發炮彈才擊落一架飛機。相比之下,美軍的無線電近炸引信(VT引信)更高一籌,它能偵測無線電波反射,到達一定閾值時啟爆,效率非常高。在太平洋戰場上,讓日軍吃夠了苦頭。

88炮作為中口徑防空炮出色的完成了本職任務。更令他出彩的還是多用途,打得了飛機,滅得了坦克,這才成為二戰中公認的最優秀火炮之一。


和風漫談


過去的高射炮打飛機是:概率射擊,而不是精確射擊。當然,也包括88炮。

天上飛來個飛機或者導彈,我拿高射炮瞄準,直接把它擊落,這種射擊模式得是最近十年的事兒。中國最新一代的高射炮,35mm高射炮,才能達到這個效果。而且那門炮號稱頂3輛99坦克的價格。

二戰期間乃至二戰以後很長一段時間的高射炮,它不是像大家想的那樣,看見飛機過來,我瞄準、射擊,把它打下來這樣的使用。這些高射炮首先要部署在關鍵位置,自己的高價值目標的附近。當敵機過來的時候,高射炮就是向己方需要保護的目標上空進行射擊。它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不讓對方的飛機靠的太近,不能讓對方轟炸的太舒服。

敵人的機群飛到己方的頭頂,下面的幾十門高射炮就是向空中不停的發射,打出一片彈幕。它是在干擾對方,也是在威懾對方:你別過來呀,你別過來呀,過來我整死你。

如果對方非得過來,那就是靠概率了。

你飛過來50架戰機,來到空中的一片區域。然後我在下面用高射炮往那片區域裡打1000發炮彈,誰撞到誰,看緣分。

就像這個問題問的,88炮需要瞄準嗎?

需要!只不過它瞄準的並不是飛機,而是飛機要經過的區域。

高射炮打飛機不能簡單的用打不準、靠蒙來簡單的評價。

它是防禦性武器,部署在需要保護的目標附近,譬如橋樑。有高射炮在,敵方的飛機就不敢太放肆。像二戰期間想摧毀一座橋樑,需要投幾千枚炸彈,這裡面就有高射炮的功勞。不用擊落,把敵方的飛機趕跑,讓它炸不準,高射炮的作用就達到了。

讓對方炸不準、能驅離就夠本了,擊落是賺的。

88mm口徑在當時也算不小了,一顆炮彈在空中爆炸,會形成幾十米的殺傷半徑。這威力對當時木頭、帆布、鐵片子做的飛機來講還是比較恐怖的。幾十門88炮向空中射擊,等打出個千米級的死亡地帶,如果有機群撞進去,也肯定會遭到很大的損失。

在二戰後期,盟軍對德國的工業基地進行了長期的大規模轟炸。但德國的工廠依舊可以生產出大量的武器裝備。實際上這裡面就有88炮的功勞,它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盟軍的轟炸效果。

所以評價88炮或者其他的高射炮,不能簡單的用擊落幾架飛機來衡量。

有人想刺殺你,過來的時候看見你身邊跟著倆保鏢,他就沒動手,走了,也沒發生什麼衝突,但你不能說保鏢沒用,對不對?


銳度何老師


防空防空,十防九空



歡迎閱讀小兵作品,在介紹德國88毫米高射炮對空射擊原理之前小兵考一考讀者朋友們一道數學題,這道題的要求是三秒之內口算出正確答案:1.6元錢一斤的大白菜購買6斤3兩一共需要多少錢?



88毫米高射炮(以下簡稱88炮)在防空作戰中並不是單獨一門炮在射擊,而是數門炮組成防空陣地和數十門組成防空網進行防空作戰。



88炮的部分參數如下:全重4.98噸;俯仰角-3~+85度;射界360度;初速 820米/秒;射速 15發/分鐘,爆發射速20發/分鐘;防空最大射程 9900米;對地最大射程14813米。



在防空模式下,88炮通常以5門炮為組成一個防空陣地。在沒有火控雷達時期,高炮瞄準需要人肉,即炮瞄鏡,當接到敵機來襲的警報以後各炮位就為,指揮員用炮瞄鏡觀察敵機噶,根據敵機方位、數量、高度、速度計算射擊諸元,然後向各炮位下達指令:方位洞拐(方向設定為07),仰角四五(炮口設定為45度),設定4(炮彈設定為4秒爆炸),裝填6(本輪射擊6發),開火!(心算能力要跟菜市場大媽的水平相當)。



各炮位根據指揮員下達的指令調整火炮姿態然後射擊,五門火炮在數秒內向瞄準空域發射30發炮彈在設定高度爆炸向空域潑灑大量破片,形成一道數百立方的殺傷空間,從而擊毀目標。



88炮屬於大口徑高炮,用來對付速度慢、機動差的轟炸機群時效果尚可,對付戰鬥機就只能靠蒙了。防空防空,十防九空!說的就是高炮,尤其是像88炮這類人肉瞄準,人肉操炮的大口徑高炮是很難直接命中空中目標的,所以採用破片殺傷(即便現代防空導彈大多仍採用破片殺傷,動能撞擊或直接命中的鳳毛麟角),以提高命中率。



高炮難打飛機不僅僅表現在過去,即便現代高炮採用雷達+智能控制的高射速小口徑防空炮也很難直接命中目標。高射速的好處是短時間向目標潑灑大量彈藥形成彈幕從而達到擊毀效果,如1130近防炮。即便高效如1130類的現代防空火炮在向目標潑灑成百上千的彈幕時,真正直接命中的也就是其中的數發而已,何況二戰水平的裝備。


兵器知識譜


我們常說的88mm炮,主要是8.8cm Flak 18、36、37以及Flak 41等等,Flak是德語“防空加農炮”的縮寫,根據功用,又衍生出kwk(坦克炮)系列、pak(反坦克炮)系列,所以這是個大家族,單說哪個炮有什麼毛病還真難得講。

這些加農炮的種族毛病算一個吧,因為強調直射能力,無論防空還是反坦克都要求彈道平直,因此所有88炮的曲射能力都很一般,不是不能曲射,只是一款88mm的炮曲射能打啥?李雲龍的意大利炮都有75mm口徑呢。

因為是對空火力,打的還是高空目標,88炮自然不可能像37手拉機那樣低射速。克虜伯公司的解決方法是加裝了一個半自動裝填機,因此一分鐘能打出最高接近20發炮彈,這在那個年代是很恐怖的火力。

但隨之而來的是長度和重量上的麻煩,這也是88炮此後一直存在的毛病。它們還有個巨大沉重的高平移動炮架,有許多早期的Flak18最後都放到了Flak36/37的炮架上,這主要是因為37配套的拖車炮架能更快的展開進入戰鬥。

西班牙內戰時,希特勒為支持弗朗哥叛軍,組建了“禿鷹軍團”,軍團中包含了四個重型高射炮連,送過去的Flak18都是從漢堡港秘密輸送的,被拆散封進了大箱子,外面寫上“聖誕禮飾品”、“傢俱”字樣。 早期的Flak18炮管是一體化結構,這樣便於高射炮的炮彈飛行穩定和射程的提高,但因為88炮身管較長,因此也帶來了造價昂貴和膛線磨損過快的毛病。後來改進後採用了三段炮管設計,但這種結構會影響膛線結合,接縫處容易產生燃氣積垢,時間長了會導致身管腐蝕。同時三段管的炮身震顫會高於單管。

通過西班牙內戰這個試驗場,納粹德國鍛鍊了大批軍人,也實驗了各種新武器,88炮在其中首次被用來對地射擊(約7%,剩下93%都是對空),取得了很不錯的效果。

因此德國人修改了Flak18的拖車炮架,一體化炮管也被改成克虜伯很擅長的多管連接結構,這樣成本可以下降不少,還可以單獨拆卸損壞的部分替換。 雖然多段式炮管產生了這樣那樣的性能問題,卻可以使88炮降低成本和加工條件快速生產。這種火炮在設計上本就技術超前,一點點影響瑕不掩瑜。


淚321


88炮的原型屬於大口徑高射炮,大口徑高射炮是防空導彈出現以前,地面防止高空轟炸的主力武器。

無敵88。

高射炮屬於加農炮,一般身管都很長,一般都是50倍口徑以上,70倍口徑的時候居多。射高可以達到一萬米。
神風特攻隊撞擊美艦。

在一般的紀錄影片中,反應的大部分是美軍對付神風敢死隊的畫面,由於神風敢死隊的飛行高度低,這個時候軍艦主要依靠小口徑高炮或者高射機槍防空,這種情況下,小口徑高炮依靠高射速打出一片彈幕,就像現在的密集陣近防系統一樣,所以小口徑高炮的射速非常快。

但是大口徑高炮的殺傷原理和小口徑高炮不一樣,大口徑高炮首先射速不可能像小口徑高炮那樣快,大口徑高炮向高空射擊,發射的炮彈在空中爆炸,利用炮彈爆炸的彈片擊落擊傷飛機,在二戰本土防空作戰中,德軍的大口徑高炮發射炮彈的目的很多時候就是把盟軍轟炸機群編隊打散,方便於戰鬥機進行攻擊。


那團白色的就是炮彈雲。

在盟軍飛行員的回憶中,經常回憶到,遇到德軍的高射炮發射的炮彈,就像一朵朵棉花一樣,就是顏色有一點發黑,但是這一團看著無害的棉花,一旦被轟炸機碰到,那麼轟炸機就是非死即傷。德國的高射炮彈還是傳統的時間引信,而當時美軍開始使用的無線電近爆引信可以使炮彈在距離飛機合適的距離引爆,從而使對於飛機殺傷效率大大提高,從原來約2000發炮彈擊落一架敵機,下降到700發左右擊落一架。

對於射擊運動目標,無論是槍械還是火炮都是需要設置提前量,這個是肯定的,高射武器亦不例外,不過由於飛機是三維運動,所以設置提前量更加複雜,需要專門的計算機計算。而且高射武器射擊空中目標都不是一個目標只有一門炮射擊,一般是幾門射擊一個目標,這幾門火炮發射的炮彈把這個空中目標的四面八方都罩住,不過空中目標還是非常靈活,用高炮防空洞效率還是特別低。


紅色手電筒


德軍的88毫米炮,一度在戰場上打的盟軍聞風喪膽,這個不務正業的炮,擊毀的坦克要遠多於飛機。

二戰中,盟軍大口徑的高射炮有三種,其中包括88、105、128三種口徑的高射炮。防空來說,不是單獨一門炮就能完成的,而是有一套防空系統。這套系統內,先完成敵機的各項數據測定,傳達給各門炮。然後每門炮裝定引信,這裡就包括炮彈爆炸時間和高度。由雷達提供發射角度和延遲時間,炮彈在飛機來的路線上爆炸。


大口徑的火炮主要是針對敵機編隊,防空的目的也不完全是擊落敵機。敵機編隊過來,防空火力需要在空中形成一個火力網,打亂敵機編隊,使其不能精確轟炸目標。

飛機在天上亂飛,那會兒又沒有對空的制導系統,很難打的中的,防空火力靠的是一次齊射製造出來的火力網,直接一顆炮彈命中飛機的概率是非常低的。二戰時期,88炮平均每8500發炮彈才能擊落一架飛機。這不是炮手和炮的問題,是當時根本做不到。

88炮並不只有一門,旁邊還有20毫米的機關炮,作為88炮的掩護,單純一個炮,很容易被KO。

不務正業的炮

1940年,北非戰場上,德軍第7坦克師,被英軍狂毆,關鍵時刻,德軍一個高炮連用88炮平射支援,瞬間報銷英軍9個坦克。薩拉姆戰役,英軍240輛坦克,被德軍擊毀一半,幾乎都是88炮的傑作。


88毫米炮不僅打飛機,還能打坦克,同時還能打碉堡,盟軍心裡苦啊,碰上這麼個冤家。


軍武文齋


其實88毫米高射炮已經屬於中口徑高射炮了,由於炮彈過大,所以自然很難做到自動裝填發射,因此射速自然比不上小口徑高射炮,但是其優勢就是威力大射高大,而且更大的戰鬥部能有效打擊防護較強的敵機。而且實戰中,88炮往往不是單打獨鬥,而是數門組成一個炮群,以此來防空。

88炮在當時屬於典型的中口徑高射炮,與之類似的有英軍90毫米高射炮,蘇軍85毫米高射炮等。不過中口徑高射炮主要是用於要地防空,主要是打擊轟炸機等這些飛機的,這些飛機普遍飛行高度高,防護較好,而且一般是以固定的飛行編隊飛行,所以大口徑高射炮對付這些目標是非常合適的。因此這些高射炮一般採用的都是定時延遲引信,通過測高度等大致測算出所需時間,然後給炮彈引信設定相應數據。

至於低空防空任務,一般是交給小口徑高射炮,憑藉密集的彈幕來殺傷戰鬥機,攻擊機,俯衝轟炸機等這些飛機。所以實戰中往往是多種類的高射炮混合使用,以求達到最好的防空效果。

比如像戰列艦這種裝備,一般就裝備有大量大口徑,中口徑,小口徑高射炮,互相補充,來保護戰艦的安全(當然實際效果還是不如派戰鬥機護航的效果好)。


前沿陣地


Flak36/41 88mm防空炮的射速不算慢了,作為一款陸地上的火炮,這樣口徑的火炮射速還能達到15-20發/分不容易了,今天美軍的127mm Mk45艦炮也就這個射速。打不準的原因主要還是射擊精度的問題。88mm防空炮用的是機械錶盤式的時間引信,具體分為發條驅動和慣性驅動的時間引信(Spring-wound mechanism time fuze,Inertia mechanism time fuze),在發射前需要人為設置定時時間。它的時間引信是類似一個機械錶一樣的裝置,發射前用扳手把引信擰到對應刻度上就完成了定時。



▲88mm兩種炮彈,一種AP,一種是時間引信的高爆彈


▲88mm 炮防空用的Zt. Z. S/30時間引信,最大定時30秒,屬於內部是發條驅動的機械裝置,與機械錶類似



▲第二種時間引信是慣性驅動的機械錶盤,靠炮彈自旋產生的慣性力為機械錶盤提供能量

這種辦法想想看都知道不靠譜。因為這需要高炮小組對飛機進行測距,測速來估算航跡,當時沒有能精確測距的雷達,全是靠光學瞄具目測。測完你還得算,算完還得用扳手擰引信,擰完了再把炮彈裝填發射。操作的熟練度本身就帶入了時間誤差裡。你琢磨這一套程序引入了多少誤差!





Flak 36炮組

所以這種引信的防空炮打飛機,基本靠人品。這也是為啥要用88mm口徑,既然精度很差,那就只能靠加大裝藥量來提高殺傷率了。基本上二戰期間平均2000發 88mm炮彈才能擊落一架敵機,而美國的127mm艦炮是平均500發一架。秘訣就在於美軍用了無線電近炸引信,無需提前設置起爆時間,完全根據炮彈和飛機的距離來決定是否起爆,系統誤差要小得多了。


宣仔


先說明一下88炮只是個俗稱,其實有很多型號,最初的版本叫flak18,後期改進型flak36/41和裝備虎王的42炮和專職反裝甲的pak43等等共計8種。

88炮設計原因是隨著轟炸機飛的越來越高,小口徑高炮逐漸無法滿足防空需求。所以軍方需要這種粗又硬的大管。

而且在簡易自動裝填設備的協助下極限射速是能達到15發每分的。

雖然打p51這種殲擊機是有點虛,但是轟炸機那種又大又笨又慢的玩意才是它的菜。

而且88炮並不是最大口徑高炮,德國人同時期還有105和128口徑的高炮的,主要就是組成中高空防空火力網用於要地防空。

解釋一下就是在防空時並不是向反坦克時一樣單打獨鬥,而是一個連一個連這樣的組成火力網。不是瞄準目標打,而是在目標前方用炮彈形成一張炮彈網然後等轟炸機撞上來。

其實現今現代化高炮也是這種防禦策略。




滿船清夢壓熙和


題主問的是著名的德國88mm高炮吧。

克虜伯在1917年出品的88mm高炮

這種高炮最早誕生是在一戰中,由於飛機這種新式空中武器的快速發展,德國緊急研製專用高射炮,克虜伯公司和萊茵金屬都各自推出了88mm、75mm、77mm、105mm等口徑的高射炮,實戰當中88mm口徑的高炮表現出色,一戰末期德國在魯爾和萊茵工業區的每個工廠都佈置了一個88mm高炮連以防英國空軍的襲擊,而其它口徑的高射炮則被證明是不成功的,88mm也就此成為高射炮中的“德國口徑”。

FlaK18高射炮,中國也曾經引進該炮

1931年10月,,克虜伯研製出了新式的FlaK18(Flugabwehr-Kanone—FlaK意為防空炮)型88mm高炮,俯仰角 -3°到+ 85° ,射界 360°,防空最大射程 9900米。之所以用“18”來表示研製年份,是為了掩人耳目,讓英法以為是一戰時期的舊式高炮。

FlaK18配有半自動半彈機,射速為15發/分,這個射速在大口徑高炮中已經不慢了。克虜伯公司的設計人員預見到作為高炮的主要作戰對象--轟炸機將會向飛得更高、更快的趨勢發展,因此設計炮口初速可達820-840m/s。

Flak18型的左側附加有機械式引信設定裝置,對空射擊時的射控工作由高炮連中心的30型數據傳送裝置系統執行,經過數據傳送系統以雷達及防空預測感測器控制。系統完成對目標飛機距離,速度,角度等等射擊諸元的測定,然後這些射擊數據會傳達給各門炮(一般來說都是一個陣地多門炮一起的),然後炮手給炮彈裝定引信,在此過程設定爆炸高度和時間等信息,在由雷達控制中心提供給炮組發射角度,延遲時間,炮彈在敵機飛來的路線上爆炸。

轟炸機周圍的朵朵黑煙,就是高炮炮彈爆炸後的景象,轟炸機會不會中彈,會不會墜落,就要看運氣了

Flak18型在防空時使用高爆彈,全重14.7千克,彈殼重9.5千克,加裝定時引信,根據敵機飛行高度預設爆炸時間,確保炮彈在敵機附近引爆,靠大量破片來摧毀敵機。當然這個效率非常低下,例如在二戰的不列顛空戰期間,英國的防空部隊用4200發大中口徑高炮的炮彈才能擊落一架德國飛機,這些高炮和耗費炮彈的防空成本,大概是擊落飛機造價的好幾倍。

運氣不好的轟炸機就是這個樣子

改型Flak36型炮於1936年開始服役,它與Flak18型最大的不同在於炮管結構及使用的特種拖車。Flak36型的炮管為三段式可拆換設計,可依炮管磨損部位分別更換,不但節省資源且更方便更換,必要時可在戰地即使更換。Flak36型使用新的201型特種拖車,火炮下架和進入炮位的操作更加簡便。Flak37型則是1939年服役的進一步改進型,它裝有最新型的Übertragungser37數據傳送裝置。

Flak41高炮

大戰中後期,盟軍的空襲使德軍的高炮部隊負擔非常重,1940-1941年時,1門88毫米高射炮在一個晚上常有射擊200-300發炮彈的紀錄。而且由於戰爭對航空技術的刺激,高性能飛機不斷出現,這讓德軍兵器局感到早期的88炮已不足以應付新的威脅,故1939年與萊茵金屬公司簽定合約,研製發展高性能的新火炮,在1941年研製出稱為Flak41的新型88毫米高射炮。

88高炮炮彈引信

Flak41引入精密複雜的觀瞄及射控裝置來提高射擊精度,還安裝了半自動裝彈機構來提高射速,這也降低了裝填手的工作強度。炮身最大仰角+90度、最大俯角-3度。炮口初速增至1000米/秒,最大射高15000米,最大射速20發/分。

但是,不出克虜伯設計師所料,飛機的高度和速度提升快得驚人,到了戰爭後期,美國轟炸機的飛行高度已經達到88毫米高炮的極限,炮彈要到達萬米高空,也是需要時間的,這時間已經夠飛機飛出好遠了。

Flak38 105毫米高炮,它射速和88炮差不多,但防空效率更高,這是因為大口徑高炮的目標是高空轟炸機

所以88炮到後期的防空效費比越來越差。據德國空軍元帥戈林所言,低初速(820-840米/秒)18/36/37型等88高炮平均需要16000發左右的炮彈擊落一架敵機。高初速(1020-1060米/秒)25/31/41型等88高炮平均需要8500發左右的炮彈擊落一架敵機 。Flak38 105毫米53倍徑高炮(初速~881米/秒),則平均需要6000發左右炮彈擊落一架敵機 。Flak40 128毫米61倍徑高炮(初速~879米/秒),則平均需要3000發左右炮彈擊落一架敵機。

可見決定大口徑高炮防空效果的實際上並不是射速,而是射高。確切的說大口徑高炮並不是為了直接擊落,而是為了保衛特定目標,驅散而設計的。因為當時高炮的炮口移動速度無法跟上飛行速度。高炮集群向固定空域射擊,炮彈由預置引信在特定區域激發,多發炮彈爆炸後形成彈幕阻止繼續靠近,如果強行穿越就有被擊落的可能。88高炮的射高不夠,對高空轟炸機群的威脅就不夠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