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話說,李百忍的書法很有個性,對草書的形式變化進行了大膽探索

李百忍,男,1927年生,安徽宿州市人,號蘊威,別署老汪湖人,齋名“綠竹書屋”,中國著名書法藝術家,理論家,國家一級美術師。1950年考入華東軍大藝術系就讀,1957年又入南京師範學院美術系深造,拜沈子善教授為師從藝。他為我國社會科學和文化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國務院分別於1992年和1994年為他頒發了雙證書,同時享受國務院雙份特殊津貼殊榮。

實話說,李百忍的書法很有個性,對草書的形式變化進行了大膽探索

昨晚,一個好朋友深夜把我拉到茶樓,說有急事找我。去了後才知道他不知道從哪搞來一幅李百忍先生的書法作品,讓我做個鑑定。其實這可把我難住了,我的工作是報社總編,偶爾寫寫書法評論性的文章,可以說對書畫評論是在行的,但書畫鑑定這方面真不行,我沒學過這方面的專業知識,也不敢對李百忍這樣的書法大家的作品做鑑定。

實話說,李百忍的書法很有個性,對草書的形式變化進行了大膽探索

其實李百忍的書法與同鄉的劉子善很近似,而這種相似性幾乎沒有人提及。有時我感到很奇怪,為什麼那麼多評介文章不點破這層窗戶紙呢?

實話說,李百忍的書法很有個性,對草書的形式變化進行了大膽探索

有時,如果將兩者的一些行草作品放到一起幾乎很難分出具體作者是誰。書風類同現象同時出現在同一時代、同一地域,而他們卻同時成為著名地域性書家乃至全國名家的情況極不常見。

實話說,李百忍的書法很有個性,對草書的形式變化進行了大膽探索

李百忍1927年生,劉子善1926年生,祖籍同為安徽省。都做過安徽省書法家協會(或名譽)主席。細細對比兩人的風格,李百忍更為狂放一些,點線更為活潑流動一些;劉子善則收束一些,線條增加了蛇形線的彎曲形態。

實話說,李百忍的書法很有個性,對草書的形式變化進行了大膽探索

李百忍曾自敘自己的書法:“從張旭、懷素圓筆圓轉,張瑞圖大肩方形,創研出圓筆方折、三角支撐、塔式方形的新格局。以及中鋒多變、結構奇險、氣勢磅礴、跌宕天成,筆墨形色與詩文意境相吻合,獅子滾繡球之法的自家藝術風貌。”言張旭筆法“以拉弓射箭之理,去而復回,折轉互用所形成的。”

實話說,李百忍的書法很有個性,對草書的形式變化進行了大膽探索

可以說李百忍的書法很有個性,對草書的形式變化大膽探索,並形成了自己的風貌。李百忍的草書是“不古”的,這樣的書法會面臨著很多危險,但是我們看到其強烈的個性風格將“不古”的遺憾迅速地填補了。

實話說,李百忍的書法很有個性,對草書的形式變化進行了大膽探索

我們也可以看到,書家在努力營造自己的書風時很容易犯一個錯誤:就是,把形式追求的目標當成藝術的終極目標,尤其是像李百忍這樣對形式有獨到見解並初步取得成功的書家。

實話說,李百忍的書法很有個性,對草書的形式變化進行了大膽探索

你看“圓筆方折、三角支撐、塔式方形“本來是極具開創性的探索,但是任何藝術形式的追求都要以略微的“模糊”性為前提,當你過於強調時,往往會將一些“微形式”忽略將活潑多變的“主形式”孤立開來變成僵死的、木訥的東西。

實話說,李百忍的書法很有個性,對草書的形式變化進行了大膽探索

“圓筆方折”最終變成了不方不圓其實是偏於圓的東西,更錯誤的是他將這種筆法提煉出來單一使用無形中排斥了其他的線條。

實話說,李百忍的書法很有個性,對草書的形式變化進行了大膽探索

而當書法的線條、形式過於形式化、準確化時他就會變得“清純”起來——除了作者希望看到的筆墨形式外其餘的都被趕走了,書法是不能完全排除一些偶然流露出的、微小的“附著”筆墨的,而這樣的藝術形式悖離了藝術創作和欣賞的自然性和豐富性主旨。

實話說,李百忍的書法很有個性,對草書的形式變化進行了大膽探索

當某種形式被頑固地僵化到一種至尊地位時,藝術老人便會不高興。相反,李百忍一些激情充沛的、不拘成法的極少數作品已經觸及了草書的高境界。

實話說,李百忍的書法很有個性,對草書的形式變化進行了大膽探索

任何形式,都要有些意料之外的味道,而任何形式都是構建書法大道的一個零部件,藝術不應該為個性而個性,個性必須要在藝術美學的統領下才能完美地展現。

實話說,李百忍的書法很有個性,對草書的形式變化進行了大膽探索

李百忍逝世後,劉子善則將此形式更為固定化——僵化——俗化。

實話說,李百忍的書法很有個性,對草書的形式變化進行了大膽探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