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18城市名稱來歷及典故!河南人都來看看


河南,人傑地靈。不僅歷史悠久,是華夏文明的搖籃、中華民族的衍生地,也是中國的交通中樞。


其實,河南省的18個城級市的名稱也大有學問。


但你知道河南18地市名稱的來歷知道嗎?


河南人,都來看看!別人問起來,咱也知道咋回事。


鄭州

鄭州是河南省會,地處華北平原南部,河南省中部偏北,黃河下游。隋文帝開皇三年改滎州為鄭州,為“鄭州”之名始。

開封

簡稱汴,古稱東京、汴京。春秋初霸鄭莊公於夏都城老丘的遺址上築城,取“啟拓封疆”之意故命名為“啟封”。漢景帝劉啟諱“啟”因改“啟封”為“開封”。

洛陽

古稱雒陽、豫州,位於河南西部、黃河中游,因地處洛河之陽而得名。秦時,因奉五德,以周為火德,秦代周應為水德,故改雒陽為洛陽,此“洛陽”名始。

平頂山

別名鷹城,位於河南省中部。平頂山為秦嶺餘脈。1953年國家大規模開發平頂山煤田,1957年設立平頂山市,得名。

安陽

簡稱殷、鄴,位於河南省最北部。公元前257年,秦攻克魏國寧新中,更名為安陽。古時以水北山南為陽,因其在淇水之北,故名安陽。

鶴壁

位於河南省北部,太行山東麓向華北平原過渡地帶。中國周朝最大的諸侯國衛國的首都仍建在朝歌,衛國第18代國君衛懿公嗜好養鶴,在宮廷朝歌西北等處大養鶴,鶴壁因“鶴棲南山峭壁”而得名。

新鄉

位於河南省北部,新鄉源於西漢為獲嘉縣的新中鄉,東晉太和五年(公元370年)在今新鄉市建新樂城。《史記志疑》說:“樂者村落之謂,古字通用”,新樂亦即新鄉之意。隋開皇六年置新鄉縣。

焦作

古稱山陽、懷州,位於河南省西北部。因煤興市。1945年,因明代有9戶焦姓在此經營煤礦作坊得名。

濮陽

位於河南省東北部,黃河下游,冀、魯、豫3省交界處。濮陽之名始於戰國時期,因位於濮水(黃河與濟水的支流,後因黃河氾濫淤沒)之陽而得名。

許昌

又稱蓮城,位於河南省中部。堯時,許由牧耕此地,故稱許地。戰國設許縣。三國魏文帝曹丕以“漢亡於許,魏基昌於許”,改許縣為許昌縣,得名。

漯河

位於河南省中南部。元代,因沙澧河相匯處,河灣狀似海螺,將上口鎮更名為螺灣河鎮。明嘉靖三年,改“螺”為“漯”。清末,京漢鐵路在這裡修建車站,稱漯灣河車站,略稱為漯河車站。漯灣河鎮因而改為漯河鎮,故而得名。

三門峽

位於河南西部,相傳大禹治水,使神斧將高山劈成“人門”、“神門”、“鬼門”三道峽谷,三門峽由此而得名。1957年因三門峽水利樞紐工程設三門峽市。

南陽

古稱宛,位於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陝三省交界地帶,因地處伏牛山以南,漢水以北而得名。

商丘

位於河南省東部。帝嚳之子契(閼伯)佐禹治水有功封於商(今商丘睢陽區)做火正,為商族人的始祖,人們尊他為“火神”。閼伯死後葬於封地,由於閼伯的封號為“商”,他的墓冢也被稱為“商丘”,即為商丘名稱的由來。也有說商丘曾是商朝都邑所在地,意指商朝的廢墟。

信陽

古稱義陽、申州、光州、申城,被譽為茶都,位於河南省最南部。北宋改義陽為信陽,一直延用至今。

周口

位於中國河南省東南部。明朝初年,隨著沙潁河漕運的開通而開始發展,最初的集鎮也逐漸由沙河北岸擴展到南岸。為了滿足兩岸商賈往來的需要,一戶姓周的人家在南岸的子午街(今川匯區老街)開闢了第一個渡口,“周家口”也因此得名。1965年設周口專區,專署駐商水縣周口鎮,因鎮得名。

駐馬店

位於河南中南部。一說是因古時驛城東有苧麻村,故諧名駐馬店;二是“舊為遂平至明港間驛馬駐所”,常駐過往的牛馬大車,故名駐馬店。還有學者研究稱,駐馬店是中華民族龍馬精神的誕生之地。

濟源(省直管市)

位於河南省西北部,是傳說中愚公的故鄉。濟源因濟水發源地而得名,古時濟水與長江、黃河、淮河並稱“四瀆”,隨著黃河多次改道,濟水下游河道被黃河所佔。


河南18城市名稱來歷及典故!河南人都來看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