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是新的“避風港”,下一代“電子黃金”,果真如此嗎 ?

比特幣是新的“避風港”,下一代“電子黃金”,果真如此嗎 ?

2020 年初始,一場新型冠狀病毒席捲全球,隨之全球經濟也逐步受到影響,其中就包括製造業供應鏈以及股票市場。大盤的動盪讓一部分人開始把注意力轉向比特幣,並認為它是一個新的“避風港”,事實是這樣嗎?我們一起來分析下實際情況。

通過查看本週全球股市的盤跌情況及比特幣的漲幅情況,基本可以印證以下兩種說法:

1. 比特幣與股票有相反的價值關係。

2. 比特幣是“避風港”資產,就如黃金。

比特幣是新的“避風港”,下一代“電子黃金”,果真如此嗎 ?

為了證明比特幣與實際資產價格的增長之間存在相關性 , 以標普 500 和現貨黃金市場為代表。先來看一些大家都比較清楚的事件:

1. 亞洲傳染事件:武漢(及後來的湖北)宣佈城市封鎖以及亞洲國家宣佈首例的新型冠狀病毒病例時的市場反應。(1 月 23 日)

2. 全球傳染事件:伊朗,韓國和意大利宣佈新型冠狀病毒病例激增,導致標普 500 指數下跌時的市場反應。(2 月 24 日)

截取 2019 年 10 月 4 日至 2020 年 2 月 27 日的數據,我們進行了 100 個標準普爾交易日的測試,結果顯示如下:

比特幣是新的“避風港”,下一代“電子黃金”,果真如此嗎 ?

從以上數據可以較清楚看出:

1. 在病毒開始前,P-值在 95% 的置信度下要高 0.05。這個市場數據顯示,平常比特幣似乎與標準普爾 500 指數和現貨黃金價格均無關。

2. 全球冠狀病毒爆發後,市場數據顯示,比特幣與標準普爾 500 指數之間的負相關性極強。 P-值也在 95% 的置信度下低了 0.05。雖然交易日數不多,這其實也顯示出了比特幣可能是股票投資者的 “避風港”。

在下面的兩張散點圖中,我們也看到了比特幣-標準普爾 500 指數和比特幣-黃金的相關情況。其中淺藍點是新型冠狀病毒爆發前的交易日,橙點是亞洲傳染事件之後的交易日,紅點是全球新型冠狀病毒爆發後的四個交易日·。

比特幣是新的“避風港”,下一代“電子黃金”,果真如此嗎 ?

不過,比特幣和標準普爾 500 指數在這四個交易日均同時顯示價格下降,這看起來又似乎不太符合比特幣作為“避風港”的說法。

接下來,就有人問,比特幣為啥砸盤了?要回答這個問題,就得從比特幣交易量說起。比特幣的交易日較多,在 2019 年 10 月 4 日至 2020 年 2 月 27 日,有 147 個交易日。

比特幣是新的“避風港”,下一代“電子黃金”,果真如此嗎 ?

有趣的是,在這個期間有一個基本的相關性,即交易量越大,市場回報就越高。在正常的市場情況下,進入比特幣和加密貨幣的人越多,比特幣的價格就會上漲得越高,他們的回報就越好。

基於 P-值,尚未證明“全球傳染”事件之後的相關性顯著。儘管如此,收益與交易量之間的強負相關性表明,比特幣的巨大拋售導致了比特幣收益的下降。

簡而言之,在有風險的情況下,機構投資者也會出於各種原因出售比特幣。因此,從長遠來看,基於此事件的比特幣價格下跌可能不會持續,並且價格將在適當的時候恢復正常。

證明這是機構投資者的拋售可能性,也是加密貨幣未來的積極信號。它表明主流金融對加密貨幣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本質上,更多的人來投資和交易加密貨幣就會增加其基本估值。因此,作為社區,我們有責任繼續支持加密貨幣,並確定和啟動新的應用場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