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山下(散文二)Ⅱ經綸

陰山下的佛塔高高聳立,佛塔上的風鈴在述說著千年的過去,夕陽西下的時候,白塔的倒影讓人尋覓著佛在陰山下的蹤跡……

陰山下(散文二)Ⅱ經綸

藏傳佛教,顧名思義,佛教從發源地印度來到中國的時候,第一站就該是西藏了。這是區別於漢傳佛教的地方標誌之一。

所以,順著西藏的布達拉宮可以踩著佛教的蹤跡向世界的東方逶迤而行,漢朝就有人從此走過,大唐的唐僧從印度取回經走過,被神化了的唐僧取經是歷史上的真人真事。唐僧就是唐玄奘,被李世民派到印度取佛經。歷經千辛萬苦取回來佛經。為此李世民專門在唐朝首都長安(今西安)給唐僧建一個塔叫大雁塔,存放並翻譯佛經。

陰山下遼代的白塔,要晚於唐朝的大雁塔。是個存放過“萬部華嚴經字塔”的塔,二塔在陰山下和驪山下久久遙望,不知讓後人作何感想?

二座佛塔遙望遠

千年經聲聽耳邊

後人不知前朝事

江山無語任指點

作者

藏傳佛教第二站該是青海的塔爾寺了。因為塔爾寺未到陰山下,所以就不作詳細介紹了。讀者該知道一件事情就是:明朝的土默特蒙古族部落首領阿拉坦汗去青海迎接高僧來陰山下講過佛法。高僧在陰山下選址建了廟宇來傳播佛教。

第三站該到陰山下內蒙古包頭的五當召了。五當召有“小布達拉宮”之稱!相對於其它地方的佛教盛興地而言,從建築風格來說最為接近藏傳佛教。

陰山下(散文二)Ⅱ經綸

第四站該到陰山下的內蒙古土默川的美岱召了!

美岱召是召廟,也是阿拉坦汗的官邸。有城鎮之宏偉氣象,也有召廟之佛光相映,更有一代蒙古汗主的威武行宮之氣派。所以有人稱美岱召是阿拉坦汗的“家廟”!

陰山下(散文二)Ⅱ經綸

第五站該到陰山下的內蒙古土默川的喇嘛洞了!

喇嘛洞在陰山下的畢克齊鎮北的山溝中。這裡也是青海高僧講經的佛教之地,廟宇黃色金頂紅色牆壁和溝裡的青綠色的參天大樹,小溪流水相映成趣,風光無限。廟宇古來香火旺盛。因有一洞得名,小時候聽傳說此洞直通西藏,進洞幾里便迷路,凡夫俗子無人敢進,只有高僧喇嘛可以出入。故稱為喇嘛洞。順山登一百多個臺階去半山中現在可去看洞,但是傳說的洞口已經被堵了。

山上的佛教壁畫栩栩如生,好像還在看著這個風水極佳之地一年四季來旅遊的遊客們!來這裡虔誠敬香許個願,保你心想事成。很多人來過,都說他她都應驗了!

陰山下(散文二)Ⅱ經綸

第五站該到陰山下的內蒙古呼和浩特大小召了!

“七大召,八小召,七十二個免名召(也有稱綿綿召,指特別小的意思)”這是對呼和浩特這座城市召廟之多的戲稱。所以這座城市繼“茶城”“駝城”之後又被稱為“召城”!最有名氣的就是大召了,大召的前面有康熙西征葛爾丹路過大召時他的座駕御馬用馬蹄刨出一眼泉水!稱為“御泉井”!(後來演化成玉泉,玉泉區就此成名)

大召前有阿拉坦汗的坐像,因為呼和浩特這座城市原本就是在他和他的夫人三娘子建的。後人為了紀念他而為他立了石雕像!明朝的時候,他和他的夫人都主張和明朝罷刀兵,修和約!所以才有了陰山下土默川近百年蒙漢人民的繁榮歷史。明朝封阿拉坦汗為“忠順王”!其夫人為“忠順夫人”!因三娘子在阿拉坦汗去世後繼續和明朝修好,在建城時功勞最大,所以老百姓也稱這座城市為“三娘子城”!

大召的佛事很大,據說來這裡拜佛的人有求必應!所以每到年三十的時候,這裡人山人海。

陰山下(散文二)Ⅱ經綸

當你沿著佛教寺廟沿陰山下逶迤而行的時候,不知你想到的是什麼?

我的目光是從西藏走到陰山下白塔的,當我在藏區看見在馬路上匍匐前行的虔誠佛徒時,我感覺佛好像就在他們不遠的前邊。他們甚至都能看到。而我卻奇怪地問自己:真有佛嗎?

他們的祖輩都可能就是這塊土地的生長者,佛法不但深入了他們的歷史,還滲透到了他們骨髓中。而我卻是一過客而已。所以能感受到他們信仰的赤忱,自己雖然不是佛教徒,卻在思考著這佛法的功力為什麼能讓他們如此頂禮膜拜?

有時候想,佛教教義的精髓是什麼?其中重要之一是善惡有報吧!為了這四個字,多少人都在等待善報的路上努力修行著。他們佩服佛家那“以身飼虎”的善,或許還信服“轉世靈童”的奇!宗教和政治合一的地方,沒有誰不是信徒。而自己只是一個思考者。

釋迦摩尼的本善傳到東方的時候,遇到了儒家學說,又該是一種怎樣的情形呢?

自己曾經受的教育是:歷代統治階級利用佛教等來麻痺人民,讓人民自己縛手縛腳,不敢也不去犯上作亂!老老實實服服帖帖地服從統治。然而遊走在佛教的名勝古蹟傳教之地的時候,卻是又一種感覺。

如果當這佛教的教義成為統治者的利用手段的時候,佛教的本義就會被歪曲了!藏區的統治者也信佛,他們的主持是從轉世靈童中選來的,能說是他們在利用佛教統治藏民嗎?

在沒有或者說很少有教育的人類發展的歷史中,把人類從動物的野蠻血腥本性中過渡向文明進步,該思考一下:佛教和儒教誰更普及人心?

儒家學說多用於對讀書人的教育,大多是皇帝和官吏如何治理天下的教義。而歷史上民間的讀不起書的人何其多也!誰去承擔對他們從野蠻走向文明的教育?

這個時候,佛教是否擔當了比儒家更大的責任:教化人心向善!引導從野蠻走向文明!把那茹毛飲血的豺狼虎豹動物的兇殘本性向人類文明和諧共處發展,把人進化成高級文明的動物!不去行兇作惡,多做善事!

你過去可以看見陰山下鄉村的老人,每家幾乎都有一個拜佛的香爐,平時給佛祖上香,吃齋唸佛保佑平安!廟會時節,多少善男信女跪拜在佛像前默默祈禱!當然,這中間也有很少的劊子手,他們在期盼著“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也有壞事做絕的人在求佛原諒!慈悲為懷,普度眾生!把他也普渡了。

此時,你就會感覺到佛教在民間,成了人的精神支柱!有時候是人的靈魂審判臺!有時候命運的生死關!何其重要也!

當你看到或聽說看見一些大人物面臨大禍臨頭的時候去拜佛,不覺好笑!你平時如果信佛,不做壞事,還用“臨時抱佛腳”嗎?佛教本義就是善惡有報,你如果不信佛這不是在“利用”佛嗎?民間人常說:平時不燒香,用時急磕頭!對佛也像在社會上做人做事那麼勢利,人懶得理你!佛也懶的看你!佛規教義是讓人類走向文明的,不是藏汙納垢的護身符!

佛教之內涵很深,深到需要幾輩人才能翻譯完其經卷。但是有時候也很淺,簡單明瞭到婦孺皆知其涵義!常常深思一個道理:存在就是合理的!這句話對嗎?儒道佛文化都是一種歷史的存在,幾經沉浮生死還是堅強地存在於社會,我想只要是有利於人類走向文明的教義,佛文化等各種文化還是會發揚光大的!

信佛佛自在,不信也不怪。這大概是當下民間對佛教的最好的態度。

有人說旅遊就是上車睡覺,下車看廟,其實從廟中看出其文化內涵,暢想古今,撫今追昔,指點江山才是有意義的旅遊。

遠望陰山下的很多廟宇,金光閃閃,經幡飄飄,彷彿在在向人們述說著佛文化的過去,現在和將來!

陰山下(散文二)Ⅱ經綸

總顧問: 田彬 潘瑜

總策劃: 任瑞新

主 編: 莊筱濛

副主編: 牧哥 翁袞山 國豔

編 輯: 榮宏偉 葉子 隱逸 靜子 白墨 席雍 空谷幽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