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是抱著魚死網破的心態與西方國家抗衡到底嗎?

普天行


當然不是!聰明如普京怎麼會抱著魚死網破的心態來與西方國家抗衡呢?!魚死網破的結局重點落在“死”與“破”,這顯然不是普京追求的目的所在。

普京執掌俄羅斯大權近20年來的確是用著各種資源、方法、戰略與西方國家抗衡,但這種抗衡既有無奈被迫的應對,更有主動出擊的戰略選擇。

在小編看來,“置之死地而後生”或許是普京與西方抗衡心態的更準確描述。雖將國家置於與西方國家抗衡的艱難境地,但目的絕不是呆在“死地”裡,而是為了求“生”,生即生存與發展,相信這才是普京與西方國家抗衡的目的所在。

就以近四年來普京在烏克蘭問題上與西方國家抗衡為例說明一下

近幾年來,普京與西方國家短兵相接的最重要抗衡點之一就是烏克蘭。2014年,在西方國家利用烏克蘭層層擠壓俄羅斯中東歐空間之時,普京抓住千載難逢的戰略機遇給予回擊,一舉拿下克里米亞、同時攪亂烏東部兩地局勢。

作為此事的後果,俄羅斯遭遇美歐為主的西方國家最嚴厲的經濟制裁,至今已5年,今年3月5日,美國已宣佈將這一制裁再次算一年。這5年多時間內,受經濟制裁加上國際原材料市場的動盪,俄羅斯的經濟遭受重創,國內經濟困境不可謂不大。

應該說,在因烏克蘭而起的這場博弈發生前,普京早已清楚一點對烏克蘭動手,必然遭西方制裁,經濟後果嚴重,但他仍然決定動手,這是因為政治和戰略對俄羅斯這個國家更具深遠意義。如果沒有政治與戰略安全,又何來經濟發展?!

試想一下,如果普京2014年沒有動手,烏克蘭政權發生更疊,親美派政客逐一上臺,國內又有動盪分心(這就是俄羅斯為何策動烏克蘭東部動盪的考慮),新政府必為了換取美歐利益進一步將北約引入烏克蘭,堵到俄羅斯家門口。這麼一來,俄羅斯雖可暫時躲過經濟制裁,但未來北約的導彈、戰機可就直接部署到了莫斯科門外了。

相反,普京主動出擊、找準時機在克里米亞與烏東部發力,不僅短時間內順利拿下了克里米亞,守住了刻赤海峽,還將亞速海幾乎變成了俄羅斯的內海。在去年11月的俄烏新衝突中,普京這一戰略抉擇的優勢就已充分顯現了。

表面看來,普京“搶奪”克里米亞是在拿俄羅斯整個國家下賭,有將國家置於戰爭之險,但若不是當日“置之死地”,今日何來俄羅斯在西部的“戰略空間”。

此外,作為玩戰略的高手,普京真正高明之處還在於,他並未直接派重兵在克里米亞挑起戰爭,而是通過情報部門、特種部隊、通過克里米亞高層,以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戰術,通過一場公投,就已成功將克里米亞收入囊中。縱使烏克蘭基輔當局再恨、再確定是俄羅斯軍方所為,也不敢輕舉妄動,美歐西方更是隔岸觀火。普京此舉不止重重敲打了烏克蘭,在俄烏邊界打下了新楔子,還向美歐直接亮出了對其東擴的強硬回擊態度。

相反,若是普京2014年直接出兵克里米亞,結果雖一樣可拿下克里米亞,但那就可能給西方留下軍事幹預烏克蘭局勢的機會,烏克蘭軍方雖打不過也必然出兵,那就可能把俄羅斯拖入一場戰爭。如果普京採取的後者這樣的做法,那才真接近於題主所指的“魚死網破”吧。


陳一諾


這個問題問的不對,正確的問題是:西方國家一定要肢解俄羅斯嗎?


我們看一下歷史就知道了,911爆發以後,俄羅斯是帶頭支持美國反恐的國家,911時間爆發以後,普京召開了緊急的安全會議,支持小布什對這些“野蠻行徑”的強雷回應,並且還專門打電話告訴當時的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賴斯,普京表示,在美國處理這場悲劇的時候,俄羅斯和美國之間先前所有的敵意和對抗都應該被擱置,俄羅斯電視臺和廣播電臺為紀念911的死者默哀。


你們都知道《中導條約》,你們知道《反導條約》嗎?反導條約是當時的蘇聯和美國簽訂的,911爆發後,美國執意要退出《反導條約》,謀求部署導彈防禦系統,儘管俄羅斯表示不滿,但是也算默認了,此後普京和小布什的關係一直表現的不錯。


知道最後為什麼俄羅斯和美國翻臉嗎?禍首不是今天,也不是所謂的敘利亞戰爭,而是2008年的俄羅斯和格魯吉亞的戰爭。


俄羅斯--格魯吉亞戰爭


這個故事說起來就長了,蘇聯解體以後,格魯吉亞獨立,但是沒有獲得俄羅斯承認,南奧塞梯也想脫離格魯吉亞獨立,格魯吉亞表示反對,蘇聯解體是影響世界格局的一件大事,1992年本來就很混亂,最後三方達成協議,各自地區駐紮部隊保持和平,也算是相安無事了。


如果局面一直保持下去,那也沒什麼,但是在2004年發生了變化,當時的格魯吉亞親美的總統薩卡什維利上臺,一定要推動格魯吉亞加入北約,這引發了俄羅斯警惕。2008年7月5日,俄羅斯開始進行高加索前哨的演習,而當時美國政府資助了800萬美元,1000多個美國軍事人員外加1630俄格魯吉亞軍事人員舉行了即刻回應的多國軍事演習,但是說的格魯吉亞總統薩卡什維利感覺自己得到了美國的支持,膽量越來越大了。


於是8月1日,格魯吉亞撕毀協議,突然攻擊南奧塞梯,並且攻擊了俄羅斯的維和部隊,拉開了格魯吉亞戰爭的序幕,8月8日,俄軍立即回應,一頓乒乓亂揍,打垮了格魯吉亞,8月15日,雙方接受調停,簽訂停火協議,8月22日,俄軍全部撤離南奧塞梯,只留下一部分進行防禦。


現在我們要說一個關鍵人物:薩卡什維利,此人簡直是可笑,當年格魯吉亞爆發顏色革命,薩卡什維利發動街頭暴動,推翻謝瓦爾德納澤,自己當了總統,格魯吉亞只有四個鄰國,分別是亞美利亞,俄羅斯,伊朗和阿塞拜疆,本來小國應該搞好和大國的關係,但是薩卡什維利極度的親美反俄,一下子得罪了俄羅斯和伊朗。


此人執政一直到2013年卸任,此後發生的事情, 寫小說都不敢這個寫!

薩卡什維利下臺後,受到貪汙和濫用職權的指控,直接逃到了烏克蘭,不但如此2015年,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還任命薩卡什維利為敖德薩州州長!直接導致當時格魯吉亞總統剝奪了薩卡什維利的公民權。

2017年,薩卡什維利又和波羅申科鬧翻,此人在訪問美國的時候,又被剝奪了烏克蘭公民權,一下子成了無國籍人士。薩卡什維利企圖重回烏克蘭,又被烏克蘭警方扣押,後來被他的支持者衝擊警方就下來,烏克蘭總檢察院表示對薩卡什維利進行全國抓捕,烏克蘭法院缺席判處薩卡什維利3年監禁,並且進行全球通緝。

知道現在薩卡什維利在那麼?在荷蘭,為什麼在荷蘭?他老婆是荷蘭人。


這簡直是一個鬧劇,薩卡什維利搞起的格魯吉亞戰爭,本以為得到美國支持,結果俄羅斯一頓胖揍以後,美國也不肯出兵,正好和此人的諧音一樣,薩卡什維利諧音為“刷卡時為零”。


薩卡什維利在2015年6月24日的時候,在社交網站上曬出了自己的工資


聲稱自己當年當人敖德薩州州長,受僱於美國的時候,拿了20萬美元的年薪,還不算講座收入和出場費。


這個事是誰挑起來的呢?格魯吉亞如果當時沒有美國的背書,何敢如此挑釁俄羅斯,單方面發起攻擊?

今天西方和俄羅斯關係搞壞,到底誰要檢討?


李建秋的世界


錯!現在俄羅斯悠著呢。普京都說了,俄羅斯現在要堅持發展100年,把西伯利亞變成沃土。現在俄羅斯既不需要也不想跟歐美國家死磕到底,根本沒有魚死網破的說法。

俄羅斯本身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得益於廣袤的領土,即便別人有心去佔領俄羅斯也沒有那個實力去佔領俄羅斯。何況俄羅斯還有全球最強核打擊/反擊能力,自己最強抗核打擊能力(地廣人稀沒有核平價值),這個優勢太明顯俄羅斯可以放心跟歐美遛魚的主因。

其次,俄羅斯的常規防禦能力也是世界一流的。在1991年,當時的美國用非常短非常小的代價摧毀了伊拉克陸軍,這使得當時剛從蘇聯解體出來的俄羅斯感觸非常深,即使讓航母退役也不能放棄防空導彈的研究。俄羅斯防空部是唯一沒有在蘇聯解體後被削減經費的部門機構。在過去30年時間裡,俄羅斯製造了一張由s300跟s400組成的反導火力網,這可以確保俄羅斯在與西方對抗中保持不敗優勢。因此俄羅斯大幅裁員,現役軍人只降到了85萬人,軍費開支也降到了500億美元。幾乎沒有什麼負擔。

從2011年開始,開發西伯利亞的國家文件被下發,至2018年,俄羅斯現在糧食產量足足翻了3倍。不僅實現了自給自足,還對外出口創匯。根據俄羅斯官方媒體聲明,現在俄羅斯的糧食可以供給4.2億人吃喝,除去自己的1.4億人口結餘2.8億人,而且這個數字將在2028年達到20億。


優己


俄羅斯己無退路,必須打破西方的圍堵,我們從俄羅斯經濟分析,主要是資源型經濟,石油,天然氣為主,軍工產品,美國視為對手,軍事技術工業是美國的高端經濟支柱產業,這是美國所不允許的俄羅斯佔有歐美市場的,中國經濟門類齊全,人口世界第一,世界市場份額強大,己經融入了世界各國經濟市場,世界各國經濟市場也融入了中國市場,美國亦是如此,美國唯一的目的是按住俄羅斯的崛起與復興,普京自己對世界發展形勢亦瞭然於胸,對美的圍堵拿出了傾其所所,對抗美國,做到讓世界各國瞭解俄羅斯的強大與強項,美國已經警覺,在挑動世界各國軍事這塊對自己不利,只能讓俄羅斯借美挑釁世界危機中受益,川普近期與俄羅斯言和,以便進一步扼殺俄羅斯的主體軍工產業對外的輸出,普京豈會放過這一經濟發展機會,決然不會與美言和,放棄前期與美搏亦所佔有的突破口,俄羅斯此次在形勢上與美和談,迎合世界和平發展趨勢,但是決定不會放棄前期所突破的一席之地,經濟市場。任人趕回家門去,縱然美國與俄羅斯言和,己經不能止住普京走向世界的決心,俄美之爭,下階段將更加激烈


旭日東昇80847515


大家千萬不要低估普京的決心。首先,這個問題題主坐到了美國一邊。應該是美國逼得普京有沒有魚死網破的心。普京沒有,但主動打美國的決心是有的,只會小打,然後逼迫美國停下明目張膽的肢解俄羅斯、推翻自己理想的決心。

其次,魚死網破到什麼程度?地球毀滅?我想基本不會吧。五十多億人陪美俄瘋狂,划不來。就是普京有這個決心,我也希望沒有。



(1)現實世界是“美國幫”佔據主體地位的世紀。與俄羅斯有合作的國家如果不能挺住的話,以俄羅斯力量單獨應對“美國幫”,那麼,俄羅斯常規力量絕無勝算下,只能鋌而走險、魚死網破

目前,“美國幫”的美英加澳日波以沙等國其軍事、經濟、市場、國際號召力等都佔據主要位置,這也是目前特朗普橫行無忌的根本所在。

無論你的嘴再硬,現實是如果美國下定決心圍困一個國家,那個國家都不會好過。特別是市場和科技以及國內輿論高度依賴美國的國家。



在此情況下,如果哪個國家特別是較大國家,如印度這樣的塊頭兒國,為了自己的利益與美國合作。那麼,俄羅斯陷於孤立狀態下,俄羅斯或者與美國和好,或者魚死網破。

(2)俄羅斯敢於“魚死網破”的程度有多大。

我預計俄羅斯如果覺得有大國背叛與其合作,俄羅斯又不想投降美國的情況下。很可能與美國比試“膽量”,最壞結果是雙方都不認慫下,某國先行發生政變推翻一個。如果都瘋了,對不起,所有人消失。地球上新的生命出現。



即首先用常規方式扣艦、擊落飛機,美國如何反應?如果繼續,那就圍殲美軍大量抓捕在歐洲的美軍駐軍,這時會有歐洲國家配合俄羅斯的。

那麼,美國如何辦?就很關鍵了。退的話,美國會宣佈取消所有制裁。不退的話,我編不下去了,離死亡越近我越不敢寫。

雖然這很不可能,但如果都覺得不可能的話,那麼,他反而很可能成為必然。

所以,以目前的科技,把俄羅斯逼急的可怕後果被人忽略了。絕大部分人認為不會發生“核滅亡”的情況,但問題是不是所有人都怕死。


炮口之外


〇俄羅斯只有與美丶英等國(不包括德丶法等國)對抗到底,才有出路。才能成為世界上有話語權的丶有勢力的丶獨立自主發展的一極。

〇事實證明,前蘇聯戈爾巴喬夫因失去信仰,投向美國導致蘇聯解體,華約解散。葉利欽執行全盤西化路線,接受了西方“休克療法”,導致經濟大崩潰,由世界第2經濟大國下降到GDP排名到10幾名,國家接近破產。西方原來對俄羅斯進行援助的承諾1個也沒兌現。西方並沒有接納俄羅斯成為西方集團1員。華約解體後,北約沒有解散,且將原華約國家與前蘇聯加盟共和國吸收加入北約,將北約邊界一直向東推進到俄羅斯的邊境。普京上臺後,最初也想向美國靠近,但始終遭到美國的打壓和排擠。

〇俄羅斯終於認識到,無論俄羅斯主觀上怎樣向西方靠攏。在西方的眼中它都是異類,不被美國等西方國家接納。除非俄羅斯再次解體,成為若干個微不足道的小國。

〇普京領導的俄羅斯是有大國雄心的。決不甘心俯首帖耳,任由西方蹂躪、支解,最後墮落分解成為美國集團麾下弱小的丶僕從國家。俄羅斯人認識到,它的再次強大+崛起,只能在與美國的博弈+對抗中才能實現。魚死網破談不上。用針鋒相對或針尖對麥芒更合適。



趙凡丁201


普京從沒有想要跟西方國家魚死網破,他想要做到的是網破而魚不死,面對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的圍堵,如何突破重圍,撕破漁網是普京戰略重心。

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經濟水平嚴重滯後,與此同時,北約步步為營迅速東擴,已經把俄羅斯的出路堵死,一張大網向俄羅斯迎面撲來。


波羅的海出海口

波羅的海出海口是俄羅斯在歐洲地區的重要出海口,俄羅斯在出海口建立了要塞城堡聖彼得堡,一度作為首都。

但是隨著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和波蘭、德國、丹麥、挪威加入北約,波羅的海幾乎成為北約內海,儘管俄羅斯商船進出波羅的海不會受到阻撓,但是如果爆發戰爭,俄羅斯海軍艦隊將被封死在波羅的海,即使勉強衝出波羅的海,也要面對另一個海軍強國英國。



黑海出海口

黑海一直是俄羅斯的勢力範圍,烏克蘭與俄羅斯離心離德之後,克里米亞半島獨立,在2014年,克里米亞居民舉行公投,83.1%的克里米亞人參與投票,其中96.77%同意加入俄羅斯。3月20日,普京批准克里米亞半島成為俄羅斯領土。


克里米亞半島像楔子一樣插入黑海,十分有利於俄羅斯的黑海艦隊對黑海的控制,但是進出黑海只有一條通路,那就是經過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統稱土耳其海峽),但是土耳其早在1952年就已經加入北約,俄羅斯黑海艦隊的出路取決於土耳其,這也是俄羅斯不斷拉攏土耳其的重要原因。

針對俄羅斯的大網已經鋪開,想要魚死網破還不簡單嗎,互扔核彈不就行了。普京要做的是如何突破重圍。

制裁俄羅斯是由美國主導的,北約國家參與其中,但是絕大多數歐洲國家跟俄羅斯並沒有深仇大恨,如何分化瓦解北約是重中之重。

俄羅斯加強與德國等國的聯繫,拓寬石油、天然氣和礦物資源的銷路,德國作為歐洲第一大經濟體,敢於跟美國對著幹,於是跟俄羅斯簽訂了長期的天然氣合同,也建立了天然氣管道,在俄羅斯最困難時期伸出援手。


封堵俄羅斯最大的動力來自於美國,而法國甚至提出建立歐洲軍以抵禦來自於美國和俄羅斯雙方面的威脅,俄羅斯想要的只是通過北約內部的漏洞分化北約,突破重圍。


視野新觀


俄羅斯總統普京是一個稱職的國家元首,所以他的首要任務是保障俄羅斯的生存和領土完整。其次才是擴大領土、爭奪世界話語權丶爭奪世界秩序的主導權。

從俄羅斯所面臨的局面來看,俄羅斯沒有生存方面的危機,領土完整也沒有遇到太大的挑戰,因此俄羅斯沒有與西方拼過魚死網破的必要,當然也不會有與西方國家拼個魚死網破的想法。

相反俄羅斯甚至還渴望與西方國家建立平等的夥伴關係,而非與西方對抗。只因俄羅斯軍事實力強大,又是有核大國,又有侵略歷史,所以才被西方國家視為威脅。而俄羅斯的綜合實力與西方國家又差距太大,所以西方國家當然不會與俄羅斯建立平等的夥伴關係,而是要趁俄羅斯病要俄羅斯的命。

因此俄羅斯與西方國家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俄羅斯只能硬著頭皮與西方國家抗衡,別無選擇!

鑑於俄羅斯實力遠不如西方,又暫時沒有覆滅的危險,所以俄羅斯與西方國家對抗時,不會有魚死網破的想法,而是會採取見縫插針,伺機而動的方式!


鬼影147951010


前任俄羅斯總統之所以選擇普京做接班人,是因為普京有戰略眼光和超前意識,普京抗衡美國西方不是什麼魚死網破的心態,而是破美國西方圍追堵截的網,讓俄羅斯的“魚”能夠自由進出。普京擔任俄羅斯總統的第一件事,就是平息由美國西方支持的車臣分裂分子,粉碎美國西方分裂俄羅斯的陰謀,捍衛領土完整維護國家安全,原蘇聯解體獨立的格魯吉亞共和國投奔西方陣營,經常在俄羅斯的邊境區域製造事端,為美國西方的利益服務給俄羅斯添堵,在警告無效忍無可忍的情況,為了殺雞儆猴在奧運會期間,普京發動了針對格魯吉亞的“五日戰爭”,風掃殘雲式的閃擊戰把格魯吉亞徹底打服,維護了俄羅斯周邊環境的穩定。

普京受到敘利亞巴沙爾政府的邀請,軍事力量介入敘利亞內戰也是一種無奈的選擇,俄羅斯現存唯一的海外軍事基地在敘利亞境港口,美國為了能夠把俄羅斯勢力擠出中東地區,花費鉅額資金武器裝備支持敘利亞反對派武裝,在敘利亞巴沙爾政府處於危險的困境時,俄羅斯軍隊出動空天軍配合敘利亞政府軍,擊敗了伊斯蘭國lSlS恐怖武裝力量,並消滅了敘利亞境內的恐怖分子叛軍武裝,收復了敘利亞百分之八十五的領土,挽救了敘利亞巴沙爾政府。




美國西方為了完成包圍俄羅斯的戰略佈局,公然支持烏克蘭的波羅申科政府,在烏克蘭境內開始排俄反俄行動,東烏地區共和國由於對波羅申科反俄政策不滿,舉行遊行示威抗議並宣佈脫離烏克蘭獨立,波羅申科政府派兵鎮壓因而引發了烏克蘭內戰。俄羅斯政府公開支持東烏人民的選擇,而波羅申科為了對抗俄羅斯,允許北約軍事力量進入烏克蘭,普京一怒之下收回了本來屬於俄羅斯的克里米亞半島,因此引起了美國西方的強勢制裁。世界遵循的叢林法則弱肉強食的規矩沒有改變,不反抗就是等待死亡。國家想尋求生存之道就必須在戰鬥中尋求和平。


老虎208626539


首先,作為一個領導人,無論是哪個國家的,無論他們是強硬派,還是溫和派,或是中間派,都是有足夠的智慧去面對一切,智慧絕對缺少不了理智和冷靜。

尤其像俄羅斯普京這樣的優秀領導者,是絕不可能變成瘋子,最終按下核按鈕達到魚死網破的結果。

西方與俄羅斯的較量無論多麼激烈,都會在既定的規則內進行的,違規了,必是要受到懲罰的。

所以說,西方與俄羅斯的較量,無論有形還是無形或者說變形,都是在一定的規則內鬥智鬥勇鬥狠,絕無可能去爭鬥死亡與毀滅,他們想要的都是一個勝利者的局面:可以說是在某些方面互不干涉的條件下達到互利共贏的狀態。

西方國家人多勢眾、佔盡優勢,一直以來是持之以恆的步步緊逼俄羅斯普京,為何會如此?

毋庸置疑,普京的性格是俄羅斯更多民眾的代表,深情款款但又桀驁不馴,重情重義但又不拘小節,絕倫逸群但又率性,不服輸,不低頭,奮力抗爭等等。

換句話說是俄羅斯繼承了蘇聯近七成的遺產,包括蘇聯爭霸世界的雄心和野心。在西方看來,這樣的俄羅斯對西方的規模、利益、霸權構成了危險的挑戰。西方國家一直以來的行為無非是防患於未然。

作為弱勢一方的普京,一直以來禦敵策略是核武庫和戰鬥與對方剛烈的博弈著,儘可能保衛俄羅斯的國家利益。

有人說這就是西方與俄羅斯不可調和的結構性的矛盾,但個人理解,西方與俄羅斯的較量,爭的是利益,而不是毀滅。只要有利益存在,隨著歷史的前進步伐,應該會得到進一步的改善,達到良性循環,畢竟和諧和平是世界人民的心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