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花生,如何防治莖腐病的發生?

棒奔霸


花生莖腐病,是花生種植過程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病害,一般情況下,從子葉或幼根處侵入,又被農戶們稱為“爛脖子病”、“爛腰病”。

花生莖腐病危害大,分佈廣泛,在我國南北花生種植區都有發生,發病高峰期主要集中在花生生長階段的中後期,造成花生果莢腐爛,或者不飽滿。

花生莖腐病的預防和防治:

1、合理輪作

注意輪作倒茬種植,是預防莖腐病一個很重要的因素,病害嚴重的地塊,輪作種植3年以上後,莖基腐病的發生會得到很好的預防,建議和一些禾本科作物輪作。

2、優良的種子

購買優良的種子進行播種,在同等的條件下,莖腐病的發生和危害,會有明顯降低,比如抗病性強的品種,另外,一塊地建議不要3年以上種植同一個品種,適當的更換品種,也是比較重要的。

3、清理病殘體

當花生收穫後,田間掉落的花生葉片、花生植株,要及時清理出田外,尤其是已發生莖腐病的花生田,避免病菌在殘體中生存繁殖,以此來減少病菌的數量。

4、播前拌種

目前來看,花生播種前,進行拌種處理,是預防莖腐病的一種很重要的因素,也是效果非常好的一種辦法,比如用萎鏽靈·福美雙、苯醚甲環唑、多菌靈等,一次拌種,除了莖腐病以外,根據選擇的殺菌劑不同,其它很多病害,也會一起預防。

以上4點預防措施,希望花生種植戶們能夠特別注意下,另外,如果田間已發生莖腐病或者想通過打藥噴霧來預防的話,也要注意,首先要及時,如果田間已出現症狀後,及時打藥,越早越好,其次是藥劑的選擇。

如果抗性小,危害小的情況下,可用甲基託布津、多菌靈,但一些農戶反應,這些殺菌劑使用時間已較長,防效一般,這種情況下,可以換用苯醚甲環唑或者三元復配的苯醚·咯·噻蟲等,登記的都有防治莖腐病。

另外,花生種植過程中,一般都會打“三遍藥”,裡面加入上述殺菌劑,起到防治和預防作用。

花生莖腐病的預防和防治,小幫手就說這麼多,如果你還有其它問題或者是更好的防治經驗,歡迎在下面評論中留言,大家一起討論學習。


農民的小幫手


花生莖腐病的病菌分生孢子器散生或聚生,球形或燒瓶形,在寄生表皮下埋生,成熟後暴露,病菌生長適度23~25度有耐乾燥和水浸特點,莖腐病病菌主要隨病殘體遺落土中或混入土雜糞中越冬,也可粘附在種莢上越冬,莖腐病發生和天氣、種子、栽培管理以及品種抗性因素有密切關係,,花生幼苗在出土前即可感病,病菌常從葉子或幼根侵入植株,從發生到植株死亡一般有兩個週期,開花期和結果期,在5~6月份隨著溫度的升高溼度相對加大時,利於病害的發生,嚴重時成片死亡。

莖腐病的病原寄主範圍廣泛,除花生外常見的有大豆、棉花、綠豆、菜豆、甘薯等,合理輪作時應注意避開莖腐病的寄主範圍,病輕的與禾本科輪作1~2年,病重的要3~4年才開有效防治,花生收穫後及時清除病殘株,深翻土壤可有效減少病菌量。

選用抗病品種,種子曬乾後安全儲藏,播前曬種和選種可減少帶菌量,提高花生的生命活力和抗病性。目前最有效的是用多菌靈拌種、浸種或噴霧,拌種用25%或50%的多菌靈可溼性粉劑,分別按種子量的0.5%或0.3%拌種,浸種用25%或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分別用種子量的1%或.5%用水25~30kg,藥粉與水攪拌均勻放入種子浸24h,並翻動幾次,當種子將藥水完全吸乾即可播種,噴霧的效果比浸種和拌種的效果差些,但可作為預防花生苗期發病的補救措施,用25%或50%的多菌靈粉劑分別配製500倍或1000倍液,或用70%甲基託布津800倍液,在花生全苗後噴一次,在花期可加速樂硼再噴一次即可,應加強田間管理,提高植株抗病力


愛橘子的菇涼


花生莖腐病,也叫花生歪脖子病,是花生生育過程中(尤其是中後期)經常發生的一種病害,在重茬種植地上發生尤其嚴重,輕則導致苗株莖葉乾枯,重則造成莖稈黑腐、果莢腐爛、大幅減產!

花生莖腐病在苗期到成株期都可能發生,苗期染病3-5天便可死棵,成株染病一般需要10-30天逐步導致死棵。

花生莖腐病通過田間的病株、殘枝、落葉等越冬,藉助風、雨、澆水、農具、動物糞便、種子等傳染髮病,在23-25度的溫度和60-80%的溼度環境中,最有利發病。

在重茬種植、土壤溼度大、土質黏性重、苗株黃弱、基肥不足、帶病種播種、播種前未浸拌種、播種期較晚等地塊上發病多、發病重,水肥充足、溫溼度適宜的6月中下旬和8月中下旬,是花生莖腐病發病的兩個高峰期。

在花生莖腐病防治方法上,可以採取以下留種方法:

1、選用抗病性強、易高產的品種種植,應當選用籽粒飽滿、個頭大、無病蟲害、無損傷、無發黴變色的優質種播種,不可使用發黃變黑、空癟不飽滿、發黴變質的種子播種。

2、做種使用的花生,在採收後應當及時曬種,保證種子水分不高於10%,然後放在通風乾燥的環境中儲存,等到播種前3-5天時選擇晴天再拿出晾曬1-2天。

3、播種前做好花生種浸拌種處理。拌種方法:先把種子用少量的水噴淋溼潤,然後按照種量0.5%的25%多菌靈的用量,把多菌靈與種子進行攪拌均勻後使用。浸種方法:先把25%多菌靈按照種量的1%與30-50公斤水攪拌均勻後浸種24小時,撈出自然風乾後使用即可。也可以使用福雙美或咯菌腈懸浮種衣劑等藥物、花生專用包衣藥物處理種子。

4、花生應當避免重茬種植。病害較多的花生種植地,應當與高粱、玉米、小麥、穀子等禾本科作物進行2-4年的換茬輪作,但不可和大豆、棉花等易發病的作物輪茬,否則會交叉感染、加重病害。

5、 花生種植前或收穫後,對田間的病株、枯枝、落葉、雜草等進行徹底清理並做田外集中進行焚燒或深埋;對於零星發現的病株、病枝應當及時進行拔除清理,並用多菌靈、生石灰、新高脂膜等進行噴撒病穴周圍,以防病害菌在田間傳播蔓延;在花生生長期內,應當加強田間的中耕、除草、控旺管理,中後期適量增加磷鉀肥的用量,來疏鬆土壤、改善通風透光條件、培育健壯花生植株,提高花生的抗病性和抗逆性。

6、在花生齊苗後、開花前、落針期時,按照500倍的25%多菌靈或1000倍的50%多菌靈或800倍的70%甲基託布津或700倍的65%多克菌或800倍的30%惡黴靈或1500倍的50%苯菌靈或1000倍的普力克或1000倍的百菌清或800倍的甲基硫菌靈等藥物濃度,每畝兌水50-75公斤重點噴施花生苗株的根基部,病害重可以結合藥物灌根一起進行。

點擊上方“關注”農技小揹簍 每日瞭解更多新鮮農業種植知識


農技小揹簍


花生莖腐病在最近幾年發生越來越嚴重。己經成了嚴重影響花生生產的主要病害之一。做為一個農業生產工作者,一個多年種花生的農民今天就:和各位頭條的朋友共同探討一下花生莖腐病的發生和防治。

花生莖腐病是花生青枯病和白絹病的通稱。花生青枯病和自絹病都是發生在花生中後期的一種傳染性細菌性病害。在十年前也只有青枯病這種病害零星發生。一般危害不大。那時的主要病害為花生落葉病和葉斑病。這幾年隨著新型農藥的推廣,現在這種病己得到了很好的防控。落葉病控:制好了。花生葉保住了,葉子密了。但隨之而來的是葉子密了。但透風性差了。花生莖腐病也來了。這二種病害傳染快,廕庇性強。剛開始感染的病株沒有任何證狀。等到葉片開始萎縮,在莖根部己經全部都是白毛了,任何藥物都己無效了。所以說一旦發現就很難治療啦。尤其是白絹病,這種病害傳染快危害廣己成為現今危害春花生生產的主要病害。

這二種病菌存活力很強。一般在土壤中能存活二年。並能通過流水,莖葉移動和風吹等方式傳播。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是連作連播。尤其是一些山嶺地,因為不適合種殖需水較多的糧食作物,所以大夥也就年年播種花生。造成土壤中的致病菌越積越多。

二是這幾年農民己不再使用農家肥料。年年使用化肥,造成土壤板結,地力下降。花生抗病力下降。再就是花生種子帶菌傳播。

防治辦法:輪作應當是主要的方式,因為現在雖然已有化學藥物能夠防治,但成本太高。而且勞動強度大。而輪作也必須間隔二年以上。且在輪作期間也不能播種大豆等豆科作物。否則效果大打折扣。

再就是早控花生秧。在控制花生徒長時,用藥物將花生秧控制在35cm至40cm之間。利於花生透光透風。抑制病菌生成。並在7月中旬開始每7一10天打一次藥,連用4一5次。適用藥物有丙環唑甲環唑及戊唑醇這幾種藥物各地農資部門都有銷售。

還有就是為了切斷傳染源,種子消毒是必不可少的步驟。在播種前將花生種用多菌靈或百菌清按藥物說明拌種,消毒以防種子傳播。

綜合考慮。在己發生病害的地塊最有效也最經濟的辦法還是調換地塊,調茬輪作。這樣及能消除病害,又能降低種殖成本。還能增加花生產量。達到增產增收降成本的目的。

以上僅是本人這幾年的經驗,有興趣的頭條朋友多多指教。歡迎交流共同學習。


青島西海岸新區為強


花生頸腐病是細菌引起的病變,細菌一般隨病殘體落入土中或沾染果實越冬,來年發生病害,在田間因雨水流動而侵染其他植株如果田間已出現症狀後,及時打藥,越早越好,其次是藥劑的選擇。

可用甲基託布津、多菌靈,但一些農戶反應,這些殺菌劑使用時間已較長,防效一般,這種情況下,可以換用苯醚甲環唑或者三元復配的苯醚·咯·噻蟲等,登記的都有防治莖腐病。

另外,花生種植過程中,一般都會打“三遍藥”,裡面加入上述殺菌劑,起到防治和預防作用。


帥帥1988


花生是我國種植面積比較大的油料作物之一,尤其是在北方為夏季的主要農作物。化生管理相對簡單,但是有幾種病害如白絹病、莖基腐病、根腐病等,卻需要提前做好預防,一旦防範不及時就可能會造成產量損失。下面我們就具體來講一講花生莖基腐病的防治方法。

花生莖基腐病簡介

花生莖基腐病是由多種病菌引起的一種病害,花生的苗期以及成熟期均可發生。病原菌種類包括鐮刀菌和腐黴菌等。發生以後在莖杆基部會出現明顯的腐爛症狀。

花生莖基腐病症狀

花生髮芽以後,莖腐病就有可能發生,初期造成子葉上出現灰褐色病斑,隨著病害的加重逐步向下發展,最終造成根系死亡;成株期發病,葉片整體顏色表現為淡綠色,一些症狀比較明顯的植株會表現出中午葉片下垂捲縮,早上晚上覆原的情況。如果天氣乾旱可以在發病部位看到明顯的褐色病斑,剖開發病莖杆,中空,維管束黃褐色枯死;溼度大時,病株變黑腐爛,病部生黑色小粒點,病部皮層易脫落,纖維外露。

花生莖基腐病的發生規律

該病害病原菌可以在土壤中、田間花生殘體以及花生種子中越冬。來年種植以後,當氣溫合適的時候,病原菌開始活動,並在田間形成危害。


該病害在田間可以通過雨水、灌溉等方式傳播,尤其是夏季多雨的時候,莖基腐病發生特別嚴重。導致莖基腐病的兩種病原菌,腐黴菌生長的最適溫度為23~25℃,鐮刀菌生長的最適溫度為25~26℃,因此夏季高溫多溼的情況下,這種病害發生幾率特別高。

如何防治花生莖基腐病

花生莖基腐病高發的田塊和農戶的管理以及土壤有很大關係,特別是重茬嚴重的地塊發生幾率更高。防治莖基腐病需要種植戶提前做好一些預防工作,具體有以下建議:


  • 對於莖基腐病特別嚴重的田塊,建議種植戶直接採取輪作倒茬的方法,同玉米、高粱、辣椒等作物進行3-5年的輪作,能明顯降低該病的發生幾率。這是成本最低的防治方法。
  • 做好土壤管理工作,一些長期使用化肥的土地,土壤板結肥力低下,花生種植以後非常容易感染莖基腐病。因此建議種植戶在使用化肥的同時搭配有機肥和菌肥,既能夠提高土壤的肥力,又能夠增加土壤中微生物的豐富度,大大的抑制了莖基腐病原菌的生長。
  • 做好種植管理工作。花生選種時儘量從沒有莖基腐病發生的區域選擇,保證種子不帶病;使用農家肥施,進行人工腐熟,也能明顯降低花生莖基腐病的發生幾率;田間做好排水灌溉設施,夏季多雨時能確保田間不積水,乾旱時能夠及時灌溉。
  • 提前做好藥劑防治。在花生種植前通過拌種也能夠降低莖基腐病的發生幾率。目前市場上對於花生莖基腐病效果比較好的預防藥劑有噁黴靈、咯菌腈、精甲霜靈等。推薦種植戶使用30%精甲.噁黴靈30ml、25g/升咯菌腈20ml等拌種10-15公斤;也可以在花生種植前土壤處理,推薦使用0.1%噁黴靈顆粒劑20-30kg/畝,能夠有效殺滅病原菌,較低發病幾率。
  • 苗期管理也很重要,出苗以後建議種植戶噴施一些殺菌劑預防,可以選擇30%甲霜.噁黴靈1500倍、70%甲基硫菌靈500倍、15%咯菌.噁黴靈1000倍等,噴藥時建議加入一些葉面肥。
  • 花生髮生莖基腐病以後,建議種植戶通過藥劑淋根或者衝施解決。如果土壤乾旱,每畝地可以衝施30%精甲.噁黴靈200ml、25%抑黴.咯菌腈300ml、30%噁黴靈水劑200ml等;如果土壤水分比較多,最好淋根用藥,澆水會加重病害,使用62.5g/升精甲.咯菌腈1500倍、25g/升咯菌腈1000倍等,用藥時搭配一些氨基酸葉面肥效果更好。
  • 在花生莖基腐病高發期,建議種植戶對於一些發生嚴重的植株要直接進行拔除,是控制病害蔓延的有效手段。
花生莖基腐病其實並不多見,只要提前做好預防工作,後期發生的幾率很低,以上是我的建議,歡迎大家繼續討論。

植保小貼士


花生莖腐病是由花生地裡的一種有色二孢屬真菌侵染引起的病害,它對花生的危害是致命性的,能造成顆粒無收的嚴重後果。


在花生的整個生長期間,都有可能發生莖腐病。

花生莖腐病菌主要侵染花生的主莖和根鬚,剛開始會在發病的表面上產生不規則的斑塊,後逐漸往裡面擴展,最後形成黑褐色的環形病斑,破壞了莖部的組織細胞,切斷了水分,養分的輸送,使得花生秧苗枯萎而死。

幼小的花生秧苗得了莖腐病,很快就會整株死亡;在花生膨大期和成熟期得了莖腐病,花生莢往往會腐爛,或者花生仁不飽滿。

花生莖腐病的危害大,預防和防治工作一定要做到位,否則嚴重的話,會造成絕收。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下,花生莖腐病的預防和防治辦法,讓花生遠離莖腐病的侵染。

一.做好花生莖腐病的預防工作是關鍵

1.田地輪種:田地實行輪作換茬,多年的實踐證明,花生地與小麥,高粱,玉米等農作物的田地進行輪種,花生莖腐病發病的幾率能降低在5%左右。

2.選好花生種子:因地制宜,選擇高抗病的花生品種,會減少很多病蟲害的侵害。

自留花生種子,要選擇花生殼顏色黃亮,顆粒飽滿的花生,儲存工作要做好,防止發黴變質,以減少帶病種子的傳播機會。

3.花生種子拌藥:在播種花生前一天,用25%的多菌靈均勻的攪拌種子,提高對土壤裡病菌的抗性。



二.對已經發生了莖腐病的花生地,要馬上用藥物來防治

在花生的膨大期和即將成熟期,發生了莖腐病,有兩種方法來用藥物處理。

1.葉面噴施:用苯駢咪唑100倍液對整個花生地葉面進行噴灑,一個星期噴灑一次,視嚴重程度,追噴2-3次。

2.農藥灌根:用25%的多菌靈500倍液,對病株進行灌根處理。5天灌根一次,下雨天順延,連續灌根2-3次。

總結:花生莖腐病,還是以預防為主,預防工作做得好,才能有效地保證花生的豐收;後期的藥物防治,效果普遍不是很理想,只能起個“亡羊補牢”的作用,不僅對花生產量有些損失,還增加了人力成本和農藥成本。


陽哥拍三農


花生莖腐病,在我這裡被稱作倒秧病,對花生生產危害性極大,防控不當,會造成減產甚至絕收,通常村裡人種植花生,都會做出相對應的預防措施,儘可能的減少此病害的發生。首先我們瞭解一下,此病的病原體是什麼?根據其發病原因、傳播途經,發病症狀,我們採取相對應的預防和治理措施,減少此病菌對種植花生的危害。



病原:為棉殼色單隔孢,屬無性菌類殼色單隔孢屬。有性態為柑橘囊孢殼,屬子囊菌門囊孢殼屬真菌。病部小黑點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常突出於體表,黑色,近球形,直徑220~230μm,頂端孔口呈乳頭狀突起。分生孢子梗細長,不分枝,無色。分生孢子初期無色,透明,單細胞,橢圓形,後期變為暗褐色,雙細胞,大小20.9~26.6μm*17.4~13.3μm。兩種分生孢子都能萌發。菌絲生長溫度10~40℃,最適23~35℃,致死溫度55℃ 10min,在-1~-3℃下經27d仍有侵染力。

一、發病原因:

此真菌有土傳病的特點和能力,又有分生孢子。那麼此病菌就會有多種方式,來侵染花生植株。此病菌存活能力非常強悍,在環境適宜的條件下,非常容易侵染受損的花生植株。



二、傳播途經。

1、這種真菌性病害,可以殘留在土壤中,或者病殘體上,越冬越夏。待當適宜的機會,就會侵染花生植株,造成莖腐病的發生。

2、種子傳播。如果花生田爆發了莖腐病,那麼其花生就會被真菌侵染,其種子表皮會有殘留真菌。這種帶菌的花生種子,可以遠距離傳播出去。

3、當家畜吃完有這種真菌性病害的花生秧或者花生殼以後,經過排洩物,還能殘留在未腐熟的農家有機肥中。

4、這種生命力比較強悍的真菌,以及分生孢子,往往會藉助風雨傳播。比如大水漫灌,比如雨水,莖腐病的真菌會經過侵染的土壤等,順著水流傳播。又比如大風吹過來的真菌孢子等,預防措施不當,都會造成花生田爆發莖腐病。

5、勞作者如果不注意,比如在有真菌的地方走過,或者手觸摸過帶有這種真菌的花生或者秧苗,沒經過換衣服和消毒的情況下,又去田間勞作,也會帶來此真菌的困擾。

三、發病症狀:

此病菌主要危害花生的子葉、根和莖。以根和莖被侵害最為嚴重,在花生的整個生育期,都會發生。花生秧被感染真菌的初期,地上莖上的葉片顏色變淡,葉片發焉下垂,複葉呈閉合狀。隨著病菌的擴展,被侵染真菌的葉柄開始呈下塌狀。

田間潮溼的時候,被侵染部位的表皮呈黑腐狀,隨著病菌的蔓延,病斑處開始生出小黑點,即是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造成花生秧的側枝,慢慢全部死亡。田間土壤乾旱的時候,病部表皮,呈水晶色透明狀,緊緊貼著莖上,內部組織幹腐,呈褐色狀。

發病後期,花生秧的主莖呈幹縮狀,影響到地下的花生莢,造成癟莢空莢現象的出現。那麼,就給種植戶造成很大的損失。


四,預防性措施:

1、進行合理輪作,這是對付土傳性病害最有效的措施,沒有之一。我們知道絕大多數作物都忌諱連作,就是怕出現連作障礙,種植花生也不例外。最佳輪作模式,和遠屬不同科作物進行輪作,比如小麥、玉米、大麥、水稻、高粱等等。

2、先進行曬種滅菌,然後每100㎏花生種用50%的多菌靈可溼性粉劑300克,兌水60㎏,寖種一天一夜,起到滅殺莖腐病真菌以及別的真菌性病害的目的,解除種子帶菌的安全隱患,才能播種。

3、我們種植戶知道,這種地下結果的作物,喜歡有機肥,可以創造土壤中更佳的生境,有利於花生果實的膨大和飽滿,提高質量和產量。所以有條件的情況下,種植戶會施用大量的農家土雜肥或者有機肥,提供花生果實的豐產豐收。但是,未腐熟的農家肥,裡面含有大量的草籽以及真菌性病源,所以,我們在施用農家肥的時候,必須經過充分腐熟以後,才能施用。要不然,花生田不單單會出現莖腐病,還會出現各種真菌性病害和草害,增加防治難度,就得不償失了。


4、我們在旱季澆灌的時候,儘量採用噴灌或者水管滴管等措施,減少大水漫灌,減少真菌傳播途徑。雨季,我們要注意田間的減排問題,避免積水,減少土壤的過於潮溼的時間。我們種植戶的農事操作人員,做好安全措施,避免人為傳播。

5、發現病株,及時清除田外妥善處理。對於原病株之地,採用生石灰粉消毒或者灌施防治莖腐病的藥液等,滅絕病源的滋生源頭,有效減少傳播幾率。

五、藥劑防治措施:

如果發現花生田間,有零星莖腐病的發生,每667㎡用40%多菌靈懸膠劑100克兌水40升左右,或者70%甲基硫菌靈可溼性粉劑900倍液左右,或者50%苯菌靈可溼性粉劑1600倍液均勻噴霧防治。


種植花生,想減少甚至避免莖腐病的發生,我們主要從源頭上預防,合理輪作和種子消毒病菌是必要實施的措施,加上後期種植戶的精耕細作,才能有效減少甚至避免花生莖腐病的發生。


三農的高度


我種過花生給大家整理的“四防”都是花生後期管理中比較重要的:1:不少花生種植區域,在進入到後期管理時,由於高溫天氣的影響,再加上如果長時間內無有效降雨,田間土壤溼度較低,就很容易導致花生根系腐敗。而其將會直接引起葉片脫落、莖部乾枯、降低花生的飽果率,也就是我們說的秕果增多。因此,針對乾旱特別嚴重的地塊,就要注意及時灌溉澆水。2:防爛果這一現象恰好與第一種情況相反,除了乾旱地區之外,不少地區也會長期受到雨季的影響,當地澆水很多,若田間排水功能不夠完善,就導致田間長時間內有積水,形成澇害。而澇害的直接影響就是導致根系腐爛、植株植株長勢減弱,嚴重的情況下,花生莢果出現腐爛或者發芽,影響產量和品質。因此為了防止爛果現象,在雨水多發地帶,要積極做好排水措施。3:花生到了生長後期,雖然對於養分的需求有所減少,但為了防止花生早衰,還是需要進行根外施肥,簡單來說就是是通過噴施葉面肥來延長植株上部葉片的功能期,以此來提高莢果的飽滿度。其具體方法是噴施0.5%磷酸二氫鉀+1%的尿素,每畝噴施50kg,每隔7-10天噴施一次。4:花生後期的主要蟲害就是地下害蟲和棉鈴蟲,病害以葉斑病居多。針對蟲害,每畝可用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灌堆防治或者用5%甲維鹽水分散粒劑15-20毫升/畝等藥劑進行防治,注意不同的蟲害類型要用對應的藥劑進行防治。而花生葉斑病,則可用30%苯醚甲環唑·丙環唑懸乳劑1000-2000倍液、50%硫磺·多菌靈懸浮劑160-240克/畝等藥劑進行防治。




陳振鴻


花生在我們這裡種植面積比較大,這幾年也是我選擇夏季農作物種植的一種主要的農作物。由於這幾年花生的價格行情走勢比較穩定,花生的種植面積也增加了不少,所以對於花生種植也出現了重茬種植的情況,這樣的話就造成了花生多種病害的發生。

什麼是花生莖腐病以及其症狀?

花生莖腐病是屬於真菌性枯萎病,在花生幼苗期病菌首先侵染子葉,使兩片子葉發生黑褐色腐爛,然後侵染接近地面的莖基部或者地下根莖部,產生黃褐色水漬狀病斑,逐漸擴展成大型斑塊,呈黑褐色,並圍繞莖四周擴展成一環形病斑。

花生感染初期,地上部葉色變淡,午間葉柄下垂,複葉閉合,早上尚可復原,但是隨著病情的發展,葉柄全部下塌,整株萎蔫。在持續陰雨天氣的情況下,病株腐爛變黑褐色,並在病部及側枝上產生很多黑色的小突起。

苗期病株從出現症狀至死亡大約需要3--4天,其它生育期發病部位多在貼近地面的莖基部,症狀與苗期相似,但從出現症狀至死亡需要約10-40天的時間。有時在側枝上也能感染,長出許多黑色的小突起,引起側枝分期死亡。


莖腐病的防治方法

首先在花生種植的時候種子的選擇,最好選擇沒有發生過真菌性病害的花生當做種子,或者說可以購買新的花生種。在花生拌種處理的時候應該選擇含有比較好的殺菌劑的拌種劑。

其次就是花生田要輪作種植,最好能夠每隔3年的時間輪作一次。底肥的選擇要重施有機肥或者說生物菌肥。起到改善土壤環境的目的,這樣的話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花生莖腐病發生的概率。

第三點就是農藥防治。在發病初期的時候可以選擇噴施40%多菌靈懸浮劑,50%福美雙可溼性粉劑,嘧菌酯懸浮劑,40%苯甲.醚菌酯懸浮劑,代森錳鋅等多種農藥,注意輪換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