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對退休金變成“啃老金”的現象,你怎麼看?

暖色調111


當今社會,確實存在著很多老年人,退休金花不完,幫助兒女的情況。比如西部某省份國企退休的王阿姨,工齡35年,每月養老金5000元,退休後兼職每月還掙3000元。另外,其丈夫還是在職職工,仍然有工資待遇。即使是這樣,她表示,這樣的收入生活剛剛好。因為,他們幫剛畢業的女兒在省會城市買了一套房子,不僅有他們付的首付,而且每月還要幫忙償還貸款。這真的是,大家口中的養老金變成“啃老金”了。


說實話,這樣的事情在社會非常普遍,也不能太過於苛責。

首先,這不是養老保險制度的問題。養老保險的基本原則還是多繳多得、長繳多得。保持養老保險的吸引力,才能讓更多的人參加社會保險。即使是這樣,2018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全國就業人口是77586萬人,參加養老保險繳費的職工只有30104萬人,參保率只有38.8%。遠遠達不到養老保險全覆蓋的程度。

第二,我們的家庭模式就是互幫互助。在社會上靠單打獨鬥成功的概率很低,我們中國人早就深韻其道,對於子女的教育和幫助一直是不遺餘力的。只要父母有一口吃的,就絕對不會餓到子女。尤其是維持了30多年的獨生子女制度,讓孩子變得稀少,父母長輩更加疼愛孩子了。

第三,年輕人就業難、工資低也是常態。很多年輕人每月的工資收入也只有兩三千元,甚至趕不上父母領取的養老金高。我父親機關事業單位退休,養老金就每月5000元。而我普通的編外人員,每月工資3500元不到。父親總是找各種各樣的理由幫助我們,比如給孩子交託幼費、給孩子很高的壓歲錢,等等雖然不是直接給我們,實際上也能大大減輕我們的負擔。

對於養老金變成“啃老金”,確實不應該是社會的常態。國家應當通過進一步完善養老金制度,不斷加強促進就業的力度,讓收入老人和在職職工之間合理分配。


暖心人社


有老啃是一個人的福氣,啃老是好事還是壞事結果不得而知,我今年69歲,說:點身邊經歷過和看到的事大家評論吧。

第一我鄰居屬南下幹部,離休金月過萬,兩老加兒子媳婦孫子一家五口,生活特別幸福。跨世紀兒子吸毒上了癮,沒幾年家財吸光,兒媳離婚帶著孫子回了孃家。老人在17年病死醫院直送殯儀館,老伴政府安排了一套40多平的公租房居住,去年也走了,啃老的兒子現在什麼下場,大家應該知道結果了。

第二這幾年棚改拆遷,拆出了很多暴發戶,三.五年過去有的又在吃低保。這就是命中註定。

我的養老金從每月55元漲到現在105元,一沒有兒女來啃老,也沒有比有社保退休金的老人過得差。雖說我是農民,感謝改革開放加上年輕時的努力拼博,晚年生活粗茶淡飯無憂。別看小養老,老養小,這種現象什麼朝代都有。俗話說:窮無三代富無三代,現在有命活到80歲,沒有人一輩子一帆風順。世事無常,不要迷茫。過好自己別去攀比,如果啃老啃得一輩子,真不是什麼好事。


樂在其中


啃老現象並不是現在才有早已有之,只不過現代人的這種思想越來越嚴重與突出。

現在很多人都存在眼高手低的擇業現象。高工資的工作自己又不會幹,工資低了工作累的活又不願意幹,所以時常感嘆現在社會工作難找。有的人就會一直賦閒在家,帶上老婆娃去往父母家,一家老老小小都靠父母親的那個退休金,一大家人的日子過得緊巴巴的。

我曾經有一個鄰居二本大學畢業之後,工作了四五年,不幸就下崗失業了,時常帶著他的孩子老婆一起到父母親家裡蹭飯。

後來其父母經常嘮叨,要求他去找新的工作。結果他到人才市場去溜達一圈,告訴他的父母工作不好找,自己想要自主創業。

於是他就找父母要了2萬元錢,說自己準備自主創業。

只見他去買了兩臺電腦,足不出戶,整天在家裡鼓搗,其家人問他究竟準備怎麼創業?他回答:挖礦!

家人瞪著眼睛望著他,“在家裡面挖什麼礦呀?”,大家一頭霧水,不知他葫蘆裡究竟賣的什麼藥?

無奈父母親和妻子都拗不過他,只有任其做好了。經常是忙得飯都沒有時間吃,還是他的父母給他親自送飯。

妻子看著他像著了魔似的,整天在電腦上鼓搗,也不知道他究竟在幹些什麼。看著家庭的這種狀況,他的妻子只好去找了一份超市的營業員工作,每天都是早出晚歸,不再有時間來管理家庭生活。

結果一年下來,我的這個鄰居什麼礦也沒有挖到,倒是找父母親又拿了不少的錢,這讓他的父母親時常陷入悲哀絕望的境地。

又過了兩年,我的這個鄰居又找他的父母要了2萬元,說這次創業是準備打遊戲賣裝備,這個一定可以掙到錢,如果再掙不到錢,自己就去打工,無論什麼工作都會去做。

聽著他這麼說父母親你就相信了他,去找親朋好友給他借了2萬元。很快我的這個鄰居又去買了兩臺電腦回來,就開始了打遊戲賣裝備的創業之路。

整天除了吃飯,他就一直泡在電腦之上打遊戲,結果半年之後沒有見他掙到一分錢,妻子再也忍不住和他大鬧一場,然後帶著孩子直接回孃家了。

可我的這位鄰居卻絲毫不在意,依然每天活躍在電腦上,每餐的飯菜都是他的父母親給他送過來。他好像已經被電腦著了魔似的,他的生活中似乎只有電腦遊戲,再也沒有其他的東西了。

父母親已提醒他多次,還是出去找一份正經的工作好好幹吧,不然你的孩子老婆將怎麼辦?可他根本聽不進父母的任何一言一語,始終堅信自己一定能夠創業成功,成功掙到大錢。

後來父母也不在說什麼了,飯菜也不再給他送了。三天兩頭他還可能到父母家去蹭一頓飯,後來發現他有好長一段時間沒有再來了。

父母親由於不放心,還是忍不住去看看他。結果當父母親打開他的家門時,聞到了一股異樣的味道。

發現兒子正趴在電腦桌前一動不動,其父母叫了一聲,也沒有任何回應,原來他的兒子已經死在了電腦桌旁。

料理完兒子的後事之後,他的兒媳並外出打工,沒過兩年他的兒媳便改嫁了。好好的一家人,就這樣家破人亡妻離子散。

其實對於“啃老”現象,可能是一個沒有定論的問題。對於那些家庭經濟較差的人來說,“啃老”就是一種好吃懶做、缺乏擔當和責任心的表現;對於那些家庭經濟較好的人來說,啃不啃老無所謂,只要一家人生活幸福就好。

如果把父母幫子女帶子孫也叫啃老,其實是不妥的說法。如果真要這樣說的話,那豈不是億萬農村的父母、工薪階層的父母,都被年輕人啃老了。

事實上,很多時候是由於年輕的子女們由於工作的壓力,使得他們沒有時間來照料自己的子女,只能託付給他們的父母。

當然不排除有些父母甘願讓自己的子女啃老,哪怕是自己年光多病也會強忍著,哪怕是自己日子過得再清貧,也會將自己的那點退休金,交給自己的兒女。這就是世上最偉大的無私的父母之愛。

所以題主所說的退休金成為啃老金的現象,只能是一部分好逸惡勞之人。現在許多年輕人並不缺乏努力奮鬥的精神,而且他們正在社會的各個工作崗位上拼搏著,努力著。

好了,我就簡單的分析到這裡,希望我的回答能夠給你幫助。

以上分析,僅供參考,希望我的回答能夠給你一點幫助。若有興趣,可以關注【視職場】,將會帶給你更多的職場知識,幫助你解決職場困惑。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發表你的看法與觀點!

【視職場】青雲計劃獲獎者,優質職場創作者,一個有著20年職場生涯的老司機,專注分享職場知識,解決職場困惑,建構職場關係!

~~分享職場知識,快樂職場人生,感謝你點、評、分、轉、收!


視職場


養老金多的,

養老金超過5000的,

把自己的兒孫養成了寄生蟲,

喝的是底層人民的血。

養老金應該5000封頂。


萬事只求半稱心5


前幾天有很多有退休工資的說:農民應當兒女養老!!!!

怎麼現在啃老了??哈哈應該啃!他(她)們的錢花不完,不啃啃貨幣怎麼週轉……讚了👍


雨中雪心歸零


都是親生父母,每個兒女都是被迫啃老,如果社會生活壓力沒那麼大,誰會啃老。改革開放前為什麼沒有這個詞彙。另一個原因就是我們道德教育出了問題,社會學校道德教育被遺棄了。


飄香菸雨157271974


上班工資低是根本原因,退休2500是保障底線,上班3500是底線,現在許多人都沒有底線,周扒皮和自己願做奴隸的人太多,沒辦法


82宜興眼鏡李


啃老金是國力形成的,國家有錢,貢獻大拿的養老金就多,企退職工貢獻小拿的就少,特別是現在在私企打的上繳的個人養老金都是最低檔的,退休金也是最低的。

私企職工為老闆創造了財富,退休後由國家統一發放養老金,怎麼能多得起來。繳的多拿多這是理。

在公有制領域上班的,國家為他們繳了養老金,個人繳的也是國家發的,國家為他們聚集了上繳高額,所以退休金才高。

說到底國家工作人員和私企上班人員是有區別的。縮小養老金之差,只有國家統一封頂養老金髮放。養老金,養老金,是養老的。

啃老是公民的自由,人在世不為兒女為誰,這也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朱杉林


血緣凝聚的家庭,是普通中國人抵禦各種風險,不確定性的港灣,是命運共同體,家庭成員收入和支配是人家的家裡事,外人無權評頭論足,說三道四。


理性思維123


子女有錢誰願意啃老?大部分都是下崗失業工人,還有一些都是公務員退休的,她們他們的退休金太高了,不給子女用給誰?他們她們不會救濟窮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