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公地悲劇”?老實人越守規矩越吃虧

這裡是【是什麼】系列第4篇文章,【是什麼】系列將向大家介紹投資、管理、營銷、心理、社會等領域的一系列概念,持續更新,歡迎關注。 

1、來源

1968年英國加勒特·哈丁教授(Garrett Hardin)在《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一文中首先提出“公地悲劇”理論模型。

他說,作為理性人,每個牧羊者都希望自己的收益最大化。在公共草地上,每增加一隻羊會有兩種結果:一是獲得增加一隻羊的收入;二是加重草地的負擔,並有可能使草地過度放牧。經過思考,牧羊者決定不顧草地的承受能力而增加羊群數量。於是他便會因羊只的增加而收益增多。看到有利可圖。許多牧羊者也紛紛加入這一行列。由於羊群的進入不受限制,所以牧場被過度使用,草地狀況迅速惡化,悲劇就這樣發生了。

什麼是“公地悲劇”?老實人越守規矩越吃虧

2、案例

這個源自生態學的概念,逐漸被多個學科所採用,並且能解釋很多常見的日常狀況:

公共廁所的衛生紙總是消耗得特別快、共享單車總是特別容易壞、公園裡的狗便便總是特別多......

什麼是“公地悲劇”?老實人越守規矩越吃虧

3、“公地悲劇”成因

人性的自私或不足只是一個必要的條件,而公產缺乏嚴格而有效的監管是另一個必要條件。所以,“公地悲劇”並非絕對地不可避免。

4、解決辦法

哈丁就提出,可以通過將公地私有化的方式來解決問題。比如如果把公共草場分塊劃給個人,那每個人就都有了保護草場的的動機。

哈丁還認為,指望人們良心發現來解決公地悲劇是不可能的。我們必須通過法律、制度、行政措施、經濟懲罰等各種強制手段,來限制人們破壞公共利益的行為。

什麼是“公地悲劇”?老實人越守規矩越吃虧

5、“反公地悲劇”

1998年,邁克爾·赫勒在《哈佛法律評論》上發表了《反公地悲劇:從馬克思到市場轉型中的產權》一文,正式提出了“反公地悲劇”的理論模型。他認為,生態學家加勒特·哈定之前創造的“公地悲劇”雖然能很好的說明公共資源被過度利用的惡果,但他卻忽視了資源未充分利用的可能性,這導致資源浪費、效率低下、收益減少的情況更加嚴重。於是,便提出了“反公地悲劇”。

以下為【是什麼】系列部分文章鏈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