祕境實探重慶忠縣石屋群 山頭上足足有48間

庫區腹地的重慶忠縣,在長江北岸的塗井鄉境內有48座神秘古石屋。一塊麵積約為3000平方米的平壩便是石屋群的藏身之處。這些石屋建造在巨型石頭內部,其修建年代和用途尚未可知。

秘境實探重慶忠縣石屋群 山頭上足足有48間

隱於山間的石頭“蒙古包“

最近的石屋距離長江不到1公里,站在石屋前能清晰地看到長江內舟船穿梭。每間石屋都建在一個巨型石頭內部,石屋外形風化嚴重,但石屋整體仍保存完好。石屋的矩形屋門寬約1米,高約1.5米。多數石屋為“單間”,內部面積約8平方米左右,內有灶臺、鍋狀石坑,頂部有鑿過的痕跡。個別石屋為多間、多門,這裡的每個大石頭裡面都有一間石屋,有的甚至有兩間或兩間以上。石屋群彼此相連,從遠處看去好像一個個蒙古包。

走近便會發現,這一個個所謂的蒙古包竟是一塊塊被鑿空的巨石。據介紹, 48間石屋大多彼此連接,最大石屋的面積為30平方米左右,最小石屋的面積也有7平方米。

秘境實探重慶忠縣石屋群 山頭上足足有48間

在大一點的石屋裡,保存有完好的石灶,據說是巴人用來煮飯的地方;有的石屋裡緊連著一個小石屋,裡面四季都有水,據說是用來洗澡的地方;在一個大石屋的外面,保留著幾個較大的石灶,據說是巴人的集體食堂;而在山頂上,有一個較大的碾盤保存完好,據說是巴人用來碾壓糧食使其脫粒的。在每個石屋的大門上面,都刻有較深的石溝,無論下多大的雨,雨水都是沿著水溝下流,種種跡象無處不展現了古人的聰明與智慧。

每間石屋內均配備有相應的灶臺、石碗、石床等,灶臺規格不一,而讓人驚訝的是石床的規格卻十分統一:長約1.5米,寬約1米,高1米左右。世居當地的村民根據石屋的內部構造及格局,將這些石屋劃分為洗澡間、會客室、首領屋、倉庫等。另外幾間石屋外的正上方還雕刻有猛獸老虎、獅子等圖案,旁邊還留有歪歪曲曲的疑似象形文字的符號。

秘境實探重慶忠縣石屋群 山頭上足足有48間

48間房引出多個猜測,或許有48個故事

由於缺少相關物件和資料的佐證,這位專家只能結合多年的文物工作經驗,大膽地作出以下三點推測:1、建造者選擇在一個海拔很高、又十分偏僻的地方建造如此多的墓地,而且墓地相距很近,又是突兀在地上象一間一間房屋,沒有秘密可避,說明墓主人是有血緣的一個大群體、大氏族、甚至大部族。2、這個群體可能是外來者,即移民或難民。3、根據墓室頂部鑿成氈包頂、甬道上的鏨刻蓮花來分析,他們很可能是元朝末年的蒙古難民。

秘境實探重慶忠縣石屋群 山頭上足足有48間

一位從事多年文物工作的專家認為,這些石屋似“屋”似“墓”。忠縣有遺存下來的18座崖墓,與三峽地區的崖墓群有很多不同之處:一是三峽地區在東漢至南北朝時期的崖墓群,海拔高度從未有超過250米的,而天池山崖墓群海拔高達320米。二是三峽地區的崖墓群(時代與上相同)99%都是在路邊山崖向裡開鑿墓室,在突兀的孤石內鑿墓的例子罕見。三是墓室頂部全部是氈包頂而無其他形制。四是有一個崖墓的甬道右壁上鏨刻有一朵蓮花,它或許隱含著某個特別的信息。

這些石屋到底是“屋”還是“墓”?它就像一團雲蒸霧靄的謎,留給人們無盡的想象空間。但這個謎團總會有解密的一天,當地老百姓最大的願望這些美麗的傳說,能夠得到開發利用,把它建成一個探古尋幽的旅遊景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