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一個美食的記憶是身體上的記憶還是大腦裡的?

老黃黃haung


我對美食的回憶那該是所有人心目中母親做的飯應該是最好的。

1.回憶的東西實在太多,兒時的我作為一個農村的孩子,家裡並不是很富裕,但是父母還是節衣縮食,買一點有營養的給我們吃,他們都隨便吃一點。

2.還有就是小時候真的很難吃一頓肉,父母每天的工資只有幾十元,還要開支家裡正常開支,我讀書的費用,另外七七八八的花銷,記得有一次媽媽知道我想吃紅燒肉好久了,所以省下工資的一部分,買了兩斤肉,紅燒以後搞點竹炭火慢慢的燉起來,當時心裡吃到肉以後首先想到的是這肉真好吃,如果每天能吃肉該多好,好像神仙一樣的生活,那時候真的還小,思想太幼稚,只想到嘴裡的,沒有想到是父母多少汗水換來的,沒有考慮父母的感受。

3.現在長大了我開始回憶,很多小時候吃的用的都是來之不易,我們也做父母了,都是把最好的留給孩子,回過頭來我們這時候也該考慮做一些好吃的東西來給父母吃,想起以前的點點滴滴我時常心裡酸酸的。

4.現在國家的政策好,讓我們過上了幸福的生活,我們要感謝國家,要感謝父母,感謝他們的養育之恩,珍惜眼前的一切,今天的美好生活都是前輩或者父母換來的,每一次吃到嘴裡的也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也要這樣去教育自己的孩子,讓他們知道什麼叫生活。


美食記阿東


就描述而言,我無法想象以現在的情況回到小時候是什麼樣子。但就問題而言,我想描述一下。對美食的記憶,我更多是身體上的記憶。

小時候家裡大鍋蒸的饃饃和包子,早晨吃半個大包子,就著蜂窩爐子上熬的白粥(鍋裡水開後撒入玉米粒打的面再小火煮一會兒,最好稀一點),這時候感覺一晚上失掉的水分又補充回來了,重要的是大包子面實,使胃裡飽飽的,餡又使胃沒那麼撐,感覺即使上午背文章背的再蔫兒,也有敦實的胃給自己支撐。而且喝碗白粥後,揹著書包走進有風的外面,會感覺全身各處點燃了小炸彈,汩汩的能量使身體迅速升溫來對抗寒冷,好似粥只留了少數人馬在大本營裡看守,然後將大隊人馬散在全國各地備戰。總之身體給我的信號是:全副武裝。

中午吃的饃饃和炒菜,通常是先喝口水潤潤喉,然後左手拿饃,右手拿筷,坐在那吃,一口饃一口菜,就著菜吃饃饃,吃完半個饃胃就鼓鼓了,喝兩口水順順喉洗個蘋果就上學去了。到校吃箇中等個的蘋果後,感覺解渴又清爽,這時胃又敦實了,然後面對下午的做題。

到晚上要做作業,就摸袋脆多多再喝兩口水,胃又敦實了。過上兩個小時吃晚飯,通常先就著小塊饅頭吃些菜感覺胃有點飽,就去喝半碗剛涼一些的小米大米粥(一般三分之一米三分之二水),很舒坦。

如今外出求學,由於這種身體的記憶甚是深刻,早晨常吃燒餅,來尋找敦實的感覺,中午和晚上常吃饃饃和炒菜。而且總感覺一頓不吃點饃饃或軟一點的燒餅胃裡就沒東西一樣,或許這也是一種身體上的記憶吧。


用戶1552136213378444


美好一天很榮幸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們一起走就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我認為對美食的記憶是大腦裡的,比如小時候家裡條件不好,不管是偶爾吃顆糖還是家鄉的小吃,都感覺很好吃,家裡一年到頭只買一次肉,就會很開心。

以下我為大家分享,我個人對這個問題的看法與想法,希望我的分享能給大家帶來幫助,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

我認為對美食的記憶還是在大腦裡的。當然也不能說身體無關,因為口味的喜好是與你個人的體質有很大關係的,有人天生就喜歡吃辣,身體在潛移l默化地指著他,讓他去吃某一種食物。

我認為這個真不好說,我在外地打工好幾年沒有回老家,留戀家裡的早餐,小吃,格拉條,還有滷菜,還有小時候吃的辣條,還有很多小吃,有一些現在找不到了。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侯大浪


我感覺我對美食的記憶是大腦裡的,比如小時候家裡條件不好,不管是偶爾吃顆糖還是家鄉的小吃,都感覺很好吃,家裡一年到頭只買一次肉,就會很開心……

長大後,以前感覺再好吃的東西,現在吃到嘴裡,也不再是那個感覺,也不再感覺好吃。

其實不管是什麼人心裡總還是要留個念想的,對吧


酸甜的大菠蘿


最近去了趟成都,嘗過一次麻油抄手以後就愛上了它,不能說是身體還是大腦,大腦本來就是身體的一部分,但是從味蕾的觸覺,到舌根的味覺都是一種完整的結合,包括環境聲音燈光還有餐具等等,完整的一個記憶才是美食的記憶


藜麥廚房


我對美食好像沒有什麼記憶,可能是我太貧困了,小時候能吃飽,有饃饃就是美食,現在聆郎滿目的美食倒沒有了記憶。


沒山獨擔


這個真不好說,我在外地打工好幾年沒有回老家,留戀家裡的早餐,小吃,格拉條,還有滷菜,還有小時候吃的辣條,還有很多小吃,有一些現在找不到了,能找到的吃兩次就感覺也就那樣,不知道是味道變了,還是我變了,還是小時候沒有吃過多少好吃的食物,吃大部分食物都好吃,,,,還是現在吃什麼東西都找不到當年那種感覺了


義炫進行中


以前在廣州常平打工,特喜歡吃東莞米粉,開始是因為囊中羞澀,米粉便宜,就一直吃著,後來是徹底愛上那個韌韌的口感,後來回了老家,買了很多種米粉炒出來都不是那個味道,今年春節,媽媽從廣東背了兩大包米粉回來,終於吃到心心念唸的味道了


貪玩的貓貓魚


記得小時候家裡很窮,爸爸去給人家幫忙,我就去守著,看別人叫我吃飯不,感覺別人家的飯萊特別好吃,現在就是吃大魚大肉,山珍海味也吃不出小時候的味道。


喵居姐姐和她的汪星人


都有,像魯迅先生寫的一樣吧,再去吃了。感覺不一樣,。有的時候想吃,到了嘴邊就不想了,有的時候一嘗就想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