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統一戰爭全用的本國兵嗎?

軍統60


秦王贏政“奮六世之餘列",根據“遠交近攻"的戰略部署,展開了蕩平六國,統一天下的戰爭。


首先攻取的對象便是韓國,公元前23O年秦派大將內史騰率兵攻韓,韓一戰即潰,韓王安被俘,韓滅亡了。


公元前236年秦派王剪、楊端等大將兵分兩路攻趙,當時趙與燕交戰,秦軍乘虛佔領了上黨郡等地。公元前235年秦將桓齡率軍攻下平陽、武城,斬趙軍10萬人。公元前223年進逼趙國都城邯鄲,趙國大將李牧帶領趙軍重創秦軍。公元前229年秦國派王翦帶兵攻打趙國的井陘(今河北井陘),楊端則進攻邯鄲。趙名將李牧、司馬尚率軍頑強抵抗,兩軍對壘,苦戰一年之久不分勝負。這時秦採用尉繚的“反間計"派人用重金收買趙國權臣郭開,郭開向趙王遷誣告李牧、司馬尚欲反叛,趙王遷昏庸無能,聽信讒言,派人殺死李牧,司馬尚被免職。李牧一死,趙軍軍心渙散。不久,秦將王翦大破趙軍,俘虜了趙王遷。按著又攻下趙都邯鄲。趙公子嘉逃到代郡自立為代王。公元前222年秦將王賁攻打代郡,俘獲了代王嘉,趙國覆亡了。


公元前228年,燕派荊軻行刺秦王未遂。次年,秦王在盛怒之下派王翦、辛勝大舉攻燕,公元前226年秦軍攻下燕都薊(今北京,,燕王喜及太子丹逃到遼東。公元前222年秦將王賁進攻遼東,俘虜了燕王喜,燕滅亡了。

公元前225年,秦派王賁伐魏,包圍了魏都大梁(今河南開封),掘開黃河,滔滔不絕的大水沖壞了大梁城,無數生靈被淹死,魏王假投降,魏國滅亡。
公元前224年,秦派李信、蒙武率20萬大軍攻楚。李信輕敵,長驅千里,孤軍深入,結果被楚將項燕打得大敗。秦王只好又請王翦出馬主兵。公元前223年王翦率60萬大軍進入楚境。王翦釆取疲敵之計,堅壘不出,到第二年才下令60萬秦兵出擊,結果,楚軍大敗,屍積如山,大將項燕也死於亂軍之中,接著秦軍一舉攻破楚都壽春,俘虜了楚王負當,楚滅亡了。

公元前280年,秦、魏、韓、趙、燕五國聯軍攻打齊國,齊元氣大傷。當秦逐個消滅其它五雄時,齊國既不援助各國抗秦,也不修整本國軍事。齊王建年事已高,昏庸腐朽,苟且偷生,安於現狀。公元前221年,秦將王賁率滅燕之師南下攻齊,齊立即土崩瓦解,齊王建被俘,齊國隨之也滅亡了。

自公元前230年滅朝開始,到公元前221年滅齊為止,在不到十年的時間裡,秦國以武力蕩平了東方六國,結束了戰國以來幾百年混戰割據局面,從而第一次實現了江山大一統,在中國歷史上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從以上秦國逐一漸次消滅六國中不難看出,不僅在吞併一個國家後用其人力,而且物力、財力也隨版圖一併歸秦所有,統一調配使用了。






飛龍在天231272723


戰國末期,憑藉秦國商鞅變法150餘年的積累,奮六世之餘烈,秦國開始逐一消滅六國,準備統一天下。自前230年至前221年,秦始皇採取遠交近攻、分化離間、合縱連橫的策略,發動秦滅六國之戰。先後於秦始皇十七年(前230年)滅韓、十九年(前228年)滅趙、二十二年(前225年)滅魏、二十四年(前223年)滅楚、二十五年(前222年)滅燕、二十六年(前221年)滅齊。終於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多民族、中央集權的專制主義國家——秦朝。

一般情況下,一個國家對外用兵,特別是開展滅國大戰,為求必勝,通常傾向於使用本國軍隊。據史書記載,秦滅六國用時10年,除滅趙和滅楚秦軍遭遇挫折,耗時超過一年之外,其餘各國或因實力弱小或因國君昏庸無能權臣被秦收買等因素,秦國軍隊並未遭遇過多損失。

但是,從史料情況看,在消滅韓國時,秦對韓採取扶植親秦勢力以逐步肢解的策略,秦軍可能部分使用了歸降的韓軍官兵。公元前231年,韓國戰略重鎮南陽郡“假守”(即代理郡守)騰,向秦獻出他所管轄的屬地。騰被秦王政任命為內史,後又派他率軍進攻韓國。騰對韓國瞭如指掌,戰事進展順利,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秦軍俘獲韓王安,韓國滅亡。

秦國在消滅楚國時,動用的兵力最多。特別是在秦始皇開始派出年輕將領李信率軍20萬攻楚,被楚國名將項燕打敗,遭受嚴重挫折。秦始皇採納名將王翦的意見,起傾國之兵60萬,經過苦戰,秦王政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秦軍攻佔楚都壽春(今安徽壽縣),俘虜了楚王負芻,楚國滅亡。這次動用的60萬大軍雖然數量驚人,但從現存的史料來看,應當都是從秦國本土徵發的兵員,並未使用已被征服的原韓趙魏三國的兵員。

結合上述情況,可以這麼認為,除了在滅韓過程中可能使用了韓國歸降大臣騰及其所屬軍隊之外,即使是在滅楚動用60萬軍隊的情況下,秦國開展滅國大戰都是使用來自秦國本土的老秦人兵員。

如有不同意見和看法,歡迎大家發言討論。


滄海拾遺錄


兵馬俑所展示的究竟是秦始皇統一戰爭的戰陣,還是始皇死時咸陽的守軍?前者的話,就是六國統一時天下的軍隊,後者的話就是經歷了對外戰爭的軍隊。學者認為是後者。兵馬俑坑包括一號坑、二號坑、三號坑和未完工的四號坑空坑。一號坑是戰車、騎兵混編的主力軍,二號坑是機動部隊,三號坑是指揮部。四號坑因陳勝、吳廣農民起義未完工。

士兵俑的面部像每一俑所表現出來的那樣,各有特徵。不論其寫實手法,還是數量,如此活生生地描繪古代中國人的作品,不愧曠世之作。額頭上的皺紋反映了年齡,表情代表著某種語言,可謂珍貴的歷史資料。

一號坑至三號坑秦始皇兵馬俑據說能有八千尊,尚未全部發掘。從已經發掘兵馬俑的密度來計算,一號坑約有六千尊,加上二、三號坑的共八千尊。實際上,已經確認的士兵俑的面孔有多少呢?一號坑僅東方最前列三排的輕裝戰鬥服(戰袍)俑的二百零四尊得以修復,正在現場展示。

另外,包括十一個過洞(夾牆之間的細長土坑)部分,共發掘了一千零八十七尊。加上二、三號坑的士兵俑共一千三百七十九尊由這些士兵俑可以看出秦俑的面部特徵,各有不同。袁仲一先生將士兵俑的身體特徵分為三類:臉頰胖乎乎者為關中出身的秦士兵,圓臉尖下頜者為巴蜀出身的土兵,高顴骨彪悍體型者為隴東(甘肅東部)的士兵。

他認為這是秦統一天下時的軍隊。上述三地在西周時期一是秦國的誕生地的黃土高原,一是秦在春秋戰國時期以此為據點最終統一天下的關中平原,再一個是秦在戰國以後的殖民地巴蜀地區(四川省)。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從士兵俑的面孔來看,在這些士兵俑中也可以找到被秦所滅的六國人,甚至有匈奴等北方遊牧民出身者。


南杏林


秦始皇十七年滅韓、十九年滅趙、二十二年滅魏、二十四年滅楚、二十五年滅燕、二十六年滅齊。終於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制國家——秦帝國。前後 歷時9年,用並過程也算是比較複雜過程。

在秦滅六國的過程中,沒有明確的記載說秦國和其他國家合作消滅了一個另外一個國家,最後這個國家也被秦國消滅。可以想象,在消滅六國的過程中,還是有小部分其 它國家的兵投降秦軍,馬上被要求調轉刀尖進攻自己的國家和其它的國家。比如公元前231年,韓國南陽郡守騰,向秦獻出他所管轄的地方,南陽郡。騰馬上被秦王政任 命為內史,後又派他率軍進攻韓國,騰對韓國瞭如指掌,所以進展順利,俘獲韓王安,消滅了韓國。當然韓國南陽郡守騰投降秦軍後,也可以認作是秦軍,不是韓國部隊 了。

所以秦始皇在統一全國的過程中,都是用的本國的兵。




孝感工校電梯專業胡


在統一的過程是逐個吞併,不斷擴大疆土和勢力範圍的過程,也是秦國軍隊不斷擴充的過程。因此就不僅限於最初齊國軍隊了。


本昌談歷史


不是,因為秦國當時雖然是諸國當中最強的,但是他統一文字,車軌,度量衡,百姓經受連年戰爭苦不堪言,還是樂意秦始皇統一的,當時六國百姓有很多參軍的,而且經過商鞅變法,當兵可以免除多種徭役,在當時百姓還是很認同的!


塗鴉e


是本國的士兵


農兆鴻


一開始肯定是本國的兵馬,後來肯定不斷的收編投降的士兵。


一盞清茗酬知音丶


應該說不全是吧!秦帝國以當時最先進的法律,最先進的生產技術,最先進的管理模式,統一了諸國,期間也是吸收和接納了各國的軍隊和精英吧!千古一人始皇帝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