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江山,万里山河,不应充斥生灵的哀怨,而应填满诗词歌赋

千里江山,万里山河,不应充斥生灵的哀怨,而应填满诗词歌赋

孤独的外卖员


看着街上陆陆续续出现的行人车辆,疫情还未结束,危机依旧还潜伏。

东方文明古国中——中、日两国无论在文化还是历史上,都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恩怨情仇,前段时期日本“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等语与物资的不断出现,随着日本的情况不容乐观,将成为“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的承诺,若抛开历史恩怨,中、日与印度从属于亚洲文化圈,有着相似的精神脉络。

千里江山,万里山河,不应充斥生灵的哀怨,而应填满诗词歌赋

2020年武汉疫情日本物资上的诗

本文就来撸一撸百年前中国与印度、日本的文化交流。

1924年4月12日,泰戈尔应邀来到他向往已久的中国,游历讲学,与中国诗人、作家徐志摩惺惺相惜。

泰戈尔出生在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富裕之家,他从小天资聪颖,十四岁开始写诗,1913年成为亚洲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集文学家、诗人、哲学家、教育家、画家和社会活动家于一身。他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在世界范围内也是令人瞩目的。对于当时年轻的徐志摩来说,大他二十六岁的泰戈尔是他一生崇拜的偶像。他与泰戈尔可以说是性灵相通的朋友,这样的一种缘分也许与他们对“爱”的追求的一致和相同的性格分不开。“爱”是徐志摩创作的源泉。

千里江山,万里山河,不应充斥生灵的哀怨,而应填满诗词歌赋

泰戈尔(右三)徐志摩(右一)林徽因(右二)梁思成(左一)等合影

也是泰戈尔的人生哲学,这个“爱"是“博爱",是爱别人、爱生命。此外,他们的性格与气质也极其相似:他们在二十四岁前对于诗的兴味并不浓,相反,却都做着政治家的梦。两个人仿佛都能够从对方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与此相互吸引,相见恨晚。而他们的交往,也成为中印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

徐志摩得知泰戈尔要来华访问之后,欣喜若狂,热情似火。他一方面频繁地与泰戈尔通信,商榷来华事宜;一方面在报刊上遥势宣传泰戈尔,先后发表了《泰戈尔来华》、《泰山日出》等四篇文章,宣扬他“伟大的人格、热烈的爱情、超越的思想和小孩子一般的纯洁精神”。努力营造出一种热烈的欢迎气氛。在写给秦戈尔的信中他还就即将伴随泰戈尔并担任他的翻译一事表达了自己的喜悦之情:“我已答应了讲学社在你逗留中国期间充任你的旅伴和翻译。我认为这是一个莫大的殊荣。虽然自知力薄能渺,但我却因有幸获此良机,得以随世上一位伟大无比的人物而难禁内心的欢欣雀跃。”

千里江山,万里山河,不应充斥生灵的哀怨,而应填满诗词歌赋

1929年3月19日,泰戈尔在上海国富门路蒋百里宅午宴后与蒋氏千金合影。


泰戈尔终于如期莅临。他在上海入境,经南京、济南来到北京。在北京,泰戈尔度过了他六十三岁的生日,还接受了粱启超的赠名——竺震旦。竺即天竺,是古印度的别称;震旦是中国的别称。这也恰好可以表达泰戈尔热爱中国、希望中印友谊长存的真实感情。 4月26日,泰戈尔在京的最后几天,徐志摩陪他游览了法源寺。法源寺是北京名刹之一,以满园丁香负有盛名。自清代开始,常有诗人相聚于此举行“丁香大会”。徐志摩此次陪同泰戈尔前来观赏丁香花,继续了这个传统的雅事。徐志摩诗兴大发,在树下通宵做诗。

泰戈尔还在上海、北京等地发表了精彩的演讲。他以其独特的诗的语言、诗的意象,表达了他深奥的政治、哲学观点。泰戈尔的演讲内容丰富且诗意纵横,要翻译精确是相当困难的。然而,对精通英语且文学功力深厚的徐志摩来说,翻译起来游刃有余。他用抑扬顿挫的声调,从容不迫、声情并茂地把泰戈尔的思想传递给众多听众。

下文即是1924年4月18日泰戈尔在上海各团体欢迎会上的讲演节选;原载1924年4月21日第118期《文学周报》。



譬如拿金刚石和稻粒比较来看,那它们的贵贱是谁也知道的。但金刚石仅仅是一个虚漠的外形,而稻粒则能与人以生命的滋养。

物质文明,虽然附着有光致的表面,但却不如精神生活有活泼自然的愉慰,能给人以真的充实的生命。倘如全世界都遍布了金刚石的时候,而一粒稻谷都无寻处,贵重的金刚石能吞餐吗?待将饿死时,叫苦也无用了!

现在印度也就有了这种悲惨的现象。印度原来是极爱自然爱美的人民,恒河是世界风景最清的所在。夹岸青郁的树林,河里闪的流水,一切都幽静而伟大地感到自然的清丽。现在可就不同了!浓秀的树,都变成工厂而弥漫了黑烟;河里一大船一大船载出去的,无非都是工业的制造品。 这些工厂的势力,扑灭了我们的生命。

代价是给予了私人和资本家利益,牺牲了自然的美并一国的文化。 我是个诗人,不是政治家,也不是外交家,只能说我心里最诚恳的话。我觉得中国现在正与印度上了同一的运途。我是爱文化的,爱生命的,不忍看着中国文化的日趋危险之境,所以要真诚地警告你们。要晓得幸福便是灵魂的势力的伸张,要晓得把一切精神的美牺牲了去换得西方的所谓物质文明,是万万犯不着的!

只看如今全世界都仿佛有一种痛苦的呼声。西方的物质文明,几年前已曾触过造物主的震怒,而受了极巨的教训了。我们东方为什么也似乎一定非走这条路不可呢? 我也并非绝对地萦于幻想的生活,也有很强的理智的觉心。所以上面所说,并不是作空泛的论调。实在人生凡事,都各有其地位,不可发生一种颠倒的现象。

即如物质和精神两样东西,我决不说物质不能有它相当的地位。它只能用来辅助精神生活的发展,而不能使精神为其所制服所扑灭,而造成无上之烦恼。

我之所以崇拜中国的文化,就是因为她的历史上向来是使物质受制于精神;但是现在却渐渐互易地位了,看来入于危险和停顿的状态。我因此很为伤感。但我相信造物主,绝不会使这惨剧实现的! 朋友们,时候到了!我们应当竭力为人道说话,与惨厉的物质的魔鬼相抗。不要为他的势力所降服,要使世界入于理想主义、人道主义,而打破物质主义!



如今在这疫情之下,再读这演讲,那些满足口舌之欲和虚荣之心的野生动物餐宴,是否就是泰戈尔心中惨厉的物质的魔鬼呢?

日本著名作家芥川龙之介,被譽為“日本的卡夫卡”,用奇譎的想象鞭笞人類利己的本性。他被譽為“短篇小說巨擘”,一生創作了150余部短篇小說,獨步日本文壇。以他的姓命名的芥川文學獎是日本影響力最大的新人文學獎。 在他自杀六年前,即1921年他来到上海,当时的中国军阀混战、民不聊生。

千里江山,万里山河,不应充斥生灵的哀怨,而应填满诗词歌赋

芥川龙之介在西湖楼外楼用餐

他以一种高高在上的挑剔眼光,对这个古老的国度进行了苛责的审视,“兴趣盎然”地记下了一个中国人正悠然地往湖内小便的细节,即使对他的文字投以不屑或鄙夷的目光,不得不承认的是,即使过了百年光景,我们去那些文明古迹甚至城市角落就会发现,当年芥川在上海看到的情景,至今仍被我们完整地继承了下来。

芥川是带着对中国的浪漫情感,希望现实中的中国能够跟他从书本上认识的中国吻合。但是现实中的中国让他失望了,多处名胜地不是脏乱,就是根本不值得看,要么是被摧毁了,或是将会被摧毁。开发名胜地,周围的景致却十分不协调,可以说,中国拥有那么丰富的好山好水,却被有意或无意地改造和破坏了。站在古人同在的地方,却无法得到古人的情感,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千里江山,万里山河,不应充斥生灵的哀怨,而应填满诗词歌赋

芥川笔下以中国为情景的小说不少,但他对现代的中国却了解不多。对于他,有两个中国,一个是在诗词歌赋中,一个是现实中,诗词营造的中国远比现实的中国有魅力。

千里江山,万里山河,不应充斥生灵的哀怨,而应填满诗词歌赋

黄庭坚书法


千里江山,万里山河,不应充斥生灵的哀怨,而应填满诗词歌赋

米芾书法


即便是现在中国人也是很难体会到古人的情感,而且古人用诗经“比兴”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的方式,也被我们遗忘了,所以当日本在救援物资上写下我们中国古老的诗词,而且如此自然妥帖的时候,我们感到的竟是惊讶惊喜与惊疑,不仅使我们当下就开始是反省自己失去的,岂是经济发展能弥补的。满网流行的穿越剧是否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中国人内心对古老的迷恋,尽管这种迷恋多多少少披着皇权的嫁衣,披着对高高在上的无限向往。令人爽的同时,遮蔽了中国古代文化真正精髓。

千里江山,万里山河,不应充斥生灵的哀怨,而应填满诗词歌赋

宋画的物象写真


诗词经典中提炼出的艺术中国,舍去封建制度下种种糟粕而闪闪发光的书画艺术,又有多少人能沉迷其中。即便沉迷其中,如何运用到现代生活中,使之不再是阳春白雪,而是生活中自然妥帖的存在,这是我们中国人应该思考的吧。

千里江山,万里山河,不应充斥生灵的哀怨,而应填满诗词歌赋

当诗词歌赋、书法绘画走下士大夫的神坛,我们如何将之成为普通百姓的精神日常,通过古老将自己的精神充满。多在家里读唐诗,少去聚会吃喝,多去赏书画爱自然,不去攀比计较。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中国岂不是就在我们生活中吗?山川如何美丽壮阔、多少生灵生长期间,怎么忍心破坏。


千里江山,万里山河,不应充斥生灵的哀怨,而应填满诗词歌赋

宋 王希孟《 千里江山图》局部


千里江山,万里山河,不应充斥生灵的哀怨,而应填满诗词歌赋

同上


千里江山,万里山河,不应充斥生灵的哀怨,而应填满诗词歌赋

同上


千里江山,万里山河,不应充斥生灵的哀怨,而应填满诗词歌赋

同上


千里江山,万里山河,不应充斥生灵的哀怨,而应填满诗词歌赋

同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