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首次!廈門這兩個村發錢啦!13萬、21萬,人人都有份!


炸鍋了!

大沸騰!

全城羨慕!!!

廈門這兩個村

發錢啦!發錢啦!發錢啦!

13萬!21萬!

而且人人都有份!

史上首次!廈門這兩個村發錢啦!13萬、21萬,人人都有份!


千真萬確

廈門人,發錢了!!!

史上首次!廈門這兩個村發錢啦!13萬、21萬,人人都有份!


3月4日下午,雨霧濛濛

同安區蓮花鎮白交祠村委會前的戲臺上

村民眉開眼笑——

他們第一次拿到了合作社的分紅款

每人100元

全村發放總額13萬餘元

史上首次!廈門這兩個村發錢啦!13萬、21萬,人人都有份!


而在距離白交祠村不遠的軍營村

村集體經濟的21萬元分紅

趕在春節前一天

就已經發到了每位村民的手裡

史上首次!廈門這兩個村發錢啦!13萬、21萬,人人都有份!


史上首次向全村人分紅,得益於兩村去年開始運行的專業合作社——軍營村和白交祠村與廈門旅遊集團合作開發鄉村旅遊,探索“國企示範項目+村集體帶動+村民合作入股”的運營模式,半年多的時間就實現了盈利。

如今,廈門這兩個最偏遠的山村正依託得天獨厚的綠色資源、紅色資源,書寫鄉村振興的生動答卷,實實在在地為百姓創收增收。

史上首次!廈門這兩個村發錢啦!13萬、21萬,人人都有份!


半年就能分紅

村民直言沒想到

昨天下午3點多,白交祠村兩委工作人員忙著調試電子屏、擺放桌子、準備籤領材料。“發錢”,在白交祠村還是第一次,每個人都很興奮!沒過多久,村民們戴著口罩,從四面八方聚集過來,依次排隊、簽字、領錢。不到半個小時,分紅就已基本發放完畢。

史上首次!廈門這兩個村發錢啦!13萬、21萬,人人都有份!


“我家有四口人,一共400元分紅,雖然不多,但半年的時間就能夠分紅是我完全沒想到的。”村民楊輝良得意地跟記者說,他把村裡合作社分紅的消息告訴了市裡的親戚,“他們都羨慕地問我還缺不缺村民呢!”

隔壁軍營村的高銘福對這麼快就拿到分紅也一樣驚訝,“我們一家人在春節前就分到2000元的分紅,知道是村裡‘軍營紅’搞旅遊,才有這些錢,但想不到這麼快。”

史上首次!廈門這兩個村發錢啦!13萬、21萬,人人都有份!


楊輝良和高銘福之所以“沒想到”是因為兩個村的專業合作社都是從去年7月才開始正式運營。在白交祠村黨支部書記楊明福看來,半年多的時間就出效益,得益於當地綠水青山的綠色資源、高山教學點的紅色資源和國企帶動村民入股的合作模式,“資源優勢和運作機制的創新讓我們這個高山上的山村聲名遠揚,慕名而來的人越來越多。”

提升軟硬環境

做優高山旅遊線

昨天下午,在白交祠村村口,看見工人們正在冒雨修葺路基,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

“這個春節的疫情給我們的鄉村旅遊造成了不小的影響,我們正利用節後復工的契機,把村裡的交通等基礎設施整修一遍,提升硬件靜待疫情後的第一波遊客。”楊明福告訴記者,今年白交祠村計劃做優旅遊景點和線路,真正做到“近者悅遠者來”。

史上首次!廈門這兩個村發錢啦!13萬、21萬,人人都有份!


在軍營村,軍營紅團隊的本土村民正利用這個超長假期強化黨建知識和鄉土知識,培訓規範服務的各項流程。“我們要配合市委黨校和同安區委黨校做好高山黨校的教學服務接待工作以及實踐教學體驗的內容開發和講解,必須表現的更專業!”團隊負責人小梁說。

“接下來,軍營村還將依靠發展鄉村旅遊等項目,進一步推動產業振興,帶動村民增收。”軍營村村主任高泉偉告訴記者,到2020年底,爭取盈利50萬元以上,到時候一定給大家派發更大的“紅包”。

國企參與,帶動了城市的資金、人才、理念源源不斷向鄉村輸送,成為鄉村發展的重要動力源泉。而軍營和白交祠村也緊緊抓住這難得的契機,加快優化提升的步伐,繪就鄉村振興的高質量“工筆畫”。

專業化規範運營

鄉村旅遊空間廣

高山之上,藍天白雲之下,一座座“戴”上了“紅帽子”“藍帽子”的民居,錯落有致地出現在山坳中——經過持續的平改坡打造,軍營村和白交祠村以全新的面貌讓遊客們驚豔。

史上首次!廈門這兩個村發錢啦!13萬、21萬,人人都有份!


走進村子裡,從去年9月開始的民宿改造提升項目也已經初見成效,統一服務標準、統一營銷、統一利潤分配、統一經營運作再加上優選的精品咖啡館,不僅改變了軍營村和白交祠村的住宿體驗,更讓遊客上山之後住得下留得住。

在以往,零散的旅遊資源和個體化的經營,不僅降低了遊客體驗,為村民的創收效果也很小。如今,更專業的團隊、更規範的運營、更有品質的服務,讓兩個村的鄉村旅遊產業正迎來質的飛躍。

史上首次!廈門這兩個村發錢啦!13萬、21萬,人人都有份!


史上首次!廈門這兩個村發錢啦!13萬、21萬,人人都有份!


軍營村和白交祠村是我市海拔最高、最偏遠的山村,也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廈工作期間掛鉤聯繫的兩個村。30多年來,兩村牢記習近平同志訪貧問苦、調研指導時的囑託,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和幫助下,牢記和實踐“山上戴帽、山下開發”理念,從“老少邊窮”山區村蛻變成“百姓富、生態美”的新農村。去年,為向各界展示山村30多年來的鉅變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的成效,發佈了“初心之路”的15個高山黨校現場教學點,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脫貧攻堅、振興鄉村、生態文明等思想,重走總書記當年訪貧問苦路線,找尋習近平總書記精準扶貧思想、注重生態建設的源頭,激發黨員群眾埋頭苦幹、振興鄉村。

軍營村、白交祠村和廈門旅遊集團共同成立了以承接黨建培訓服務為主業的高山紅教育公司,提供一站式的規範服務。“平常做黨建培訓,週末節假日做旅遊。”廈門旅遊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高山黨校帶來的人流正改變兩村只有節假日客流的窘境。如今,這裡不僅成為省市黨建培訓點,還吸引了國內外遊客來慕名參觀學習。鄉村旅遊的概念在軍營和白交祠被賦予了更深的含義。

太讚了

人人有份!紅包到手!

身價還要繼續漲漲漲呀!

速速擴散周知

分享這份喜悅吧

海峽導報記者 吳鵬波 通訊員 韓超 何東方 文/圖

部分圖片來源 廈門廣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