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海南要從島外運進大量的蔬菜?

至國至上



為什麼海南要從島外運進來大量的蔬菜呢?這是由供求關係決定的。肯定是有需求了才會有現在這個市場。海南不只是從島外進蔬菜,肉類等很多也從外地運進來了。


(1)海南確實是土好水好氣候好,但是由於是熱帶季風氣候,颱風經常光顧,自然災害也不少。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植了一個月,眼看就要有收穫了,一個颱風或者一場大暴雨一來,一切努力都白費了。白白流了一個月汗水不說,種子錢肥料錢全部都得倒貼。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農民種植蔬菜的積極性受挫,種植量和收穫量慢慢減少不足以供應島上需求量,就只能從島外進了。



(2)菜賤傷農。別看現在市場上菜價那麼高,以為種菜的農民就很掙錢了。從農民手裡到消費者手裡的菜價可能要翻了3~4倍!當然這中間的差價肯定是養活了不少人的,但是農民辛辛苦苦了十天半個月賣出去的價錢扣除了肥料農藥費用外,可能連人工費都抵不上!算下來一個月甚至一年辛辛苦苦存下來的錢還不如輕輕鬆鬆在城市裡打一份工。於是農民不再種地,而選擇了進城打工。田地裡種上檳榔等不需要頻繁管理的莊稼後,攜家帶口去了城市。種地的人越來越少了,本島內可以供給的蔬菜越來越少。


(3)海南島內種植農業相對落後,規模化種植低。現在海南的農業種植技術,大概也還是維持在十年前的水平。沒有什麼先進的科學設備,可以達到大規模種植高效率收穫的水準。純手工純人工式的種植成本太大,小規模種植更是無法滿足現代人對各種蔬菜水果的需求,所以只能從島外運進來。


海南冬瓜妹小豬佩奇


現在的農村生活水平都提高了,種的菜幾乎自己留著吃,沒人靠瓜菜致富,有空地的都種上了橡膠檳郎,一年有十幾二十萬的收入以上的白領工資待遇,誰還會去種菜,海南人不會買超市的蔬菜。海南人賣的菜全是農藥。自己吃的菜不打藥。超市菜基本上都是外地人買。

海南太陽太曬了,只有冬季可以種瓜菜,我是三亞崖州區這邊的,你冬季過來看看,哪個男的懶了,半夜三更就起來摘豆角了,早上賣豆角完,中午回家吃飯休息不到半小時就去地裡抽水加肥了,下午摘青瓜茄子,第二天大早又拉青瓜茄子去賣,所以說海南人和其他地方都一樣,都是蠻辛苦的。



海南屬於熱代島嶼,四月到八屬於乾旱而且氣溫高蔬菜難以成活,九月到十一月又是颱風季雨水多,蔬菜容易爛只有少數高地能重蔬菜。當然十二月到明年三月份就是海南反季節瓜菜,出藍的時候到那時廣州深圳,甚至香港的菜籃子得靠海南了。


商丘身邊事兒


為什麼海南要從島外運進大量的蔬菜呢?今天必須回答這個問題了!要不的話,一些不瞭解海南情況的人,會把海南人描黑了。

海南是一個靠近赤道的島嶼,太陽輻射很大,夏天在農田裡勞作時,一定要注意避開輻射,要不僅半個小時的話,人不但脫水了中暑,皮膚還會被曬黑曬傷,長期如此的話,容易引起皮膚病或者皮膚癌等,所以,海南人在農田裡勞作,一般都是早上五點多到九點多這個時間段,十點基本上都回家或者去忙其他事了,到了下午四點多再去勞作兩個小時左右;好在海南的農作物生長都比較快,如果是種植稻穀的話,一年可以種植兩季,椰子、檳榔等只要種植活了,不需要再過多管理,等到生果後摘取。

但是,在海南種植蔬菜的話,夏天真的很不容易:

第一,海南的氣候、土壤等在夏天,是不適合種植一些蔬菜的,哪怕你種植下去,收成也很差,能拿回成本算不錯了。

其次,海南夏天的氣溫高,太陽輻射大,如果水分不夠的話,種下的蔬菜一會就被曬枯了,而水分過多的話,種下的蔬菜又會出現爛根的情況,所以,在海南的夏天種植蔬菜,是一門農業技術,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學到。

第三,海南的土壤分為很多種,一些土壤是不適宜種植蔬菜的,只能種植地瓜、西瓜等。

第四,海南的很多農村遠離城市,哪怕種植出瓜菜了,從村裡運到鎮上賣,運費比菜還要貴。

第五,海南出了一些奸商,控制著市場,抬高物價,相信很多海南人都知道咋回事,我就不說了。

第六,海南五指山、保亭、瓊中、白沙等山區的很多人只會種植檳榔、橡膠和水稻等,對種菜是一點知識都沒有,這不是他們不願意種植,是土地和技術制約著他們;而一些生活在海邊的人,他們祖祖輩輩都是靠海謀生,不懂農活,你讓他們改變生活方式,猶如要了他們的命。像海南各市縣都也蔬菜種植基地,由當地政府出技術和資金,讓農民合作種植,但為何這些基地只在每年的10月到來年的3月種植蔬菜呢?原因很簡單,海南的夏天不適合大面積種植蔬菜!

當然,海南的冬季種植瓜菜的話,那是天然溫室了,不但瓜菜容易成活,生長也好,所以,海南的冬季是不缺蔬菜的,不過,有些海南種植不了的蔬菜,還是需要從外省運來。

有些東西,不是隻看表面就能得出結論,要深入瞭解才行。


話說大海南


我來發表下看法吧,我是一個地道的海南人,出生在澄邁,海南瓜菜明顯都是個體戶為主,種植方式相對落後於大陸,再加上收購市場過小和分散,很容易會被收購商壟斷。辛辛苦苦種出來的瓜菜,有時候賣不出什麼好價格了,俗話說農活看天吃飯,海南是個多臺風,多暴雨的季節,再好的瓜菜再好的價格隨時都可能被化為烏有,還有一個就是社會發展所帶來的變化,由於幹農活,每天要經歷風吹日曬,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外出打工,他們大多都是學校畢業以後就直接出去打工,由於很多人小的時候不怎麼接觸農活,所以變成了打工回來以後也就沒辦法繼續務農,再加上城市的收入更高更穩定,想要找配偶更點前往城市。這一切的一切,造就了海南人務農的人越來越少。同樣的大陸的情況也一樣,山西交通不便賣不出去,價格又不高,造就了他們去城市打工。基於老爸茶不懂海南傳統文化的人不要去亂揣測,老爸茶一般都是務農完以後或市場賣菜完以後坐下來休息一會聊聊家常研究一下彩票,這也是海南長壽的秘訣之一,


活著真好53176146


實際海南瓜菜都往島外運,海南農村大面積種植的是苦瓜、冬瓜、青瓜丶佛手瓜、毛瓜、豆角、泡椒丶尖椒等都是出島瓜菜,而快速菜少種,因為工多精細本地市場批發需夜間採摘不適合當地人生產,多數都是廣西人在海南種植,供不應求所以有一部分要從島外進。








用戶840炊事班


經常會聽到很多外地朋友,來到海南後,總會抱怨海南的菜價,那是什麼原因,導致海南瓜果蔬菜價格居高不下呢?有個較為重要的原因,就是運輸成本高。因為海南的很多蔬菜水果,生產,生活用品都要從內地過來的。導致成本上升。

那為什麼海南總要要從內地運進大量的蔬菜呢?自給不足嗎?

還是得從海南的氣候說起,因為海南夏秋季高溫多雨或颱風天氣頻發。強烈的太陽光和紫外線,蔬菜很難正常生產,而且夏秋季節病蟲害較為嚴重,所要肥料和農藥成本稍高,高風險,微利潤,規模小。造成本地蔬菜成本偏高。內地很多地方都是成規模種植,成本低,品種齊全,所以才會很多菜都會內地引進。




落戶海南


首先,由於氣候的原因,有些品種的蔬菜不適合在海南或還沒有引種在海南;

其次,海南本地的蔬菜產量不夠,天氣炎熱的時候,蔬菜產量低;颱風來了也會減產的;

還有隨著國際旅遊島的建設,來海南的建設者和遊客越來越多,需求量增加很多;

基於這些或那些原因,海南島每年必須進口大量的蔬菜滿足需要,這導致海南島的菜價畸高。


海口老許


看了一些回答好像不太準確,據我瞭解,海南的瓜菜是兩個方向的。第一是反季節瓜菜,就是冬季瓜菜基本是運往全國各大城市,而且都是訂單式種植,就是每年的海南冬交會簽訂第二年的瓜菜供應,菜農種的反季節瓜菜都被全國各大蔬菜批發市場預定了,第二年冬季源源不斷的運到各大蔬菜批發市場,菜農有兩個好處,一個銷售有保障,第二是價格買的高。這個很好理解,比如12月份的豆角,種出來成本是2塊錢,本地收購價格是2.5元,但是北京新發地蔬菜批發市場收購價是4塊(而且頭一年就簽訂了收購合同,有保底收購價)所以海南大的種植基地種的瓜菜都是賣到全國,並不供應本島。除了這些大的種植基地外海南零散種的瓜菜根本不夠海南本地消費,所以第二個方向(主要是旅遊旺季)就是由內地供應,主要是兩廣地區。由於增加了運輸成本,蔬菜價格肯定貴一些,再加上惡劣天氣的影響(海峽封航,不能運輸),綜合成本肯定高,另外冬季是旅遊旺季,又有幾百萬候鳥老人常駐海南,整體物價的提升也會拉動蔬菜價格。




木櫝漁獵


作為海南本地人,也是一位農村家庭出來工作的孩子。我想說菜價成本高是多方面的,不應該片面的去定義它。主要有幾點:

1.生產成本。種子,化肥,農藥,人工。農藥和化肥經常用,不然海南這天氣高溫高溼,簡直是病蟲害加速器,不用這些根本長不快,長不了。人工也是要做比較的,和什麼比較?和進城工作的一年所得做比較。

2.地理環境。海南中部高四面底,所以高鐵是環島的,而不是全面覆蓋的。中部種樹做林,如橡膠,檳榔,果樹,菠蘿等,四面要發展,要旅遊,真正大規模的種菜基地並不多。再是天氣,這不只是一個懶字就可以掩蓋的,夏秋兩季高溫多魚多臺風,雨大勢急,百毫米的降水量在海南不算大的,農田水來不及排出去淹菜地就絕收了。所以我告訴你們,海南種田的農民一般種四季,冬春種瓜菜,夏秋只能種不怕淹的水稻。之所以瞭解的海南農民很少說,可能是笑你們不懂海南又胡亂扣帽子。這是不是叫話不投機半句多~~~

3.收菜,賣菜做這個生意的。

這個我不太熟,只知道海南從內地批發的蔬菜都掌握在這個批發市場的十幾個老闆手裡,一人負責批發一樣菜或幾樣菜,但都是不重複批發另一位相同的。這是海南權威媒體報道過的。這其中又涉及收購價,運輸成本,菜販子從他們手裡拿的要貨價等。這其中賺多賺少也許只有這十幾個老闆知,或許還有別人知。我就不知道了。

4.因為能種的地由於發展,被徵用的七零八碎,真正有規模的田地並不多,所以基本是家庭自己種。田地也並不多,一家人一年到頭賺的錢除去種田的成本,能存下來的錢有2萬這樣的我認為並不多。而出去打工,懂得顧家的夫婦一年輕輕鬆鬆也可以超過2萬,還不用風吹日曬半夜2.3點就趕起床帶上那種挖礦的頭燈去摘豆角呀,青瓜呀,茄子呀什麼的,而且常年農田勞作的職業病是腰痛,手腳關節痛,以後還容易痛風,中風。所以,相比起來還是出去打工划算。很多田現在都是要麼家裡上年紀的人在弄,忙的時候打工的再回來幫忙幾天。要麼就租給別人,要麼就荒著。

不是說我們海南人就都懶,有,也不少,但我們並不是很多內地人人想象中的又懶又笨又蠢,這些決定都是很多的一家之主經過深思熟慮後才決定要這麼做的。如果還是有人覺得我們海南人又懶又笨又蠢,那你活該被我們罵你大陸仔……

其實怎麼樣帶動農業發展,讓農民工回去種田,安居樂業。這早也是國家在計劃中的事情了,我相信中國人都一樣,如果在家勞動就可以過的富足,可以經常聚在一起家長裡短的,熱熱鬧鬧的團圓在一起。沒人願意拋下妻兒,孤老在家中去背井離鄉去為了那份工資,而不能在孩子 妻子 老人需要你的時候,只能默默的在電話裡說著對不起,對不起,工作忙………


痛飲這杯酒


一是大量耕地被佔用,開發了沒用的房地產。

二是沒有形成統一規模的種植,騙各種補貼的老闆較多。

三是政府在民生這一塊沒很好起到作用,表面功夫做的十足。

四是島民觀念問題。海南懶漢太多,文化水平低。很多農民覺得種地種菜辛苦,也不掙錢。出去打點零工還能買米買菜,何樂而不為?

五是海南島正發展,吸引了很多遊客過來遊玩,本島的菜很難一下供應這麼多人的需求,所以需要大量外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