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如何讓人自信樂觀?

玫君


疫情期間真的令許多人陷入焦慮,所以在武漢等地區就出現心理諮詢這項服務。

我從武漢返鄉回家並未焦慮,隨著網絡信息不斷髮達,信息透明等因素,自己焦慮的也是吃不下飯,經常心跳加速,有意識無意識的避開家人。因為剛開始的時候,所有確診為新冠的病人都是由武漢回來的,而我身上也有這種概率。

記得有一次吃飯的時候總感覺自己胸口抽了一下,把我嚇的,懷疑肺疼,不知道是不是心理壓力太大,自己吃了飯躲在陽臺哭了好久。後來我在想新冠的症狀我沒有不要給自己壓力,放輕鬆,回房間喝水,那整個過程並沒有覺得自己胸口疼,只是一直心跳加速。我想著這樣下去我只會越來越焦慮,所以我就分散了注意力,例如:

跟家人打牌,聽聽音樂,看看劇,曬曬太陽,提前過上老年人的生活,最有意思的是跟小愛同學聊天,我有一個必殺技會讓大家笑個不停,那就是說:“小愛同學,放屁的聲音”小愛同學簡直模擬的栩栩如生,家裡有小愛同學的可以試試。

如何讓自己自信樂觀,我覺得就是家人的力量了,沒有什麼是父母親人的陪伴解決不了的,愛可以化解一切,因為他們是最愛我們的人了。


優雅的狂歡


莎士比亞說過:無論黑夜怎樣悠長,白晝總會到來。

雖然這次疫情來勢兇猛,幾乎席捲了全球。但是人類存在地球上萬年了,又怎麼會懼怕一個小小的病毒呢?況且我們的國家有鍾南山,李蘭娟院士這樣的領軍人物,又有那麼多不懼生死的白衣戰士們,還有全國14億人口齊心協力,團結一致,對抗病毒。俗話說:團結就是力量,武漢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這麼強大的後盾,這場戰疫又怎麼會不勝利呢?

對我們來說,宅在家中就是對國家做貢獻。前方戰士浴血奮戰,爭分奪秒的在和死神搏鬥著,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不好好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安寧呢?我們一生揹負了太多的東西,錢、權、名都想要,一個也不想放下,壓得我們喘不過氣來,正好藉助這個長假,放鬆一下自己,平時忙的很少陪家人陪父母,這個長假就能夠陪孩子好好玩一玩,多陪父母說說話,多為家人做一些可口的飯菜,讓我們的親人感受到家的溫暖。

總之我們在困難面前要積極樂觀,這樣才能把快樂帶給我們的家人,樂觀的力量是超乎想象的,因為樂觀的人總能讓陽光面對自己,總能在困難和不幸中發現美好的事物,生活是你自己的選擇,快樂還是痛苦都有你自己決定,要想贏得人生就不能總是把目光停留在那些消極的東西上。


漂泊在塞北



香辣蝸牛堡


這其實也是一個機會,我們有多多少次答應陪父母,陪孩子,而失信於她們呢?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好好彌補一下!為他們做做飯,沒事聊聊天,他們該多開心啊!聽從國家的安排,老實在家,不想其他的事!他們開心我們不也跟著開心嗎!這不也是一段美好的回憶嗎!

對於自己來說,可以利用這個機會,讀讀書,給自己充充電!把你那些因為沒時間而放棄的小目標,小愛好,都去實現它!



我是一個為了生活和夢想打拼的80後,生活在哈爾濱,月薪4000元,哈爾濱房價基本13000左右,壓力很大!想想疫情過後,房價多少能降點,就會樂觀,雖然只是一點[靈光一閃]


哈爾濱鋼鐵俠


有一定預防傳染病毒性知識同時積極豐富知識面。閱讀使人認知。








天行俠1


疫情是一場考驗,考驗著人們面對危險所需的膽略與睿智。需要重視的是,人類歷史上多次大瘟疫的教訓反覆告訴我們,能夠傳播、可失去控制的盲目恐慌情緒是比疫情更可怕的對手。所以說戰“疫”,必須要戰勝不良情緒,築牢社會的“心理防線”,讓樂觀與自信成為最好最強大的免疫力。

“在這樣一個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通過科學的生活方式增強自己的免疫力十分重要,一方面,要相信國家已經採取的強有力的防控措施定會有成效;另一方面,要相信自己的身體本來就具備免疫力,保持鎮定和樂觀,樂觀自信和科學的生活方式就是提升我們自身免疫力的最好方式。”2月3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召開新聞發佈會,通報全國疫情情況後,有關權威專家回答了參會記者關心的問題。今天,《百姓健康》欄目編輯將大眾普遍關切的心理健康問題摘編刊發,希望對廣大讀者有所幫助。

隨著很多地方延遲開工開學,有些人還會留在家中一段時間,減少戶外活動和外出。這樣一來,一些人可能會出現煩躁恐慌等情緒,如果出現這種情況應該怎麼緩解?

目前,疫情防控需要我們儘量做到少出門、不聚會,這是有效阻斷疾病傳播的方式。出於對自己、對家人、對社會負責,我們應儘量減少不必要外出。長時間待在室內,可能會出現煩躁、焦慮的情緒,出現頻繁刷手機、作息紊亂等情況,其實最主要的原因是生活方式改變帶來的不適。而且這種改變不是我們的主動選擇,是疫情防控需要的適應性改變。適應能力,是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指標。因此,如果不能儘快調整好生活方式,適應現在的情況,就很難緩解這種不適。

如何調整生活方式,有幾點建議,概括為“五個一”:

1.制定一個計劃。安排好每天要做的事情,特別是要保證規律的飲食和睡眠。

2.鑽研一件事請。看書、聽音樂、寫字、學習一項新技能等,並且享受這個過程。

3.找到一種支持。來自家人和朋友的陪伴,是很重要的社會支持。認真地跟家人一起做家務和聊天。聊天的主題可以豐富一些,不要只聊疫情。沒有跟家人在一起的,可以通過電話、視頻聊天等方式跟家人和朋友保持聯繫。

4.進行一項鍛鍊。心情煩躁時,做一遍八段錦或自己喜歡的室內運動。現在有一些很好的運動或健身的APP,可以跟朋友遠程約好一起鍛鍊。

5.思考一些體驗。思考自己可以從這段經歷中獲得什麼有價值的人生體驗。

需要強調的是,心裡特別難受,自己無法調整時,應撥打熱線電話或尋求在線心理諮詢。良好的心理狀態有助於提高免疫力,抵抗病毒的攻擊。

當前很多密切接觸者和接受醫學觀察的人員不能確定自己是否受到感染,心理壓力很大。另外,隨著返程高峰的到來和工作的逐漸恢復,很多人都需要外出,他們也感到焦慮,擔心自己受到感染,怎樣才能舒緩大家緊張的情緒,看到戰勝疫情的希望?

密切接觸者的心理壓力往往來自對疫情和對自己健康情況的過度關注,而且往往容易關注負面信息。因此,緩解心理壓力很重要的三個方面:一是關注積極信息,特別是疫情防控進展的積極信息;二是關注自我防護和應對壓力的科學知識,掌握調整情緒狀態和行為的科學方法;三是增強信心,讓積極信息和科學知識發揮作用,認真配合社區和疾控部門的工作。

對於必須外出的人,可能心理壓力比較大,有兩點建議:

一是理性分析自己的心理壓力,有些人可能情緒受影響比較大;有些人可能認知受影響比較大。大量信息反覆刺激導致注意力、記憶力都受影響;有些人可能行為改變比較大,逃避本來應該做的事情;還有少數人可能會出現失眠、胃疼、腹瀉等軀體反應。

大家應該認識到,這些反應大部分是正常的心理應激反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我們提高警覺性,主動調整自己去適應變化。

二是針對性地採取一些有效的方法。如果情緒壓力大,可以藉助網絡平臺,學習放鬆技術,如腹式呼吸、正念冥想等方法;如果認知壓力大,應當減少各種信息的影響,少看手機,多讀書或做其他有益身心的事情;如果是行為方面的變化比較大,應當提醒自己及時調整。

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心理應激狀態持續時間比較長,已經嚴重影響到日常生活,自己覺得很痛苦,一定要及時向專業人員求助。

普通公眾如何進行心理應對,疫情發生後很多人都緊張,產生了焦慮行為,總關注轉發比較負面的信息,這種情況如何進行心理應對?

三大調整原則:一是全面觀察自己的情況;二是用心傾聽主流的聲音;三是保持與家人及外界的聯繫。

具體做法如下:

1.每天適度關注疫情和了解防護知識,最好安排在固定時間;

2.調整生活狀態,按日常生活規律生活,吃好睡好,作息規律;

3.與信賴的家人、朋友通過電話、網絡聯繫聊天;

4.如果感到不能放鬆,做一做深呼吸,跟著音樂活動身體,做一些可以使自己感到愉悅的事情,想一想自己可以做些什麼保持身體健康,利用待在家中的空閒時間做自己原來沒時間做的事情,如讀本小說、追部好劇等。

學校推遲開學了,孩子在家作息時間黑白顛倒了,開學前該怎麼調整?

學校推遲開學,家長和孩子相處的時間增加了。對學齡前的孩子,家長的陪伴很重要。可以跟孩子一起設計一些互動的小遊戲。如果孩子對疫情好奇,家長應該認真對待孩子的問題,借這個機會教孩子學習健康知識,讓孩子有安全感,安撫好孩子的情緒。

對上學的孩子和家長,有幾點具體建議:

第一,家長和孩子在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基礎上,一起討論制定這段時間的生活和學習計劃。

第二,生活計劃中要包括娛樂和做家務的內容,最好是能夠和孩子一起做的事情。如果家長延期上班,或者在家時間比較長,有時間陪孩子,這是難得的增進親子之間相互瞭解的機會。

第三,學習計劃要按照學校的要求,通過空中課堂等在線教育進行學習。要像平時上學一樣,認真聽課和做作業。

第四,家長的情緒很重要,儘量不要太焦慮,不要太著急,保持情緒穩定。對於受疫情影響比較大的孩子來說,父母情緒的穩定性非常重要,對孩子的心理狀態影響很大。對青春期以及剛成年的孩子,應當尊重他們對獨立和獨處的需求,多商量,少管制。

一些有慢性病或者精神障礙的患者,要定期去醫院進行復查和拿藥,但在這種情況下,一想到去醫院可能就會覺得非常焦慮,這些患者應該怎麼辦?

一、有慢性病的患者,需要規律服用治療藥物,不要自己擅自調整用藥,以免病情波動或反覆。

二、到醫院取藥是安全的。一方面,患者做好自身防護,戴好口罩,保持手清潔;另一方面,各醫療機構都在按照要求嚴格落實傳染病防控措施,比如北京市要求門診患者在進入診室前需要檢測2次體溫,以便第一時間篩出疑似人群,同時醫院設有專門的發熱門診,與普通的診療區域是分開的。所以,常規到醫院看病是安全的,一般不會被傳染。

三、如果病情有波動的話,建議在做好自我防護的基礎上,及時到醫院就醫。


婷婷剪輯


多在家陪伴家人,能不出門就不出門,出門做好防護,口罩,手套,武裝好自己。

平時想做又沒有時間做的不用出門的事情可以做起來,比如讀本好書,看一些積極向上的電視節目,想跟人聊天了就發發視頻等。

家裡多通風透氣,不要一直開空調,空氣流通好,人也會精神很多。

疫情是短暫的,總會過去,保護好自己也是對他人及社會的負責任,好好享受難得的靜謐時光吧!


瓶瓶工商財稅交流


疫情當前我們必須自信,因為我們有偉大的祖國母親做後盾,我們樂觀,因為我們中華兒女團結一心抗戰到底。我們自己要聽從指揮,步調一致,不為他人增添麻煩嚴格按照防控要求自我約束隔離注重個人衛生消毒。


花之舞者


我個人認為自身心態要好,然後堅持在家運動鍛鍊,增強免疫力,健康飲食,早睡早起保持好睡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