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工荒"顯現,工地開出高工資,農民卻不願意幹,這是咋想的?

新大風歌


很多工地雖然已經開始逐步復工,但是對於農民工上班有著比較嚴格的規定。一方面需要當地開具健康證明,沒有健康證明的情況不能正常上班,需要先行隔離。對於農民工來講,他們在工地上上班,本身就沒有固定的居所,如果再需要自己花錢去隔離7天或者14天的話,很多人是不願意的。

就像我們村裡面有一個鄰居,原本他可以很早就外出打工,但是要去打工的話就必須先到工作所在地隔離14天。如果要去當地隔離的話,必須住賓館,而且費用自理,這對於農民來講是一筆不小的費用開支。很多人認為還沒有掙到錢就要花一筆錢,根本就不划算,還不如在老家待著,等到疫情結束之後再出來打工。

與以前不同,現在的80後、90後的年輕人是不願意去工地工作的。由於工地裡的工作是比較辛苦,又是又髒又累的,而且在工地幹活有沒有年輕的女人。而很80後、多90後年輕人又是比較愛乾淨的,他們寧願意進工廠幹一些低工資的工種,也不願意以較高的工資留在工地上打工。

所以在年輕人在工地上不願意幹,而年齡大的一些人在工地上又不能勝任工作的情況下,造成了現在工地上一些工人短缺的情況,而有技術的,又年輕的工地工人則更是短缺的。

農民務工觀念在改變。以前農民工在外出打工時,會更注重薪酬待遇,對於務工的遠近並不會介意。但是在疫情發生後,很多農民工在看到很多在外打工的人受到疫情的影響不能回家過年和家人團聚後,在外出打工時,除了會考慮工作以外,也會選擇離家較近的地方打工。

所謂的高工資是橫向比較,還是縱向比較?如果是縱向比較,確實是高工資,八十年代農民工大工一天才六七塊錢,小工一天才兩塊多錢,和那時候比較,現在的農民工工資確實是高了。但是換做橫向比較,你就會發現,各行各業工資都提高了,物價也高了,消費支出明顯增多。所謂的高工資也就不再吸引人了。再者說,現在誰家也不是太緊張,就業門路也多,到處缺人,其他行業工資比工地也就低那麼一點點,沒有必要再去工地吃苦賣力!

1、從大的方面來說,我國已經進入了人口老齡化社會,可以進行勞動的青壯年勞動力正在減少,然而各種用到農民工的基建工程並沒有減少,並且國家還在一直加大投入進行基礎設施的建設,人少了,工地多了,當然就會出現用工荒的情況。

2、還有一個方面的原因就是,現在正規的工地,對農民工的年齡都是有一個要求的,就以我待過的項目來說,農民工的年齡不能超過53歲,過了53歲之後,公司就不給籤合同了,這是公司的硬性規定,其實也不單單是我們公司,只要是大的建築公司,例如中建、中鐵,中交、中水等都有這方面的規定。所以說有時候也並不是農民工不願意幹,而是他的年齡超出了範圍,公司不要。

”用工荒"只是個偽命詞,中國十幾億人,各行各業人才盡出,根本不存在所謂的用工荒。如果一個企業招不到人,那就說明自己開出的條件有問題。很多企業和工廠都希望把員工當牛使,還希望員工把工廠企業當成家,現在社會很現實的,你出錢我出力,交通和社會信息都非常發達,不要再畫大餅談理想,吃這一套的人都準備養老了,老老實實提高福利,尊重工人,不要總想著在職工身上剪羊毛。

大家都知道最近幾年中國房地產行業出現了巨大轉變,很多開發商企業都已經破產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很多建築商承包方都拿不到開發商給出的工錢,如果承承包商都拿不到錢,那麼農民工能拿到錢嗎?如果拿不到錢,給出再多的工資也是白搭。

當然最重要的是,現在服務業變得越來越發達了,所以那些沒有一技之長的那麼除了去供地買苦力之外,還有更多選擇,所以在有選擇的情況下基本上沒人原因去供地做又苦又累的工作了。


第一美女


都是套路!

我說一個案例:有一個老闆,他往年招農民工都供吃供住,工資200塊一天,農民工兄弟都樂呵地幹。今年工資漲到了240塊錢一天,卻招不到農民工,您知道為啥嗎?

因為這個老闆每年給農民工租住的樓房到期,再一個他也圖以省心,就在200塊錢每天的基礎上,漲了40塊錢。也就是說,農民工吃飯租房的費用都在這240塊錢內。

我們算一筆賬:大家都知道,現在租房每月都得六百左右。那麼每天房租就得20元。飯得每天三頓,每頓至少10元,那麼每天30元又沒了!也就是說我們農民工每天租房吃飯得至少50塊錢。240減50,就剩190元了。看似漲了,實則落了。再一個,我們農民工乾的是苦活累活,完工就想吃個現成飯,多歇一會。如果自己再做飯吃,幾乎就沒時間休息了!您說我們農民工能幹嗎?這個老闆能招到人嗎?他不“用工荒”,誰“用工荒”?

再就多年打工經驗來看,工地給得工資越高,農民工撈到工錢的機會就越小。為什麼這麼說了?

在這些老闆心裡,我不是找不著人嗎!我拿漲工資來招攬人,只要我們農民工進入工地,幹上活了,老闆們就有的是辦法和時間,來拿回他們多付出的金錢。剛摘下安全帽擦擦汗,他們看見了,罰錢;晚幹個三五分鐘,罰錢;已到下班時間了,老闆沒讓下班,我們農民工就下班了,開支時,扣錢;就連吃飯,他們都算計,我們農民工吃的不掏錢的飯菜,沒油拉水,想吃好的,拎勺賣,一勺炒菜最少三五塊錢。總之,老闆們的辦法有的是,歸根結底,就是不想多掏錢。所以,我們農民工都被整怕了!就是給再高的工資,除非一天一扒拉,現錢杵。否則都心存餘悸。您說,是誰造成的“用工荒”?

工地何來“用工荒”?只因老闆黑心腸,高資低開緣由找,算來算去門關了!


耕耘路上


用工荒就是假命題,就如同深圳出現用工荒一個道理,每座城市,出現用工荒的地方,背後都有一段不為人知的黑心經歷,試想一下,真是高工資,誰不去幹活?還窩在家裡嗎?跟自己過不去,難道還跟錢過不去?除非這個人勺掉了。

拿我們村子來說,目前還有幾十號人窩家裡,沒有出去,實際上,目前村子或者外出已經完全放開了,為何他們不出去打工?很多以前在工地幹活的,現在也不願意出去了,我的一個鄰居,也是我的發小,他講述不願意出去搬磚的原因:

1、太累。工地幹活,一個月看似有五六千,但是,加班加點是常事,高強度的幹活,特別是夏天太炎熱,身體遭不住。

2、老闆太苛刻。雖然一個月有五六千,但是,真正拿到手,也就4000多一點,平常各種扣除和罰款導致真正到手的,並不多。

3、房租太貴。一個月4000多,再除去一個月房租將近1000元左右,剩下3000多,如果再除去其他消費,真的沒有幾個錢了。

4、生活成本太大。雖然工地有飯票,但需要交伙食費,同時,畢竟是在二線城市,隨便出去買點東西,幾十幾百的,一下就沒了,錢不經花,最後一個月能夠存下來的,也就2000多,一年下來,能存個三萬塊就不錯了,很多工人,一年到頭,也就兩萬來塊,再回去過一個年,即便沒花完,也沒有幾個錢了。



5、兩地分居,孩子老婆沒法照顧。大多數男人外出打工,女人家裡照顧父母和年幼的娃娃,長期兩地分居,也不是個辦法,而孩子不在身邊,缺乏父愛,也影響孩子的成長,這就是他們目前不願意出去打工,不願意去工地搬磚的原因,他們寧願在縣城找一份工作,一個月就三四千,也比去一二線城市搬磚強,如此,還能照顧家人孩子,還能跟老婆熱炕頭。

最後一個原因就是,搬磚也不固定,經常沒活幹,特別是年底的時候,進去冬天,工地項目停工就是幾個月,導致這幾個月裡,沒工資,讓他們生活沒有著落,不願意去搬磚。


烏魯木齊那些事兒


關於這個問題,我想我是最有發言權的了,現在很多工地確實出現用工荒,尤其疫情過後,很多農名工因為封村或者不想外出等原因,今年的農民工上工率就是比較低。那麼這時候就是看施工方的表現了,要麼加工資,要麼條件優厚,可為什麼工資高了,待遇優厚了,還是不願意幹呢,下面我就來說一下這其中的原因。

第一,掛羊頭賣狗肉

這是施工方常用的伎倆,來的時候說工資多少多少,有什麼福利待遇,可幹了一陣之後發現,原先答應的工資遲遲不能發出,而且施工標準還比以前嚴格多了,動不動就會產生罰單,就像我去年做的一個活,因為缺人,我們去的時候講好的是1天350元,幹完就點錢,可當我們幹完之後,以各種不合格為由,遲遲不給錢,最後等混凝土打完了,還是說有問題,真的是讓我們這些農民工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啊,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工地給高工資,人家都不願意幹,主要還是因為誠信問題。

第二,沒有保障

雖然農民工的工作場所漂浮不定,哪有活去哪,但在農民工的生存法則裡就是不管工資多少,工期一定要長,因為來回換地方,最後折騰的都是路費和時間。而有些工地工資和待遇非常好,但因為各種原因,10個月只能幹5個月的活,那麼對於農民工來說這就是沒有保障,畢竟農民工都是考勤制,上一天給一天錢,不上班就沒有工資,因此就會出現工資高,但工期短沒有保障,最後就沒有人願意去的。

第三,農民老齡化嚴重

現在能出來做工的很少能看見20多歲30多歲的年輕人了,而都是些60後、70後的老人,這些人多數都是沒有太多技術含量,而且為了養家餬口才出來打工的,而對於年輕人一直都認為進工地就是一件非常丟人的事,寧可去幹一些其它的事情也不會去工地,這也導致了工地用工荒的出現,所以老齡化也是一個主要原因。

以上這三點就是小農人對於這個問題的總結,相信在未來的20年內,會有一大批農民工消失在工地,而取而代之的人越來越少,所以農民工的市場還是非常有前景的,至於用工荒的問題,只是在特定時期出現的,相信等一切都穩定了,農名工用工荒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布衣小農人


沒有存在什麼用工荒,現在好多農民工呆在家裡,沒事幹,單然有一好部分工地招不到工人,那是因為,工地上的包工頭不講信用,農民工被那些工頭,搞怕了,要不就工價底,不不就幹完活,拿不到錢,你想下這樣的工地,誰去幹,現在社會上說不說,就講用工荒,你們去調查了沒,好多農民工都找不到事可做,我就是其中一個,工地上是怎麼為事,只有去幹過工地的人,和農民工最清楚了。


手機用戶桂林老蔣


雖然今天已經是農曆的二月十六,但是在農村中依然能看到尚未出去打工的農民工。受到疫情的影響,農民工並未像往年那樣剛過完正月十六就進城打工,由於目前很多農村依然處於封閉狀態,所以農民工依然還待在家中。從2月10日開始,企業開始陸續復工,很多工地也斷斷續續復工,雖然今年工地開出來的工資很高,但是卻出現了“用工荒”,那麼為何農民都不願意幹呢?

原因一,農村依然處於封閉狀態。受到疫情的影響,我們村子從正月初二就將進城村子的道口封住,每天都有專人把守,外來人員一律不準入內,本村的村民在外出時也要做好登記。我們縣城通往其他地方的客車從去年臘月二十九停止運營後,到現在也沒有恢復運營,所以農民工要想外出打工,出村難、外出難。即便是看到工地開出的工資待遇很誘人,但是由於本地區尚未解封,農民也只有羨慕的份。

原因二,農民務工觀念在改變。以前農民工在外出打工時,會更注重薪酬待遇,對於務工的遠近並不會介意。但是在疫情發生後,很多農民工在看到很多在外打工的人受到疫情的影響不能回家過年和家人團聚後,在外出打工時,除了會考慮工資以外,也會選擇離家較近的地方打工。

原因三,願意去工地打工的農民工越來越少。隨著第一批在工地打工的農民工歲數一天比一天大,很多工地都不願意再用歲數大的農民工,而是喜歡錄用歲數較小的農民工。但是歲數小的農民工卻不願意在工地幹那麼累人的工作,而是願意在加工廠打工。由於農民工越來越年輕化,在加上工的選擇在改變,工地這幾年用工荒現象越來越明顯。

原因四,疫情尚未控制。雖然這幾天很多省份都實現了0增長,但是疫情並沒有得到有效控制,所以農民工在外出打工時,所面臨的風險比往年大了很多。特別是有些地區雖然疫情還未得到有效控制,但是卻允許復工的地區,很多農民工會為了自身的安全考慮,想得到疫情徹底消失後再進城打工。

導致工地用工荒的原因主要有以上四點,雖然導致今年用工荒的原因主要是受到疫情的影響,但是在未來幾年,由於農民工越來越年輕化,工地出現用工荒的情況會越來越嚴重。


悠悠鄉村路


導讀:我是從農村走出來的土木工程碩士研究生,目前工作也會接觸工地農民工兄弟,“用工荒”現象我覺得是合理的,但是說“工地開出高工資,農民工卻不願意幹”我並不認同。

“用工荒”顯現的原因

  1. 農民工還沒有大量返程。我從小在農村長大,一些親戚朋友都是農民工,雖然現在村子裡並不限制出外打工,但是他們大部分人都在觀望,主要有這麼幾個原因:(1)春耕播種,這個時候也是小麥施肥打藥、灌溉的時機,畢竟土地才是農民理所應當的工作,他們要先把土地收拾好。(2)城市疫情防控還沒有完全放開。雖然疫情大幅度好轉,但是城市對疫情的防控還是很嚴格,很多農民工返城後需要開具健康證以及村委鄉鎮等兩級證明,甚至到城市還要隔離,對他們來說,現在返程充滿了不確定性,他們不敢貿然行動。(3)不知道該去哪兒打工。疫情過後,很多行業進行了調整,農民工出外多是為了掙錢,並沒有行業的限制,如今服務業都在裁員,他們也沒辦法確定自己能做什麼工作,現在回城裡能不能找到工作,所以針對不確定性,他們選擇靜觀其變。

  2. 復工企業對農民工的需求量大。民生企業例如生產口罩、防護服以及食品的企業,需要首先復工,但是進城的農民工還比較少,所以就出現了農民工短缺的問題。近期,其他一些企業也陸續復工,也都需要一些工人,農民工大量返城還需要時間,“用工荒”現象還會持續幾天。

“工地開出高工資,農民工卻不願意幹”這句話只是個別現象

據我所知,河南省規定建築房地產施工企業在3月15號之前不允許復工,我們單位員工上班只是管理人員在公司正常上班,但是施工單位並沒有施工,也沒有通知何時將會開工。

建築工地暫時不復工有這麼幾個原因:

  1. 建築工人較多,疫情防控難。疫情還沒有完全過去,工地環境複雜,消毒難。農民工多數不願意長期佩戴口罩,況且工地人員眾多,需要的口罩也會非常多,施工企業還很難準備這麼多防護物資。

  2. 施工單位責任大。河南省要求復工的企業能夠嚴格殺菌消毒,有一定的衛生物資儲備,加強人員管控(對農民工進行排查甚至隔離),還要自拍自查(出問題要負責任),很多企業還不具備開工條件。

房地產企業沒錢開高工資

疫情對各行各業影響都非常大,房地產行業近年來本就在一直下滑,疫情的影響更是導致房子都沒賣出去,我們管理人員都兩個月沒有發工資了,這個時候給農民工漲工資,只怕是“空頭支票”。

題主說的現象可能存在

題主說的工地開工,應該是指一些小工地,比如室內店面裝修一些小工程,這個時候正是城市缺少農民工的時候,企業開高工資搶人也再說難免。你所說的“工地開出高工資,農民卻不願意幹”背後的原因是:有人開出更高的工資。

農民工從農村來城市就是為了掙錢的,他們沒有別的想法,他們不願意給你幹活,要不是因為條件不允許,他們幹不來或者是還不允許復工;要不就是您給的錢太少,雖然和以前相比是多了,但是和現在別家的企業相比是少的。

結語:“用工荒”只是一個短期的問題,隨著疫情的結束,農民工的大量返回城市,越來越多的企業用人單位都可以招到工人。農民出來打工,他們沒什麼別的心思,就是儘自己努力,掙更多的錢,我覺得不用站在自己的角度揣測他們的心思。

【我是農村土生土長的三農傳作者伊人間,工地施工還沒有復工,農民兄弟的心思也很簡單,你覺得我說的對嗎?以上僅為個人觀點,歡迎留言發表不同的看法;如果覺得好不錯,點贊轉發,關注一下作者吧!】


伊人間


隨著多地逐步恢復正常以後,村裡的農民工也開始聯繫著準備出門打工。因為家裡很多親戚都是搞這個的,所以對於現在工地的一些情況還是比較瞭解的。按照以前來說,工地上的大工小工每天的工資基本相差50塊錢左右,大工的工資只有120-150元一天。不過,現在大工的工資已經到了200-280元一天,小工都到了120-150元一天。按說,現在這個工價還是比較高的,但是就是這樣的工價,反而很少人願意去。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原因呢?


一、結賬不靠譜。現在工地沒有以前好做了,那會兒工地事情多,即使出現工程款推遲交付,也因為有其他地方來錢,就避免了付不出工錢的情況。那麼,工人結賬穩定,自然願意幹活。但是現在工地事情少了,而且結款也拖拖拉拉,導致很多農民工辛苦一年到頭了,還不一定結到款。因為這樣的原因,導致很多農民工不相信一些結款方式。特別對於說年底一定結清的,很多人不太相信。

二、農民工減少了。現在出現用工荒是非常正常的,因為現在工地上常見的是一些五六十歲的中老年人,而年輕一些的人寧可待在空調房裡,拿著兩三千的工資,也不願意去工地上的。因為從業人員減少了,自然工地上就不容易招到人。

三、沒有熟人帶頭。正常的情況下,農民工外出去工地,都是一群人一起行動。基本上,很少有一個人單獨去一個陌生工地的。出現這樣的情況是,一方面熟人可以相互照應,也防止自己被騙,而且結算工錢也有保障一些。另外一方面是防止本地人欺負外地人。

四、本身沒有技術。大家都知道招工的一個套路是,把工價往高處寫,這樣吸引人去應聘。但是實際上那些高工價都是一些技術工才有的價格,普通農民工是不可能拿到那樣的價格的,所以很多人不會盲目的去那些高價工地。


著迷大鄉村


現在剛剛復工,有些宅在家裡的農民工,還不能出去工作,因為怕疫情在發展,都是小心在家等候,工地老闆遲遲招工不上人來,只能用高薪聘請方式,招家裡待著的農民工,快速上崗工作,但是高薪聘請的背後,有些是不信任,因為有去年的例子,給350塊錢,到開支結算給個200塊錢一天,這些也是經常發生的。

可信度

現在有些出高薪的工地老闆,只是在廣告上發出聘請,有些農民工看到廣告後,就會鋌而走險,到高薪聘請方去應聘,但是出高薪的老闆們,他們對每個農民工有質量要求的,如果報各種技術工種,要通過考核的,才給你定工資多少,不是一刀切都給那麼高的工資,有些藝不如人的,感覺有點上當,其實不是這種情況的,如果你有高的技術,老闆的聘用工資,還能起作用的。但是也有的老闆,橫挑鼻子豎挑臉,到處找毛病,把工資降到最低,所以有些農民工就不願意幹。

親戚招聘制

現在有些搞工程的老闆,都在屯得裡招農民工,因為畢竟是一個屯子的,還是有親戚關係,有的時候面子過不去,老闆出的高工資,有的就去工作,有的農民工就不願意去,因為熟人不好辦事,講價錢也不好講,如果說給350,我說給你開280,你也說不出什麼來,畢竟是有關係的,所以親友招聘,一般的農民工都不願意去,還有還得多幹活,掙的比別人少,有的時候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畢竟都是親套親的關係嗎?

所以說這兩種情況,都是造成“用工荒”的現象,如果要改變這種兩種現象,就需要工地老闆,有個可信度,如果定好了一天給350塊錢,那就不要賴賬,這樣就解決用工荒的問題。

如果實行親戚招聘制,就得明人不說暗話,把價錢講好了,有句話說得好,先小人後君子,這個道理誰都懂的,這樣才能解決用工難的問題,以達到老闆樂呵,農民工也愉快。


三農剛子


“用工荒”顯現,工地開出高工資,農民卻不願意幹,還是咋想的?

一些疫情影響較弱的區域,重點項目的開工、復工使得農民工短時間內有短缺的局面,前提條件就是疫情防控依舊是重點,必須兩手抓,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企業復產復工。


經濟的發展需要一些項目建設推動,比如重點的項目的開工行業有緩慢生產運行,可人員的不整齊就如同類似的“用工荒”。工地需要的人員多俗稱為農民工,從事的行業多是建築行業。可以說他們想多加班、多幹活,爭取有一個好收入。可為什麼題幹說用工荒,而且給高工資還不願意幹呢?編者認為原因有如下幾個方面:

其一,工地用工荒也是根據地區而已,有些地區已開工了,可工人多是偏遠地區的農村,考慮到正值春節前後的疫情因素影響,為了防控疫情返鄉回家的農民工多蝸居在家裡,隔離在家裡,持續的居家狀態不能進城務工,所以即使原來的企業已經開工生產了、開工建設了,也只能在家待業中乾瞪眼不能幹活。


其二,工地的工資可能與實際的付出勞動不對等。開出何等的高工資?編者用縣城的一個例子:現如今建築行業的工人據說一天能掙200元,甚至300元,在一個小縣城為例,一個月的收入在6000元以上。而同樣一些小的企業普通工人的工資每月才四千元左右,相比較工地的工人這個收入並不低,可以說屬於中等偏上的收入。假如工地給工人一天開1000元的工資,編者認為不會出現用工荒。還有一種可能就是現在的的用工時間與實際的工地勞動力人員供應不匹配。

其三,勞動力短缺

正值基礎建設的快速發展時期,需要大量的工地工人。考慮到現在的八零後、九零後進大城市就業,從事工地的勞動者多四十歲偏上的人員,年輕人覺得累不願意從事工地勞動。這就是建築行業工地的年輕勞動者越來越少的問題。

上述純屬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歡迎批評指正。文字原創,圖片來之網絡!!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