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叛逆,都是在這樣的小事中發酵的……

孩子的叛逆,都是在這樣的小事中發酵的……

小區裡有個不大的髮廊,店主是夫妻倆。我常去他們家理髮,一般是傍晚,常常還會看見他們上小學三年級的兒子在店裡玩網遊或者看動畫。

有一次,破天荒的,看見他們兒子在乖乖寫作業,寫完之後問他媽媽:我想把我的生日聚會改到下週二可以嗎?

女店主一邊給我洗頭一邊問:為什麼呀?下週二也不是你生日啊!

兒子解釋說:可是柏新遠只有週二晚上才能來參加聚會,週五他要回姥姥家。

女店主又說:啊,那他不能來就算了唄,你不是還請了別的同學嗎?

兒子急了:可他是我最好的朋友,我答應了過生日一定要請他的!他上次過生日都請我了!

女店主語氣有些不耐煩:那他自己來不了怪誰呀?憑啥要你改在週二呀,週二又不是你生日,週五才是啊!

兒子也不耐煩,帶了哭腔說:就提前幾天過生日有什麼大不了?他是我最好的朋友!

女店主給我圍上理髮巾,說:那我給你訂的蛋糕就是下週五才能拿,你週二請人來沒有蛋糕,那還叫過生日嗎?

兒子說:今天才禮拜六,你打個電話給蛋糕店,說我們下週二就要蛋糕啊!

我暗想:三年級的小孩可不好騙咯,訂蛋糕這事兒現在改日期確實來得及。

但是顯然,女店主就是不願意答應兒子的請求,蛋糕只是一個託辭。

被兒子揭穿後,女店主更加煩躁了,於是她話鋒一轉,問:柏新遠週五非得回他姥姥家嗎?你們不是鐵哥們兒嗎?那你叫他這次別回呀!

兒子說:他每週五都要回姥姥家的,一直這樣!怎麼可能改!

女店主神反擊道:對啊你看柏新遠多聽他爸媽話,叫他回姥姥家他就回,你怎麼就不聽我們的話!

兒子被懟的頓時接不上話。幾秒後氣憤的大喊:我過生日,為什麼不能聽我的!提前幾天有什麼大不了!

女店主也很氣:你過生日,那聚餐你能張羅嗎?週二我哪有時間給你做一桌子菜呀!

兒子可能體會到媽媽的不方便,聲調柔和了許多,又提出一個方案:那就少做幾個菜,三四個就夠了,我們飯量也不大。再說還有蛋糕呢,吃點就飽了。

我覺得這個辦法真不錯。

可是女店主又拒絕了,她說:三四個菜那不就家常便飯了嗎?還叫什麼生日宴哪?

兒子還要繼續爭取,這時一直沒開口的爸爸實在惱火了,大聲說:廢什麼話!作業寫完了嗎你!寫完了去睡覺!這都幾點了!

看來這兒子還是比較怕爸爸的,沒再說啥,含著眼淚回到裡屋。

兒子身影消失後,女店主像是自語,也像是跟我抱怨,說了一句:

這孩子一點不懂事,為了給他過個生日,下週五我們還得提早半天關門呢。

我心裡挺替孩子憋屈,於是沒有附和她。

其實這男孩的訴求很簡單,也說的很清楚了——想跟最好的朋友一起慶祝生日,至於有幾天誤差他並不在意,只要跟最好的朋友一起吃了蛋糕,就是完美的生日。

甚至,他考慮了同學的日程,考慮了蛋糕店修改提貨日期的可行性,考慮了母親的勞動量,真的是考慮了方方面面,提出了很好的新方案。

然而,這一切都被父母漠視了!

店主夫妻抱著自己的執念:

1、非要在正日子過生日。

2、一定要張羅一大桌菜形成“宴”的規模。

卻唯獨看不見兒子真實的需求,儘管這些需求兒子已經反覆表達的非常清楚。

也許店主夫妻心理還覺得委屈,你看,我們為了給兒子過生日,半天的生意也不做了,精心準備很多菜,兒子卻不領情。

孩子的叛逆,都是在這樣的小事中發酵的……

在我看來,這個店主兒子挺大度,重感情,寧願給自己製造點麻煩,也樂於方便朋友。

而且面對變數他想到了各種因素,明確自己核心目的,抓大放小,實現了不錯的統籌安排。

甚至,為了讓目標實現的順利一點,他先通過乖乖完成作業向父母“示好”,再提出要求。

這些素質的獲得,對於一個三年級的小孩來說,不就是“成長”麼?

而“過生日”原本正是為了紀念“成長”啊!

店主夫婦給了兒子不需要的東西,達成了自己的執念,並認為這就是對兒子深沉的愛。

這種養育模式,在中國很多家庭中都存在,父母一心給孩子“最好的安排”,卻從未思考,這到底是在滿足誰的需求?

兒女若反抗,父母可能還會祭出“為你好”的大旗,舉起“你不懂事”的道德大棒。

也許有人會說,孩子生日娘苦日,因此女店主堅持“正日子”,也有她的一點情懷因素。即使這樣,也不是不能解決。

她完全可以坦誠的跟兒子說:

“你的生日對媽媽而言也有特別的意義,所以我希望在那一天跟你一起慶祝。

我知道你最想請的是柏新遠,我們週二單獨叫他來家裡吃飯,買兩塊小蛋糕提前慶祝,這樣週五他不來也沒什麼遺憾,可以嗎?”

然而,很多中國父母,既看不見孩子的需求,也看不清自己的需求,更不會向孩子坦率表達、平等協商,所以一件很小的事,也能弄得家長和孩子都覺得心塞。

年過三十,我越發覺得,愛不僅是一腔深情的事兒,更是一種能力,這種能力,以體察他人和自己的真實需求為第一前提。

看得見我愛的人要什麼,也看得見我自己要什麼,然後才會有真正有效的“溝通”、“交流”。

有句話說:中國很多家庭中,父母在等兒女道謝,兒女卻在等父母道歉。

心酸嗎?

心酸是如何一點一滴釀成的?這店主夫妻跟兒子的溝通模式就是答案。

父母,不因為是父母就天然的高尚正確。而修習“愛的能力”才是為人父母最重要的功課吧。

與許多家有幼兒的父母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