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是摟錢的筢子,女人是盛錢的匣子

家有“靶子”和“匣子”

男人是摟錢的筢子,女人是盛錢的匣子



家鄉有句俗諺:男人是摟錢的筢子,女人是盛錢的匣子。耙子不能掉齒兒,匣子不能沒底兒。意思是說,男人掙錢再多,女人不會理財,照樣沒錢受窮。
這話應該是“封建殘餘”,意思是說,男人就適合在外掙錢養家,女人把男人收入的錢給放好、用好。如今,時代不同了,現在還有誰家的女人在家吃閒飯?聽說城市裡早就實行了AA制。看來,俺家還停留在封建社會後期,因為上面那句俗諺現在放家裡正好合適。
家中人員七口,上有七旬父母,下有娃兒嗷嗷待哺。老人沒有退休金,因為我們家住農村,祖輩就是農民。所以,他們的零花錢就從俺家的錢匣子裡拿。當然了,也不是按需所取,因為錢匣子的鑰匙攥在俺老婆手裡。
家有妙齡女兒在天津讀大三,每年花錢接近兩萬。據她說,到0八年費用要突破兩萬,一是給國家奧運做點貢獻,二是畢業前夕要好好“包裝”要花錢,說是尋找工作,我看很有必要。那每次給女兒匯款後,錢匣子會空空如也,也好,鑰匙放哪也放心,起碼不用擔心賊惦記著。


我家的會計兼錢匣子保管員,下崗在家那是三年前。本想出去自謀職業,尋求第二次再發展。可是,家中父母體弱多病,需要照管。再者,摟錢的筢子需要“加油”,也就是吃飯。那該怎麼辦?一方面管理好錢匣子裡的錢,還要每天按時圍著鍋臺轉,當好合格的家庭全盤管理員。
下面該是摟錢耙子小傳:剛過不惑,幸好還明白,腦子還打轉。白天躬耕三尺方寸之地,面對孩童稚氣,雖也兢兢業業,但與勞模無緣,只因常給領導提意見。但工資獎金他不敢少我一元,當然到家如數繳櫃。每月工資剛剛領到三千,儘管沒有小費。
本來站講臺辛苦心酸,學校有年輕女教休假待產。校長找來代課教了幾天,不滿意打發人家又回家種田。擔子最終壓在我肩,儘管我很不情願。領導說補助一個代課教師的錢,我就是再苦再累也不能喊冤,因為每個月多領五百元。
剛進不惑,筆耕不輟,編個故事,寫個笑話。寄給雜誌,或者報刊。編輯高興,對口就用。木牛年華,遍地開花。銀票沒翅膀,經常飛我家,多了咱不盼,八百足夠啦!
昨日已成歷史,我將再接再厲,做好家裡的的筢子,填滿家中的匣子。我勤妻儉齊努力,耙子摟家是柴草,放進匣子變金條。

男人是摟錢的筢子,女人是盛錢的匣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