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拯救”沉迷於手機的孩子?

昊天到南門


相信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困惑。之前就有家長找我聊過這個問題,孩子由爺爺奶奶照看,回家後總是看手機,並告訴爺爺奶奶她是在學習,查資料。其實也不排除學生在網上搜資料的可能性,但是經常這個樣子確實令人頭疼。

我們先看看,孩子為什麼會沉迷於手機?

因為人的本能都是對新奇的事物比較感興趣,而手機剛好滿足了這一需求。只要有網,隨時都能看到想看的信息;想要打遊戲,隨時都能叫上三五好友開戰;想要聊天,隨時都能找到網友。所以,你看那麼多成年人都還沉迷於手機裡呢,就是這個原因。

那麼,我們到底能做些什麼,才能讓孩子轉變過來,不再沉迷於手機呢?

首先,要從思想上轉變,激發孩子的學習動機。

我們想讓孩子有良好的自制力,能夠主動去學習,而不是沉迷於手機遊戲等,那就得激發他的內部學習動機,讓他體會到完成學習任務時的愉悅感。每當他在學習上有了進步時,多多表揚誇讚,讓他體會到認真學習後,達成目標的成就感,積極投入學習時的滿足感。

其次,也就是具體針對性的措施。

要學會合理控制孩子使用手機,簡而言之,要給孩子定下用手機的規矩。畢竟,一時把手機沒收了,完全不接觸也不現實,但還是可以解決的。

1.提出要求。找到科學依據,或者找醫生,給孩子科普,看手機時間長了會損害視力,影響健康。這樣做有個好處,孩子容易接受,因為家長說的話是由合理依據的。然後跟他商定一個合理的時間段,只能看這麼長時間,比如20分鐘。

2.控制時間。這個時間已經定下來了,但是怎麼執行呢?家長來算時間還是孩子自己?什麼方式?其實比較直觀的,可以給他設個定時鬧鈴,一響就該放下手機了。

3.時間到了,必須執行。這個時候可能會出現孩子鬧著不給,但是家長此時一定不能妥協,一旦心軟就功虧一簣。但是也不能批評呵斥,這樣他會很反感。好點的做法是,跟他說,這是我們共同制定的規矩,都要遵守,如果你不遵守規則,下次你想看手機,爸爸媽媽也就可以不遵守規則了。慢慢來,總會養成習慣的。

4.如果孩子做到了,記得及時表揚。這樣他慢慢就能控制自己的行為,知道自己什麼時間可以玩手機,什麼時間該放下了,有了掌控感,自然就能做到遊刃有餘了。

希望通過家長的合理引導,孩子最終能做到自主學習、勞逸結合!


Emily20201


沉迷手機的孩子嗎?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這是沒錯的,一個孩子從出生到會走路-到會說話。在孩子的成長中是無憂無慮的,怎麼讓自己開心快樂,是他們關心的事情,怎麼樣才能開心呢?

玩嘛! 孩子都是喜歡活蹦亂跳,喜歡玩些遊戲,在手機還沒普及的時候,我們的小時候就是如此,一起玩玩彈珠,愛爬樹,喜歡做迷藏,現在想一想,那時的自己多開心,這是一輩子的財富

現在不一樣了,每個家庭都有手機電腦,孩子們的王者榮耀玩的比我們還溜,為什麼會這樣呢?

我看原因就是家長的問題,玩遊戲不是不可以,家長們要想辦法讓他們科學的玩

怎麼科學的玩或者說少玩手機呢?

我覺得第一是陪伴,多帶著孩子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這世界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孩子看完之後只會說:哇哦!!so beautiful

還有就是培養孩子的天賦,興趣(玩手機這個興趣就算了),告訴他:“兒子,女孩子都喜歡會彈鋼琴的男孩”(當然除了鋼琴其他的也行,我只是舉例)等等這些引導他的話!如果實在不會,可以去買些青少年心理學之類的書,觀察他的心理變化。

不要想別人家的孩子不用管成績都那麼好之類的。

在今天,我腦海中依舊有那麼一個故事,說的就是這件事。“有那麼一個家庭,父親一直想讓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成績非常好的學生,就想電視裡神童那樣,然後讓他參加各種各樣的補習班,最後成績一下來,發現成績還是那樣,不上不下,一天他帶孩子出去玩,在經過一所教堂的時候,他蹲下來,目光慈祥的看著孩子問道:唉,!孩子,你怎麼不是神童呢,孩子滿臉笑容的回答道:因為爸爸你不是神父呀!父親聽到此話豁然開朗,再也不強迫孩子參加補習班了,孩子在健康的環境下快樂的成長起來了,長大之後成為了某領域的專家了,家庭幸福”

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長的關鍵,孩子沉迷手機關鍵在於引導,引導不僅僅是語言上的,還有行動


好劇呈現


手機現在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病手機病,現在不管是大人小孩都沉迷手機,怎麼讓孩子放下手機,不在沉迷呢?成為現在很多家長燒腦殼的事,我認為想讓孩子放下手機,首先家長要以身作則,你要給孩子做個好榜樣,你要和孩子互動起來,多和孩子交流,做一些小遊戲,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多發展孩子的興趣愛好。其實孩子並不是依賴手機只是沒有人陪伴,好的陪伴比什麼都重要。




木哥豪豪


不要說的那麼複雜,簡單粗暴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刀][給力]



濟南曹


我覺得可以粉幾個步驟來慢慢的發掘孩子的興趣愛好,也不能說一次性的斷了他的念頭。

1.首先要讓自己的情緒先穩定,好好的和孩子講。因為大人的態度決定了孩子的態度。

2.可以給他規定玩手機的時間段,比如說在學習之後,看完多少頁書之後或者是做些家務啊都可以,也可以說去外面跑步跑多遠的距離再玩手機,在家裡可以做一些鍛鍊來換取玩手機的時間。間接性對孩子形成一個等價交換的潛意識,對他以後再想要什麼東西也不會無理由強求做一個很好的鋪墊

3.在這樣一個過程中可以慢慢尋找孩子的興趣,然後再往那方面培養也是很不錯的。

4.和孩子商量著制定一個詳細的計劃表,孩子們對於新鮮的事情總是會感興趣的,這是他們的天性。

5.然後嚴格按照計劃執行,還可以加上懲罰和獎勵制度。其實這個表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讓孩子有自覺性和行動力。

好了這就是我的個人觀點,可以做個參考畢竟人與人是不一樣的。我也是為人父,對孩子的期待也是滿滿的,但是成長的過程是殘酷的,我們也是從那個時段過來的,可憐天下父母心啊!

保持平和的心態,保持平和的心態,保持平和的心態,


苗快跑


大人能不能走出手機?好的榜樣比任何威逼利誘都管用。

孩子小還好管,大了孩子看到你玩,就會想你玩我也玩,你可以玩我也可以玩。大人自己管不住自己,再去管教孩子,什麼言語都蒼白無力。

跟孩子一起努力,不沉迷手機,自己做好榜樣,孩子才能信服。


衝破枷鎖


首先,我們先分類別對症下藥,一類已完全沉溺於手機的孩子,不可能一下子杜絕玩手機,所以必須給他講清楚過度玩手機的危害,然後漸漸的控制他玩手機的時長,最後把玩手機的時間控制在每天1半個小時;二類還沒有完全沉迷於手機的孩子,我們就更好的把控他的時間,給他詳細的計劃作息時間。


丁福椿


這個問題對於我來說有點紙上談兵了。因為目前我還沒有面臨這個問題,兩個孩子還比較小,所以沒有實際的經驗,只能提些建議,希望能有所幫助。

1、適當的遊戲是可以的,我們在教導孩子的時候,不能一味的反對或者杜絕,應該引導孩子學會自我控制和約束,讓遊戲變成一種激勵孩子進步的工具。

2、要多關心孩子,陪伴孩子,多帶孩子去一些比較有助於增長知識、開闊眼界的地方,增加孩子對科學、自然以及其他方面的興趣,讓孩子自主的的遊戲中退出來,在生活中找到比遊戲更有意思,更有意義的事情。

3、家長應到以身作則,首先自己不沉迷遊戲、手機等,然後自己多做些有意義的事,讀書、研究等,用自己的言傳身教來教導孩子,向更有意義的事情去發展。

以上為三點個人建議,希望能夠有用,再次感謝。抱拳,為什麼沒有抱拳的表情


中藥小頑童


沒救啦,先考慮拯救沉迷於手機的大人吧,大人隨時隨地都抱著一個手機,如何去說服一個孩子,正人先正己,自己先遠離手機多陪陪孩子,才能有希望拯救沉迷於手機的孩子。


石家莊花花視界


我覺得大人首先應該以身作則。在孩子面前不要玩手機,和孩子一起玩遊戲做功課,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