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王昭君為什麼又被稱為“明妃”?

騎蝸牛走高速


王昭君被稱為“明妃”是為了避諱,歷史上為了避諱而被改名字的事情屢見不鮮。

1、避諱的目的和原則

避諱,就是在說話寫文章時遇到君主或尊親的名字都不直接說出或寫出 ,以表尊重。避諱總的原則是“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為了避諱,尤其是避帝王諱,不管你是誰,都要改名字,無論你是一座山還是一位神仙,都要改名字。

嫦娥

2、避諱的典型例子

漢高祖第四子名叫劉恆,是漢朝第五位皇帝,廟號太宗,諡號孝文皇帝。為了避劉恆的諱,恆山改名常山,姮娥改名嫦娥,“常山趙子龍”其實是“恆山趙子龍”。

唐朝第一位皇帝是唐高祖李淵,為了避李淵的諱,“龍淵寶劍”改名“龍泉寶劍”,東晉的大詩人陶淵明也被改為“陶泉明”。

唐朝的第二位皇帝是唐太宗李世民,為了避李世民的諱,“觀世音”就改為了“觀音”,六部之一的“民部”改為“戶部”。

趙雲

3、再說王昭君改“明妃”

公元266年,時為晉王的司馬炎逼迫魏元帝曹奐禪讓,登基稱帝,改元泰始,史稱晉武帝,他尊父親司馬昭為晉文帝。在晉朝,當然要避司馬昭的諱了。所以王昭君改稱“明妃”了。與此類似避諱的,東漢還有一位奇女子,就是蔡昭姬改為“蔡文姬”。晉亡後,後世也一直延用了“明妃”“蔡文姬”這樣的稱呼。

綜上所述,王昭君改稱“明妃”是為了避諱,後世一直延用了這樣在叫法,所以杜甫在《詠懷古蹟五首》中有“生長明妃尚有村”的句子,四大名旦之一的尚小云先生有一出代表作就叫做《漢明妃》。

王昭君

關注梅鶴讀書,歡迎點贊、留言,一起讀出不一樣的精彩!!


梅鶴讀書


王昭君:為什麼又被稱為“明妃”?

王昭君與春秋戰國時期的西施,三國時期的貂蟬(明代文學人物)和唐朝的楊貴妃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人。其美貌明豔動人,足以“落雁”。


王昭君出生於平民之家,既然巧合下,被選入宮中成為漢元帝宮女,雖然其容貌,傾國傾城,美豔動人但是可能是由於其性格的原因不願隨波逐流,墜入世俗所以十名多年裡一直不見經傳,直到漢元帝為何匈奴和親,才在後宮裡發現了她。《漢書》中說王昭君,名嬙(或檣),字昭君。但《後漢書》中卻說王昭君,名昭君,字牆(或嬙,檣,穡等)。其實不然。

在古代,不要說一般平民家的女子,就算是書香門第或者貴族世家的女子,也很少有自己的名字。古代女子起名多以大娘,二孃,三娘,四娘依序而稱,或者以“招弟”,“再招”,“又招”,“絕招”等名字泛稱。昭君有可能是王氏女子,在被選中和親匈奴之後,漢朝政府賜予她的封號。“昭,大明也。”寓意漢朝的雄威像光芒一樣照耀著匈奴。



中國古代社會是有著森嚴等級的階級社會,按照封建等級社會的禮法要求,人們必須闢諱,通常是為長者諱,為尊者諱。西晉時期為了避司馬昭的諱,王昭君改稱王明君,後被封為“明妃”。以後歷代文人,多稱王昭君為明妃。比如宋代大詩人王安石就曾作《明妃曲》(二首),本人曾依據王文公格律作和詩一首,自我感覺不錯,現摘錄如下,以供大家欣賞:


明妃傾國色,漢宮再無雙。

若言君王重顏色,何故咫尺芳華雪裡藏?

君王若不重顏色,只道區區畫工恃何狂?

豈不知漢宮佳麗三千人,翩翩紅袖美如雲。

縱使延壽心地善,一年又能摹幾真?

王薔自矜高格調,反使無辜做惡人。

蒼天若不睞青眼,漢匈征戰起烽煙。

紅顏寵冠單于庭,黃昏青冢有誰見?

——季賽爭《遙寄王荊公和明妃曲》


舊事舊人歷史說


這是避諱的原因。

避諱是君王或尊親為了顯示威嚴,規定人們說話中避免直呼其名或在行文中直寫其名,而以別的代替。

竟寧元年,單于復入朝,禮賜如初,加衣服錦帛絮,皆倍於黃龍時。單于自言願婿漢氏以自親。元帝以後宮良家子王牆字昭君賜單于。《漢書·匈奴傳》

王昭君避誰的諱呢?

司馬炎建晉後,為避其父司馬昭之諱,改王昭君為王明君,所以後人又稱王昭君為明妃。


真正鱷魚不哭


王昭君,名嬙,字昭君,又被稱作“明妃”。原來,在西晉時,為了避諱司馬昭的名字,人們改稱昭君為“明妃”,後人也就時常借用稱之了。

王安石的《明妃曲》中有詩云:

明妃初出漢宮時,淚溼春風鬢角垂。

一去心知更不歸,可憐著盡漢時衣。

寄聲欲問塞南事,只有年年鴻雁飛。

家人萬里傳消息,好在氈城莫相憶。

中國古代,無論哪朝哪代都有避皇帝的名諱這個講究。在哪個朝代就要避當時皇帝的名諱,不論他是不是這個朝代的人。直到哪個朝代被取代了為止,避諱期間用那個名字往往就不必要避諱了。

換句話說,從漢朝到晉朝前沒有避諱,晉朝司馬昭即位後避諱,晉朝滅亡後取消避諱。所以王昭君被稱為明妃。大概也是從進朝時期開始的。

要從避諱的定義入手看這個問題,避諱就是不能用當時皇朝皇帝或先皇的名字,要用就得加或刪筆畫,或者改字。







全球兵器庫


王昭君,名嬙,字昭君,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王昭君先後嫁給匈奴王父子,她主動出塞和親,昭君出塞的故事千古流傳。

但是在一些關於王昭君的古詩詞中,常以“明妃”來成為她,王昭君為何被稱為“明妃”呢?這其中有什麼緣故?

王昭君是西漢元帝時,從民間選人宮廷的女子,在昭君出塞前夕,漢元帝一方面必須提高昭君的政治身份,另方面卻只能在皇室貴婦的其他封號中來選擇封贈。昭君不是皇室支系,不能封她為翁主、公主,於是便只能按她具有“光明漢宮”的美麗和代表漢皇光照匈奴的政治使命賜封她為“昭君”。

先秦本有封號曰“君”,如孟嘗君、春申君,後又以“君”號封贈婦人,西漢有賜封女子為“君”的慣例。如漢武帝封其同母異姓的大姊為“修成君”,便是一例。《說文》曰:“昭,日明也。”太陽明亮輝照謂之昭。“昭君”者,漢皇光照匈奴的象徵也。她不僅具有驚人的美麗,而且負有替漢家君王傳播光明,和番寧胡的重大使命。

“昭君”之義,顯然被匈奴呼韓邪單于所理解,他得到“昭君”後,十分“歡喜”,立刻按匈奴王室制度賜封“王昭君號寧胡閼氏”。“昭君”與“寧胡”皆為政治含義豐富的稱號,非尋常名稱。

“昭君”與“寧胡”,正是昭君和番這件政治大事中,雙方君王政治意圖的對應,也是對昭君和番一事取得良好政治後果的祝願。歷史證明昭君寧胡,的確未辜負兩國君王的期望m她確實為番漢兩家帶來了相當長時期的和平、安寧與光明。

到了晉朝,為避晉太祖(晉武帝) 司馬昭的諱,改稱明君,史稱“明妃”。





喜愛歷史的小陌


昭君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曾主12第一章宮廷規則•帝后故亊動和親匈奴,嫁給呼韓邪單于為妻,稱“閼 氏”。她在漢元帝宮中並未被封為“妃”,但 後世多以“明妃”稱之,卻是為何?王昭君,又名王嬙,字昭君,乳名皓月。

南郡秭歸人,漢族。在漢元帝時期,以“良 家子”的身份人選掖庭。 當時,呼韓邪來朝, 漢元帝敕以五女賜之。王昭君入宮數年,不 得見御,積悲怨,乃請掖庭令求行。呼韓邪 臨辭大會,帝召五女以示之。

據《後漢書》 卷八十九載:“昭君豐容靚飾,光明漢宮,顧 影徘徊,竦動左右。帝見大驚,意欲留之, 而難於失信,遂與匈奴。”王昭君天生麗質,聰慧異常,琴棋書畫, 無所不精。 後來漢元帝選秀女,王昭君為南 郡首選。

元帝下詔,命其擇吉日進京。傳說 王昭君進宮後,因自恃貌美,不肯賄賂畫師 毛延壽,毛延壽便在她的畫像上點上喪夫落 淚痣。昭君因此被貶人冷宮,三年無法面聖。後來呼韓邪單于來朝,要求和親。漢元 帝盡召後宮妃嬪,問誰願往。

王昭君挺身而 出,慷慨應詔。 元帝遂以大量財帛成行。到 達漠北後,被封為寧胡閼氏,意為匈奴有了 漢女作“閼氏”(王妻),安寧始得保障。在 昭君出塞後,漢匈兩族團結和睦,國泰民安, “邊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 庶忘干戈之役”,一片欣欣向榮的和平景象。

後世有人評價王昭君的功績不亞於衛青、 霍去病。 她為漢、匈兩族人民的和平友好做 出了巨大貢獻。漢元帝雖未封王昭君為妃, 但她卻被漢人稱為“明妃”,這是為什麼呢? “明妃”一詞的來歷主要與晉朝皇帝司馬昭有 關。

因兩人所用“昭”字相同,為避諱所以 稱王昭君為“明君”,於是她便有了“明妃” 之號。


福子說歷史


王昭君是西漢元帝時,從民間選人宮廷的女子,在昭君出塞前夕,漢元帝一方面必須提高昭君的政治身份,另方面卻只能在皇室貴婦的其他封號中來選擇封贈。

  昭君不是皇室支系,不能封她為翁主、公主,於是便只能按她具有“光明漢宮”的美麗和代表漢皇光照匈奴的政治使命賜封她為“昭君”。“昭君”之義,顯然被匈奴呼韓邪單于所理解,到了晉朝,為避晉太祖(晉武帝)司馬昭的諱,改稱明君,史稱“明妃”。


老俊雜談


王昭君,名嬙,字昭君,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王昭君先後嫁給匈奴王父子,她主動出塞和親,昭君出塞的故事千古流傳。但是在一些關於王昭君的古詩詞中,常以“明妃”來成為她,王昭君為何被稱為“明妃”呢?這其中有什麼緣故?

王昭君是西漢元帝時,從民間選人宮廷的女子,在昭君出塞前夕,漢元帝一方面必須提高昭君的政治身份,另方面卻只能在皇室貴婦的其他封號中來選擇封贈。昭君不是皇室支系,不能封她為翁主、公主,於是便只能按她具有“光明漢宮”的美麗和代表漢皇光照匈奴的政治使命賜封她為“昭君”。

先秦本有封號曰“君”,如孟嘗君、春申君,後又以“君”號封贈婦人,西漢有賜封女子為“君”的慣例。如漢武帝封其同母異姓的大姊為“修成君”,便是一例。《說文》曰:“昭,日明也。”太陽明亮輝照謂之昭。“昭君”者,漢皇光照匈奴的象徵也。她不僅具有驚人的美麗,而且負有替漢家君王傳播光明,和番寧胡的重大使命。

“昭君”之義,顯然被匈奴呼韓邪單于所理解,他得到“昭君”後,十分“歡喜”,立刻按匈奴王室制度賜封“王昭君號寧胡閼氏”。“昭君”與“寧胡”皆為政治含義豐富的稱號,非尋常名稱。

“昭君”與“寧胡”,正是昭君和番這件政治大事中,雙方君王政治意圖的對應,也是對昭君和番一事取得良好政治後果的祝願。歷史證明昭君寧胡,的確未辜負兩國君王的期望m她確實為番漢兩家帶來了相當長時期的和平、安寧與光明。

到了晉朝,為避晉太祖(晉武帝) 司馬昭的諱,改稱明君,史稱“明妃”。


環球映像


王昭君是西漢元帝時,從民間選人宮廷的女子,不是皇室支系,不能封她為翁主、公主,於是便只能按她具有“光明漢宮”的美麗和代表漢皇光照匈奴的政治使命賜封她為“昭君”。

先秦本有封號曰“君”,如孟嘗君、春申君,後又以“君”號封贈婦人,西漢有賜封女子為“君”的慣例。《說文》曰:“昭,日明也。”太陽明亮輝照謂之昭。“昭君”者,漢皇光照匈奴的象徵也。她不僅具有驚人的美麗,而且負有替漢家君王傳播光明,和番寧胡的重大使命。“昭君”之義,顯然被匈奴呼韓邪單于所理解,他得到“昭君”後,十分“歡喜”,立刻按匈奴王室制度賜封“王昭君號寧胡閼氏”。“昭君”與“寧胡”皆為政治含義豐富的稱號,非尋常名稱。“昭君”與“寧胡”,正是昭君和番這件政治大事中,雙方君王政治意圖的對應,也是對昭君和番一事取得良好政治後果的祝願。歷史證明昭君寧胡,的確未辜負兩國君王的期望她確實為番漢兩家帶來了相當長時期的和平、安寧與光明。

到了晉朝,為避晉太祖(晉武帝) 司馬昭的諱,改稱明君,史稱“明妃”


閒談趣史


王昭君是西漢元帝時,從民間選人宮廷的女子,不是皇室支系,不能封她為翁主、公主,於是便只能按她具有“光明漢宮”的美麗和代表漢皇光照匈奴的政治使命賜封她為“昭君”。

先秦本有封號曰“君”,如孟嘗君、春申君,後又以“君”號封贈婦人,西漢有賜封女子為“君”的慣例。《說文》曰:“昭,日明也。”太陽明亮輝照謂之昭。“昭君”者,漢皇光照匈奴的象徵也。她不僅具有驚人的美麗,而且負有替漢家君王傳播光明,和番寧胡的重大使命。

“昭君”之義,顯然被匈奴呼韓邪單于所理解,他得到“昭君”後,十分“歡喜”,立刻按匈奴王室制度賜封“王昭君號寧胡閼氏”。“昭君”與“寧胡”皆為政治含義豐富的稱號,非尋常名稱。

“昭君”與“寧胡”,正是昭君和番這件政治大事中,雙方君王政治意圖的對應,也是對昭君和番一事取得良好政治後果的祝願。歷史證明昭君寧胡,的確未辜負兩國君王的期望m她確實為番漢兩家帶來了相當長時期的和平、安寧與光明。

到了晉朝,為避晉太祖(晉武帝) 司馬昭的諱,改稱明君,史稱“明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