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殘疾人為什麼沒低保?

知足就好242228815


殘疾人和低保二者評定的範疇和標準不一樣,殘疾不是必須納入低保的硬性條件和充足理由:

  • 殘疾是對一個人智力、精神、肢體方面有關障礙的評定,主要根據這些障礙的程度和對生產生活的影響評定殘疾等級。

  • 低保是對低收入家庭的基本生活保障,主要是根據收入情況進行評定。

  • 符合低保評定的殘疾人按規定納入低保,不符合的不能納入低保,有較穩定收入的殘疾人、能自食其力的殘疾人就有可能不納入低保。

對殘疾和低保的關係認識不清的比較多,不少人總是認為自己是殘疾人就該納入低保,有的還為此到處反映,好像自己受到了多大的歧視,說起來還振振有詞。其實不是這麼一回事,殘疾不是必須納入低保的硬性條件,不是納入低保的硬槓槓,也不是納入低保的充足理由。

這是因為殘疾人要納入低保須同時符合以下2個條件:

(一)家庭人均收入在當地最低生活標準的3倍以內。殘疾人家裡有多大一筆存款,有企業,有商業門面,每月有較穩定的固定收入,或本身就在就業,通過算賬就很有可能不符合這一條件。

筆者才遇到一個案例,丈夫為三級殘疾,妻子每月領取1000多元的社保,子女是小包工頭,非要評社保。算賬能符合要求嗎?顯然不符合。肯定不能受理其低保申請。

(二)無勞動能力。只有評定為智力、精神一、二級的和肢體一級的,才能按規定認定為無勞動能力,這就是大家說的重度殘疾人。除此以外的其他等級,就會按規定均計算一定的勞動能力,有勞動能力就要計算一定的收入,所以上文中的三級殘申請低保,理由也不充分。

綜上所述,並不是所有的殘疾人都應納入低保。只有家庭人均收入在當地最低生活標準3倍以內的,且是重度殘疾的,才有可能評定為低保。

(本文圖片來自於網絡)


鄉村微視界之鄉村漫記


有些殘疾人,或兒女有車有房有生意養活父母,或父母年輕有車有房有生意有能力扶養殘疾子女。這些殘疾人就不附合低保條件!


一號儍子


殘疾人根本就沒有收入。用雙手把行走路的殘疾人。從哪個方面收入。你們還有想想。


我一生無悔認識你


問題:有些殘疾人為什麼沒低保?

低保是針對家庭年人均純收入低於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農村居民的生活保障制度。它是一種臨時性的,動態的補助政策。


低保對象大都是因病殘、年老體弱、喪失勞動能力以及生存條件惡劣等原因造成生活常年困難的農村居民。能否享受低保的一個重要衡量標準就是家庭年人均純收入低於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所以,如果你是以下兩種類型的殘疾人依然享受不到低保:


一是收入高。有部分殘疾人身殘志不殘,他們通過自身的努力,掌握了一定的技術,自己給自己打工,收入比很多身體健全的農村人賺到的錢都要多。像我知道的就有一位張姓先天性小兒麻痺症患者學會補鞋的技術,就在縣城商貿城門口開了個小攤,在從業20年的時間內,就我知道的已經在縣城買了2套住房和一間門面。

二是有房有車。有些農民雖然自己身體殘疾,但家裡的子女或者配偶有勞動能力,肯吃苦、能賺錢,或者說他們能夠自食其力,已經買房買車,這些殘疾人也是不符合低保領取條件。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有的殘疾人吃不上低保的原因,而且有的殘疾人享受兩項補貼,每月也能有120元補助,和低保金也差不了30元錢。

以上是我的個人看法,歡迎大家評論與關注。


微生農墨


象農村殘疾人失去低保很殘酷的,如果有兒女,兒生活好還可以餬口,如兒女生活又困難,那做父或母又殘疾,如果沒有政府救助的生活是很慘的。政府要有人性化解決殘疾人困難人士,那怕是個人低保照顧他殘疾人,他心中和生活才會有更好的明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