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一篇作文就能逼瘋輔導作業的家長?更讓多數孩子遇“文”犯難

每個人都有自己所喜歡的事物,孩子也不例外,我們總想當然的認為孩子就是喜歡玩,一提到學習,尤其是要靜下心來完成的作文更是讓孩子叫苦不迭,讓家長火冒三丈!

為何一篇作文就能逼瘋輔導作業的家長?更讓多數孩子遇“文”犯難

為什麼一個作文就能逼瘋輔導作業的家長?最後也讓孩子遇“文”犯難。其實要想寫好作文並不難,關鍵要找對方法:


一、切身感受是好作文的源泉

葉聖陶老先生曾說過:“生活是寫作的源泉,源頭盛而文不竭。”一篇好的作文絕不是由幾個好詞好句拼湊出的,“文”是用來表達自我情感、抒發內心體會的,一篇成功的習作一定是能引起人們情感共鳴的。

為何一篇作文就能逼瘋輔導作業的家長?更讓多數孩子遇“文”犯難

所以,要想寫好作文,必須真正走入生活、感悟生活、熱愛生活,只有這樣,才能有自己內心的感受,有感受才有表達的想法,從而才有抒寫的慾望!老舍先生所寫的《貓》一文就充分體現了親身經歷對於習作有多麼重要,老舍先生筆下的貓栩栩如生,就如同老舍先生在看貓、逗貓時,我們每一位讀者都站在身旁一般,這正是因為老舍先生寫出了他自己的真實感受,“我寫即我想”——老舍先生喜愛他的家貓,所以才能傳神地寫出貓的特點,《貓》全篇未提喜愛二字,但老舍先生對貓的喜愛之情卻躍然紙上,使我們讀者,尤其是愛貓的讀者們更加感同身受。

為何一篇作文就能逼瘋輔導作業的家長?更讓多數孩子遇“文”犯難

孩子是有著無限可能的原石,我們更應該鼓勵其多讀讀類似《貓》這樣的能引起共鳴的文章,孩子的潛能是無限大的,只要細心引導,再普通的原石也一定能開出璀璨的璞玉!因此,我們要在日常生活學習中不斷引導孩子去觀察、去感受、去探索,而這一過程中,我們要是傾聽者、引導者,鼓勵孩子去發現生活中點點滴滴的樂趣,讓孩子能大膽說出自己的感受,這就是之後寫作時最好的素材。


二、喜歡開發天賦

沒有哪個孩子是揹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出生的,古往今來確有許多智商高於常人的“天才”存在,可他們和我們大部分孩子一樣也是哭啼著來到這個世上,他們會有聞名世界的成就,更多的是他們的那一份熱愛,對自己所感興趣的事物的那一份執著的熱愛!

為何一篇作文就能逼瘋輔導作業的家長?更讓多數孩子遇“文”犯難

貝多芬在失聰後還能為世人留下其音樂創作生涯的最高峰和總結的作品——《第九交響曲》,這其中的艱辛與痛苦我們無法感同身受,但我們能感受到他對音樂的那一份熱愛,正是這種熱愛才讓他有堅持的動力!


當七歲的孩子們都還在私塾讀詩背經時,張愛玲的七歲已經開始了她的寫作生涯;當其他孩子的小學還在玩紙票時,張愛玲已經完成了一部具有完整情節的小說。張愛玲的小說成就與她對寫作的熱愛是分不開的,熱愛鑄就成功!

為何一篇作文就能逼瘋輔導作業的家長?更讓多數孩子遇“文”犯難

我們不能要求每個孩子都像張愛玲一樣從小自發地熱愛寫作,但我們至少可以引導孩子從不討厭寫作慢慢到主動寫作、再逐漸轉化為喜歡寫作,那麼在提高孩子寫作這條路上,我們就已經成功一半了。


那麼,首先不讓孩子在一開始厭煩寫作,我們習作一開始就要讓孩子寫自己所想表達的,這樣才能文思泉湧,激發孩子的寫作慾望。

為何一篇作文就能逼瘋輔導作業的家長?更讓多數孩子遇“文”犯難

例如:寫作要求寫“你最敬佩的一個人”,我們總認為應該寫老師、警察、醫生、環衛工人等,而孩子並不真正瞭解這些職業,更加與這些人物並不熟悉,那麼試問孩子怎麼會願意好好寫?即使最後聽媽媽的話拿起筆腦子裡也一片空白,沒有想法怎能抒寫?所以此類作文可以先跟孩子聊一聊,從家人、同學、朋友中聊起,在孩子談論的過程中,與孩子一起找到那個讓孩子打從心眼裡敬佩的人,那麼這篇文章就有了真情實感,更容易打動讀者。


三、點滴匯聚 終成大海

良好的文字功底不是一朝一夕所能鑄就的,日常生活中的點滴積累都是我們習作最真實的素材。享譽世界的童話大王——安徒生,他的童話世界不僅僅是靠著他豐富的想象力拼湊而出的。

為何一篇作文就能逼瘋輔導作業的家長?更讓多數孩子遇“文”犯難

安徒生童年生活十分貧苦,當個學徒、幹過雜務等,成年後事業、愛情都不盡人意,然而也正是他這一生的生活閱歷成為了他寫作源源不斷的素材,他了解貧困人民的悲慘,才能寫出膾炙人口的《賣火柴的小女孩》,他事業的不順但不氣餒的決心也成就了盡人皆知的《醜小鴨》。


所以說“生活處處皆學問”,我們要善於發現孩子感興趣的事物,去挖掘它,使它能變成孩子在寫作時的利器,就是我們身為引導者應該盡力去做到的!即使是“玩”,也有千千萬萬種玩法,喜歡玩樂高的可以引導孩子寫出自己拼好樂高那一刻的心情、喜歡捉迷藏的可以引導孩子寫一寫與朋友一起玩耍的樂趣以及遊戲中發生的有趣的意外、喜歡畫畫的就可以引導孩子寫一寫自己所畫的內容……

為何一篇作文就能逼瘋輔導作業的家長?更讓多數孩子遇“文”犯難

在孩子點點滴滴的生活中,我們要不斷地發現孩子真正所喜歡,他在談起哪件事或哪個人時滔滔不絕,那我們就應該試著引導他們多說,剛開始可以家長利用錄音等方式幫助記錄下來,等過一段時間讓孩子再回憶時就能慢慢滲透讓他們自己記錄的習慣了,長此以往作文素材逐漸就會增多,不至於在看到作文題的第一秒就撓頭不知要寫什麼!


總結:青雲作文寶典認為,作文不是識字,興趣很關鍵,自我感受是動力,我們應作為引導者,引導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去發現、去探索、去記錄,有了自己的想法與體會,才有抒寫的動力,有真實情感的文章,才能打動自己、打動讀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