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慢慢来》:生命的来处和去处,透过那正在爬的孩子

在非诚勿扰的舞台上,上演着这样一幕。男生是一个酒吧老板,女生是模特。男生在外面赚钱,而女生则在家里照顾男生的生活起居。时间久了,女生开始怀疑男生在外面接触各种女生是不是不安全?而男生也不能保证自己能够抽出更多的时间来陪女生。最终他们还是分道扬镳了。

主持人说了一句话,我觉得很有道理。他说,生活往往就是这样,越想得到的东西反而越得不到,而当你不想得到的时候,反而就得到了。女生太想留住男生,却没有留住。她把过多的关注放在了男生的身上,反而失去了自我。一个失去自我的人,往往就什么都得不到。

其实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也是如此,当我们把太多的关注放在孩子身上时,结果却适得其反,当我们不那么紧张孩子,顺其自然的时候,他反而茁壮成长。也许我们是时候放慢脚步,暂停一下快进键,听几首古典优雅的乐曲,让紧绷的神经舒缓下来,为孩子创造一个慢慢来的生存环境。

《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是由台湾女作家龙应台所写,笔触细腻,再现了每一个她与孩子相处的片段,从出生到学步、学语言、认识事物,到上学之后的一段历程。


《孩子你慢慢来》:生命的来处和去处,透过那正在爬的孩子


《孩子你慢慢来》:生命的来处和去处,透过那正在爬的孩子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慢在这个时代逐渐成了一个稀缺名词。慢成为了贬义词,成为了工作效率低下的代名词,而快则代表着高效,主导着整个社会的步伐。

当我们趟进这条极速飞奔的河流,就很难真正的慢下来,好像每一分每一秒都不是自己的,而是别人的,我们唯有狂奔才能赶得上时代。

书中的文字仿佛拥有神奇的魔法,当我阅读其中的文字时,就好像回到了“从前慢”,如同暂时从快节奏中抽离,进入时光的慢通道,与作者一同陪伴孩子,倾听孩子的心声。正如书中所说:

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这个孩子从从容容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


《孩子你慢慢来》:生命的来处和去处,透过那正在爬的孩子


《孩子你慢慢来》:生命的来处和去处,透过那正在爬的孩子

本书共有20篇生活散文,点点滴滴的文字织起了生活这座大厦,构建出了作者作为母亲这个角色与孩子相处时的各种场景,其中道出了成为母亲前后的不同人生感悟。

当精致的丁克朋友来到家里做客时,她想到自己从前未成为母亲前和如今成为母亲后的变化。

“谁能告诉我做母亲和做个人之间怎么平衡?我爱极了做母亲,只要把孩子的头放在我胸口,就能使我觉得幸福。可是我也是个需要极大的内在空间的个人……女性主义者,如果你不曾体验过生养的喜悦和痛苦,你究竟能告诉我些什么呢?”

只有亲历了母亲这个角色,才能真实地体验到其中的心酸和幸福,也许那就是上帝在永恒中定下的生养之福吧。


《孩子你慢慢来》:生命的来处和去处,透过那正在爬的孩子


《孩子你慢慢来》:生命的来处和去处,透过那正在爬的孩子

我们先来一窥书中的内容,满足大家的好奇心。我用尽可能简短的句子,让大家能一眼看到书的构成。

二十块内容简要,现在开始放送:

  • 初识

儿子华安认识了“bird”之后,开始认识宇宙。

儿子安安第一次见到除动物以外的庙里的龙。

  • 那是什么

生活在四种语言环境中的儿子,对不同事物的解读,如黑人、腊肠狗。

  • 终于嫁给了王子

儿子安安想成为公主,嫁给王子。

  • 野心

大学同学的来访,谈起其理想与年度计划。

  • 欧嬷

去婆婆家。

  • 写给怀孕的女人

生孩子和生完孩子后的感受与想法。

  • 他的名字叫做“人”

久别儿子、婚姻中争吵后儿子的安慰、在小溪边儿子看到我的眼睛里有他。

  • 啊!洋娃娃

儿子安安飞机上、到台湾后被人当做洋娃娃。

  • 寻找幼稚园

回到台湾看到幼稚园与德国的不同。

  • 神话·迷信·信仰

儿子安安看到道士作法、教堂,让她想到神话、迷信与信仰的差别。

  • 男子汉大丈夫

儿子安安陪自己二胎孕检、与老公商量结扎。

  • 渐行渐远

儿子安安要上小学了。

  • 读《水浒》的小孩

儿子安安听了《水浒》的故事,干起了“打家劫舍”的勾当。

  • 一只老鼠

儿子安安写作业希望拥有只得一只老鼠的权利。

  • 葛格与底笛

葛格(哥哥)吃起了底笛(弟弟)的醋。

  • 高玩

儿子安安第一次知道睾丸(高玩)。

  • 放学

儿子安安放学路上总是晚回,看儿子到底在干嘛。

  • 什么事也没发生

喜鹊和杜鹃的“恶行”、送回蚯蚓、帮卡住的老鼠出洞、放走蝈蝈、喂马后回家。

  • 触电的小牛

儿子的朋友偷东西,成共犯受罚。


《孩子你慢慢来》:生命的来处和去处,透过那正在爬的孩子


《孩子你慢慢来》:生命的来处和去处,透过那正在爬的孩子

有许多人看到以上内容可能会选择快进,但若是细心一看,其实和我们生活中的点滴并没有太大分别,只是作者对爱的解读是从另外一个视角。

孩子将我带回人类的原始起点。在漠漠穹苍和莽莽大地之间,我正在亲身参与那石破天惊的“创世纪。”

“尊重”在拉丁文中是“重新审视”的意思。文中作者并未对孩子说类似“慢慢来”的话,却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用行动对孩子诉说“慢慢来”的想法。尽管作者自身是当事人,面对孩子有时也忍不住发脾气,但总能以旁观者,与孩子同样的视角去看孩子所看到的世界,去重新审视孩子、欣赏孩子、理解孩子,仿佛和孩子一起构建了一个全新的世纪。

这种慢慢来,或许并非让我们行动的速度慢下来,脑子的转速慢下来,而是就像《不管教的勇气》中所说,“就孩子来说,体会到父母无论如何都会接纳自己之后,就会获得一种无可替代的安心感。”也许正是这种安心感,让整个生活的节奏、心境都变得缓慢了下来;正是这种让孩子获得踏实存在感和满足感的家庭,才能有机会让孩子一次次重复着打蝴蝶结的动作,一遍遍地慢慢来。

最后借用书中的话:

生命的来处和去处,我突然明白了,不透过书本和思考,透过那正在爬的孩子。

《孩子你慢慢来》:生命的来处和去处,透过那正在爬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