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病人為何容易出現消化道出血的症狀?

韓謿


肝硬化患者合併消化道出血,說明疾病已經進入失代償期,其出血絕大多數是由於①食道-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導致,也有一部分消化道出血表現為②直腸曲張靜脈的破裂,或者③門脈高壓性胃炎,在應激條件下的出血,應急的情況包括重症感染、使用刺激胃黏膜的解熱鎮痛藥物等等。



肝硬化的病理改變是肝臟的結構紊亂和再生結節形成。肝臟的血管紊亂導致血管扭曲,或者由於再生結節的壓迫,會使門靜脈流入肝臟的血液遭受更大的阻力。久而久之,就產生了門靜脈高壓,門靜脈高壓是肝硬化合並消化道出血的基礎

由於門靜脈高壓,脾臟會逐漸腫大,過多的血流會流向其他的器官,導致其他器官的靜脈充盈,這就形成了靜脈的血液容量增大,原先隱藏在黏膜下的靜脈突出,這種現象由以食道-胃底靜脈更為明顯。



正常情況下,食物經過胃腸道時,由於黏膜和粘液的保護,食物並不會對消化道粘膜造成損傷。靜脈曲張之後,血流緩慢,不能帶走胃酸中的氫離子,導致氫離子對黏膜損害,形成局部的炎症。

這時候,曲張的靜脈距離粘膜,或者胃腸道表面的距離會更短、更薄。如果靜脈壓力過大,可以直接破裂出血;如果壓力比較小,可能會受食物中比較粗糙食物的外力作用,把靜脈劃破造成出血。

瞭解肝硬化導致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原理,有助於我們在生活中採取預防措施。當然,最基本的預防是不讓靜脈曲張形成,也就是預防肝硬化,從肝硬化的病因開始治療,如抗病毒治療,就能夠讓病人獲得這樣的好處。

但是肝硬化一旦形成又無法逆轉,這個時候,就只能從其他方面著手,作好消化道出血的預防。比如,減少曲張靜脈血流量,使用心得安等藥有一定的作用,在還沒發生首次出血、又有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的情況下,有一定的作用。

其次,是避免勞累,以減少肝臟的負擔。在飲食方,不要吃多渣和容易產氣的食物,如多刺的魚和地瓜之類的,以軟食為主,如大米、小米、燕麥粥等。

最後,提醒所有有肝硬化的患者,最好查一下胃鏡,以評估有沒有食道-胃底靜脈曲張和出血風險,並加以防範。同時,也可以查一下看看有沒有合併消化性潰瘍和胃炎,以前是否有幽門螺桿菌感染等問題並,徹底治療以減少這些疾病誘發出血的風險。

我是肝病科的龍大夫,如果對以上問題還有不理解的,可在下方評論區留言。

回答最用心,靠譜龍醫生!


龍大夫的肝病課堂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肝硬化的形成不是一天兩天就形成了的,而是致病因素長期使用的結果,是一個非常緩慢的過程.

而消化道出血是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是肝硬化最為常見的併發症之一,肝硬化併發消化道出血通常突然發生,來勢非常兇猛,病情進展非常迅速,救治非常困難.



肝臟是人體裡是唯一的一個接受肝動脈和門靜脈雙重供血的器官.

而導致肝硬化容易出現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是門靜脈高壓症併發門靜脈高壓性胃病.

食管胃底的粘膜因靜脈曲張而變薄,很容易被進食的粗糙食物傷害,也很容易被反流的胃液所腐蝕,在加上門靜脈系統內的壓力明顯增高,上面的這些原因最終造成曲張的靜脈發生破裂,發生難以自行止血的大出血.出現通常很突然,大多表現為嘔吐大量的鮮血,伴帶有腥臭味的血便,嚴重患者迅速出現休克,陷入昏迷,不及時搶救很容易死亡.

(圖片來源於網絡,不作為商業用途!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為診斷和用藥的依據,不能代替醫生和其他醫務人員的診斷和治療以及建議,如有身體不舒服,請及時就醫。)


佳園道


肝硬化是各種因素導致肝細胞的損傷,發生變性壞死,促進肝細胞再生纖維結締組織增生,肝纖維化的形成,最終形成肝硬化。肝硬化為什麼容易出現消化道出血跟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償期以後出現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出血,這是最常見的併發症,病人可能出現嘔吐便血成為大量的出血,引發出血性休克,可以誘發肝性腦病,在血壓比較穩定出血,暫時可以用內鏡可以確診,但是部分肝硬化的病人向消化的大出血也有可能是其他原因,比如說消化性潰瘍,門脈性高壓性胃病引起的,這些都可以通過內鏡來做一鑑別診斷。


1.食管胃底靜脈破裂出現大出血引起門脈高壓的身高也是促進食管胃裡靜脈出血的一張一種因素,門脈靜脈高壓隨著靜脈血流量和門靜脈阻力增高升高,肝硬化及再生的結節都是促進這種門靜脈高壓的動脈硬化的,發生肝硬化的時候肝功能減退,各種因素都會是多種血管活性因子失調,形成心輸出量增加,第一外周血管阻力的高動力循環狀態,因此內臟出血可以導致門靜脈血流量增加,這種情況的話就會出現門體側支循環的開放,出現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為門靜脈的胃動脈和胃底動脈開放門脈高壓導致胃食管擴張門脈高壓是肝硬化合成消化道出血最重要原因。

2.痔靜脈的擴張也是門靜脈在直腸上靜脈和下腔靜脈中的直腸中下靜脈交通可擴張為治河,與肝脾韌帶和腹腔內的器官,腹膜後組織的靜脈可以使側支循環導致異異位靜脈曲張,側支循環開放不僅可以引起消化的出血,也可以出現大量的門靜脈血流不經肝臟而直接流入體循環,導致腸內吸收有毒物質,不能經肝臟排洩,誘發肝性腦病。


消化的出血,這種出血量一般都比較大,再出血率比較高,死亡率也比較高。肝的話都會選中止血藥物,治療血管加壓素,通過對內臟血管的收縮作用減少門脈血流量降低門脈高壓。氣囊壓迫止血經過鼻腔口腔三腔二囊管注射,胃囊向外加壓,牽引壓迫胃底,如果未能止血可以選擇壓迫食管靜脈,用氣囊壓迫,過久以後也容易引起糜爛,所以說壓迫的時間不宜過長,容易出現窒息,食管炎,心律失常。必要的時候可以選擇內鏡下治療,內鏡止血。後期可以選擇外科手術,或者是經頸靜脈肝內門靜門體靜脈分流術。立刻積極治療,如果大出血沒有得到緩解而且危及生命的話,這種情況下需要手術治療。


汐煒醫生


肝硬化病人為何容易出現消化道出血?總結一句話:門脈高壓惹的禍!

肝硬化時肝臟呈瀰漫性纖維化,硬度增加,門靜脈壓力增高,並隨著肝硬化程度的加重門脈壓力也越來越重,進而出現側支循環的建立,胃底食管靜脈叢就是側支循環中的一支,這就是胃底食管靜脈曲張形成的原因。曲張的靜脈內實際上是淤積的血液,隨著曲張程度的加重,血管壁越來越薄,當超過一個界限時就會破裂出血,此時出血量一般較大,如不及時治療,死亡率很高。

不僅如此,門脈高壓時胃粘膜下血液循環不暢,容易出現胃粘膜的糜爛、潰瘍,醫學上稱之為門脈高壓性胃病,這也是肝硬化患者消化道易出血原因之一。

此外,肝硬化所致肝功能減退,凝血因子合成不足,進而出現凝血異常,同時門脈高壓可以導致脾功能亢進,使血小板數量降低,這兩個原因都一方面可以使全身出血傾向加重,另一方面一旦出血不易停止!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大家,謝謝!


Dr趙


相信大家都聽過肝硬化這種疾病,當發生這種疾病的時候,需要患者注意飲食的合理攝入,主要是由於肝硬化可能會引起患者出現肝硬化出血的情況,而且如果發生以後得不到合理的醫治,也許會危及生命安全,所以需要重視!

那麼,肝硬化病人為何容易出現消化道出血的症狀呢?

其實這是肝硬化的其中一種併發症,出現這種情況大部分是由於食管和胃底靜脈曲張破裂造成的,除了這兩種原因,還可能是由於出現了其它的併發症引起的,比如消化性潰瘍、門脈高壓性胃和急性出血糜爛性胃炎、賁門黏膜撕裂綜合徵等等。

除此之外,發生靜脈曲張破裂出血,也許是由於所攝入的食物過於粗糙,食物具有化學性刺激或是腹腔內壓力增高等原因,也會造成肝硬化患者產生出血的情況。

當患者消化道出血的時候,通常會有嘔血與大便黑的症狀,倘若出血情況較輕,可能會只有大便黑的表現,如果出血量過大,那麼情況就會很嚴重了。

肝硬化出血怎麼辦?

發生肝硬化出血的情況主要高發於中年男性,而且大部分是由於患有慢性肝病、黃疸、血吸蟲病或是慢性酒精中毒等病史的人,在發生肝硬化出血前,一般不會有比較顯著的表現。

但是在發作的時候,病人及其家屬都要保持冷靜,應該及時就醫治療,患者此時最好平躺著,同時不要枕頭,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急救止血即可。另外,這個時候的病人不可以攝入熱食和含有蛋白質的食物。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所要講述的內容,希望有幫助到大家對此病有所瞭解。總之,肝硬化病人發生消化道出血時,一定要及時進行科學規範化的醫治,避免病情加重,甚至是危害到生命!

肝火旺盛以及備孕、溼氣重、腎虛、衰老、三高、肝病、皮膚病等等,應該怎樣調理最有效?

康愛多每天為您推送各種專業健康的知識,讓你瞭解更多的健康資訊,走出用藥誤區!


康愛多掌上藥店APP


您好,我們正常人肝臟的三分之二的血液供應來源於門靜脈,門靜脈壓力取決於門靜脈血流量和門靜脈阻力,當發生肝硬化時,肝內門靜脈的血液流動受阻,全身的高動力循環又引起門靜脈血流增加,導致門靜脈壓力增高。

門靜脈與體靜脈之間有廣泛的交通支,在門靜脈高壓時,為了使得在門靜脈的系統的血液迴流,這些交通支大量開放並擴張成為曲張的靜脈,引起充血性脾腫大、腹水,側支循環建立繼發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等。

因此,曲張的靜脈在壓力增高的情況下發生破裂,導致出血。不過,雖然曲張靜脈破裂是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的常見原因,但還是要考慮其他因素,如消化性潰瘍、門靜脈高壓性胃病,出血糜爛性胃炎,賁門黏膜撕裂綜合徵等。

另外,肝硬化患者一定要注意平時的飲食調理:比如已有食管靜脈曲張的患者,平時的食物應該做的稀爛一些,避免使用粗糙的食物,嚴禁食用堅硬帶刺的食物,以防刮傷曲張的食道靜脈或者胃底靜脈,導致上消化道大出血;適當補充維生素和益生菌,如維生素C、維生素B2、維生素K、和嗜酸乳桿菌等,穩定機體的內環境。


黃志豔大夫


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常見併發症,而且常會發生致命性大出血,這是肝硬化患者死亡的常見原因之一。肝硬化患者之所以會出現消化道出血,其實原因很容易理解。

正常情況下,來自脾臟、胃腸系統的血液要彙集到肝門靜脈,然後通過肝臟這個人體最大的“工廠”進行代謝,而肝硬化患者,肝臟結構改變,肝臟內部血管、肝血竇受纖維結締組織、假小葉等壓迫,血流不通暢,所以來自脾臟及胃腸系統的血流受阻,肝門靜脈壓力升高。


正常的血流通路受阻,就會有異常的分流通路出現,而其中一個通路,就是門靜脈血經胃冠狀靜脈、食管靜脈叢、奇靜脈入上腔靜脈,常致胃底與食管下段靜脈叢曲張,甚至破裂發生致命性大出血,這種情況常發生在腹壓升高或受粗糙食物磨損時。

所以肝硬化門脈高壓的患者,在進食時一定要注意細嚼慢嚥,同時不宜做劇烈運動,用力咳嗽、用力排便都不可以。已經存在門脈高壓的肝硬化患者,除了生活中注意儘量避免導致腹腔內壓力升高的一切行為,禁食粗糙食物以外,還可以通過門體分流術,改善症狀。


e醫路同行


段醫生講科普☞帶你一起漲知識!

簡單點說,消化道靜脈血的流動方向:消化道→→(肝門靜脈)肝臟(肝靜脈)→→心臟,肝硬化時肝臟血流不通,久而久之,消化道管壁的靜脈曲張,容易破裂出血。



一、肝臟的血流:

正常情況下:消化道的靜脈血(含有從腸道吸收的營養物質)→→肝門靜脈→→肝臟→→肝靜脈→→下腔靜脈→→心臟。

肝硬化時:消化道的靜脈(曲張)←←肝門靜脈(高壓、擴張)←←肝臟(肝硬化時肝內血管結構破壞,血流受阻)→→肝靜脈→→下腔靜脈→→心臟。

消化道管壁上曲張的靜脈容易破裂出血,導致消化道出血,其中以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見,稱為肝硬化門靜脈高壓性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表現為黑便或者吐血。

肝硬化患者為了預防消化道出血,應該做到:

(1)不要吃堅硬的食物,比如干果、甘蔗等。

(2)不要吃不容易消化的食物,比如油餅、水餃等。

(3)不要吃得太飽,食物不要太燙。

(4)不要劇烈運動,儘量不幹重活、提重物。

(5)不要吃辛辣刺激食物。


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常見而且嚴重的併發症,死亡率高。

☞關注段醫生,健康又養生!

段醫生答疑在線


主要原因可能是食管胃靜脈曲張破裂出血。

肝硬化病人中有50%出現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硬化的肝臟組織會阻止血液迴流到心臟,升高門靜脈壓力(門靜脈高壓)。當門靜脈壓力足夠高時,來自腹腔臟器的靜脈血液無法通過肝臟迴流入心臟,只有改道而行,經由食管下段和胃上部靜脈流回心臟。 由於血流量增多和壓力增大,食管下部和胃上部的血管擴張,被稱為食管胃底靜脈曲張;門靜脈壓力越高,患者越容易出現食管胃底靜脈曲破裂出血,比例高達40%。 靜脈曲張出血通常是嚴重的,短時間內出血量可達1000ml,如果不立即治療,可能致命。靜脈曲張出血的症狀包括嘔血(嘔吐物可以是紅色血凝塊或"咖啡"樣粘液)、黑色柏油樣大便、體位性頭暈或暈厥(從臥位站立時,血壓下降引起)。

此外,肝硬化還有可能引起自發性細菌性腹膜炎。

自發性細菌性腹膜炎是一種常見的嚴重肝硬化併發症,多發生於腹水的基礎上,亦有報道可發生於無腹水的肝硬化患者。自發性細菌性腹膜炎指無腹腔臟器穿孔而發生的腹膜急性細菌性感染,典型症狀為發熱、腹痛和腹部壓痛。可進一步加劇肝功能損害,誘發肝性腦病和肝腎綜合徵,甚至出現休克。

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發生自發性細菌性腹膜炎的風險最高,腹水蛋白水平低(<1 g/dL)的患者發生自發性細菌性腹膜炎的風險比腹水蛋白水平>1 g/dL的患者高10倍。

臨床表現變化多樣,多達30%的病例報告患者完全無症狀,容易誤診,且其預後極差,因此在臨床上應給與足夠的重視,以獲得早期診斷並給予積極治療和預防。約80%的患者會出現發燒和畏寒,部分患者會出現腹部疼痛或不適。對於發熱的肝硬化患者,應攝胸片、痰培養、中段尿培養、血培養及腹水穿刺化驗,儘早明確病因。

總之

肝硬化不僅僅代表著肝臟自身合成能力與解毒能力下降,導致機體沒有充足的蛋白來源同時伴隨著大量毒性代謝產物的蓄積,還會引發其他許多可怕的併發症,甚至能短時間內危及生命。所以出現症狀,一定要提起重視哦!


Vili肝病大講堂


肝硬化是一種或多種原因引起的、以肝組織瀰漫性纖維化、假小葉和再生結節為組織學特徵的進行性慢性肝病,早期無明顯症狀,後期因肝臟變形硬化,肝小葉結構和血液循環途徑顯著改變,臨床上以門靜脈高壓和肝功能減退為特徵,常併發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腦病、繼發感染死亡。

那麼,為何肝硬化病人容易出現上消化道出血?

一,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出血(EGVB),門靜脈高壓是導致曲張靜脈出血的主要原因,誘因多見於粗糙食物、胃酸侵蝕、腹內壓增高及劇烈咳嗽等。臨床表現為突發大量嘔血或柏油樣便,伴出血性休克。

二,消化性潰瘍和急性出血性糜爛性胃炎,門靜脈高壓使胃黏膜靜脈迴流緩慢,胃十二指腸的上皮後機制削弱,大量代謝產物淤留於黏膜,屏障功能受損,黏膜糜爛、潰瘍甚至出血。

三,門靜脈高壓性胃病,系胃黏膜下的動-靜脈交通支廣泛開放,胃黏膜毛細血管擴張,廣泛滲血,發病率佔肝硬化病人的50-80%,臨床上多為反覆或持續少量嘔血、黑便、以及難以糾正的貧血,少數出現上消化道出血。

四,上消化道出血還有可能是因為出現反流性食管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還有肝硬化腹水患者,食管下端括約肌的功能減低,大量腹水時更易發生食管反流發生。

五, 臨床上肝硬化患者大多數存在出血傾向,主要與肝臟合成凝血因子減少、纖溶亢進及脾功能亢進所致血小板減少有關,而肝硬化患者可出現血液高凝狀態,表現為肝門靜脈或腸繫膜靜脈血栓形成,主要與活化血因子的清除下降,血小板減少以及血管內凝血增加有關。

推廣醫學科普,剖析醫患關係,講述醫患故事,請大家關注:麻醉超人鋼鐵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