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為了考上大學每天只睡六小時,多一分鐘都感覺罪惡。但是到了大學四年你學到了什麼?

玖j月y


從小學到高中,父母教導我:要努力學習。在學校,同學們也傳達給我這樣的觀念:成績好的人就很厲害,就會受到其他人的尊敬與喜歡。

到了高中,有的同學會因為考得不好而直接撕了考卷,現在在我看來覺得有些可笑了。在大學前,所有的人、環境對我們的影響,都讓我們講分數看得無比重要,以為分數高了,我以後就會很牛逼了?分數低了,我的人生就廢了?

到了大學,我也曾一度認為:除了學習之外,忙社團、參與活動、遊戲開黑、擔任班幹部等事情似乎看起來對自我提升的幫助不大。但當我畢業剛剛工作半年時,才聽說曾經的某個成績一般的做銷售的初中同學,已經能月入3萬了。再當我遇到某能言善辯的健身教練向我賣課,導致我不再想去健身時,我就開始意識到,表達能力與心理學的結合是有多麼強大,他成功讓我騰出了健身房的空間。

所以說,永遠不要忽略學術之外的東西,不要小看任何一個人。


不學不術的少年


本人大三工科考研狗一隻。大一沒啥印象,每門課付出一些時間,能考90不考80的態度學習,剩下的時間去網吧,玩手機,睡覺,一個月去趟籃球場,渾渾噩噩的度過了大一; 大二上學期沒那麼愛玩了,學習方面還是為了考試拿成績而學習,剩下的時間就是宅,每天喝著快樂水,打遊戲,看電影,就這樣又一學期。

等到大二下學期,好像突然醒過神一樣,覺得過去的生活太無趣,想想當時確實安逸,但沒什麼價值。所以開始思考為什麼學這些複雜無味的專業課?為什麼很多人說要在大學期間讀多少本書?為什麼要去操場跑步鍛鍊? 好像明白但又好像不明白。那就去圖書館讀讀書,開始有些坐不住,但慢慢堅持幾天,就發現有效果,而且明白了好多。

學業上:大學期間學習既定的課程知識不需多說,但本質上還是提高學習新知識新技能的能力,通過思考解決一些問題來改變某些思維定式,多讀讀書,每本書都凝聚著前人的智慧和經驗,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一點不誇張,自己遇到的問題和經歷的事,前人早就有和你一樣經歷的,通過讀書看看他們對問題的理解,處理事情的方式方法,有利無害。生活上:大學大部分人都是遠離家鄉,第一次相對獨立的生活,如何管理好自己的生活,怎樣和舍友相處,如何結交新朋友,要不要積極參加學校學院的活動等好多新的機遇和挑戰,都是自己把握,為人處世,待人接物也會得到鍛鍊,說大學是半個社會是有一定道理的。

這就是我目前所學到的,我總認為高等教育是讓一個人明白自己的價值並且提升自身的價值,不要活在別人眼裡,自己要心中有數,每當回首往昔時,不要懊悔,已經是成年人,一切都是自己打造的,不論好壞,不要後悔,也沒資格後悔。


幾分曾經s


這個問題我回答正好不過了,本人今年大三,當初為了考大學每天晚上加班加點的學習,白頭髮都有了。



高中每天都幻想著自己美好的大學生活,有的學生幻想可以無憂無慮的玩,肆無忌憚的鬧,沒日沒夜的睡,而對於我卻有一肚子的壯志雄心等著我去實現,剛踏進大學校門的時候那對未來是有無限美好的憧憬,可是世態無常事與願違啊,接著就發現懶散和懶惰是大學裡普遍存在的現象(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受到影響),這個時候回想剛進校門的豪言壯語都會一軲轆全部拋在腦後。



大一大二在虛度,我可以很肯定的說,前兩年我什麼都沒有學到,學到的只是一些壞毛病,專業課也是鄰近考試前兩週開始複習,可是說為了考試而學習。但我唯一的好處是沒有忘記當初的目標(或許有人說我扯淡),所以大三的我開始忙碌起來,準備考研,每天都在趕自己拉下的路,確實不易。



所以說,學習是孤獨的,千萬不要等到最後再去努力,真的很累,希望我的經歷能幫助你,感謝評論!!!


菜牙Game


當初為了考大學有多壓抑自己,到了大學你就會讓自己有多放縱!

高中的時候有爸媽和老師監督著,加上同學們都在努力學習,就算自己再不想學,也會逼著自己去學習!

到了大學沒了爸媽的監督,剛剛經過高考肯定自己對自己也不剋制!加上同學們都在玩為了合群就放肆的去玩,逃課。等“玩”成為習慣了,就算想再去學習也會發現根本坐不住!

一晃四年就這樣過去了,發現自己在大學啥都沒學到,專業差的一塌糊塗,掛科補考已成變態。不過抽菸喝酒倒是學的不錯!

所以高中還是不要太壓抑自己,大學還是不要太放縱自己!人生每個年齡段都有它該做的東西,把某個年齡段該做的事一直抑制著,它就會在下一個年齡段成倍爆發出來!以至於把這個年齡段該做的事又落下了!形成如蝴蝶效應般的惡性循環!



隨說新語


專業課毫無意義,畢業就沒有幹本行工作,10年了早都忘完了,真正對於人生有決定影響的還是人文科學,其中性學著作,康德,黑格爾哲學著作對於我一生是真正具有深遠意義的,大學的社交和社會活動也是沒有意義的,人文科學才是唯一具有意義的學科,現在來看大學真正有意義的只是人文科學,所以建議以後大學西方哲學必修,專業課一生選修即可。


阿斯蒂起泡酒


第一:考上大學是對目標的實現,這是最重要的(這絕不是沒用的)2:大學不是教你東西的地方,而是提供給你平臺的地方3:提供競爭力,最有競爭力的應該就是同齡人或者同行人之間了,同樣充滿朝氣的年輕人碰到一起,間接提供動力4:人脈多樣化,你會結識多專業的不同性格的朋友

但是成功之路不會只有一條,機遇的效果要大於勤奮,生活是多變的,難定論,有些人說啊某某人初中就不念書了,人家現在也是大老闆,某某大學生985畢業,現在都當上大老闆了,我其實感覺這兩句話可以互相撅,,


一葉之沭


高考的時候覺得,努力一下,進入大學就好了。但是進入大學之後,發現只要專業選的好,次次期末似高考,而且還有期中考試。等到考研的時候,每天只睡5個小時,考上研之後加上規培,現在每天也就睡6個小時。說了這麼多,對自身來說,高考只是一個開始,讓我適應了緊張的生活。


忍者多啦A夢


說真的,大學只是給你以後繼續學習深造,或者步入社會的一個調班,本身就大學四年,學業的基礎罷了,都只是一些皮毛。如果要繼續學業,那只有讀研讀博,才能全是學知識更深入了一層,本科的東西,膚淺的就是皮毛罷了。當然也是基礎,即使是皮毛,但也得掌握了才能繼續深造。如果本科直接出社會,我想絕大多數大學生的感覺一樣,啥都沒學會,再正常不過了。


不一樣的大學體驗


好吧考研十點前睡,早八點起,早餐完八點半開始看書,十一點半午飯,睡到三點,學到六點晚飯,七點半開始學十點前睡


ruth872


名牌大學的學習還是抓得很緊的。我侄女在上海交大讀書期間,學習任務比高中還重。用人單位喜歡985、211畢業的學生是有道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