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收了那麼多學生,當真會窮到向監河侯借糧嗎?

氤氳嫋


一、我突然想到一個問題,都說經濟獨立是前提,在此情況下才有可能有真正的自由,那莊子這算什麼?窮的揭不開鍋,向監河侯借糧,可是為什麼都說莊子獨與天地精神往來,得大自由?這不是不合邏輯嗎,這不是反i社i會之規規律嗎?

是不是因此也可以說某些事情也從來不是絕對的,某些專家和學者也不必盡信其言辭?!

二、言歸正傳,提問者的前置條件就是錯誤的。“莊子收了那麼多學生”,我怎麼沒從《莊子》或者有關記載中發現莊子有所謂的“學生”?莊子一生淡泊名利,主張修身養性,清靜無為,順應自然,追求精神逍遙無待。一直過著深居簡出的隱居生活。作為學派的弟子好像沒有,但是在宗教中,後來“舔師”莊子的人很多,徒弟也就多了。

三、所謂的貧窮或者富有,只不過是讓人在現實中感到舒適或者窘迫的條件。對於莊子來講“憂道不憂貧”,他最擔心的是自己能否全其天性,能否“曳尾於塗中”。對於很多人來講貧窮不可忍受,可是對於莊子來講貧困不過是讓生活簡化,雖然窘迫但總不至於活不下去。“嗜慾深者天機淺”,因為“不汲汲於富貴”,反而讓他能更好的安心生活。在安心與享樂的選擇上,他更贊同前者。況且莊子能從安心中發現最大的快樂!


久住青山Lee


莊子辭官不做,以編草鞋為生,實在揭不開鍋了,去找朋友監河侯借糧。監河侯說:“好,等我年底收到地租,就借給你三百金,可以嗎?”莊子見監河侯不願馬上借糧,有點生氣說:“我昨天來這兒的時候,聽到路上有個聲音在叫我。回頭一看,只見車輪碾過的車轍中,有一條鮒魚。我問:‘鮒魚啊,你在這兒幹什麼呢?’鮒魚說:‘我是從東海來的,被困在這兒了。您有一斗或者一升水救活我嗎?’我說:‘好,我去遊說吳越之王,請他開鑿運河,把長江的水引過來救你,可以嗎?’鮒魚生氣地說:‘現在我被困在這兒,只需要一斗或者一升的水就能活命。如果像你這麼說,不如早點到賣乾魚的店裡去找我好了!’”

這是故事的來源,莊子這個人追求逍遙無恃的精神自由,淡泊名利,安貧樂道,恬於進趣,以寓言傳道,著書十餘萬言,成為繼老子之後,道家學派的靈魂人物。


曾母益西


莊子向監河侯借糧的故事,出自《莊子·外物》之“莊周貸粟”。它主要講的是莊子因為家中貧窮,向河監侯借糧的故事。

解讀之前,我們先來看一下故事的原文:

莊周家貧,故往貸粟於監河侯。監河侯曰:“諾。我將得邑金,將貸子三百金,可乎?”

莊周忿然作色,曰:“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者,周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周問之曰:‘鮒魚,來!子何為者邪?’對曰:‘我,東海之波臣也。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諾!我且南遊吳、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鮒魚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與,我無所處。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於枯魚之肆!”

順便奉上譯文,方便閱讀困難的朋友:

莊周家中貧窮,所以去向河監侯借糧。河監侯答應說:“行。我將得到封邑內的租稅,得到後借給您三百金,好嗎?”

莊周聽了後氣憤得變了臉色,說:“我昨天來,道路中有呼喊的聲音,我回頭一看,是車輪碾過所留下的痕跡中有一條鮒魚在那裡。我問他說:‘鮒魚,來吧!你是幹什麼的?’回答說:‘我是東海波浪裡的魚。您能有一斗一升的水使我活嗎?’我說:‘行。我將到南方去遊說吳、越的國王,引發西江的水來迎接你,好嗎?’鮒魚氣憤得變了臉色,說:‘我失去了平常的環境,我沒有生存的地方,我只要能有一斗一升的水就能活下去。你竟說這樣的話,還不如早早到賣乾魚的市場裡去找我。”

看完上面的故事,大家心裡已經有了大概的瞭解,這個故事,主要傳遞出了兩點信息:

1.莊子家裡很窮,已經窮到揭不開鍋的地步了。

2.莊子尋求借糧的對象“監河侯”,或是愚鈍迂腐,或是不夠誠心,沒有立竿見影地解決莊子家裡已經揭不開鍋的危機,造成了莊子的窘迫。

我們先來看,莊子作為戰國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莊學的創立者,集無數聲名與一身的閃耀人物,門徒無數。莊子當真會窮到揭不開鍋,需要借糧的地步嗎?

1.莊子的才華。莊子之才,眾所周知。以莊子之才學取財富高位如探囊取物,然莊子無意仕進,只在不長的時間裡在宋國地方做過管漆園的小官,即漆園吏。本來官位就不大,再加上莊子的文人風骨,不可能在官位上吃拿卡要。因此,只能說是收入微薄,難有積蓄。

2.莊子的無為。莊子的無為,是真正的“無為”,除了學問,他什麼”有意義”的事也不做。功名利祿,皆不在乎。隱居著書,野外玩泥。而這些,是很難有收入的。

3.莊子的學生。歷史上莊子有多少學生,並沒有確切的記載。莊子一生淡泊名利,主張修身養性,清靜無為,順應自然,追求精神逍遙無待。一直過著深居簡出的隱居生活。從莊子拒楚威王之聘的故事,我們可以看出,錢財對莊子是一種玷汙,是莊子所不屑的。因此,莊子更不會接受學生們的錢財孝敬。

4.莊子的遊學。莊子的學問淵博,遊歷過很多國家。遊歷就相當於現代的旅遊寫生,舟馬勞頓,吃穿用度,到處都是要花錢的。後來在諸侯混戰爭霸天下中,莊子不願與統治者同流合汙,拒絕高官厚祿,隱居著書,潛心研究道學。著書和究學,這些也都是要花錢的。

因此,莊子本來就微薄的積蓄,在那個亂世裡,逢上個災年和兵荒馬亂,青黃不接,一時家中無糧,窮到揭不開鍋的地步,並不是不可能。

當然,真正的史實我們已經無法考究。以莊子之才,想要錢糧,可能大把的人排著隊去送。難得的是莊子潔身自好,不屑名利,潛心修學的風骨。這也是我們現代文人所應該追思銘記的。


李鵝


莊子窮,但可以說是莊子主動選擇了鄉下的貧窮生活,在莊子看來,他用物質生活貧窮的代價,換來了精神上的自由。人擁有的物質越多,顧忌就越多,而莊子恰恰是把生活上對物質的要求降到了極限,所以他思想的自由也就升到了極限。

莊子堅決不願意出去做官,不願意跟統治者合作。 人生是可以有很多追求的。莊子,就是這麼一個特立獨行的宗師,莊子的腦回路就是這麼清奇。當官就得卑躬屈膝事諸侯,這是不能接受的。誰也不能阻擋他對自由的嚮往,功名利祿也不行。他不僅喜歡自由,不受約束。他還是個老憤青,經常嘲笑孔子,跟老朋友惠子打了一輩子嘴仗。 這樣的莊子雖然收了很多學生,可能有一部分收入。但和孟子、孔子是有本質區別的,就是他的學生不是很多。因此,莊子的財政窮困是毫無爭議的。 但這樣的窮莊子,不是更有趣,也更有人格魅力嗎?





老樂新視界


莊子確實向監河候借過糧,莊子生活相當貧困,這是歷史事實,並沒有誇張。而且,他還安貧樂道,相當超然,也不屑於求助眾多學生。那麼,莊子的這份超然從哪來?

一般人會認為莊子超然,是因為莊子不求人,生活富足,要知道莊子可不是那種情況。莊子生活確實困頓,困頓到什麼程度?讓我們來看看吧:

一說,“莊子家貧,故往貸粟於監河候”,就沒米吃了。粟是小米。於是到監河侯一個很小的河長的官那去見你。“監河侯曰:‘諾,我將得邑金,將貸子三百金,可乎?”這個監河侯給莊子說,說我將要收地租了,我如果收了地租,我一次再給你300金,這是個很大的量。實際上這個監河侯不肯給他借米胡找理由而已。

“莊子忿然作色,曰:周昨來,”我莊周昨天到你這兒來,“有中道而呼者,”聽見路中間有叫喊聲。“周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我看了一下,是車轍中一個水窪裡面有一條魚。莊子就說他問這條魚,說“鮒魚,來!子何為者邪?”你為什麼會在這個地方呢?

說我到中國最南邊吳越之地,然後以那個最東南邊的那個西江之水來救你,你看好不好?

這個魚“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與”,我失掉了我正常在江河中的狀態,“我無所處,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只要有一斗的水,就把我救活了。

大家注意這段話說明,莊子非常窮困,吃了上頓沒下頓,確實去找借米。而且,即使去借米都不給你直接說事,跟你爭論都是給你講寓言故事。所以,莊子的文章文學性才那麼強,那麼氣勢磅礴。

莊子的生活狀態非常困頓的,還有不少例證。

二說,在《山木篇》中,有一段說莊子穿著大補丁衣服去見魏惠王,然後魏惠王就問莊子,說“何先生之憊邪”。說你怎麼這麼狼狽?莊子說“貧也,非憊也”,說我不是狼狽,是我實在是太貧困了!莊子說什麼叫“憊”?他說所謂“憊”實際上是指他是拿一個猴子叫騰猿之喻。

由此可見,莊子借糧並沒有誇張,他既貧困又灑脫。


超凡博弈


精神上是不會的,只是試探一下一個人的德行!

莊子是一代有名的哲學家,我們也都知道,向來這種有學問的人家裡條件都不好。莊子當時的生活情況卻不是特別的好,家裡面特別的貧窮,竟然能到吃不到飯的地步,於是特別的無奈,他就只好厚著臉皮去找監理河道的官吏家裡面,去借點糧食吃。當時,監河侯看到莊子來到他家裡,向他求助,於是就很快的答應,借他糧食吃,他說,當然可以,但是也要等到我收完租子以後,就可以馬上借給你三百兩的銀子讓你來使用。

當時莊子聽完以後本來挺開心的,於是便生氣起來,臉色被氣的都變了顏色,他就很不開心的對監河侯說,我昨天路過你們家的時候,半路上聽到有人喊救命,當時我看了一下週圍連一個人影都沒有,又看了看原來是在一個車轍裡面躺著一條魚,那個車轍裡面已經都幹了,沒有一點水,莊子就嘆了一口氣,接著說,當時他見到我以後,就像看到救星一樣,向我求助,這條魚說他住在東海,不知道怎麼回事,就落在了這個車轍面,眼看就要乾死了,但是自己也沒有什麼辦法,所以能夠請求路人給點水,讓他活過來。

當時監河侯聽了莊子的話以後,就很好奇,於是就問他,那你是否給了他水來救助他呢?後來,莊子就白了他一眼說,我說可以呀,等我到去勸動了吳王他們,說服他們,請他們把西江裡的水引到這裡來,那麼你有了水以後,把你接回東海老家也就行了。當時,監河侯頓時傻了眼,對於莊子的方法覺得特別的荒唐,於是就說他,那怎麼可以呢?

後來莊子就說是啊,當時這條魚聽了我的主意以後,當時氣的瞪大了眼睛,於是就說,現在斷了水,我沒有辦法生存了,只要幾桶水就能夠解決困難,但是你卻要把河裡的水引過來,這不是在說大話嗎?不等著水引過來的時候,我早就乾死了,我早就在魚市上成為乾魚了。後來,監河侯聽了以後知道這是莊子在側面的說自己。

莊子藉著這個故事來諷刺他,答應了借糧食,卻要拖很久,肯定是解決不了目前的問題的,他覺得特別的不好意思,所以就拿了一些糧食和一些銀錢,先借給了他。這也算是解決了莊子的問題,讓他能夠吃上飯,不至於餓著肚子。


一片葉子的故事


這問題沒有糾纏的必要,莊子寓言是以事說理,重點不在事而在理!莊子寓言是一種哲思,是對人性人道的批判和剖析!人在私性和物慾中損不足以奉有餘,而天之道損有餘以補不足!利益是人道人倫的根本,而生存是天道的核心!人類強烈的求生欲是天道的印記,但人類並不能徹底認知並掌控自身,生存是無意義的!所以,為了利益無所不用其極,是人情世故的根本!而莊子寓言就是在批判諷刺人性人道的不真!

但人性人道並不是由人主宰,而是自然規律所操縱!所以,莊子以天道論人道有愚民之嫌!天地人萬類,所由一也,是平等的,而命運即自然是強者的造作,致使天災人禍不斷!

一切皆因果,失衡於私性物慾之造作,是迷惑罪惡之本源,無明顛倒是造就!非人之過!


陽光明貞


首先,從史料記載上看,的確未找到莊子的學生,即便是有,也不會很多,而且也比較貧困,否則,哪怕有一個富二代,也不會看著自己的老師面帶菜色,餓得前胸搭後背而無動於衷的。其次,莊子志於道,對財富慾望極為淡薄,又沒有一個富爸可依靠,就是拿到當下,也活該餓死,還不會有人同情他,如果他能有幸作個大學哲學系教授,至少也能混口飯吃,可當時他的社會地位低,沒法跟孔子比。


珩璐


莊子與老子之道!無我無為!或有為無我!有我無為!其實他們不看重物質!與精神文明!不同!修真于思想!不會存很多錢!而與社會關係又必須依賴於精神與物質!這種借肯定有!不要把聖賢看得不食人間香火?!不現實!只是與世無爭而異!一一一思想者!


牟志法918


窮,是相對的,那會的大臣封賞也只是給加個雞腿,有功勞大的給塊地。鄭國想到周天子那討賞也只不過給了一車布穀子什麼的,莊子認識的都是有權的人當然被比是窮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