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跌後基金很便宜,為啥我們不敢買?


第一,大跌後的恐懼心理,造成的不理性;第二,缺乏分析的知識,不知跌到哪;第三,沒有那麼多錢,買了基金,再滿足日常流動性;


NO1安全邊際


大跌後基金很便宜,為啥我們不敢買?


這個問題呈現的現象還是比較普遍的,就是在基金大跌過後,基金的淨值相對也比較低了,為何我們反而不敢買入了呢?


大部分的投資者都會存在著這樣一種心理,最近跌了這麼多,能不能入手呢?從這個疑慮中可以看出,投資者心理其實是矛盾的,到底要不要買。擔心買進之後繼續跌虧錢,不買又擔心基金突然漲了錯過買入時機,因此不確定性造成了矛盾與糾結。

基金的漲跌與股市行情緊緊相聯,就像一隻股票,它不會一直漲,當然也不會一直跌,都會有一個週期調整和輪迴。舉個例子;有時候大盤連陽5天,那麼這時候基金的估值相對是比較高了,但是有部分基金投資者看到這樣的行情,追高買了進去,結果再下週開盤時突然大跌。或者連跌幾天之後,有的坐不住了,於是虧本割肉贖回,結果第二天就漲了。


這就是為什麼說;股市能反映人性的一面,不是我們不想抓住機會,而是意志力不夠堅韌,面對自己白花花的銀子一天天減少,或看到大好行情大家都在賺錢時,這時候的我們都按耐不住行動了。


謎桔


我覺得不是不敢買,而是沒有跌到自己的心理預期,也就是還沒到自己想買的點位。

拿我自己來說吧,大盤在2700點以下我覺得就可以買,假如我有一百萬,現在2700點,我會投入60萬,如果明天再跌我就再投,具體投多少看跌多少而定。基本上大盤很少有2400-2500點位的機會了,所以一般到2600點,我的資金就全部用完了。

之後就是耐心等待期,我的賣出點是4000以上,4500基本也賣完了。


韓小寒233


國產韭菜的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買漲不買跌……開個玩笑,言歸正傳。其實基金大跌過後的便宜是相對,主要是看估值,比如說最近跌的很慘的銀河創新,已經跌了20%多了,但是估值仍然高達五點多,你說它便宜嗎?仍是高估值,不便宜。當然了,估值再高只要持續上漲買了還是很划算的,怕的就是下跌,更怕的是你並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止跌,就想今天石油大跌導致的全球股市大跌,大部分基金都跌了5%以上,按照一般的基金操作方法,今天是個合適的加倉時機,但是對未知下跌的恐懼導致人們都不敢操作。這也許就是我們普通人跟職業理財從業人員的區別,專業的人知道如何更好的把我買點和賣點,諸如你我這樣的普通人只會追漲殺跌。不說了去看看我的基金又虧了多少……嗚嗚嗚嗚嗚😭



讖簕


大跌後基金很便宜,其實指的是市場相對以前便宜了,而不是基金淨值下跌就便宜了。

很多人拉個基金淨值曲線,看當前的基金高或低,這是誤區之一,其次還有的人買指數基金,看K線研究當前指數值不值得買,這更是錯誤的。

雖然指數基金的持倉是一籃子股票,但並不是滿倉,所以跟蹤指數有誤差,其次指數的成分股權重和指數基金的權重不一定一樣,還得看此指數是否為市值加權指數還是策略加權指數,結果很多人看K線圖買基金,這是不對的。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我認為做投資理財最重要的就是心態,要做到理性思考。現在大多數人都是做不到這一點的,市場漲個200點,很多人就會買進,有的人還會說牛市要來了。市場跌個200點,很多人就會賣出,因為有人會說熊市要來了,這就是典型的追漲殺跌。

所以做投資理財,一定要學會獨立思考,理性思考。


永小波


下跌過程中,不是我們不敢買,而是不知道底在哪,難以克服人性的恐懼。

如果沒有經歷過牛熊更替的完整週期,投資者僅憑自身的投資經驗很難去把握短期的上漲和下跌,大部分人在面對上漲和下跌時,心裡所想的還是等等再賣,說不定會更高;等等再買,說不定會更低。

大跌之後不敢買入的原因還是在於投資價值觀的根源不夠正,我認為有3點可以用來矯枉過正:

第一,沒有形成價值投資理念

看看A股十幾年的走勢,2007年的超級大牛市開啟上漲前,從1997年-2006年,給我們整整10年的時間可以用來買入便宜的籌碼,在這10年裡A股漲漲跌跌,沒有誰可以準確的預知到什麼是底。再看2015年的超級大牛,從2009-2014年,整整6年的時間佈局買入籌碼,這個過程整體的指數走勢也在不斷的下跌,你覺得有人能準確的預測市場的底部嗎?

no one!在熊市裡我們可以做到的就是在整個市場估值被低估的時候,不斷的買入籌碼,用相同的金額,買入更多的基金和股票份額。

能夠支撐我們堅持定投的理由就是不斷上漲的上證指數,從1991年至今,A股的上證指數上漲了15倍,在中國經濟不斷衝擊世界第一寶座的同時,憑什麼不相信中國股市的騰飛呢?

第二,不瞭解指數基金的估值

現在行業內,指數基金的估值和預期收益率已經比較成熟了,有很多工具都可以看到當前熱門指數的估值區域,比如下圖的綠色、黃色、紅色分別代表了低估、正常、高度3種價值。我們在投資的過程中完全可以參考表中指數基金的估值就行買入和賣出。

對於指數基金來說,每年的波動在30%左右,如果注重短期收益的話,每年都會出現賣點。但是從指數基金價值投資的角度來講,是要在低估區域買入並“長期持有”的,這樣在牛市指數進入高估區域時賣出,這樣才可以享受到指數基金上漲所帶來的收益。

注意,這裡“長期持有”是有引號的,假如你買入不久,便進入到牛市之中,一旦指數基金的估值被高估,就立即要賣出。

所以,我們選擇是否買入XXX基金,並不是依賴於股市是否大跌,而是要根據基金的估值選擇是否繼續定投買入還是暫停買入。

第三,記住“投資就是反人性操作”

世界上有一個定律幾乎是永恆的,那就是【二八定律】,幾乎任何一件事情都符合。而股市這個大賭場更是【七虧二平一賺】,大部分的人在股市裡玩了一輩子,很可能總資產沒怎麼增加,反而跑輸了通貨膨脹。

在投資的市場中,最忌諱的就是跟風投資,大部分都知道的賺錢機會,已經不是賺錢機會了,很可能是挖個坑讓你跳。因此市場的熱度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衡量指標。往往高手會在市場熱度沒有炒起來之前先佈局,等市場熱度起來後,那就是後進場的人給高手抬轎子。

如果你經歷過牛市和熊市的更替,您應該很熟悉這個現象:

  • 牛市瘋漲的時候,紛紛都入場追高買入

  • 熊市跌成狗的時候,都在罵,紛紛割肉,怎麼說都不敢在買股票

這就是人性,然而投資就是一件反人性的事情,知難行易。如果可以做到克服人性的貪婪和恐懼,投資就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總結

我們不妨把以上的3點的分析做一個總結:

1、養成價值投資的理財觀念,對於個人成長很有必要性

2、學習基金/指數基金的估值如何計算,學會自己判斷

3、克服人性的弱點,調整投資的心態和情緒

以上幾點說起來容易,真正到了落實的時候就變得沒那麼簡單。投資就是一場修行,不斷地修正投資的理念和操作,這樣才能真正享受到財富帶給我們的意義。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和題主一樣的投資者,點贊和轉發是對我最大的支持。


杜耶說理財


首先,在大跌之後候,市場情緒處於十分悲觀的狀態中,在這樣的情緒下,人們會繼續看空市場,認為市場還會繼續下跌。而市場通常在大跌之後,也不會馬上反彈。

而在剛剛經歷虧損的投資者中,絕大多數人,先想到是如何快速撤離避險,而不是加大資金購買,人們都有羊群效應心理,因此自己也不敢買。

其實對於基金投資來說,市場在估值不高的時候,每一次大跌都是買入的機會,但需要我們做出合理的倉位管理和資金安排。


楊大胖不太胖


誰說現在基金很便宜的?


黃沙滿天風


基金有很多類型,不知道你具體說的是哪一種……我們普通投資者在篩選基金的時候,建議還是要學會選一些收益率排行榜靠前,長期獲得機構評級5星的好基金,長線去投資比較穩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