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為什麼降低油價?

一汪濁


伊朗低價售油戰略意圖比較明顯,最初以沙特為首的歐佩克希望聯合非歐佩克減產提振油價,這種做法符合整體利益,但是非歐佩克擔心減產之後喪失市場份額,最終在相持不下,沙特最終選擇釜底抽薪,既然你們不配合,那我就吃下整個市場控制權,直接選擇低定價搶佔市場份額,其實這有點像國內滴滴商業模式,一個燒錢補貼搶佔市場,一個低價策略搶戰市場,看誰先扛不住,低價模式沙特佔據絕對優勢,採油成本極低,除了能夠打壓競爭對手搶佔市場份額還能限制頁岩油對市場的衝擊,可謂一箭三雕!沙特用自己的優勢攻擊對手短板。暫時犧牲部分利益獲取長遠利益。


花開易見落難尋


沙特主動降低油價的目的是報復俄羅斯和美國。

在美國頁岩石油開採技術成熟之前,全球只有兩大石油生產組織——歐佩克和俄羅斯,那是市場份額相對穩定,油價持續走高,以石油出口作為最主要財政收入的歐佩克各中東成員國賺的盆滿缽滿。

美國的頁岩石油技術成熟之後,一躍從石油進口國成為淨出口國,在近幾年國際經濟持續走低的情勢下,歐佩克各國的利益遭受損失,美國也在慢慢侵蝕之前的原本屬於他們的市場份額。

特別是今年以來油價持續走低,加之新冠疫情導致的全球原油消耗驟降,於是歐佩克和俄羅斯前幾天談判打算通過減產穩定油價,結果談崩了,歐佩克的帶頭大哥沙特調低了銷往歐洲的石油價格,並排出了日產1200萬桶的極限產量,試圖以低價和擴產把高成本的石油生產商擠出市場。所以這就是一場以低價換市場的傾銷戰。



庖丁養牛


此次油價下跌主要原因是:

1、石油是發展經濟的命脈,由於全球經濟增長的壓力越來越大,對石油的需求不斷降低,再加上此前疫情的影響,更進一步減少了對石油的需求。供給不變的情況下,需求減少,價格自然下降。

2、目前歐佩克和俄羅斯目前是石油的主要出口國。當石油的需求減少時,歐佩克想與俄羅斯溝通通過減少石油供給的方式提高石油價格以保證他們的利益。由於沙特的石油生產成本比較低,要求俄羅斯承擔更多的減產份額,俄羅斯擔心此舉會降低他的市場佔有率,所以拒絕了更多承擔減產幅度的要求。最終導致了沙特的氣急敗壞,宣佈提高原油產量。

石油市場在需求下降的情況下,供給又有了提高,最終導致了這次油價的暴跌。

國際原油的暴跌的影響:

利好航空航運股(燃油的成本佔到航空公司總成本的三成左右)以及部分以石油為原材料的化工企業。

利空上游的開採、油服、石油加工等行業。

此次石油生產國之間矛盾主要是在談判過程中都想多爭取點利益產生的。逐利的本質肯定不會改變,雙方現階段的強硬不過是為了逼迫對方快點回到談判桌上來。



夕陽看財經


首先事件的起因是由於在最近OPEC+與俄羅斯關於減產150萬桶/日的協議未達成。

據外媒消息,沙特將大幅降低銷往歐美和遠東等國外市場的原油價格,以吸引外國煉油廠到沙特購買石油,沙特還私下告知市場參與者,如果需要將增加產量,即便產量達到了1200萬桶/日的紀錄水平,以此來爭奪沙特逐年萎縮的市場份額。

由於石油的出口佔沙特GDP的40%,財政收入的80%,而新冠疫情的全球擴散,使其原油需求減少,使本來市場份額就萎縮的沙特雪上加霜。

因為美國的石油儲量豐富,開採技術成熟,所以在2011年之後頁岩氣的開採技術在美國逐漸成熟之後,美國就逐漸擺脫對原油的大量需求,使美國從之前的原油淨進口國變為淨出口國。供給的增加長期必然不利於油價,即使通過協商控制產量,但是對手的市場份額必然會減少。

此次降價不僅是為了爭奪失去的市場份額,也有因與俄羅斯關於減產談崩而產生與其惡性競爭的因素。


格致財經


沙特降低油價主要有兩個目的:一方面是為了保障自己的市場份額;另一方面是為了以最快的方式向俄羅斯施加壓力,最終迫使幾大產油國聯合限產,抬升油價。

當前原油供給,美國、俄羅斯和沙特形成三足鼎立之勢,而原油的價格,很大程度上也由這三家的產量份額所決定。上週,新歐佩克相邀俄羅斯在奧地利的維也納召開會議,商量原油進一步減產事宜,這凸顯了沙特及歐佩克其他國家,希望與俄羅斯達成新的限產聯盟以維持油價的意願。可沒想到俄羅斯表示:原則上同意歐佩克減產,但俄羅斯原油產量不能減產更多,上一輪的減產協議中,俄羅斯已經做出了重大犧牲,所以這一次決定不再減產。

其實為了達成新歐佩克的聯盟,沙特帶頭做出減產承諾,也付出了巨大犧牲。至於俄羅斯,加入新歐佩克,俄羅斯的原油產量一直穩步上升,原油市場的份額也越做越大,而俄羅斯獲得的這些份額,基本上是以沙特為首的原歐佩克產油國讓出來的。然而在這次維也納歐佩克會議上,聯盟提出進一步減產意見時,佔盡便宜的俄羅斯卻表示他的限產力度已經很大了,不打算簽署新的限產協議,而是希望沙特等國繼續限產以推高油價。這一態度點燃了沙特人的怒火,於是就有了沙特阿美將4月賣往美國的原油銷售價格下調7美元/桶。將亞洲原油銷售價格下調4-6美元/桶,同時還下調了歐洲原油的銷售價格的行為。這基本上是沙特有史以來最大的銷售折扣,接下來沙特不僅不減產,反而要全面增產搶佔市場。但這種行為對沙特也有一定的傷害,歐佩克秘書長隨便即表明:相信俄羅斯將重回談判。



萌達深度思考


沙特只有石油可以賺錢,而且開採價全球最低,平均一桶油只需9美元,但是其他國的石油開採成本都很高,美國的大概23美元左右,主要沙特是為了佔領市場,打壓其他國家市場份額。這樣做,也會使自己賺的利潤大大減少。隨著新能源的不斷開發,沙特也擔心日後石油賣不出去,就只能現在賤賣了。


大波波80後


世界三大原油出口國:沙特,美國,俄羅斯。OPEC在跟俄羅斯談判的時候談崩了,所以他想通過價格戰來贏得份額,但據我所知,俄羅斯和美國的原油出口靠的是遠期合同,對他們的影響短期是沒有的!

但是降低油價對經濟來說可能存在一個非常重大的打擊:首先對於金融行業來講金融衍生品,部分多頭會爆倉,可能帶來蝴蝶效應;其次對企業來講短期內不會享受到油價下跌的紅利,反而因為他們的庫存,以及成本問題,使毛利率明顯下降,企業的運營產生困難;最後對個人而言不會使得短期內在消費方面上升,汽車行業目前日漸式微,需求不足!


晨德


因OPEC+談判無果,原油收盤跌10.07%,為2016年8月來最低水平,並創下2014年11月來最大跌幅;布倫特原油跌近10%,盤中低點為45.18%,為2017年來最低價。

此前,OPEC建議從下個月初至年底再額外減產150晚桶/日。但俄羅斯6日拒絕了該提議,僅願意延長將於3月底到期的OPCE+減產協議,減產210萬桶/日。OPEC則通過取消其自身生產的所有限制作出回應。俄羅斯能源部長亞歷山大·諾瓦克週五說:“從4月1日起,OPEC和非OPEC都沒有產量限制。”

OPEC+的石油產量佔全球總產量的40%以上,在2016年首次承諾集體減產。2019年12月,沙特與俄羅斯牽頭達成延長減產協議,OPEC+同意每日減產約170萬桶。沙特繼續在其產量配額的基礎上再減產40萬桶/日。此次擴大減產會議談崩是OPEC+聯盟組建三年多以來遭遇的最大危機,所以油價出現大幅下跌!

但是,更為深層次的原因是全球經濟因為疫情的影響,可能會出現大幅放緩,這對於石油的需求將會減少,再加上美國的頁岩油成本在50美元附近,俄羅斯此次想借助油價的暴跌把頁岩油給徹底打廢。基於這個原因原油的中期走勢可能不太樂觀!

而沙特今天因為和俄羅斯談判破裂,所幸就直接大幅降低石油價格,準備將油價打到俄羅斯開採成本線,成為最後贏家。這次油價大跌很有看點!




黑眼侃財經


上週末歐佩克主要產油國和非歐佩克產油國正準備發動一場全面的價格戰,專家們呼籲大幅降低原油價格。在疫情影響全球需求之際,這些國家此前曾試圖支撐石油市場,但現在卻出現了180度的大轉彎。

“2020年,國際油價將達到20美元,”曾任埃克森美孚中東問題高級顧問、現任美國Dragoman Ventures戰略公司首席執行官的阿里-赫德雷(Ali Khedery)說“巨大的地緣政治影響。及時刺激淨消費者。伊拉克、伊朗等石油盜賊統治的失敗可能會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沙特發表這一言論之際,石油價格今年下跌了30%,而就在一天前,沙特阿拉伯宣佈較4月份的官方售價大幅打折。

油價大跌的同時,有報導稱,歐佩克主要成員國的石油日產量可能從目前的970萬桶增加到1000多萬桶。

由於先前達成的OPEC+減產協議將於3月底到期,理論上沙特阿拉伯可以隨心所欲地增產,最高產能可達每日1250萬桶。

俄羅斯能源部長亞歷山大-諾瓦克上週五說:“從4月1日起,我們開始工作,不考慮之前的配額或削減,”並補充道,“但這並不意味著每個國家不會監視和分析市場的發展。”

阿聯酋國民銀行(Emirates NBD)大宗商品分析師愛德華-貝爾(Edward Bell)週日在一份分析師報告中寫道:“各成員國現在似乎在為一場價格戰做準備,它們宣佈了實際上增加產量的計劃。”“這個結果是一個驚人的逆轉,它似乎是為了彌補冠狀病毒爆發導致的需求下降而進行的減產。”

國際和美國基準原油價格上週五跌至多年低點,布倫特原油(Brent crude)收於45.27美元,跌幅超過9%,美國西德克薩斯中質原油(WTI)跌逾10%,至41.28美元,為2016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