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屆生去國企好還是互聯網企業好?

HOW1ELLL


下面我們談談校招中應屆生求職,國企與私企的區別與選擇。

國企、私企的招聘方式差異?

進入國企工作的渠道主要有三個:

第一個就是應屆生招聘。每年秋招春招很多國企都會去各大高校進行校園招聘,一般也都是報名,筆試、面試、錄用的流程,這也是國企新入員工的主要渠道,數量最多,對於應屆生進入國企是最容易的,畢竟國家企業還是要帶頭解決應屆生就業問題。大家根據自己所選的行業找到HR投遞簡歷,走正常的招聘流程即可。

第二個是社會招聘。社會招聘渠道比校園招聘窄一些,主要是較高級別的專業技術人員,從目前來開,社會招聘進入國企的政策也在縮緊。

第三個就是機關事業單位調入。這類人一般是從機關事業單位調入國企當人中高層管理人員,或者是事業單位改革人員轉製為國企單位,後兩者對於應屆生都是不常見的。

和國企相比,私企沒有體制內調入這個渠道,主要就是通過校園招聘和社會招聘滿足新員工的需求。

在新員工的招聘上,三類企業還是有點側重點的差異,比如錄人標準,國企一般比較看重學歷層次,獎學金證書,黨員,學生幹部等,當然私企也都是看中學校層次,畢竟誰都想招收到更為優質的員工。

但是面對央企,國企動不動的211,985,研究生學歷的門檻,一些中小型民企在學歷層次上會適當放鬆一點,更加註重畢業生的實際工作能力,在很多標準上會顯得更外靈活,只能你足以勝任,願意學習,會少去一些條條框框的束縛。

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常有學生問“是去國企好還是私企好?”我只能說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方法來看,去什麼企業更好要結合自身的家庭地域、專業、個人性格、特產愛好等一一對應分析。

勞動時間來看,國企很多時候,八小時工作制,雙休制度,節假日和年休假大部分企業都還是貫徹的了。外企一般也都是遵守勞動時間,不提倡加班或者犧牲節假日工作,和很多互聯網企業提倡的996工作制還是有很大差異。

對於職業發展而言,國企,知名私企都有較為健全的職業發展機制,比如國企很多采用行政化的科層制,相關的薪酬待遇往往和員工職位職級相掛鉤,總體來說比一些不成熟的民企對比來看還是完善一些,穩定很多,跟體制內的職務職級差異不大,因為同屬於體制內所以國企和機關事業單位也存在幹部交流的渠道,提升到了中高層管理職位後就可以在體制內交流使用了。

一些知名大型私企也都是有較為成熟的員工職業發展和激勵機制,以促使員工的個人發展。比較不完善的就是一些中小型私企,甚至很多還沒有擺脫家族企業的模式,在員工的個人職業發展上面沒有成熟的職業經理人制度,導致員工流動性大,歸屬感減低。

再就是經濟收入了,這個個體性差異太大了,不同的地區,不同的行業,即使是同一個企業的不同職位差異都是很大,一定要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一塊行業和城市不同,職位不同其實沒有可比性,一些獨角獸企業收入確實相對較高,但是參照戶口,工作時間,勞動強度,工作類別,福利保障等很多個體性差異而言,其實不太具有可比性。

建議應屆生朋友可以結合自己的專業就業的實際情況做出選擇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大四小學長


首先表明態度,我建議去國企。

當前互聯網行業確實很吃香,工資比較高,但是行業競爭壓力大,工作不穩定。相反,國企能給你過得去的工資保障和較高水平的社會福利保障。

我是今年畢業的,北京211,進了一家央企,暫時比較滿意。



喜樂成都


這個問題,我有發言權。我之前寫過一篇文章,可以解決你這個問題。

我的建議你要麼去比較知名度互聯網公司,要麼去國企。


就在中國找工作而言,市場上的工作機會大概有三種:

1.國企 10%

2.外企、港澳臺企業 20%

3.私企 44%

4.其他 26%

備註:數據來自於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主要數據公報中的工業企業模塊,服務業和農業不在數據範圍。

一、國企、外企的薪酬福利吊打私企,數量上則相反

國企、外企等非私營單位平均薪酬和福利待遇一直吊打絕大多數私企,

首先,私企相對工資低。

以北京為例,2016年北京市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119928元,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65881元,前者是後者的1.82倍。——國家統計局數據。

大部分的私企社保福利也很低,待過上海和杭州的私企,這些私企基本是按照城市最低工資來作為社保和公積金基數。

私企大多數是勞動密集型產業,處在產業鏈的底端,單位勞動產出低。當然也有科技型的私企,比如華為這樣的巨頭,但是比例太少。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阿里巴巴、騰訊這樣的大型互聯網公司是外企,而不是私企。在中國民營企業排行榜上,你是看不到他們的。

而進入國企的門檻相對較高,沒關係又沒學歷的普通人基本進不去,這裡就暫且不談。

外企的工作一般薪資高於私企,福利待遇也很好,管理也相對人性化。外企的進入門檻也相對較高,僅次於國企/公務員。

最後才是私企,私企的門檻,除了那些競爭激烈的互聯網行業以外,相對是最低的。私企的種類五花八門,包括製造業/批發零售業/餐飲連鎖店//物流公司/旅遊公司等。

根據國家第三次經濟普查數據(最新):

2013年末,全國共有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企業法人單位820.8萬個,比2008年末增加324.9萬個,增長65.5%。其中,內資企業佔97.5%,港、澳、臺商投資企業佔1.2%,外商投資企業佔1.3%。內資企業中,國有企業佔全部企業法人單位的1.4%,私營企業佔68.3%

數據顯示,市場上絕大多數工作機會,集中在私企。

即使到了2019年,依舊是這個局面。

所以在中國提到找工作,大部分人都是在談找私企的工作。

二、私企的現狀

在私企找工作,常常會碰到私企老闆各種違反勞動法的操作。

比如隨意剋扣工資、拖欠薪資、隨意開除、強制996加班等。

市面上的用人糾紛,我可以說99%是私企的“功勞”。

今年4月份,我去我們市某勞動監察部門的仲裁處,發現這裡擠滿了前來仲裁的人,當時我被上家公司非法裁員,準備和這家垃圾公司對簿公堂。

工作人員告訴我即使今天提交材料,勞動仲裁最快要排到3個月之後。

壓榨是私企的關鍵詞之一。

因為私企普遍工資低,福利少。

私企老闆大多目光短淺,忙於賺錢,很少考慮員工的個人感受和職業發展。

想不被壓榨,最好的辦法是去國企或者外企,或者考公務員。

再加上中國企業的違法成本很低,很多老闆寧願冒著被告上法庭的風險,也要各種剝削員工。

這也導致了當前的私企就業環境相當惡劣。

據統計,新成立的私企,在3年後都會死掉90%。

而私企,普遍融資困難。這也導致私企的薪酬福利相對較低,無法開源的前提下,只能選擇節流。

所以一個職場人,出於穩定性考慮,最好不要加入一家剛成立的公司。

因為初創公司往往薪酬福利不高,而且隨時可能破產。

在私企,老闆對員工的培養投入是很低的,很多工作都需要你慢慢摸索,根本沒有這方面的專家可以教你。

不像國企,有各種培訓資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私企競爭激烈,盛行叢林法則,弱肉強食,贏家通吃。

一旦落後別人,被別人搶走某個大客戶,可能明天就要倒閉,員工要重新找工作。

很多私企都是家族企業,老闆疑心重,任人唯親,他不會把核心的工作交給外面的人,都是親自培養自己信任的部下。

畢業時候我待過一家公司,公司的核心部門是採購和招商部門,這兩個部門領導都是跟著老闆10多年的人,一個是老闆的親表弟,一個是老闆的小姨子。

而反觀公司大多數真正吃苦的人,反而工資低,新人離職率超高。

所以很多時候,能力強的人反而在這種公司無計可施,只能做點邊緣工作。

三、如何在私企找工作

如果你不幸或者因為出身、學歷及其普通,只能找私企的工作,我有幾點建議:

1.在私企,老闆和上級領導的履歷都很重要,可能比你的薪資更重要。

私企也有能力很強的人,很多人從體制內出走,比如以前在某國企或者外企擔任高層管理,後來因為理想和抱負,想要追求財富自由,選擇成立一家公司。

如果你不瞭解你的老闆和上級領導,我是不太建議你加入一家公司的。

現在社交網絡都很普及,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公眾號或者微博。

牛人一般都會很擅長包裝自己,善用搜索也是一個職場人的必備技能。

在私企,跟對的人,才能成長更快,即使他們沒時間教你,跟著他們依樣畫葫蘆,也比自己瞎琢磨進步快。

2.提前瞭解最新的行業趨勢,對行業有個基本面認識。

如果你關注互聯網行業,你應該知道最近幾年倒閉的公司幾乎和新開的公司一樣多。

很多公司被資本捧上風口,也死於資金的斷裂。

比如幾年前大批死亡的O2O公司,現在除了外賣、打的、電影票、門票這類公司,其他的線上服務基本都死了。

十幾年前,有人說紙媒已死,其實死的都是那些因循守舊、不肯擁抱變化的媒體,那些早早佈局新媒體、融媒體的媒體單位,現在不但沒有死,反而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活得很好,比如澎湃新聞、三聯生活、中信出版這樣的公司。

選擇一個工作一定要對行業有個基本的認識:包括這個行業目前處在哪個階段,未來有沒有可能會做大。

這個行業的核心價值在哪裡,目前有哪些做的不錯的公司,他們分別的競爭優勢在哪裡。

3.在對行業和公司有一定了解的前提下,根據目標公司的需求設計簡歷

當你調研了這個行業的特點和所處週期後,大概找到了市場上的主要有競爭力的公司,這時候就可以開始設計自己的簡歷了。

比如當前內容電商很火。很多電商公司都在打造自己的私域流量入口。

在這個情況下,他們一定缺乏擅長缺乏製作內容的人。如果你沒有自己在內容製作方面的經歷,是很難入職比較不錯的電商公司的。

這個時候,你就需要準備一下作品,並在簡歷裡強調下你的個人能力以及對這個行業的認可和看好。

以上三點建議,就是我對於在私企找工作的主要思考。

私企就像國民經濟的潤滑油,就比如像美團、餓了沒這樣的外賣公司,你沒有他們,依舊有飯吃;但有了他們,你可以足不出戶吃到熱氣騰騰的飯菜。

而國企就是國民經濟必備的發動機燃料,像電力、石油、通信、交通這樣的公司,沒有他們,我們幾乎沒法生活。

找工作要根據自己的實力和追求選擇國企或者私企。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江少


國企在整個國民經濟體系是越來越有優勢,畢業生能順利進入國企也相當不錯,如果你的條件一般也不打算未來創業首選國企吧……如果你是個創業人才建議到互聯網公司煅煉,人各有志,條條大路通羅馬!






36招聘


如果單純從事業發展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去向的問題,其實這不是一個很難的選擇。

應該說,從座標來講,北京杭州都是精英菌很喜歡的兩個城市,一個是一線城市,經濟信息技術都非常發達,一個是省會城市2,誕生了阿里這樣的大型互聯網企業的溫婉的南方城市。都是值得選擇的城市。

國有企業相對來說,節奏會慢一些,不會像互聯網企業那樣996,工作壓力相對也會小一些。但是,國企裡面也可能存在這論資排輩,升職較慢的問題。所以如果是從事互聯網工作,北京的互聯網企業顯然更適合一些,一就是工資會高,二就是在一線互聯網企業裡做事,即使是實行996,但是,幾年之後的技術水平提升,恐怕不是在國企裡面慢節奏的從事非直接互聯網工作所比擬的。

但如果自己並不想承受太多的壓力,就是靜靜的過自己想要的生活,那杭州這個城市其實還是比較好的選擇,畢竟,國企工作也相對穩定,工資待遇也不低,還是能過一份不錯的生活的。

其實,就像是考公務員還是進公司一樣,這更多的時候還是選擇了兩種不同的生活方式吧,總之,還是看自己的側重點,從而決定自己的取捨。

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高薪職位,獵頭服務就上無憂精英網(www.51jingying.com)


無憂精英網


選擇職業平臺,還是要先看自己的需求和職業規劃。您提到的職業信息中,涵蓋了不同的職業平臺“國企”“民企”,不同的城市“北京”“杭州”,不同的薪酬待遇兩倍之差,在這些信息背後,你更看重什麼呢?

國企的社會地位和相對穩定的職業環境?互聯網企業朝氣蓬勃的發展前景和靈活的工作氛圍?抑或是你已經將收入作為了首選?還是不同的城市人文環境才是不看重的?

相信你已經有了自己的答案[握手]



朗程生涯


這個觀點呢,我比較客觀,首先基於你的專業,和家庭背景自己自己的職業發展規劃。

如果你是比較踏實,或者家庭內部本身有國企的關係,對於專業這塊沒有特別的專長研究,對工資短期沒有要求,個人覺得國企比較適合,因為國企對業績指標的危機感沒有私企強,因為有國家支持,有些是壟斷行業,市場威脅度底,國企的人情味重。

但是如果你只有靠你自己,並且迅速的要奮鬥養家,那麼私企是適合的,但是一定要選擇好平臺,互聯網這兩年也不好,經濟發展速度降低了,最好選擇產業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一定儘量選擇大的平臺,奮鬥,學技術,拿工資都可以實現。

年輕的時候心腦體兩類型的公司都能跟得上,年長後,互聯網公司的拼搏精神可能有些人,體力跟不上。。。。。這個是最大的問題。希望對你有幫助。


好玩的互聯網商業


國有企業在浙江杭州,是省會城市,從城市發展眼光來分析,杭州不久定會擠入象北上廣等一線城市行例。國企長久已來在人們心目中各方面較穩定,人才濟濟,設備齊全,有一整套管理制度模式,條理清晰,只要肯在崗位上刻苦鑽研技術,有所發揮,也能學到許多實踐知識。雖目前都為合同制員工,應屆生進企業有個實習考察期,但一般來說,工作較穩定,無特殊自身的懈怠工作案例,解聘面較小。

在薪水方面雖穩定,根據技術級別,能力發揮貢獻大小逐步提升,除特別對企業貢獻者給予獎勵提薪外,一般往往不是對某個別人提升薪水,而是階段性根據企業經營效益情況,對全體員工統一增資,當然也是強調技術級別,平時能力的發揮及工令的高低而定級,但員工一般平時的工作生產表現,可體現在績效工資或獎金分配高低的靈活性中。在職務提升中上級領導重視看個人的學歷,思想,工作的突出表現而綜合考察,偶爾也存在論資排輩的情況。另外在五險一金社保金繳納方面,嚴挌按國家政策實施,總得說很穩當。

如去北京互聯網私企公司工作也很好。當然,思想上也要考慮成熟,互聯網行業也是當今屈指可數有相當發展前途的行業,國際國內最近幾年發展尤其快速,民間也廣泛應用,這些公司從員工的勞動強度來說是比較高的,工作制時間往往較長,如有的私企實行996工作制,員工的薪資收入往往通過加班加點而獲得不菲的收益。員工為了較好的家庭生活經濟來源,孩子的撫養教育,利用一技之長而不惜疲勞的奮鬥在各自崗位上,的確不容易,當然高的薪水是要用無數努力結果所取得,從某種角度講,雖每週有一天休息,但平時透支了身體狀況也是事實,當然老闆在員工表現方面,加薪較國企而言,有老闆的隨意度!無論一線和管理崗位,尤其強調的是技術能力的發揮作用。

在五險一金社保金繳納方面,五聯網企業應該說是不錯的,遵守政府法規,按企業工資總額和個人工資額的百分比上交也是足額的,且一般繳納數字較國企要高,因個人工資高。

以上本人一點看法提供參考,不一定正確,至於應屆生的選擇,由自己根據自身狀況,適宜哪家企業,綜合考慮,但專業對口是必須的,上手有利。


綠水青山1390


覺得錢給少了就去互聯網折騰下,覺得身體不行了,就去國企吧。


新一代頭條打手


當然是國企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