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人老了,千萬別和子女住一起,那樣誰都不開心”,你認同這句話嗎?為什麼?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自古婆媳問題本就多 依舊是十年看婆十年看媳 不說別人 沒住一起過不了解 就拿自個親媽跟婆婆比比 真的差很多 我媽也是婆婆 但她對我弟媳那是一個好 我媽當弟媳是女兒 弟媳帶娃那會沒上班 我家也不是有錢人家 但是我媽隔三差五給點小錢 說不能讓她想吃個東西都沒錢買 衣服我媽給洗 家務我媽做 她就管自個的房間 教育孩子我媽也跟她站統一戰線 只要孩子做的不對 就是該教育 有時間就幫忙帶孩子 她該跟親友聚餐就聚餐 該幹啥幹啥 年年給她過生日 有這樣的婆婆感覺足夠好了 相對我婆婆真的無語 說的比唱的好聽 結果啥也不會幫 啥也要說 對我老公弟媳比對我好 她孩子偶爾幫忙帶 衣服幫忙洗 因為我們全部住一棟樓裡 差別真的很多 連老公也承認她媽媽對我真的差 跟我老公要錢跟要紙巾似的張口就來 也不想想我一人帶兩三個娃 全看老公一人掙錢 月子也要給伙食費 孩子滿月 週歲酒席都要自己張羅 超額就找你要錢 老二家不用 要兩萬一句沒錢給一萬就行了 月子不用給伙食費 孩子週歲也是她張羅好 相差甚多 從老家下來都在我這吃 結果幫老二忙


再美的回憶終是過去鋼結構


這話說的沒錯,是客觀理性的。

都知道愛情是兩個人的事,婚姻則是兩個家庭的事。這句話用在兒子兒媳和公公婆婆之間同樣適用。兒子兒媳單獨過他們的小日子,就是夫妻之間鬧點矛盾,也是床頭吵架床尾和,一般不傷本質。而如果和公婆住在一起,就是兩代人、兩個家庭生活在一起———兩個家庭,不是一個家庭,這是需要特別搞搞清楚的事———兩個家庭要長期混在一起,勢必齷蹉不斷。

可是,很多做老人的並不這麼認為,不僅認為兒子是自己的,也認為兒媳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嫁過來就是一家人,生活在一起不是很正常嗎?可以說,兒子兒媳與公婆之間的所有矛盾都是因為這一觀念在起作用。也可以說,只要這一觀念不轉變,矛盾不僅永遠存在,而且還會日趨加深複雜,最後更難收拾。

所以,人老了,儘可能不要和兒女住在一起,只要有一點辦法就不要———除非沒有絲毫的退路。只要情況允許,你既要給兒女一個屬於他們自己的家,也要避免試圖融入他們的家。否則,你實際上只會寄人籬下。

你看看周圍的例子吧,再看看一些當下的家庭婆媳關係劇。看過的話,你對住在一起的種種壞處,理解起來就簡單了。

1.不輕鬆。年老時的父母和子女住在一起和他們小的時候是完全不同的,當父母年老時,子女們都建立了自己的家庭,父母和他們住在一起就是住在他們的家裡,做父母的是主人嗎?不是,因為你不當家;是客人嗎?不是,因為你要出力甚至出錢;是僕人嗎?不是,僕人幹活還拿工資呢!所以,做父母的就會過得很累。你是來享福的嗎?對不起,子女們太忙了,哪有時間精力天天照顧你,哪有興趣時時圍著你請安侍候?

2.不自由。和子女住在一起你自然也不會有自由。比如你不能隨心所欲的想吃吃想睡睡,不能隨便逛公園或出門旅遊,不能帶老朋友老姐妹來家裡喝酒打牌嘮家常,不能不收拾屋子垃圾亂放,不能穿得太少在客廳裡走來走去,等等等等。因為還是那個原因———這不是你的家。就是你幹活做家務,都不是自由的。電視劇《雙面膠》裡,兒媳麗娟就對婆婆的勤快毫不領情,對丈夫亞平說:不要讓你媽打掃我們的房間,你那個丟避孕套的筐是你媽扔的吧?我昨天換的內褲是她洗的吧?她怎麼哪兒都摸呀!你看看,你自由嗎?你的行為不夠自由,就連你的思維語言都得有所限制,老是擔心惹他們煩。

3.不開心。開心是一種無拘無束的放鬆狀態,即便沒人尊重你,但也沒人嫌棄你。由於老年人有很多地方和年輕人隔閡較大代溝太深,彼此看不慣是常有之事。老人看不慣年輕人浪費懶散貪玩自私,年輕人則看不慣老年人細扣邋遢保守話多。老年人看不慣就肯嘮叨,年輕人心裡煩就會回懟。久而久之,做父母的不開心,做子女的也不愉快。和子女還好,要是遭到兒媳或者女婿的批評呵斥,那就很容易撕破臉皮,再也沒有恢復的可能。你說能開心嗎?

4.不親近。俗話說:遠香近臭,距離產生美,貼近缺點多。只要老年的父母長期和子女(包括兒媳或女婿)住在一起,不僅客氣和尊重會淡化消失,心生厭棄便是很快的事,哪還有親近的閒情逸致?你看看《雙面膠》的結局吧:不僅婆媳間成了仇人,搞得小兩口最終也以離婚收場,這恐怕對每個人都不是希望的結局吧。做老人的圖什麼呀,一生流盡血汗還不是為了兒女,難道是為了反目成仇家破人亡嗎?

做父母的到老年要記住:兒女的家不是你的家,兒女的人也不是你的財產,你奮鬥一輩子基本都是為了他們過得好,你也就心安理得了。那麼你最好不要試圖融入他們的生活,也融入不了。反過來,為了安享自己的晚年,你一定要建設好自己的晚年生活,保護好“四老”:自己的老伴、自己的老窩、自己的老本和自己這把老骨頭,哪怕只剩下一樣,那也是你的;而兒女們的再多,那也是他們的,願意給你你才能得到,不願意給你你就得幹看著。

在生活還能自理的時候,希望那些想把自己交給兒女保管的老年朋友能清醒清醒,三思而後行。


教書育人生活修身


我認同這句話,因為老年人和年輕人有代溝,

我們小區和我家一個單元的一家,就一個女兒,她爸媽在農村,年紀大了身體也不硬朗,在家也不能勞動了,女兒就把父母接來住一起,開始幾天還行,往後時間長了,就開始有矛盾,老人早上四五點就起床,還在房間抽菸,走去走來,把這裡嘭的一聲響,那裡一聲響,因在家住習慣這樣,但女兒,女婿就受不了,認為吵了他們休息,還有吃飯也有分歧,父母要飯煮軟一點,女婿要飯煮硬點才好吃,連看電視都鬧矛盾,衛生方式洗衣服洗澡等都互相有意見,女兒夾在中間光受氣,總之女兒女婿也受不了,弄得一家人三天兩天的吵架,父母也覺得住不下去了,吵著要回老家,女兒想到回去別人要罵她不孝順,父母年紀大回去她怎麼照顧,最後女兒,女婿才在外面給父母租了套房子,現在她父母常過來玩,還接女兒一家過去吃飯,現在一見面都非常開心,所以我認為生活習慣不一樣,最好和子女分開住。






芙蓉274953336


說說我老孃吧,絕對的勤勞善良,困難時期養大我們幾個子女,更主動幫著帶大孫輩人,從來都是為兒女分憂,不喊自己苦累,無怨無悔的付出,現在80多歲,讓去誰家住,都不肯去,說人老了不像小孩兒招人待見,我現在只要能動,誰家也不去,誰家都不如在自己的窩裡自在舒坦,你們有空常回家看看我就行,什麼時候別耽誤工作,年輕人要養家餬口也不容易,兒子家有媳婦,閨女家有女婿,再好不是親生的也隔著一層,住在一起誰都不自在,除非我不能動彈了,到時候不得已再給你們各家添麻煩,那時候要累著你們了。我媽從來都是精氣神十足的老人,喜歡大家庭熱熱鬧鬧的氛圍,對自己不捨得花,對子孫很捨得,很會疼惜孩子。不像有的老人沒病沒災的就哼哼唧唧,要說幫兒媳帶下孩子能虧死她,私心很重,精明過頭,我媽是使著全力帶著全家人往前奔,現在還經常蒸饅頭包子、炸東西分給我們幾家拿,閒不下來,我就感覺自己的老孃挺了不起,總是為別人著想,不說自己委屈,而現在的人很少能做到無怨無悔的付出。


簫玉2


人老了,有條件不和子女住在一起,就儘可能的分開住是對的,當然也不是千萬不要住在一起。

兩代人有代溝,生活習慣也不盡相同,這是事實。住在一起會產生許多不方便,也會有矛盾。

但是必須承認的是早晚還是要在一起,老人總有不能自理的哪一天,總是要子女來照顧。在家庭條件不好,或者是子女需要老人幫助的時候。還是要全力以赴,不可以以任何理由只為自己方便。


晃晃悠悠的時候


認同這句話,就像我婆婆二十年在我們身邊,老是覺得不稱心,總是跟我們吵,前年開始我的身體不好,去年一年待在養老院,過年的時候把她接回家,現在養老院送不進去,我待在老家照顧她,現在她整個人變了好多,知道體貼我,還幫我做家務,不跟我吵了,再也不整天說死呀,病呀的話,現在家中寧靜了許多,人老了,開分住之後,才知道親情的重要,才知道自己的孤單,才知道知道珍惜在兒女一起的時光。所以我們老了之後,回老家,實在動不了,去養老院是個明智的選擇。


四季芬芳231256207


雖然,我現在是希望我家的老人跟著我同住,這樣,便於我的照顧,不至於讓我每天都不放心他們。但是,等我老了之後,我認同“人老了,千萬別和子女住一起,那樣誰都不開心”這句話。

可能很多人看到這裡,會認為我是一個矛盾體。確實,我也是這麼認為的。為什麼呢?大家聽我慢慢說原因:

我媽媽,三年前去世了,留下我爸孤苦伶仃的。

真的,我媽生前,把我爸照顧的實在是太好了,以至於我爸六十多歲的人,沒什麼生活自理能力。如果我們不在他跟前,他連飯都可能吃不上。

去年,我爸在我家幫我接送孩子,我天天守著他。

原本,他不肯過來,我硬逼著他來的。因為,我姐姐們工作太忙了,顧不上他。而他一個人在家,天天有一餐沒一餐的過著。天天就是抱著我媽媽的照片掉眼淚,天天端著酒杯,坐在我媽媽照片前邊喝酒,邊看著我媽媽。

我媽去世不到一年,他眼睛就哭壞了。我媽去世不到三年,他就暴瘦。一個六十多歲的男人,曾經150多斤,現在瘦的只剩下106、7斤。

好幾次,他在家喝多了,摔在地上。幸好我姐姐們晚上都會給他打電話,如果沒人接電話,就趕緊回家去看看他。要不然,還不知道他得在冰涼的地上睡多久。

就這樣,他在家折騰了兩年多,我兩個姐姐都被折騰的有點精疲力盡。所以,我逼著他來我家了,幫我接孩子是幌子,更主要的目的,是希望他在我和孩子們的陪伴下,能慢慢走出喪妻之痛中,身邊能夠有人隨時看著點。

我爸在我家住了半年,實話說,我確實心累,還跟他吵了幾次。但是,再和他吵,我都希望他以後就跟著我住了,我給他養老。

我和他吵架,每次都是因為他貪酒喝,明明已經喝醉了,還非得要喝酒。為這,我生了N次氣。每次我老公都讓我消消氣,別再生氣了。好幾次,我氣的不行了,沒地方出氣,連我老公和孩子都給罵了一頓,那他們出氣了。哎,說來慚愧了啊,讓他們當了炮灰。

年前,1月14日,我送我爸去火車站,坐火車回老家過年。當時說好的,他先回去,我等放假了,帶著孩子們一塊回去陪他過年。沒想到,卻遇上了疫情,徹底回不去了。

現在,我爸回老家已經四十多天了,我天天都擔心他,好多次,只要一聽我姐姐他們說我爸喝醉了,我心裡就又擔心又生氣的。

這個春節,我沒回去。原本說好的,我爸過年,跟著我二姐過年了。可是,臨到頭,我爸卻死活不肯去我二姐家過年,非得要一個人在家裡過,說他哪兒也不去。初一到初三,我大姐回了大姐夫家去過年了。二姐時不時的回去看看我爸,還得偷偷回去。遇上攔的人,還得和人家說好多好話,說家中就一個老人在家,實在不放心,必須要回去看看之類的,人家才放行。

到初四,我大姐和大姐夫就趕緊趕回我爸爸家了。各地防控措施極其嚴格,為了回我爸家,我大姐夫在他們那邊,左開一個證明,右開一個證明,排隊等候測體溫,辦理健康證之類的,原本幾個小時的路程,愣是折騰一天才到家。

我原本早早就給我爸爸打電話了,說大姐他們今天回去,你在家提前準備好飯之類的。我大姐也給我爸打電話,說他們已經出發了。就這樣,我大姐他們回家,還沒吃上飯,煮的餃子吃的。

後來從我姑姑和鄰居那邊瞭解到,我爸爸一個人在家,天天就只是煮點粥、煮幾個餃子吃之類的。

我們老家那邊,新冠肺炎重災區。為了我爸吃飯的問題,我大姐和大姐夫天天陪著我爸。一是為了給我爸做飯吃,陪陪他;而是怕他到處亂走,怕他出門戴口罩之類的。

實話說,我媽走了之後,我們都挺累的。

我爸身邊離不了人,所以,不管怎樣,我們都不會丟下他一個人不管。我跟我姐姐們說,等我們那邊解封了,就讓她們送我爸來我這邊。或者是,乾脆到五一的時候,我們開車回去接他,仍舊讓他來我這邊。

我爸,眼睛不好,看不太清楚東西了,記性完全不行了,讓他幫忙煮個飯,他插上電了,卻沒按煮飯按鈕;讓他用電熱壺燒水,他把水接到壺裡,插上插頭,卻忘記按一下燒水的按鈕;有的時候,他說他下樓去轉轉,說打水去,結果,水卡都沒帶......真的,看到日漸老去的爸爸,我心裡無比傷感。

我以後老了,我不會同我兒子們一起住。我會好好保重好自己的身體,自己過。如果我老公走在我前面,我一個人安靜的過。但,我希望我能走在我老公前,這樣,我不至於像我爸現在這樣痛苦和孤單!


幸福魚兒


真的很認同,“人老了,千萬別和子女住在一起,那樣誰都不開心”。如果說,為了給子女帶孩子(這種現象,現在普遍少了,大部分老人,不幫子女帶孫輩了),那最多就是幼兒園結束這五年,最多六年,不要再待了。

孩子一上小學,立馬撤出,否則,兩個家庭,兩敗俱傷。

年輕人和老人住在一起,甚至連買菜,都會吵架,而且,老人脾氣會越來越大,對小輩的一句話,都會吵半天。

比如,我舉一個例子,我岳父在照顧我老婆生二寶前一個月裡(岳母當時要送自己孫子上幼兒園),有一次,電視裡新聞裡不斷爆出,散裝的黃色的粉條是甲醛泡的,建議大家不要購買,而且,一定要到正規超市買。

但我岳父,就特別喜歡在街邊小店,買這種粉條吃,而且,幾乎天天有,頓頓有。我就跟他說,這種粉條,以後不要買了,買有包裝的。

結果呢,岳父根本沒理我,繼續買,我說了三次;結果,他直接怒道:好,那我什麼也不買了,反正所有菜都有甲醛。

然後,接下來一個月,岳父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不再參與任何家務,就每天坐著生氣。

當時,我老婆帶著大寶,肚子裡懷著二寶。整整一個月。

要不是我知道,他女兒肯定是親生的,我一定以為他是繼父。然後,岳母過來準備伺候月子,他就回老家了,走的時候還揚言:以後致死不再來女兒家。

沒辦法,我們的理解中,老人年齡大了,脾氣會好,什麼事情,會聽會商量;但不是,一句話不對,老人能吵一天,慪氣一個月。

所以,千萬不要跟老人一起住。老人能自理,就讓他們自己住。不能自理,到時再根據家庭情況處理吧。


董江波


確實如此。自己深有體會,也勸告身邊的人們老人與年輕人不要同住。疫情最嚴重的幾天,也就是正月初五我媽就在家給我撂話“你們明天怎麼還走不了呢?”外面都已經那樣了,她還容不下我們一家三口。她的外孫女才三歲半,照理說是最好玩的年齡,我和老公一直生活在烏魯木齊,一年只回來兩次,我們年輕人還想著帶著下一代回來探望陪伴家裡老人。可誰知人家不這麼想,住三天行,超過一個星期就給你各種吊臉子,甩閒話,不搭理,搞得最後我們一家三口就跟租客一樣,只能在自己的臥室裡待著。

老人們現在的生活不比我們年輕人差,他們比我們更愛玩手機,人家也想自己靜靜的看會手機玩會兒微信,在各個群裡活躍一下,不想給你看孩子,還要管吃管喝的,即便你什麼都不用她,但他們也會覺得心裡有負擔。所以我被氣的,也不想老公為難,畢竟老公花著錢買各種吃的,受著累做各種美食,老太太嫌我們吃的太麻煩,她心裡負擔太重,我們吃不到一起,住不到一起,生活習慣不一樣,作息時間不一樣,說話討論事情的方向都不一樣。所以最後我和老公商量了一天決定走人,還好我們在威海有一套海景房,我們本來是要帶著父母一起去的,因為疫情也不敢帶著他們了,這鬧了不愉快就更都不提這事兒了。

初六下午我們出發先到朋友家小聚了一下,住了一晚,轉天中午我們就從朋友家出發開車一路七個小時天津到了威海。最後親戚朋友們都知道這個事兒打電話慰問我們,我說我很感謝我媽轟我們走,要是留在天津我們這一個月的日子彼此還不都得瘋了,來到威海就對了,疫情期間還能帶孩子到沒人的海邊玩玩,孩子可高興了。在這邊就是買東西沒有天津方便品種不太齊全,京東生鮮也不發威海。

我們身邊但凡和老人同住的,都很影響夫妻關係,也很影響自己與父母的心情,所以我還是勸解身邊人不要同住,各自在各自的小家過自己想要的小日子,誰也別管誰,各自安好就是對對方最大的貢獻。


滴水西施


非常認同!畢竟兩代人的想法和生活習慣不同,住在一起永遠都是磨合期,除了矛盾還是矛盾。委曲求全這種事,時間長了誰也受不了。


我舅媽家就一個兒子,所以當初結婚的的時候,我舅媽就說想讓小兩口和他們一起住。一來是舅媽之前夭折了一個女兒,所以她特別寶貝自己唯一的兒子,所以想天天看見他。二來兩個人工作的地方,離舅媽家挺近的,這樣也方便。

不住在一起的時候,婆媳和夫妻關係還都挺好,這一住還反而出問題了。舅媽每天四五點就睡不著了,起床鍋碗瓢盆一陣亂響!表弟媳婦根本睡不好,而舅媽也嫌棄這個兒媳婦懶,喝杯水都讓她兒子倒,還有就是大白天都和兒子摟摟抱抱,不像個樣子,總之各種看不慣!



吃飯也吃不到一起,舅媽高血壓,聽人家說不能吃太多鹽,她炒菜幾乎都不放鹽。年輕人下班回來根本都吃不下,偷偷叫個外賣,還被舅媽指責不會過日子。人家小兩口在房間親熱,舅媽門也不敲就進去,弄得大家都很尷尬。

年輕人睡也睡不好,吃也吃不好,主要還沒有自由。而老年人也不容易,每天起來給大家做飯,給他們洗衣服,打掃他們的房間。說起來雙方都有自己的委屈,後來表弟做主,他們直接搬出去,過節的時候回來吃飯就好了。



本來已經劍拔弩張的婆媳兩,分開住後見面反而客客氣氣的了。所以說對老人最大的孝順,是自己獨立;對孩子最好的愛,是給他自由!

你能接受和自己的公公婆婆/兒子兒媳住在一起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