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中,如果孟靜嫻沒死,最後果郡王會不會愛上她而忘記甄嬛?

阿黛奴奴


果郡王會愛上孟靜嫻但不會忘記甄嬛,他會把甄嬛藏在心底。



果郡王會因為孟靜嫻生下孩子而喜歡她,兩人已經既成夫妻之實,又有了孩子,果郡王就沒必要繼續再端著。何況孟靜嫻大家閨秀,氣質修養應該入得了果郡王的眼,只要不討厭她,加上孩子,慢慢就會愛上她。


何況甄嬛於果郡王已是可望而不可及,他們已經是兩個世界的人了。就像一個死了妻子再續絃的人,你不能總把前妻放在心上,冷落續絃吧?這樣生者情何以堪?

當年蘇軾與髮妻王弗夫妻情深,王弗去世後,蘇軾續娶王閏之,在王弗去世十週年之時,蘇軾寫下了千古悼亡之詞《江城子 記夢》: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如果孟靜嫻不死,果郡王對她就會像當年蘇軾對待王閏之一樣,而対甄嬛就像蘇軾對王弗一樣不思量,自難忘,深藏心底,永生難忘。

果郡王如果對孟靜嫻好了,為了照顧浣碧的情緒,也為了調和家庭矛盾,少一些麻煩,果郡王勢必也會接納浣碧,也不致讓她悽苦而亡。

可惜這一切都隨著孟靜嫻的中毒而亡而結束!



尋桂子


《甄嬛傳》裡,果郡王娶了兩個側福晉,一個是浣碧,一個是甄嬛。

孟靜嫻懷孕了,但不是果郡王心甘情願的,而是孟靜嫻用計的。

孟靜嫻被誤殺,在喂六阿哥吃飯時,先嚐了一口,就被毒死了。

那麼,如果孟靜嫻沒有死,果郡王會不會愛上她而忘了甄嬛呢?

果郡王的心裡,只有甄嬛

果郡王是一個瀟灑王爺,追求自由,有才有顏還有智慧。

如此王爺,讓多少女人心動。孟靜嫻就是其中之一。

因為一次機會見過果郡王以後,便動了心,非果郡王不嫁。

果郡王本來不願意娶妻,卻為了保護甄嬛接受了浣碧。既然浣碧嫁入果郡王府了,也就連同孟靜嫻一起娶了。

可惜這這倆王爺都不愛,連喜歡也算不上。果郡王的心,果郡王的情都給了甄嬛。

甄嬛冊封貴妃的時候,果郡王兩件禮物:珊瑚手釧、凝輝堂的合歡花。

這兩件禮物,便表明了果郡王的心,無人能替代甄嬛在果郡王心裡的地位。

因為珊瑚手釧是他在南海求得的心愛之物,從不示人,而果郡王卻把這個送給了甄嬛。

合歡花是夫妻恩愛,歲歲合歡的意思。由此可見,果郡王心裡最愛得只有甄嬛,他的妻子只有一人,也是甄嬛。

除甄嬛以外,其他任何人不能替代。

孟靜嫻是有心機,但是果郡王也不傻

孟靜嫻能懷孕,並不是因為果郡王對孟靜嫻有感情,而且因為孟靜嫻趁果郡王喝醉了,扮成了甄嬛的模樣才懷孕的。

一次可以,第二次呢?孟靜嫻頗有心機,可果郡王也不是傻子,是很明白這些的。

所以,如果孟靜嫻一二三再而三的如此,可能果郡王就不會如此了。

再者,那麼智慧的果郡王,喝酒了是事實,但是他真的醉到分不清孟靜嫻與甄嬛嗎?

果郡王應該不會分不清,只是半推半就的,如此也是為了掩人耳目,保護甄嬛。

果郡王府可不止有孟靜嫻,還有浣碧!

浣碧的心機可能比不上孟靜嫻,但是隻要有她在,孟靜嫻想要上位就不那麼容易。浣碧也不會讓孟靜嫻太過逍遙。

浣碧是誰呢?浣碧是甄嬛的妹妹,如果說在果郡王府受了委屈,怎麼會不去找姐姐的意見?

孟靜嫻對甄嬛,基本上就被秒成渣了吧!

所以,只要浣碧在,孟靜嫻就不可能上位。

其實,無論怎麼樣,果郡王是不會愛上除甄嬛以外的人。因為,他深愛著甄嬛,為了甄嬛可以做任何事情,包括自己的生命。

如此痴愛,誰也不能讓他忘了甄嬛!


無心浪味仙



反觀孟靜嫻在臨死前的話,真是讓人唏噓,她說自己的孩子是把允禮灌醉之後得來的,而允禮此時已經沒有心思再去怪罪她了,表現出來的那種焦急與惋惜確實是打心底的真實。


孟靜嫻的出身很好,是沛國公的女兒,沛國公的爵位只比果郡王的位份低一等,果郡王可是皇帝的親兄弟,可想而知沛國公也是萬人之上的角兒,嫁給果郡王其實也算是一種聯姻吧,雖沒有宜修的好運氣扶正成為正室,可允禮早就表示不會立正福晉,所以孟靜嫻和浣碧都是側福晉。


從劇集中可以看得出,在孟靜嫻生下元澈之後,允禮對待她明顯比浣碧要好一點,畢竟她為愛新覺羅氏果郡王一脈,生了個兒子,“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句話在那個年代用是在恰當不過的了。但是這不是允禮對她的愛,我覺得只是一種同情罷了。

畢竟她們大婚之後允禮還是住在自己的寢室,心裡心心念唸的還是甄嬛。允禮的痴情,確實值得我們這代人學習,對愛情的專一,對愛情的心甘情願和犧牲。

以上是個人愚見,有不同意見的小夥伴可以在下方留言,我們互相討論!


魚小妹兒說電影


會,因為她跟甄嬛性情相似,又深深的愛著果郡王。有心機,有願意為自己心愛的人保持內心的那份善良,假以時日,一定會得到果郡王的心。他為了嫁給果郡王愣生生的把自己等成了老姑娘,最後在自己父親的哀求之下才能嫁給果郡王為側福晉。新婚之夜被自己的丈夫冷落,是每個女人的噩夢,但是她卻在失望之外說,早知道會是這個樣子,姑姑現在就要嘆氣,以後嘆氣的日子多著呢。可見她是多麼喜歡果郡王。
之後就表露了她的心機,她意識到果郡王愛的不是浣碧,而是甄嬛,她就聰明的進行了試探,試探甄嬛跟果郡王之間的感情。跟隨果郡王進宮表現得特別恩愛,讓甄嬛吃醋,讓果郡王不自在。但是之後又進宮像甄嬛請安問好,詢問宮中生存之道,為的就是安慰甄嬛,得到甄嬛的庇護,從這一方面來說,她的心機是非常重的,既能達到自己的目的,又能隱藏自己的心機。



既然知道了自己的夫君的心在哪裡,對自己冷落的關鍵點兒在哪裡,她就果斷的出手了。電視劇中,孟靜嫻說,只有臣妾知道這個孩子怎麼來的。在小說中為我們揭開了謎底~她為了得到這個孩子,灌醉了果郡王並且打扮成了甄嬛的樣子,才得到了果郡王的寵愛。但是從理智科學的角度來說,一個男人真的爛醉如泥是沒有性的能力的,說明果郡王當初不過是半推半就。這說明了,果郡王也已經對孟靜嫻動了心。

在浣碧三次進宮像甄嬛請安的表現就能明白,孟靜嫻絕非等閒之輩,第一次有些洋洋得意,王爺待我極好,對孟靜嫻也就養著就可以了,並沒有什麼過多的交集。第二次就有一些失落,因為王爺漸漸地對孟靜嫻的好超過了對她的好。並且聽到孟靜嫻懷孕的消息時起了殺心,要不是甄嬛進行了阻攔,恐怕真的就殺死了孟靜嫻,這從側面更加充分的說明了孟靜嫻的心機,她的兩次給娘娘請安,都帶有目的,第一次,為了消除甄嬛對她的恨意,以一個弱者的姿態去尋求保護。第二次,是為了給自己的孩子尋求保護。因為她明白浣碧的狠毒。從側面來說,浣碧是非常狠毒的,為了自己的前進之路可以犧牲自己親姐姐甄嬛。為了能嫁給果郡王能夠自己玷汙自己的名聲,可以說浣碧是一個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人。這也就無形的把果郡王推向了甄嬛。第三次浣碧給甄嬛請安就非常的失落了,這充分說明了,果郡王的態度在不斷的偏向孟靜嫻,甚至一步步對她產生了情份。

孟靜嫻中毒之時是吃了六阿哥的飲食,進而中毒,她試吃是為了表現女性母愛的一面,進而讓果郡王就可以產生幻想,有了孩子之後,她的樣子會是什麼樣子,進而對自己肚子裡的孩子有所期待,生下來也不至於被冷落,更可見她的心機。當然她的心機也實現了,果郡王對她的目光很溫和,說的話也很暖心。這說明果郡王此時此刻心裡已經有她了。
之後孟靜嫻中毒之後,果郡王的種種表明,他愛的不僅僅是自己的孩子,更有一點兒對孟靜嫻的愛。但是她在垂死之際還不忘記挑撥果郡王跟浣碧的關係,一句是誰要害妾身,正中要害,讓果郡王徹底恨上了浣碧,王家的男兒,多疑是生存之道。就這心機這手段時間久了,果郡王不愛才怪。


琳太狼87


我認為不會。

甄嬛對於果郡王來說,是他真正的真愛,他心上的人,是如白月光般皎潔的靈魂伴侶,是許下過一生一世一雙人願望的妻子,是得而復失,愛而不得的遺憾。果郡王這輩子心裡的人只有甄嬛一個,再也容不下第二個人。


而孟靜嫻雖然單戀果郡王多年,但果郡王從來不認識她,又是因為皇命難為而與她成婚的。

同時,果郡王知道她的心意,又覺得自己心中只有甄嬛,無法真正的關愛她,而覺得愧疚。心中對孟靜嫻只有愧疚歉意,就算孟靜嫻不死,果郡王心中也只有甄嬛一個,不會愛上孟靜嫻。


連個粉絲都沒有


孟靜嫻,由她的經歷讓我想到劇中另一個人,沈眉莊。

她與沈眉莊不同的是對她著墨不多,很多都是假借別人之口所瞭解的。她當初在豆蔻年華對果郡王一見傾心,自此便一直等待,希望自己能嫁給自己心愛的男人,直到她真的嫁給果郡王時,年歲已然不小。想來那些年除了日日思君不見君的愁苦,還有家族中閒言碎語,古代熬成老姑娘很難嫁出去也會被人家指指點點,但是她仍舊不肯,可見骨子裡的堅韌。



嫁到王府後,不和浣碧爭風吃醋,對待王爺和王府中人也甚是體恤,最後下藥得來了孩子,幾乎和眉莊如出一轍。後來王爺攜福晉一同入宮,怕是已經體會到靜嫻對自己的深愛,心中有愧,對她也不似之前那般抗拒,


但我覺得,孟靜嫻不是眉莊,眉莊曾經怒斥溫實初窩囊,也讓溫實初打從心底覺得眉莊是和有血有肉很有決斷的人,從那以後恐怕就已經生了愛意。孟靜嫻沒有這樣的機會,但是她入宮請浣碧回去,對待甄嬛說的話,察覺到王爺似乎並不喜歡浣碧。可見她心思過人,不輸眉莊和甄嬛。


果郡王可能會喜歡她,驚訝她的博學多才,讚歎她的端莊溫婉,可能珍惜,但不會愛她!果郡王自始至終深愛的就只有甄嬛





檸檬愛劇社


不會愛上他,但是我認為果郡王對她的感情會超過浣碧。

果郡王在劇中的人設註定了,他一生只會愛甄嬛一人。因此不論與孟靜嫻相處多久,他都不可能移情別戀,何況孟靜嫻本人之於甄嬛,不論是性情、容貌、還是情商格局,都差的太遠了。她腹中的孩子怎麼得來的,這事果郡王不是不知情,只是他也懶得戳穿,畢竟一個深愛他的女人,得不到他的愛,給他一個孩子以寄託情感,有個依靠,也是對的起她這份痴情了。



孟靜嫻之於浣碧,我認為是會超過浣碧在果郡王心中的地位的。孟靜嫻為沛國公之女,大家閨秀,從小便受到良好教育,知書達禮,在這方面浣碧是比不了的。浣碧雖是甄嬛親妹妹,但從小隻能以奴婢的身份生活在甄府,即是奴婢,便不可能有機會學習琴棋書畫,詩詞歌賦這些,接受的教育水平和孟靜嫻必然不在一個層次上,雖然自幼待在甄嬛身邊,也能受些許薰陶,但終究是不夠的,這可以從劇中發現,浣碧的格局還沒有崔槿汐高,說話做事都顯得小家子氣。知道寧嬪喜歡果郡王便心生醋意,評論寧嬪時用的都是些酸溜溜的話語。在果郡王府時間一長,這些缺陷就會暴露在果郡王面前。就連浣碧自己也說,王爺待孟靜嫻比待她親近。



而她相比孟靜嫻唯一的優勢就是長相像甄嬛,也就是說她是甄嬛的替代品而已。可這種替代,與甄嬛是純元的替代品還不一樣。甄嬛除了長的像純元,其他方面也能扛的起來,獨有一帆風采,這才能使得她離宮后皇上對她越發思念,皇上發現對甄嬛好其實也不完全是因為純元。替代品,也要有自己的特色才能逐漸拜託替代的角色,不然,就永遠是個紙糊的玩偶罷了。所以時間長了,果郡王必不會再有多在意浣碧,而孟靜嫻此時的好就會體現出來,浣碧再吃個醋,弄點事端,基本後面就沒她什麼事兒了。



以上。我認為果郡王最終不會愛上孟靜嫻,但應該會像皇上對待端妃和敬妃那樣,給予孟靜嫻最大的尊重。


Robin麻麻育兒新知



孟靜嫻沛國公之女。靜雅嫻淑,端莊大方,心思細膩。由於鍾愛果郡王屈身成為果郡王側福晉,與甄嬛二妹玉隱同日入府,不分尊卑。

孟靜嫻陪果郡王參加皇上的宴請,誤食六阿哥的湯,被剪秋下的鶴頂紅致死,生下世子元澈毒發身亡。給我們留下了一個疑問,如果她沒有死果郡王會不會愛上她?


我認為果郡王一定會為她心動。有幾個原因:

1.整個《甄嬛傳》性情最像甄嬛的人就是孟靜嫻。


孟靜嫻很多地方跟甄嬛相似。同樣高貴的出身,孟靜嫻沛國公之女,書香門第。從小飽讀詩書,滿腹經綸。雖然整部片子裡沒有過多的介紹她,但是從玉隱的嘴裡我們也瞭解到果郡王很讚賞孟靜嫻的才氣。果郡王喜歡甄嬛也是因她在詩書上的獨特見解對她刮目相看的。所以孟靜嫻一定會吸引果郡王。


2.孟靜嫻心思沉穩內斂


孟靜嫻第一個鏡頭就是成親當天果郡王原則去玉隱房裡,她的嬤嬤唉聲嘆氣,孟靜嫻說,頭一天就嘆氣以後嘆氣的時日還長著呢。說明孟靜嫻早就對自己的處境有了心理準備,不驕不躁,淡定自若。這一點很像剛入宮的甄嬛,心思沉穩,不爭不搶。這樣的性格果郡王一定會心生憐惜。

3.孟靜嫻心思細膩,聰慧過人。


玉隱回宮,向甄嬛訴苦。煩心孟靜嫻天天纏著果郡王。恰孟靜嫻進宮看望甄嬛,通過自己不能飲茶向甄嬛透漏自己懷孕的事情。這個時候孟靜嫻已經猜到玉隱不是王爺所愛,所愛之人是甄嬛。她說到:只有枕邊人才能知道。她觀察到王爺如果鍾愛玉隱多年,進王府以後玉隱就不必百般投其所好了。玉隱又是因為小相一事成為側福晉,她不難猜到玉隱不是王爺所愛之人。這樣一個心思剔透的女子跟甄嬛沒有差別,王爺會心動也不為過。

4.有心機,有手段


孟靜嫻死前說過:這個孩子只有我知道是怎麼來的。孟靜嫻灌醉了王爺,才得到了這個孩子。王爺喜飲酒,酒量自然也不錯。能讓王爺喝多也不容易。也許是王爺心疼她,想給她一個依靠呢。她用心思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玉隱跟她比已經輸了。

孟靜嫻頭一次入宮,御花園碰到甄嬛,為王爺披斗篷,順手牽王爺的手。小小的舉動,都在暗示甄嬛她的地位。這樣的心機甄嬛也甘拜下風。




5.王爺已經動了憐憫之心

孟靜嫻鍾愛王爺多年,在孟靜嫻出現之前人人都知道。王爺也心知肚明。孟靜嫻為嫁給果郡王以死相要,沛國公極其寵愛這個女兒,多次求皇上賜婚,只求侍妾之位。果郡王本就是性情中人,這樣的鐘愛王爺早就心生憐憫。孟靜嫻性情像極了果郡王深愛的甄嬛,日日跟他在一起,王爺不能不看在眼裡。孟靜嫻死前,王爺對她說的話也可以看的出早就對她有了感情。




如果孟靜嫻不死,很難說果郡王不會愛上她。玉隱的不討喜,活生生就是孟靜嫻的對比,玉隱除了長相像甄嬛以外,嫉妒多疑,常常對自己得不到的東西動心。果郡王對孟靜嫻肯定會超過玉隱。

換句話說,即使孟靜嫻能逃過此劫,也會在日後被玉隱害死。為什麼這麼說呢?

甄嬛其實是瞭解玉隱的。她們在一起生活了十幾年,玉隱多疑妒忌,曾經為了出人頭地連長姐甄嬛都敢害。後來又嫉妒甄嬛跟果郡王,利用小相的事跟果郡王在一起,她也不怕萬一出意外甄嬛死無葬身之地。甄嬛很明白她的自私和城府,於是在孟靜嫻告訴甄嬛她懷有身孕的時候,甄嬛提醒玉隱,作為甄家二小姐應該有容忍之度。因為甄嬛知道以玉隱的心胸,很有可能加害孟靜嫻。


孟靜嫻時運不濟,愛上了一個不愛自己的人,又因為他丟掉了性命。

我是小馬,喜歡我的朋友關注我。


小馬


果郡王只鍾情於甄嬛,孟靜嫻雖然賢良淑德但比甄嬛比較,差距還是很大!甄嬛這樣的女人,愛上的男人,肯定是痴情專一的!肯定是比任何男人都愛甄嬛。







甄嬛最後因為果郡王恨毒了皇上,最後和同樣愛果郡王的葉瀾依聯手,害死皇上,也算報仇雪恨了!















愛一個人就會為她付出一切!果郡王亦是如此!他從她們一起演奏開始,變愛上了一個不該愛的女人,為她,他付出了一切,甚至生命!他很偉大,值得我們大家的稱讚!


時尚美妞妞


如果孟靜嫻沒有死,果郡王跟她也可能是一段伉儷情深,當然果郡王應該是不會忘記甄嬛,而是深藏心底,這種感覺有點像心裡有個初戀,你和她海誓山盟,留下彼此珍貴記憶,後來兜兜轉轉,你們都走上了不同的人生軌跡,還是把彼此放在心裡,同時也會慢慢愛上身邊人。

這個道理 ,甄嬛早就知道,雖然她深愛王爺,倒是也希望王爺擁有自己的人生,既然兩人緣淺,也不忍讓王爺記掛她而荒廢一生,所以浣碧出嫁前問甄嬛說擔心王爺心裡只有甄嬛,甄嬛回答的很妙“真心最要緊,果郡王府的夫妻是你們兩。”浣碧沒有掌握這句話的精髓,孟靜嫻倒是掌握了,下面我們具體來看看。

一、真心

孟靜嫻對果郡王的真心,劇中通過多次側面描寫展現,在孟靜嫻這個人物還沒有上線之前,滿京城,甚至太監宮女都知道孟小姐鍾情於果郡王。浣碧對孟靜嫻對鍾情很不屑,同時自詡自己深愛王爺,浣碧愛王爺什麼呢,愛他英俊瀟灑,愛他風流倜儻,這種愛和京城所有的閨閣女兒欽慕王爺是一樣的,她們愛一個優秀的人,甚至於浣碧鍾情王爺,還有一絲不甘心的意思,長姐能擁有的,我也想有,配得上長姐的人,我也想嫁。

而孟靜嫻對王爺的愛還是高級一些,甚至有些宿命的味道,孟靜嫻原本就是皇帝要指婚給果郡王的,也就是說站在皇家的角度,孟靜嫻和果郡王是相配的,可見孟小姐的各方面素質是優於一般京城千金的。加上孟靜嫻家世不俗,更是錦上添花。注意此處強調家世並不是說門當戶對,而是說孟靜嫻有紮實的基礎能讓她讀書知禮,想必在詩書、彈琴、歌舞這些方面不遜於沈眉莊和甄嬛這些高幹子弟。

二、夫妻

甄嬛囑咐浣碧的話翻譯過來就是用真心,用時間去感化,孟靜嫻和王爺的熟悉程度是比不過浣碧的,但是孟靜嫻敏銳的發現浣碧投其所好,進而懷疑小像事件,她自己也說自己和王爺是枕邊人,許多事只有枕邊人才能看出來,這就是孟靜嫻的覺悟,所以寧願委身做側福晉,和丫鬟出身的浣碧平起平坐,她也願意嫁給王爺,孟靜嫻清楚的知道嫁給王爺只是開始,只是一個機會,從此獲得夫妻身份之後,日子怎麼過,就看自己了。

浣碧對果郡王的意義有點像《延禧攻略》里爾琴對於傅恆,成親的時候傅恆心裡出於愧疚,也是想跟爾琴相敬如賓的,但是爾琴的處事方式讓兩個人越走越遠了,從浣碧成親後的幾次表述可以看出孟靜嫻絕對比浣碧要會做人,甚至浣碧會吃醋說王爺待孟靜嫻更親厚,府裡下人也跟孟靜嫻走的更近,可是浣碧和王爺相識多年,可以說非常瞭解王爺,卻比不上孟靜嫻短短一段時間的相處,可見孟靜嫻不僅真心,而且各方面素質過硬,跟王爺還是能交流的,至少和王爺說一個世界的人,浣碧的遠見和格局差的太多。

果郡王不會忘記甄嬛,孟靜嫻也明知果郡王心裡有人,可她一點點的將自己的愛人拉回自己的身邊,如果果郡王活著,孟靜嫻活著,再過幾年,也許二人還是美滿的,就像《知否》裡小公爺齊衡和夫人一樣,滿目山河空念遠,不如憐取眼前人,這個道理他們都懂,不過眼前人是誰,值不值得愛,恐怕就是一門學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