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陝西教師資格考試:影響問題解決的主要因素

  在教師資格考試中,這部分的知識點較容易理解,在備考過程中,不要盲目死記硬背,最好在理解這部分知識的基礎上,結合生活中、學習中實際的例子,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也不容易忘記。

  下面是比較常見的影響問題解決的主要因素:

  1.問題情境

  問題情境就是指問題呈現的知覺方式。問題呈現的知覺方式與人們已有的知識經驗越接近,問題就越容易解決;反之,如果與人們已有的知識經驗相差甚遠,問題解決起來就很困難。

  例如,對於沒有文化基礎的運動員講解力學基本原理,他們就很難理解,但是如果用實際訓練的方式講解動作要領,他們就會理解的很快。

  2.定勢與功能固著

  定勢:指重複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種心理準備狀態。在環境不變的條件下,定勢使人能夠應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決問題。而在情境發生變化時,它則會妨礙人採用新的方法。消極的思維定勢是束縛創造性思維的枷鎖。

  例如,一張桌子四個角,砍下去一個角,還剩幾個角?有些人想當然地就認為,應該是三個角,這就是一種思維定勢。在這種情境下,思維定勢阻礙了人們解決問題。腦筋急轉彎,就是利用了人們的思維定勢。

  思維定勢有的時候也會幫助人們解決問題,例如良好的生活習慣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便利,這就是思維定勢的積極作用。

  功能固著:人們把某種功能賦予某物體的傾向。在功能固著的影響下,人們不容易擺脫事物用途的固有觀念,從而直接影響問題解決的靈活性。

  例如,吹風機是用來幹什麼的?當面對這個問題,大部分人都會回答,是用來吹頭髮的。但是吹風機也有其他的功能,例如可以用吹風機烘乾潮溼的襪子等。所以當人們把吹頭髮這個功能賦予給了吹風機,就是功能固著。

  由於在功能固著這個現象中,我們只能看到物體的某個功能,忽視其他作用,所以功能固著只有消極的作用。

  3.已有的知識經驗——遷移

  經驗水平或實踐知識影響問題解決。善於解決問題的專家與新手的區別,就在於前者具備有關問題的大量知識並善於實際應用這些知識來解決問題。

  4.原型啟發

  原型啟發是指從其他事物或現象中獲得的信息對解決當前問題的啟發。其中具有啟發作用的事物或現象叫原型。

  例如,科學家根據蜻蜓,發明了直升機;根據蝙蝠,發明了雷達;魯班根據齒狀的葉子,發明了鋸。在這些現象中,蜻蜓、蝙蝠、齒狀葉子,就是原型。

  5.情緒與動機

  情緒對問題解決有一定的影響,肯定、積極的情緒狀態有利於問題的解決,而否定、消極的情緒狀態則會阻礙問題的解決。人們對活動的態度、責任感等可以成為發現問題的動機,影響問題解決的效果。動機的強度不同,影響的大小也不一樣。

  例如,一個人情緒較好的時候,思維也往往比較積極正向,有利於問題的解決;當一個人情緒低落,往往注意力也不集中,不利於問題的解決。同樣,一個人的動機強度不同,對待問題的態度就會發生變化,從而影響問題解決。

  6.醞釀效應

  醞釀效應:有人反覆探索一個問題的解答而毫無結果時,把問題暫時擱置幾小時、幾天或幾星期,然後再回過頭來解決,這時常常可以很快找到解決方法。許多科學家在研究工作中都報告過許多這類經歷。這種現象稱之為醞釀效應。

  生活中也經常有這樣的現象,例如想從衣櫃中找一件衣服,卻怎麼也找不到,但是沒過幾天,就能輕而易舉地在衣櫃中找到。其實,醞釀效應能幫助人們解決問題,是因為弱化了人們的思維定勢。

  除了上述因素外,個體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徵、認知風格和世界觀等個性心理特性也制約著問題解決的方向和效果。

  在備考這部分知識點的時候,既要掌握有哪些因素影響了問題解決,也要理解每個因素是怎麼影響問題解決的,這樣,才能在遇到不同題目的時候,快速找到準確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