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必有我師“還有現實意義嗎?

追夢小卒


《論語•述而》中孔夫子的這句話不僅流傳千年,啟迪了無數尚學之士,放置當下,也可謂可鑑可行,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論其重要,因為短短几個字中,深涵了三層意思,它是世界觀與方法論的統一體現,是助力向上的千古賢言。

第一體現了一種態度。這是一種不恥下問的學習態度,謙虛令人進步;反之,自以為是,老子天下第一,那隻能是井底之蛙。

第二展示了一種學習的方法。當你掌握了多種知識,你的生活就會如魚得水、芝麻開花,你的工作就會庖丁解牛、錦上添花。而誰有所長向誰學,這便是知識積累的捷徑,可以少走彎路,把站在巨人肩膀上演變成成功的可能。自恃高傲,即會排斥很多提高的機會。

第三更是種處世之道。有了這樣的心態,可以廣交朋友、廣納賢言、廣攬信息、廣聚福財。不管一個人的地位如何,只有放下身段,人們相互間才能流露肺腑之言,尊重會帶來彌補自身不足的養分。

無論一個人水平多高,能力多強,他也是大海中的一顆水滴。水滴有大小之分,但小水滴也可以凝聚壯大,以成就學富五車、才高八斗的人生高峰。





天高雲淡17


《論語》述而篇中中提出“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兩千多年來,這句話無論在哪個時代都有意義,雖然它的字面意思很簡單,但是卻有道理,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如果能夠虛懷若谷,總能從別人身上發現他的長處,並且向他學習,那麼所取得的進步是可觀的。至於人無完人,別人身上存在的那些缺點,我們就當鏡子來規避就可以了。

這裡我想到了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在《師說》中的句子”古之學者必有師“,凡是想學有所成,虛心求學的人,一定有老師。

而且哪些人可以作為老師呢,韓愈認為“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不論高低貴賤,不論年長年少,只要是他有道理,就可以充當我們的老師。

孔子作為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一直延續到現在,現在全球各地的孔子學院,也說明了他不僅僅存在於中國,更是走向了世界,是我們全人類走向文明和和諧的重大的推動力。


木槿談文化


很多人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師”,但很多人不理解怎麼“必有我師”,很多人更忽略了“必有我師”的背後,是“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它建立在一個基礎上:你能夠發現一個人最大的優點,和他最大的缺點。

這是“識人之道”。

別說人與人之間了,就連大國與大國之間,專家學者之間尚且做不到這點。就拿現實中的事來說,早年中國學者間流行一種觀點叫“全盤西化”,認為全面向西方學習才是現代化必由之路。

這是“必有我師”嗎?這不是必有我師,這是無頭蒼蠅。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應該學什麼,不知道什麼是“善”,什麼是“不善”。

而把西方制度中那些“善”和“不善”給挑出來,又談何容易?

所以“必有我師”,不是讓你隨時做乖學生,而是讓你隨時“判斷”。

它的本質是提高人的判斷力。你有足夠的判斷力,真實、切實地知道什麼好什麼不好,你自然就會去學習了。

同時三人行必有我師。也就是說,不管你的學士學位有多高,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們必須有一顆謙卑的心,還有一個低姿態。隨時向比我們優秀的人,請教學習。在現實中也是一樣的,我們每個人都要學習,並且有一個空杯的心態,向比我們更優秀的老師前輩請教學習習。





水靈兒芳芳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是孔子說的,出自《論語·述而篇》。這句話,單純從字面的意思看,很多人片面地認為,三個人走在一起,這中間一定有一個人可以成為我的老師。這是片面的,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這句話後面還有一句話,就是“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兩句話合起來的意思是,和我走在一起的人,有賢能的人,也有不賢能的人,既要向賢能的人學習,學習他的長處,彌補自己的不足;也要以不賢者為反面教材,以他們的缺點為鑑,反思自己,發現自己的不足,及時改正。

孔子這一段話,對後世影響很大,意義也特別重大。

第一,要向不同的人學習。聖人無常師,只要有益於提高自己能力的,都可以成為自己的老師。你可以向比自己水平高的人學習,孔子就說“無友不如己者”;可以向不如自己的人學習,孔子說要“不恥下問”。

第二,要善於反思。孔子說:“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里仁》)看到好的,要向他學習;看到那些不好的,要反思自己有沒有存在這些不足,從而彌補自己的不足。

第三,學習是隨時的,隨時隨地向他人請教,而不是坐在教室聽老師講;學習的內容是廣泛的,可以專業知識、技能,也可以做人做事的修養,只要覺得有益,都可以學習。


丁小的時空


回答問題可以訓練人的深度思考能力,這是一種對注意力碎片化時代的反異化,尤其是回答與文化有關的問題。所以孔子這句經典名言,它的現實意義可見一斑。下面筆者結合它的含義具體來談:

1.從身體健康的角度看,能虛心的人身體更健康。中醫養生經典《黃帝內經》中提到的"長而敦敏″和"恬淡虛無″,就是指人要身體好,就得"離中虛,坎中滿″,意思是腎精要足,心要虛。而現代人心火旺,慾望盛,所以能踐行“三人行必有我師″者身體一定更好。

2.從心理健康的角度看,過度依賴手機,必然造成人際交往的匱乏,導致情商的下降。人是群體動物,遵從自然天性才會心理健康,這也是道家養生所提倡的。所以還是放下手機多親近真人吧!尤其是廣大父母們,缺少真人陪伴的孩子怎能不奔向手機呢!

3.從學習本身來說,互聯網時代是以手機為師的時代。網上的知識滿天飛,雞湯到處灑,但真假難辨,龍蛇混雜,人們不加分辨的學習,不僅容易被誤導,更可怕的是注意力品質的下降,學什麼都難以精專。所以多以真人為師,保養好自己的注意力,同時多瞭解別人不同的觀點才能拓寬並加深認知,防止偏狹。





不老姐姐


有現實意義,而且是很有現實意義。我概括一下,是四個“有利於”,請朋友批評指正。

一、有利於昇華自己的思想。一個人成熟的最根本是思想的成熟,每個人看待問題都有每個人的想法和思路,對待每件事情的處理上也有自己的邏輯思維,這個不分學歷和職業,也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所以,每個人都有自己思想上的閃光點,學習他人的思想,非常利於自己淨化心靈。

二、有利於提高自己的境界。我們說一個人有格局、有境界,就是在處事方式上顯得大氣,從不斤斤計較,也不畏畏縮縮,敢於負責,敢於擔當。而每個人在這方面都會有很大的區別,所以要學習,即使格局很小的人在我們面前,我們能夠看得出來,那麼我們知道了就是進步。

三、有利於增長自己的才幹。當今社會,身邊不乏有本事有能力的人才,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而我們自己不可能是全才,無論是經歷,還是閱歷上,都不能做到什麼都會,怎麼辦,善於學習每個人的優點和長處,慢慢的就會增長了自己的才幹。

四、有利於彌補自己的短板。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的有缺點和不足,而人最大的問題就是看不到自己的問題,通過“三人行”,一方面主動討教,讓別人看看自己的缺點,一方面時時對照,和他人比較自己到底有什麼短板弱項,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逐步把短板補齊,不斷塑造完美的人生。

不可褻玩焉。

霧裡看花。

小美女真開心。


做有本事的老實人0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高中課文《論語》篇,這段要求全篇背下來的。

老師給了我們班同學生動的解釋,我到現在還記得。

三個人一起向你走來,其中可能就有你的師父,不恥下問是謂好學耶。什麼是師呢?師即老師,生活中,在你的身邊,有很多的人都是你的老師。

農民伯伯,可能也許沒有你讀的書,懂的道理多,但他們能種出來糧食瓜果,知道何時播種,何時施肥,何時收割,這其中就是農耕的文化,他們是你的師父。

城市裡建築工地上的工人,幹最苦最累的活,為城市貢獻力量,他們可能在知識上沒你豐富,但是卻是用勤勞的雙手,一磚一瓦的建起了高樓大廈,他們知道如何建造牢固的房屋,他們是你的老師。

掃地的環衛工人,買菜的大媽,包括收破爛的師傅,維修機器的師傅,這些人都能當你的師傅。為什麼呢?

因為,職業不分高低貴賤,每個人的社會分工不同才會促進社會的繁榮發展,所以,常學,常問,常思,對每個人都要尊重,也許他們中就有可能是你的老師呢。


好吃的貢椿


這句話出自《論語•述而》

原文是: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而從之,其不善而改之。”

孔子之所以被後世尊稱為聖人,儒家思想也影響了中國幾千年的文化發展,當今在國外也有孔子學院。這些都表明孔子的教育思想,得到了古今中外社會的認可,讚許和遵從。所謂真理,是不會受時間和空間的影響而失去意義的,所以這句話在當今乃至未來都有它的現實意義。

孔子的這句話的意思是:你身邊的人一定有你值得學習的地方,我們要注意觀察,看到優點要學習,看到缺點要反觀自己是否也有,如果有要加以改善。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和工作中,如果我們沒有這樣的心態,不懂得發現和學習他人的優點,怎麼可以和身邊人處理好關係,自己又怎麼進步呢?

有兩句話分享給大家:學人之長,補己之短,我必長於人;人無我有,人有我精,我必出眾!

感謝您的閱讀,更多精彩請關注:後山悟道,我們共同學習!

圖片取自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


後山悟道


“三人行必有我師”出自《論語》,原話是“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勸人要虛心好學,“三”並不是具體的數字,指代多個人,可以引申為任何場合遇到的任何人,一定有值得自己學習的地方。要學習別人好的地方,而看到別人不好的地方,同樣也是一種學習,反躬自省如果自己也有這樣的行為,一定要加以改正。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師”的智慧教導了無數人,時至今日也一點都不過時,這聊聊數語所傳達的也不止是求學精神。


海納百川只為低,為人謙卑才能獲益匪淺

汪曾祺先生有一大批擁躉,在於他的作品能帶著讀者見識到世間尋常事、細微處帶給人的歡愉。他尊重各行各業的勞動者,用心感受他們的高超技藝、打從心裡歎服不已。正因帶著這樣的視角,經他之筆我們看到了鑑畫水平一流的賣果小販葉三、炕雞狀元餘老五、約鴨斤兩不差分毫的陸長庚,感受了一次高手在民間。


每個人身上都自帶光芒,總有一刻你會看到

《雀起鄉到燭鎮》裡,年輕時愛打老婆、裝瘋賣傻,中年時又真的瘋瘋癲癲的退斯特,晚年更加令人一言難盡——暴露癖、神志不清、虐待動物,村裡人開始勸退斯特的老婆奎尼趁冬日暴風雪來臨時把他丟掉。暴風雪真的來臨了,退斯特果然因這場暴風雪而死。但他的死因,讓人落淚:村民們掃雪時發現一輛馬車因暴風雪被困,大家前去救援,退斯特衝在最前面,異常清醒、異常賣力。事後,退斯特受了風寒,兩週後他死於肺炎。


有些人出現在你生命裡,是為了告訴你不要成為那樣的人

《紅樓夢》里正房嫡出的一眾小姐中有位庶出的姑娘相當惹人眼目,她的母親不但是妾,還是個相當不討人喜歡的妾,氣量格局連丫鬟婆子都不如,母親是靠不住的,連著母親背後的孃家也是自己都立不起的主。有嫡出的大女兒為父親臉上長光,這樣的庶女自然分不到太多溫情。同父同母的兄弟更是一灘爛泥,活脫脫有其母必有其子的模樣。但就是這樣一個左右無源可逢的姑娘,把自己教育成了言行得體、受人敬重的豪門貴女。不用我說,大家一定知道這位姑娘是誰。


“三人行必有我師”始終是一種善意的提醒。我們經歷人生種種的過程也是不斷學習的過程,感謝所有出現在我們生活裡的人、事、物,以不同方式影響著我們,讓我們不斷受教,不斷成長。


張晴柔


眾所周知,這句話的出處不再回答了。本意:幾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師。指:做人應該不恥下問,虛心向別人學習。結合當下社會,個人覺得再加一點理解,我覺得這裡也指出了,人需要常常自省,遇到比自己強的,這個要學,不用多解釋;遇到比不上自己的,也不應該看不起別人,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或者做的好的一方面,我們要抓住這他擅長的比我們做的好的加以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