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大學沉迷網絡遊戲,沒有畢業,30歲時的做法令人刮目相看

由於大家非常認同“讀書改變命運”這句話,所以家長把孩子學習看得特別重要,這也是當下陪讀之風盛行,補習機構遍地開花的主要原因。

家長的良苦用心,有很多孩子並不理解,他們往往認為是在給父母學習,學習的主動性很差,正因為這樣,大多數孩子從上小學到最後參加高考,他們的學習幾乎都是在家長和老師的監督下完成的。

他大學沉迷網絡遊戲,沒有畢業,30歲時的做法令人刮目相看

孩子參加完高考後,家長會鬆一口氣,認為孩子長大了,以後的路可以讓他們自己去走了。孩子卻認為離開父母上了大學,不用再聽父母嘮叨沒完沒了,更不用看父母臉色行事,終於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做點自己喜歡的事。

這時,家長會發現,孩子上了大學以後,有一部分孩子並沒有很好地規劃自己學業和人生,而是被一些誘惑迷失了人生的方向。當下,由於大量電子產品湧入人們生活,智能手機的廣泛使用,升入大學後的學生,因為脫離父母,加之自控能力差,抵擋不住遊戲的誘惑,便開始把大量時間用在玩遊戲上。

由於有些大學生對手機或電腦遊戲的過度迷戀,開始出現精力不集中,學習不用心,學習成績也不斷下降,期末考試出現掛科,慢慢進入學業預警狀態。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位有過這樣經歷的大學生,希望家長通過他的經歷,保持對孩子大學學習的高度警惕。

他的名字叫陳宇,四川成都人。2006年,他高考成績不是十分理想,沒有進入一本線,最後被新疆農業大學錄取,因為上大學後遠走他鄉,沒有父母的監管,加之自己高考發揮得不是很好,所以情緒上有些低落。

他大學沉迷網絡遊戲,沒有畢業,30歲時的做法令人刮目相看


進入大學後的他,還沒有正式上課,軍訓期間就迷戀上了網絡遊戲。當年,智能手機還沒有流行使用,他就前往學校附近網吧玩遊戲。他對網絡遊戲痴迷到整晚都呆在網吧裡,困了就趴在電腦桌上小睡一會,第二天回學校上課補覺,下課後又匆忙回到網吧繼續上網,盯著遊戲升級。他認為當時最大樂趣就是玩網絡遊戲。

就這樣,他一玩就是四年,四年來他都沒怎麼回學校宿舍,除了上課,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網吧度過。大學期間,作為輔導員也曾開導過他,極力挽救過他,但都沒有能夠讓他回頭。四年大學時光轉瞬即逝,就在大學最後一年,同學遞給他一張需要補考的科目清單時,他才發現掛了十幾門,但終因大學這幾年沉迷遊戲,沒有學習,補考依然沒有通過,最後大學離校時沒有拿到畢業證和學位證。

他大學沉迷網絡遊戲,沒有畢業,30歲時的做法令人刮目相看


當年陳宇結束大學生活後,也想試著找工作,但是由於他把時間都用在了玩遊戲上,上大學時把自己的戶口遷出,錯過了辦理時間,沒有及時在學校落戶。大二時身份證又丟失,沒落戶的他身份證不能重新辦理。大學四年結束時,他連身份證都沒有,加之大學沒有取得畢業證,找工作難上加難,他只能選擇回到家裡待業。

回家後的陳宇,繼續以玩為主,並以沒有身份證為由不出去找事做,一直呆在家裡啃老,就這樣,他在家裡又玩了3年。2013年,他的戶口又重新落戶,再次獲得身份證;那年他已經是年近30歲的人,父母找人給他價紹對象,知道他這樣的情況都沒人給介紹。

這對於陳宇來講,確實活得有點可憐,玩心很重的他,經過這麼多年,他也玩得厭倦了,開始第一次真正思考自己未來的人生走向,想了想自己年近30歲的人,沒有工作,也沒有房沒有車,就連媳婦也找不到。他開始覺醒,不甘心就這樣頹廢走完一生。

他大學沉迷網絡遊戲,沒有畢業,30歲時的做法令人刮目相看


於是,2013年他決定再次走進高中校園,重新拿起書本備戰高考,有了以前的經歷,他對人生有了新的感悟,學習變得十分刻苦,但終因放棄這麼多年學習,2014年,他參加高考時只取得了454分的成績,只能上三本。這樣的成績他不滿意,接著又讀了一年。2015年,他高考打了571分,成功進入一本線,最後被西南石油大學錄取。

重新走進大學校園後,陳宇跟自己說:“我遭了一次,絕對不會再遭第二次”。這一次他要好好學習,遠離遊戲,爭取畢業後找個好工作,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但讓他唯一感到苦惱的是自己已經30歲,自己和同學們年齡差十幾歲,擔心怕被孤立;可是不管未來有多難,他都會堅強地挺過去。

他大學沉迷網絡遊戲,沒有畢業,30歲時的做法令人刮目相看


通過陳宇的人生經歷,也在提醒家長,孩子上大學後並不意味著進了保險箱,他們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家長在陪讀的過程中,應該儘量放手讓他們規劃自己的人生,不僅把握好現在,更要把握好未來。

目前,大學生掛科現象比較多。出現這樣的情況,與很多學生到大學後放松自己,自控力差,玩遊戲有很大的關係。近幾年,教育部已經加大對大學生的管理和考核,大學生被退學的情況已經不足為奇。如果孩子只以考上大學為目標,是遠遠不夠的,成為一名大學生仍然要繼續努力學習,才不會被學校和社會淘汰出局,正所謂: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