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力!廈門推出人才硬核政策2.0版本“大禮包”

給力!廈門推出人才硬核政策2.0版本“大禮包”

宸鴻科技(廈門)有限公司車間工作人員恢復生產。(廈門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張奇輝 攝)

  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既是一次大戰,也是一次大考。近日,我市推出人才硬核政策“大禮包”,出臺柔性引才舉措,搭建空中雙選會“雲平臺”,解決人才購房難題,實施優秀人才舉薦制度等,既有真金白銀的有力幫扶,也有踏踏實實的靠前服務,引領帶動人才集結抗疫一線,幫助人才企業重啟加速,帶領人才群體眾志成城一起“送瘟神”,更和他們同心協力一起“迎財神”。

  柔性引才 線上招聘

  拋出人才政策大禮包

  疫情發生以來,為了讓人才群體有“此心安處是吾鄉”的歸屬感,我市推出“人才登鷺行動”,用柔性引才政策吸引人才群體“雲獻計”,讓廣大人才進一步感受到廈門溫馨、包容、開拓、創新的城市特性。

  在“人才登鷺行動”中,我市陸續拋出人才政策大禮包。首先,全面推進“群鷺興廈”人才政策體系,分層分類實施“金鷺”高層次人才、“銀鷺”產業骨幹人才、“青鷺”青年人才、“新鷺”優秀畢業生、“飛鷺”柔性人才等五大人才工程,設立“人才發展服務周”,出臺產業人才政策2.0版本,集中為人才和企業送政策、送服務。

  其次,出臺柔性引才專門舉措。對企業採取“飛地引才”、短期聘用、項目合作等方式引進的柔性人才,給予最高50萬元獎勵。其中,為來廈開展合作的柔性人才,提供最高每月10000元的租房補貼;廈門市企業在外設立研發機構全職聘用的人才,可參照本地人才申報各類重大人才工程,入選者給予最高100萬元補貼;研發機構可獲最高200萬元獎勵。

  第三,上線空中雙選會“雲平臺”。由市委組織部、市人社局主辦,面向全國高校畢業生搭建專屬線上招聘平臺,並在10個引才基地城市、150所重點院校做持續深入宣傳推廣。加強畢業生人才與我市企業的對接,為全市產業復工復產達產提供全天候、不斷線的雲招聘服務。

  第四,進一步解決人才購房難題。簡化程序,實現畢業生接收網上即時審核“秒批”。同時,符合條件的人才可不限戶籍,在海滄區、集美區、同安區、翔安區範圍內購買1套自住商品住房。

  此外,我市還將實施優秀人才舉薦制度,推薦在疫情防控一線表現優秀的人才和項目申報“百人計劃”、“雙百計劃”、拔尖人才等省、市級項目;全力導入高校智力資源,與教育部、清華大學等共建研究生社會實踐廈門基地,符合條件的“留廈”博士生可申請最高130萬元購房補貼;升級完善“白鷺英才卡”一卡通制度,建立綠色通道及服務專員制度;完善“人才+資本”服務機制等。

  全力引才 鷗鷺南飛

  構築科技創新人才新高地

  “大力引進高層次科技領軍人才、高水平創新團隊,全年力爭引育高層次人才600名,引進柔性人才6000名,接收畢業生就業6萬人以上。”2020年廈門市政府工作報告為我市人才工作劃定了一條“跳起摸高線”。

  2019年廈門市全年引才數量創歷史新高,成功突破了“引育高層次人才500名、引進柔性人才5000名、接收畢業生就業5萬人以上”的既定目標,全年審核接收畢業生來廈就業同比增長25%;創新實施外國高端人才“一卡通”試點工作,掛牌成立福建省首家外國人才服務站,8個高端外國專家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部立項,133個外國人才項目報名參加海外創業大賽,全年留學人員來廈就業比增25.1%。

  不僅如此,我市還著力完善人才安居保障體系,對頂尖人才提供200平方米免租10年人才房或1000萬元購房補貼;對A、B、C類高層次人才,購房補貼最高達200萬元,或可申購最高150平方米的人才住房,價格優惠55%,政策力度全國領先。首批審核確認享受安居政策的各類人才878人,目前已有267戶取得首批次人才選房資格,預計發放住房補貼1.1億元,有效緩解人才安居難。同時,我市推動出臺“三高”企業骨幹員工住房保障政策,市級公租房面向“三高”企業推出專門批次,已為“三高”企業骨幹員工配租121套(363床)。廈門正在構建引才用才育才“全鏈條”,打造科技創新人才“新高地”。

  審批提速 舉措暖心

  人才企業經營更有底氣創業更有信心

  “疫情導致公司海外訂單交貨延期,40萬元的人才扶持資金真是雪中送炭,150萬元的工程款也提前結清了,正好用來補充公司現金流。市委組織部為人才企業排憂解難,讓我們經營更有底氣、創業更有信心!”廈門市特支計劃領軍人才、智聯通信公司董事長謝大成說。

  結合復工復產大走訪,我市把重點人才項目扶持資金兌現,由每季度一批提速為“即辦即批、應辦盡辦”。此次首批人才扶持資金撥付共涉及24家人才企業,總金額達2350萬元。同時加急撥付的本土領軍人才“特支計劃”扶持資金達1197萬元,扶持對象就包括本次出征湖北抗疫的12位醫療高層次人才。

  企業復工復產後,市委市政府成立三個復工復產領導小組,出臺18項具體舉措。從免費包機、包船、包車接人,到“一對一”設立政府服務專員,密集推出援企穩崗政策大禮包,為企業輸血供氧,打通援企政策最後100米,交出優化營商環境的戰時答卷。

  使命在肩 一往無前

  專家人才全力投身抗擊疫情主戰場

  春節期間,市委人才辦就發出了《致全市廣大專家人才的疫情防控倡議書》,號召全市各類人才提高政治站位,全力投身疫情防控主戰場,匯聚疫情防控正能量。廣大專家人才和人才企業守望相助,眾志成城,發揮各自力量,捐物資、捐設備,匯愛心,共同吹響戰疫衝鋒號。

  “我是湖北武漢人,應該帶頭回去支援家鄉。2003年,我曾參加抗擊SARS疫情,現在分管醫院疫情防控工作,工作25年、黨齡26年,管理和臨床經驗方面都比較豐富,熟悉流程。”市拔尖人才、市高層次人才協會副會長、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尹震宇副院長多次請纓,作為醫療領隊帶領醫護人員隊伍馳援武漢。全市醫療衛生人才第一時間響應福建省衛健委關於組派醫療隊援助湖北武漢應對疫情的號召,已有3批共302位醫療衛生人才奔赴武漢。

  “雙百人才”林松華創辦的盈趣科技向廈門市慈善總會捐贈1300萬元,用於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拔尖人才鄒劍寒領銜的奧佳華智能健康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聯合鍾南山團隊,向火神山醫院定向捐贈價值300萬元的準醫用級空氣淨化器;“雙百企業”廈門致善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廈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李慶閣教授帶領團隊,於1月31日研發成功應用於新型冠狀病毒的核酸提取試劑,每週可向市場供應4.2萬份。

  青年“雙百”人才盧竑巖創立的吉比特公司成立工作小組,聯繫多方物資對接渠道,連續5天24小時與海內外愛心同胞對接,帶頭捐贈3200套醫用防護服和7400個醫用外科口罩;華雲數據董事長、總裁,“雙百計劃”人才許廣彬,親自組織全球採購,向湖北武漢、江蘇、安徽、福建、北京等地先後捐贈醫用口罩超過20萬隻,累計捐贈IT設備和醫療物資價值超500萬元。

  戰疫當前,廣大醫務人員、科研人員、技術人員聞令而動,眾“智”成城,用滿腔熱忱和紮實的專業知識與病魔較量,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了強大的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撐。

(廈門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黃懷 翁華鴻 通訊員 楊鴻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