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家林老師對“侯登科紀實攝影獎”的看法:拒絕平庸記錄

攝影批評,國內鮮有。

很奇怪,國內詩歌界經常有所謂的詩人在網上互相指責和粗俗的攻擊,而攝影界卻很平靜,平靜得有點死氣沉沉。

其實,互相指責並不是學術意義上的批評。

攝影批評的意義,不亞與文學批評。

文學批評是在文學接受的基礎上,以一定的理論和方法,對文學作品為中心的各種文學現象進行研究和評價的文學活動。而攝影批評呢?

攝影批評主要是圍繞四個問題展開:

我看到什麼?

它意味著什麼?

它精彩嗎?

它是藝術嗎?

所有批評的目的,是為了突破和創新。

在國內現有的攝影藝術家中,吳家林老師是一位對攝影有著自己獨立見解的少數幾位攝影家之一。

而吳家林老師對第四屆侯登科紀實攝影獎中獲獎作品的評論,使他一時處於輿論的風口浪尖中。

侯登科紀實攝影獎,可能大家都知道。它來源於候登科老師對紀實攝影的執著追求。上世紀八十年代,他孜孜不倦的行走在西北大地,記錄和拍攝了大量西北農民的生活現狀,候登科和他的攝影是時代的先行者,而根據他的遺願所設立的“侯登科紀實攝影”,也是國內最有分量的紀實攝影獎之一。

吳家林老師對“侯登科紀實攝影獎”的看法:拒絕平庸記錄

麥客 侯登科作品


第四界候登科紀實攝影獎,其中有獲獎作品有《大學城》和《紅線區》。

有人說,“侯登科紀實攝影獎”已死!

而吳家林老師對此又有什麼看法呢?在一次蜂鳥攝影的邀請訪談中,侯老師直言:對這種影像語言我的評價就是垃圾影響,《大學城》和《新國人》就是缺乏影像美麗的平庸記錄。他們的作品反映了當代國人轉型期中這種奇奇怪怪的東西,這是無可指責,但是他拍的太草率了。他又說:很多玩現代藝術的,感覺形式就是最高的藝術,我覺得這是錯的,這個要具體看得,照片是要給人用眼睛看得,不是用嘴去說的。我覺得這種評獎的態度有點誤人子弟,所以這個獎出來以後我看的有點氣憤和激動。我是不上網的我不知道這個獎的評委是誰,所以我是不針對具體人的,我針對的就是這種輕率的影像。

吳家林老師對“侯登科紀實攝影獎”的看法:拒絕平庸記錄

大學城


吳家林老師對“侯登科紀實攝影獎”的看法:拒絕平庸記錄

大學城


吳家林老師對“侯登科紀實攝影獎”的看法:拒絕平庸記錄

大學城


吳家林老師對“侯登科紀實攝影獎”的看法:拒絕平庸記錄

大學城


而對於另一組照片《紅線區》,吳老師給與肯定的同時也不乏批評的聲音。

吳家林老師對“侯登科紀實攝影獎”的看法:拒絕平庸記錄

紅線區


吳家林老師對“侯登科紀實攝影獎”的看法:拒絕平庸記錄

紅線區


吳家林老師對“侯登科紀實攝影獎”的看法:拒絕平庸記錄

紅線區


吳家林老師對“侯登科紀實攝影獎”的看法:拒絕平庸記錄

紅線區


物老師說,《紅線區》那一組我覺得好的東西也不多,其中有兩三張拿出來時可以的,這個作者我沒有接觸過,但是我曾經在撫順做過講座,我知道那個地方因為挖煤礦形成了很多地坑,紀實攝影要是拍這個題材是非常好的。但是那個作者做得不夠,可能他花的時間精力不夠,還是他尋找的那種境界的東西還不夠,如果這一組做好,應該是非常震撼的。

同時,吳家林老師指出紀實攝影的發展與突破,他說:紀實攝影師形式和內容的完美結合,同時,人文關懷的精神也很重要,而當下有人說,紀實攝影已經過時了,但他覺得這種說法很荒謬,只要地球上還有人類社會,紀實攝影就不會完蛋。

吳家林老師對“侯登科紀實攝影獎”的看法:拒絕平庸記錄

吳家林攝影作品


其實,攝影評論或者說是攝影批評和文學評論是一樣的,它對攝影的方向和重塑攝影家的個性,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而在當下,恭維的聲音挺多,但少聽到批評的言論。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圖片僅供學習和交流所用,同時,吳老師的部分談話引自蜂鳥攝影論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