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心最重的曹操,是怎麼“對待”張遼的,連關羽都另眼相看

英雄跟英雄之間總有一些惺惺相惜的情愫,在三國演義中,張遼與關羽就是這樣的一對英雄。作為曹操手下的一員猛將,張遼有著非常強的統御能力,武力值也很高,這點能從關羽那高傲的性格中可以察覺到,他是非常敬重張遼的。而歷史中的張遼跟小說中相比也絲毫不遜色,是一個能文能武的優秀將領。

疑心最重的曹操,是怎麼“對待”張遼的,連關羽都另眼相看


張遼原本不姓張,姓聶。後來是因為要躲避仇家故而改姓了張,年輕的時候他還做過當地的郡吏。那時候丁原已經有很大的勢力了,他看中張遼勇武,在三軍中都非常有名,就徵了他過來從事,命他率兵前去京師。那時,何進給他權限,去河北招募士兵,他完成的很好,等回京師時,何進已經遇害了。這時候他選擇了歸附到董卓手下,董卓死後又投奔了呂布,在軍中任職騎都尉。他跟隨呂布一起打仗,後來呂布戰敗逃往徐州他也一直跟隨著他。在徐州的時候年僅28歲的張遼已經任魯國丞相了,可見張遼不僅能徵會戰,在政治上也有一定的手段。

疑心最重的曹操,是怎麼“對待”張遼的,連關羽都另眼相看


當最後曹操徹底的擊敗了呂布後,張遼投降,就地任職了中郎將,這也看出來,曹操是有多喜愛他。後來在曹操軍中也屢立戰功,升值為軍中裨將軍。當袁紹被曹操打敗後,張遼奉命去平定魯國,跟夏侯淵和夏侯淵一起圍攻昌稀。這場戰役打了很久,圍剿了三個多月,還沒成功,眼見糧食已經吃完了,大家就商量是否撤兵。這時候張遼對夏侯說:“這幾天我一直在觀察昌稀,發現他總是在城牆上注視我,而且你們發現沒有,他們射出來的箭已經少多了,我猜想他一定是在猶豫不決,所以才消極抵抗的。我想找他談談,也許能勸他投降於我。”張遼就派人去找昌稀,果然,經過一系列的交談,昌稀投降於曹軍了。當他回去見曹操的時候,曹操責備他,說這樣仁慈的手段不適合大將的做法。張遼也認了錯:“正因為您威震四方,我帶著您的指令去征討昌稀,他肯定不敢加害於我,所以我才敢這麼做的。”

疑心最重的曹操,是怎麼“對待”張遼的,連關羽都另眼相看


由此可見,張遼是個情商非常高的將領,不像許褚那等莽將,而破相周瑜那種儒將。他善於窺探敵軍將領的人心,可以用最少的兵力損失換回最大的利益。這估計也是關羽能欣賞他的最大理由。在後來的征戰中,張遼獲得了很多戰功,升職到了中堅將軍。在攻打鄴城勝利之後,曹操讓他一起同乘一輛車,這應該算是很大的殊榮了,要知道曹操是一個疑心非常重的一個人,能跟他走的近的人,無一不是自己的心腹大將,這也看出來曹操是多疼愛這員大將。這次戰役後,曹操升他為蕩寇將軍。

疑心最重的曹操,是怎麼“對待”張遼的,連關羽都另眼相看


在那之後張遼就組織兵力去工作荊州了,在攻打荊州之餘還平定了江夏,一路是所向披靡,所到之處,敵軍無不聞風喪膽。曹軍也是越戰越勇,到了半路中,與袁軍相遇,張遼就勸說曹操迎戰,這時候他已經是意氣風發了,曹操看他士氣充足,就同意了,還把自己用來指揮軍隊的旗幟交予了張遼。張遼於是帶兵出擊,打敗袁軍,至此曹軍上下無一不對張遼欽佩。而張遼也不驕不燥,這使得大家對他印象極好。

疑心最重的曹操,是怎麼“對待”張遼的,連關羽都另眼相看


在幾次優秀的戰役後,曹操越來越離不開張遼了,至於後來赤壁的失敗,讓他與樂進一同駐守合肥,而曹操則親自前去征討張魯。這點可以看出,他那時候感覺應該讓張遼穩一穩,就像開工射箭一樣,一定要張弛有度才行。在一次跟孫權的吳軍對抗中,張遼只召集了800人,就親手殺死了吳軍兩員大將,他要挑戰孫權,而孫權怕的要命,而張遼又在其軍中大殺四方,邊殺邊喊:我是張遼,誰敢一戰。最後將吳軍嚇破了膽。曹操對張遼的勇猛十分的欣賞,在幾次大型戰役後,封了他為徵東大將軍,這份軍銜是十分不容易得,還給了合肥這個城市,讓張遼在這裡常駐。

疑心最重的曹操,是怎麼“對待”張遼的,連關羽都另眼相看


魏文帝即位之後,封了張遼為晉陽候,接連給他很多好處,還讓他組織了一批曾經打敗過吳國的士兵,成立了虎賁軍。有次他生了很重的病,但是還是去往前線跟吳軍交戰,孫權聽說張遼來了,十分害怕,還告訴自己手下的人:這張遼雖然生了病,但是依然還是勇猛無敵,你們可千萬要小心他。最後張遼確實打敗了吳軍,但是他的病情實在是太嚴重了,不久就去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