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前&中&後對比,看完後你還想留學嗎?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留學生活應該是美好,充滿樂趣的:能學習到國外多元的文化,能接觸到先進的高等教育,能看到在國內看不到的東西,還能品嚐到各國地道的美食,難道不是幸福的日子嗎?但事實上,留學是條艱辛路,留學生生活遠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美好,有些苦,永遠都只有自己懂。

  • 從廚房白痴到中華小廚娘
留學前&中&後對比,看完後你還想留學嗎?

留學前:最拿手的就是泡泡麵,煮白米飯。

留學後:蒸、炒、炸、煮、煸、燒,冷菜、熱菜、甜點、麵食,只有我想不到的,沒有我做不出來的。不吹牛,回國找十個在國外留學超過三年的留學生,能發展出一條黑暗料理街。

地大人稀,不自己做飯就只能每日以漢堡填肚,“人不逼自己一把,就永遠不知道自己有多優秀”——尤其是在吃上面。

  • 從沉默是金到侃談宗師
留學前&中&後對比,看完後你還想留學嗎?

留學前:知道的,插不上嘴,不知道的,不敢輕易發言。

留學後:聽過的、沒聽過的、瞭解的、不瞭解的,連這個東西名字的單詞都不會念的,全都無法阻止表達的慾望!

外國人數學不好是真的,感覺老師們都不太識數,要不然怎麼會Reading一留,留二三百頁?但上課又要討論,所以只好硬上了,最重要的就是要面帶微笑,保持自信。這招其實很有用,因為人生將會有很多個這種比起智慧,更需要勇氣的時刻。

  • 從小白兔到大尾巴狼
留學前&中&後對比,看完後你還想留學嗎?

留學前:“汙”的話題受不了,一點點負能量就覺得“天吶,怎麼會這樣”。

留學後:“節操”是什麼?能吃嗎?各種奇葩事兒也是接踵而來,什麼盜刷室友信用卡,腳踏N條船等等刷新你的三觀。

出國以後,覺得《今日說法》越來越小兒科!

  • 從小公主到女王
留學前&中&後對比,看完後你還想留學嗎?

留學前:洗個碗、拖個地、換個飲水機、都能覺得自己超能幹~

留學後:這幾年下來,感覺把我扔進熱帶叢林都能生龍活虎,出國靠不了父母,只能靠自己,國外的語言環境以及生活條件,導致自己“求生技能”MAX。

你以為我想這樣啊!?我巴不得做個小公主多好,可惜不這樣也沒辦法,自己不是孫悟空變出好多個我來做事,只能靠自己,在國外生活,小公主基本全都得變成女王大人。

  • 從兩肋插刀到“慢走不送”
留學前&中&後對比,看完後你還想留學嗎?

留學前:朋友不都是一輩子的?“說好了,一輩子,少一分,一秒,一個時辰,都不算”。

留學後:朋友更新換代的速度很快,以前有人疏遠了還要專門私聊“是不是我做錯了什麼,我們聊聊好嗎?”現在,消失了就消失了吧,我祝你幸福。以前看到“你被移除群聊”這行字會心碎一陣,現在“哦,省得我關閉消息提醒了。”

大家都這麼忙,好聚好散是成年人的基本道德。

  • 從夢想家到“再迷茫也繼續”
留學前&中&後對比,看完後你還想留學嗎?

留學前:有好多夢想,覺得自己可以改變世界。

留學後:找不到目標,甚至不知道現在讀的專業到底有什麼用。很多時候,就像生活在真空裡。前途在哪裡,工作在哪裡,未來在哪裡,通通都是問號。但還是要努力,不要說有什麼好拼的,因為除了這樣,找不到別的度過這段時光的辦法。

“哪裡有什麼勝利可言,挺住意味著一切!”

  • 從社交小蝴蝶到大農村隱士
留學前&中&後對比,看完後你還想留學嗎?

留學前:一天發十條朋友圈,每天都要有飯局,自己一個人待一分鐘就難受。

留學後:我一個人吃飯旅行到處走走停停,不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小小的星球。寂寞無處不在,班裡的美國同學大呼小叫地討論,但自己根本聽不懂他們在說什麼;電視裡的春節晚會正在倒計時準備迎接新年,我匆匆吃了碗泡麵後準備去上課;朋友圈裡一片片曬領證、曬婚禮,我只能守著韓劇換一個個老公。

全世界都在想辦法對抗寂寞,我卻和她做了朋友。

  • 關於睡覺

留學前:晚上11點發完最後一條朋友圈後睡覺

留學時:寫作業到凌晨2點困到睡著

回國後:夜夜不睡,怕浪費寶貴的和大家相處的時間

留學前&中&後對比,看完後你還想留學嗎?

點擊

  • 關於吃飯

留學前:喜歡吃麥當勞、肯德基、牛排所有一切洋玩意兒

留學時:喜歡吃大米飯、涼菜、水煮魚 、然而都不是家鄉的那個味兒

回國後:就喜歡吃媽媽做的

留學前&中&後對比,看完後你還想留學嗎?

  • 關於髮型

留學前:精心打理自己的頭髮

留學時:不知道啥時候,反正已經很久沒理髮了

回國後:先來個染再來個燙動不動整個大波浪,短的接、長的剪,再折騰也貴不出國外一個小平頭

留學前&中&後對比,看完後你還想留學嗎?

  • 關於語言

留學前:不會就問同學,各種溝通無障礙

留學時:語言是問題,用中文討論還被外國人吐槽是抱團

回國後:能時時刻刻母語的感覺真好

留學前&中&後對比,看完後你還想留學嗎?

  • 關於社交網絡

留學時:FACEBOOK

回國後:只要在電腦上能找到的我全用

留學前&中&後對比,看完後你還想留學嗎?

  • 關於父母

留學前:跟爸媽總對著幹

留學時:天天想跟爸媽說“對不起”、“謝謝你”、“我愛你”

回國後:還是說不出口

留學前&中&後對比,看完後你還想留學嗎?

  • 關於困難

留學前:跟父母埋怨重重困難

留學時:跟父母強撐萬事如意

回國後:爸媽,我愛你

留學前&中&後對比,看完後你還想留學嗎?

  • 關於朋友

留學前:街上見到朋友都興奮地打鬧一番

留學時:見誰都“hey”、“how r u”、“what’s up”

回國後:見到老朋友只想含淚擁抱

留學前&中&後對比,看完後你還想留學嗎?

  • 關於女孩戀愛

留學前:女孩找對象,想找個英俊瀟灑的

留學時:女孩找對象,想找個有錢有車的

回國後:女孩找對象,真心對她就行

留學前&中&後對比,看完後你還想留學嗎?

  • 關於男孩戀愛

留學前:男孩找對象,想找個貌美如花的

留學時:男孩找對象,想找個溫柔體貼的

回國後:男孩找對象,老婆? 能做飯就行!

  • 關於回家

留學前:四年沒回家過年,年年狐朋狗友、夜夜笙歌

留學時:曠兩個星期課就為了能在家過一個年,雖然最後還是沒趕上

回國後:今年過年又不能回家了


為什麼還要去留學?

留學,對任何一個人來說,可能都是一個不大不小的際遇,可以為你的人生帶來很大的改變。出國前,也許親友會跟你說,留了學,你整個人以後就不一樣了。

今天結合自己以及身邊小夥伴們的經歷,幫大家總結一下,留學,到底在思維和生活習慣上,能給你帶來哪些改變?

1更強的競爭後勁

越來越多大學畢業生畢業後承受著巨大的就業壓力,甚至面臨失業,或不得不從很低的起點加入就業大軍。這讓學生和家長都感到十分苦惱。

但是,對於有留學經歷的學生,他們就擁有一個較高的職業起點,自身競爭力和發展後勁也更強。因此,出國留學能夠有效提高個人職場競爭力。

留學前&中&後對比,看完後你還想留學嗎?

2全方面考核制度

國內一般採用一考定終生的方式來決定孩子的未來。被大家稱之為“獨木橋”的高考,對於孩子們而言壓力極大。

而國外高中普遍採用全方面考核制度,從孩子綜合表現情況來給予一個更加科學的評估結果。顯然更有助於孩子身心健康得到良好的發展。

3掌握地道的外語

想要學習地道的外語,最好的辦法就是出國留學,完全浸入到當地的語言環境和文化環境中。

國外的互動式語言環境相對於國內的填鴨式應試教育更有優勢,使學生對語言的理解能更透徹、運用更靈活、溝通更順暢。

4靈活的教學模式

國外院校課程設置更加靈活多樣,學生可以根據個人興趣自主選擇課程,這更有助於鍛鍊和提升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造力。

教學方式多采用開放互動式,學生和老師可以更多地互動和交流,這不僅激發學生學習的靈感和興趣,同時增強了師生之間的情誼。

5讀名校的機會多

《世界名校鑑》中列舉了世界名校,如美國的哈佛、麻省理工、斯坦福等,英國的牛津、劍橋,澳大利亞的澳洲國立、墨爾本,德國的慕尼黑工大、柏林工大,而中國的大學並沒有躋身名列。

留學前&中&後對比,看完後你還想留學嗎?

6增加就業機會

在企業看來,一個有留學經驗的學生相對於國內的大學畢業生更具有自信、獨立性強、勇於挑戰等好品質。

學生通過在國外的學習,能夠將中國文化與國外多元文化巧妙的融合,並且熟練使用外語,使其能夠在國內求職者中脫穎而出。

學生在國外多年求學和生活的經歷,使其看待事物的眼光更遠,更獨特,這對企業的發展無疑是一大好處,這也無形中增加了其就業機會。

7獨立生活能力強

理論和實踐都證明,孩子的自理能力是鍛煉出來的。

在國外提倡獨立自主的環境影響下,孩子保證正常學業的同時還會勤工儉學,以減輕部分經濟壓力,這樣就能夠鍛鍊其獨立生活的能力,這對孩子將來適應社會有很大的幫助。

8節省時間成本

發達國家在教育方式、理念、教學設施上比較先進,能夠節省時間成本。

國內大學的標準讀書時間是本科4年,碩士3年,而在澳大利亞、英國、新西蘭等國,本科僅需3年,碩士只需1年,你可以比國內的同齡人早3年碩士畢業並開始職業生涯,這就大大節省了學習的時間成本。

9提升發展空間

很大一部分人群在國內已經擁有非常好的工作,並且收入頗豐,但是鑑於企業中的競爭壓力,認識到要保持持久的競爭力需要不斷地充電和學習;或者已經達到了一定的職位高度,覺得再難以向上突破了,這時候選擇出國深造可謂是恰逢其時。

10開拓人生視野

雖然現代發達的信息技術能讓大家通過媒體、互聯網去了解發達國家的一切,但這種表象的視覺體驗與在國外生活是完全不同的。

留學生活能極大地開闊視野、切身體驗多元文化、鍛鍊獨立生活的能力、培養坦然面對勝利和失敗的心態,並且以更全面的眼光理解生活。

量變產生質變,這些積極的改變集合在一起,一定能夠將人生大為改觀,走向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