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年金保險消失吧,買的人會越買越窮

讓年金保險消失吧,買的人會越買越窮


2018年,中國的健康險保費,在總保費中的佔比是8%,美國健康險保費,在總保費的佔比是40%。不是說我們國家的保險業有多落後,而是我們國家的“理財”類保險,在這些年賣得實在是太多太多了。


身邊的人你隨便問問看,問他有沒有買保險,有買過的人90%都是純粹的理財類保險,各種分紅型、萬能險、年金險、教育金等等。最需要的保障類保險幾乎沒有,或者遠遠不夠。買了健康險的人,又有多少個買了終身重疾險,又有幾個人終身重疾險保額足夠?


名字叫“教育金”的保險,買了後真的可以解決孩子教育問題嗎?無非就是個強制儲蓄而已。買了名字叫“養老年金”的保險後,你的養老金問題就可以解決了嗎?這個是真不能。買理財險的人,普遍都是錢並不多的人,又想讓自己的錢變多,以為通過買年金保險可以脫貧致富?通過買“理財”類保險後,會發現其實你的資金反而縮水了。

這些社會現象,只能用“悲劇”二字來形容了。


讓年金保險消失吧,買的人會越買越窮


一、悲劇一:雞肋的年金保險

市面上任何階段,一切養老年金保險都很雞肋,包括目前炒作停售的4.025%年金保險,沒有一款值得買。就拿目前最好的,過幾天就要停售的4.025%年金保險來舉例:


舉例1:當你有能力來配置養老年金保險的時候,其實已經晚了。因為沒有40年的時間,根本就不可能實現划算的收益。40歲時為自己配置養老年金,繳費50萬元,65歲退休時,每月能夠領取到的“養老金”是4575元。你覺得有意義嗎?累計投入24年,換來的是年化單利4.96%,有這50萬閒錢還不如提前把房貸還請,一切年金保險都不要買。


舉例2:30歲的你,假設你有50萬來配置養老金。65歲開始領取,每個月養老金是6783元。長達34年的投入,年化單利是6.82%。這個效果也只能說剛剛勉強實現了養老金的配置。但是,又有幾個30歲內的人,能拿出50萬的閒錢來買年金保險呢?



讓年金保險消失吧,買的人會越買越窮


舉例3:在你有能力的時候,給兒女配置養老金。給0歲小孩交50萬保費來配置養老金,在64年後,年化單利能達到15.23%,這種收益才有一定的價值,但是這跟你本人無關,受益的是你下一代,或者下下代。


所以,買年金保險無法實現財富增值,更不能讓你發財致富,只會讓你自己越來越窮。年金保險無論時間長短,都改變不了你的財務情況,只能惠予下一代。名字叫“養老金”的商業保險產品,根本無法實現養老金規劃,唯一能實現的只有社會養老保險。


讓年金保險消失吧,買的人會越買越窮


二、悲劇二:遠遠不夠的健康險

如果你是30歲左右,想想自己父母目前的保險有什麼,有充足的重疾保險嗎?身體一年不如一年了,醫療險還買得到嗎?未來10年、20年呢?某一天萬一確診了癌症,你會盡多大的力去為他救治?到美國或者日本救治,省下100萬元醫療費和多30%治癒率,兩者你會怎麼選?更可悲的是,悲劇有可能一代又一代的上演,等你老了後,依然得不到充足的保障,依然被迫選擇保守治療。


讓年金保險消失吧,買的人會越買越窮


三、悲劇三:無人理解的終身重疾險

健康險中唯一的核心是終身重疾保險,也是最正確最關鍵的配置。但偏偏各種牛鬼蛇神來攪局,百萬醫療險、定期重疾險、互助計劃,這些一切都無法給予你最需要保險時的保障。最讓人無語的是,居然越來越多的人偷換概念來誤導消費者,動不動就舉例5%的通脹率:“40年後50萬保額只相當於現在的6萬多了?”簡直可笑至極!


讓年金保險消失吧,買的人會越買越窮


四、最好的年金保險也不如終身重疾險

現在還來借停售炒作年金保險的,只能說在利益面前,絕大多數人都無法保持客觀中立,曾經還算比較有良知的公眾號,近期也在巨大利益誘惑下屈服了。下面我來一步步推理,幫你算筆賬:4.025%的年金保險的收益,其實連重疾險都比不過。


1、儲蓄型重疾險的“年化單利”測算

拿實際產品舉例說明:35歲女性,投保復星聯合健康康樂一生2019終身重疾險(產品已過時,只是形態方便於舉例),50萬保額,保障至終身,選擇最短的繳費方式,5年繳費,每年保費31225元。大家應該明白一個道理,躉交的保費肯定比5年繳的總保費要低。所以,我們保守來推算,就以15.6萬總保費來計算,假設一輩子不發生重大疾病,85歲身故,也就是50年的時間,15.6萬的本金變成了50萬,總收益是34.4萬元,總投資時間是50年,分攤到每年的收益是6880元,50年年化單利是4.4%,這個年化單利屬於重疾保險中的終身壽險的價值,當然只是重疾險遠遠不止這一點,大頭在風險成本上。

2、風險成本計算

你買的終身重疾保險,最關鍵的還是重大疾病的保障。這50年保險公司承擔的風險如何計算成價格?這個問題很容易推算。拿一款市場上比較廣泛認可的、已經有大量人群購買的1年期重疾險來計算。支付寶健康福1年期重疾險,下面是費率表:


讓年金保險消失吧,買的人會越買越窮


35歲女性購買支付寶健康福1年期重疾險,保障100種重疾+50種輕症(保障責任遠遠不如康樂一生),下面來看看保障到85歲一共要支付多少保費:

  • 35歲,首次投保的保費是695元
  • 36-40歲,續保保費是1225*5=6215元
  • 41-45歲,續保保費是2000*5=10000元
  • 46-50歲,續保保費是3020*5=15100元
  • 51-55歲,續保保費是4105*5=20525元
  • 56-60歲,續保保費是5610*5=28050元
  • 61-65歲,續保保費是8500*5=42500元
  • 66-70歲,續保保費是15535*5=77675元
  • 71-75歲,續保保費是24495*5=122475元
  • 76-80歲,續保保費是33500*5=167500元
  • 81-85歲,續保保費是45790*5=228950元

35歲——85歲總保費是718990元。


用這款1年期重疾保險來推算,很保守了吧,因為他不僅僅是保障責任少了很多,沒有中症、輕症只能賠1次,而且沒有身故保障。但是這款產品就代表了重大疾病風險的保障成本,因為銷售這款產品保險公司,也幾乎沒有什麼利潤。


3、儲蓄型終身重疾險的真正價值

再來回顧一下,35歲女性購買復星聯合健康樂健一生,50萬保額,保至終身,如果一輩子不生病,到了85歲去世,拿到保險公司的50萬理賠款。然後這50年來,還得到了保險公司價值71.9萬元的風險保障。


這裡要重點思考一下保險公司的風險理論:你這50年沒有得重疾,那是不是保險公司沒有成本?並不是,保障型保險就是風險對賭,你沒得病,保險公司也承擔了風險,也會產生成本,因為保險是大數法則,幾千萬人購買這個產品,你沒患重疾但是其他很多人患了重疾。

所以,35歲女性購買康樂一生2019終身重疾保險,85歲身故,理論總獲利50+71.9=121.9萬元。投入成本是15.6萬元,50年淨收益是121.9-15.6=106.3萬元,總收益率是681%,年化單利是13.62%,而且這是最保守的推算結果,實際會比這個數據更高。


讓年金保險消失吧,買的人會越買越窮


4、換個標的再次驗證

50歲男性投保康樂一生2019,30萬保額至終身,5年繳費,每年保費是34062元,總保費是17萬,假設80歲去世,獲得保險公司30萬理賠款。然後這30年間得到的重大疾病保障的價值,還是用支付寶健康福1年期重疾險來換算,總保障價值是:


3430+30150+46725+63750+95425+136725+182225=558430元。


80歲去世,理論總獲利是30+55.8=85.8萬元,投入成本是17萬元,30年淨收益是85.8-17=68.8萬元,總收益率是408%,年化單利是13.6%,而目前市面上馬上要停售的、號稱是買到既是賺到的4.025%年金保險,30年的年化單利僅僅是6.13%。


讓年金保險消失吧,買的人會越買越窮


五、4.025%年金保險的停售,是明智之舉

也許和我一樣,實在忍無可忍了。今年,銀保監會終於開始對“理財”類保險下狠手了,N多保險公司的4.025%預定利率的年金保險開始陸陸續續停售。最大原因絕不是擔心保險公司承受不起風險,最核心的目的是弱化“理財”類保險,進一步明確“保險姓保”的大方向,讓保險迴歸本質,讓更多的老百姓去買健康類保險產品。


很簡單的一個道理,如果4.025%的年金保險對於老百姓是好事,那為什麼要強制停售呢?難道怕老百姓佔到便宜了?


監管的所有方向都是為了老百姓。慢慢體會一下吧,每年這個時候,各家保險公司都在包酒店,包會議廳,想盡一切辦法辦法把你拉去聽他們的“專家”講課,專家講完課後,接連不斷的有人購買保險,臺上不斷有人領取活動獎品。你以為你看到的都是真的嗎?可能這些人全部都是託。

保險業要進步,必須弱化“開門紅”,讓保險迴歸本質。


讓年金保險消失吧,買的人會越買越窮


寫在最後:

前幾年保險市場上確實出現了一些不太好的行為,消費者從心裡上覺得買重疾保險是“花錢買”,而買養老年金保險是拿錢去“投資”、是用錢生錢,所以更容易接受。其實你們買到的的產品根本不能養老,也不能理財,只能讓你越買越窮。保險業,有些真理是永遠無法被顛覆的:

保險的意義,只是今天作明天的準備;生時作死時的準備;父母作兒女的準備;兒女幼時作兒女長大時的準備;如此而已。今天預備明天,這是真穩健;生時預備死時,這是真曠達;父母預備兒女,這是真慈愛。好好再體會一下這段話吧。


讓年金保險消失吧,買的人會越買越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