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文化——在中國最受人尊敬的一個姓氏

你好,貴姓?

中華上下五千年,盡在百姓中。

如果說,天下萬姓出炎黃,大部分人應該都會認可;那麼如果說,天下萬姓師仲尼,也是沒有太多問題的吧。

孔姓因為有了“文聖”孔子,才得以在中國的姓氏文化歷史當中散發出了無比璀璨的光芒,兩千多來,得到了世世代代華夏子孫的敬仰和尊敬。

那麼自古以來,中國人對孔子到底尊崇到了什麼地步呢,我們說中國自古分文武,武聖廟裡面居中的有關二爺、有岳飛、還有姜太公,但幾千年下來,所有的文廟裡頭的主位,永遠只有一個,那就是孔子。旁邊四配有十二哲,有的地方還有72賢,無論王侯貴胄甚至真龍天子,還是販夫商賈,到了裡頭都得作揖甚至磕頭,更別說那些奉孔聖人思想為人生信仰的讀書人,甚至說出了“朝聞道,夕可死也”之類的話。

姓氏文化——在中國最受人尊敬的一個姓氏

透過姓氏看歷史,孔姓最早應該是出自商朝的子姓,孔子就是源於這一個支派。另外還有從姬姓、媯姓衍生出來的,少數民族改姓的話,以滿清居多。清朝的統治者為了迎合政治需求,將儒家思想定為治國之本,因此在清朝版的百家姓當中,就把首位給了孔子。這也造成了後來大量的滿族人在思想上被漢化,因而改姓為孔。

說到孔姓的歷史,離不開我們的大成至聖先師孔子,當然如果要說孔子的故事,估計三天三夜也說不完,而且百度上面也有資料,這裡呢我們就聊下孔氏家族的一些故事。

姓氏文化——在中國最受人尊敬的一個姓氏

第一個講的就是內外孔之分。

在以前,孔子的後人稱作是聖裔,而且每代孔家的長子長孫都是要被當時的皇帝封為衍聖公的。並且作為衍聖公府在待遇上面也是相當照顧,所以就有很多同姓不同宗的人,想進入孔氏族譜裡頭,這些往往就被稱之為外孔或者偽孔。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五代時期的孔末,當時這個人在孔府裡頭當清潔工,結果趁著兵荒馬亂,幾乎把當時的孔府族人全殺光了,自己開宗繼位。當時候孔子的第四十三代孫孔仁玉僥倖逃走,一直到公元932年,才被當時候的皇帝重新加封,正本清源,孔仁玉也被尊為中興祖。不過從那以後,孔仁玉的後人和孔末的後人就有了外孔和內孔之分,並且兩支派系是永為世仇。

姓氏文化——在中國最受人尊敬的一個姓氏

第二個就是南北宗之分。

這又是怎麼回事呢,我們說孔子的家廟往往都說在曲阜,其實中國還有一個孔子的家廟,在哪裡呢,在浙江的衢州市。

北宋末年,金兵南下,當時候的宋高宗趙構就帶著當時的衍聖公孔端友跑到了浙江衢州,而且孔端友是隨身把孔家的傳家寶,相傳是子貢親手雕刻的孔子和其夫人的畫像,還有朝廷冊封的丹書鐵券這些東西都帶走了。金朝一看這可不行,我治理天下還需要這些讀書人呢,你老大都跑了,這些士子大夫哪裡管得了,所以就立當時孔端友弟弟的子孫,孔元措為衍聖公。結果就出現了兩個朝廷,兩個衍聖公,一南一北,一直到元朝統一中國,一看這不行,我也要立一個。

可能元朝覺得金人立的這位名不正言不順,所以就請衢州的這一位回大都重新冊封,結果卻被以先祖墓地都在衢州為由婉拒了,說願意把衍聖公讓給北宗,從此南北宗統一,由山東曲阜承襲衍聖公,衢州的就是大成至聖先師南宗奉祀官,一直流傳到民國後期。

姓氏文化——在中國最受人尊敬的一個姓氏

最後,我們衍生來聊一個話題,孔子作為一個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所奉行的教育和我們今天的教育有什麼不同?個人認為,古人的教育教的是學識,今天的教育側重的是知識,古人提倡師者,是先傳道再授業,最後才解惑也。

所以,雖然已經過了數千年之久,孔子及其弟子留下的思想,依然如明月皓日永不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