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幾十年最具影響力的科技——區塊鏈

互聯網第二紀的到來

未來幾十年內極有可能成為最具影響力的科技已經到來了!它不是社交媒體,不是大數據,不是機器人,也不是人工智能。一旦得知它是比特幣等數字貨幣的底層技術時,你可能會萬分驚訝。它就是區塊鏈。

當前它還不是世上最響亮的名詞,但我相信它將成為下一代的互聯網,並將承載每個商業、社會以及個體的希望。

互聯網第一紀——信息大眾化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我們擁有了信息互聯網。當我向你發送一份電子郵件、PPT或者其他什麼東西的時候,事實上我發送給你的並不是原件,而只是複製品。信息被大眾化了。但如果我向你寄出的是資產——比如錢、股票、債券、會員點數、知識產權、音樂、藝術、選票、碳權等,給你發個複製品確實不是什麼好主意。如果我要寄給你100美元,那麼我得確保我手上不再持有這100美元。長久以來,這種現象被密碼學家們稱作“雙重花費”問題。

未來幾十年最具影響力的科技——區塊鏈


大型中介機構充作信用媒介存在的問題

現如今,我們完全依賴銀行、政府、大型社交媒體公司、信用卡公司等大型中介結構,以建立經濟活動中的信任關係。這些中介機構的業務面極其廣泛,包括認證、人員識別,到清算、結算、記賬等各種商務活動中的各種業務。總體來說,它們做的非常好,但問題也在日益凸顯。

首先,它們是中心化的。這就意味著它們可能會被黑客攻擊,摩根大通、美國聯邦政府、領英、家得寶等都在這上面嘗過苦頭。它們把數十億的民眾排除在全球經濟之外,比如那些沒有足夠的錢在銀行開戶的人。

其次,它們是低效的。電子郵件只需一秒就能環遊世界,但通過銀行系統把一筆錢從一個城市轉到另一個城市則需要幾天或者幾周。從中它們也能得到大甜頭——跨境轉賬就要收10%-20%的手續費。

第三,它們捕獲我們的數據

,這意味著我們就不能將這些數據變現或者用來更好地管理我們的生活。我們的隱私正在被侵蝕。整體上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它們將數據時代的不對稱收益佔為己有。我們創造了財富,但我們卻面臨著更多的社會不平等。

價值互聯網

如果我們不僅有信息互聯網,還有價值互聯網——某個大的全球分佈式賬本運行在數百萬臺計算機上並向每個人開放?如果在價值互聯網上,從貨幣到音樂等各種類型的資產都可以不再需要強大中介機構而得以存儲、流動、交易、交換和管理?假設價值自身便擁有媒介?

2008年,金融業崩潰了,但值得慶幸是,一位或一群自稱中本聰的匿名人士在一篇論文裡為數字現金開發出一個協議,作為比特幣的加密貨幣的底層技術。這種加密貨幣可以讓人們在沒有第三方參與的情況下建立信任關係並進行交易。這個看似普通的行為卻擦出點燃世界的火花,無數人因此而或興奮、或恐懼、或興致盎然。

別被比特幣搞懵逼了——它是一種價格有漲有跌的資產,如果你是個投機者的話,你應該會對它感興趣。往大了說,它是一種加密貨幣,並不是由某個國家控制的某種法幣。是不是覺得它很屌,更屌的是這種技術的底層技術——區塊鏈。

於是在人類歷史上,人們第一次可以信任彼此並進行點對點交易。這種信任的建立並不是通過某個大型機構,而是通過合作,基於密碼學以及一些精巧的代碼。正因為信任是這種技術的本源,我把它叫做“信任協議”。

區塊鏈的工作原理

現在你可能正在琢磨:它是如何工作的呢?貨幣到音樂一類的數字資產並不是被集中儲存在某地,而是分散在被最高級別加密過的全球賬本上。當一筆交易完成,它就會被數百萬的計算機向全球發佈出去。在世界各地,會有一群叫做礦工的人,他們並不一定是年輕人,而是比特幣礦工。他們的指尖掌握著巨大算力——全球谷歌算力的10-100倍。這些礦工有多項工作。每隔十分鐘,象徵著整個網絡心跳的區塊就會被創造出來,這個區塊包含了過去十分鐘的所有交易。於是礦工們紛紛上陣,嘗試解出某些謎題

第一個解出謎題並驗證區塊的礦工就會獲得數字貨幣的獎勵,在比特幣區塊鏈的例子中,自然就是比特幣啦!接下來也是極為關鍵的一步:剛才的這個區塊是與上一個區塊相連的,並與過去的區塊組成一個區塊鏈。每個區塊上都會被及時地打上時間戳,好比是個數字蠟封。因此,如果我想黑掉其中一個區塊把同一筆錢支付給多人,那我不僅得黑掉這個區塊,還得把這個區塊之前包含整個交易歷史的區塊鏈全部黑掉;不僅要黑掉一臺計算機,還要同時黑掉被最高級別加密了的數百萬臺計算機,這一切還得在世界上最強大計算資源的眼皮子底下進行。很難吧!這遠遠要比我們今天的計算機系統更安全。這就是它如何工作的。

比特幣區塊鏈只是區塊鏈中的一種,還有很多其他的區塊鏈。以太坊區塊鏈是被一個叫做Vitalik Buterin的22歲加拿大人開發出來的。這條區塊鏈有一些超級厲害的功能,其中一項就是你可以在上面構建智能合約。顧名思義,它是能自我執行的合約,由合約負責處理執行、管理、績效、支付的事宜。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種合約還包含人們之間協商過的銀行賬戶。如今,各式各樣的項目在以太坊區塊鏈上進行著,從創立全新的股票市場交易平臺,到創造全新的政治家對公民負責的民主模式。

未來幾十年最具影響力的科技——區塊鏈


區塊鏈帶來的根本性變革——共同繁榮

【鏈信】是由鏈信國際基金會運作的首個基於夸克區塊鏈技術和夸克區塊鏈激勵機制的創新型全球化移動社交平臺,分國內版和國際版。國內版基於夸克區塊鏈激勵機制的優秀傳播屬性,日益受到大量優質內容輸出者的青睞,平臺側不斷匯聚和沉澱海量優質內容,使廣大用戶成為最終的雙重受益者。同時,國內版鏈信還包括線上商城、生活服務(水電氣繳納、話費充值),遊戲等版塊,之後還會有美團外賣,直播等十幾個板塊上線。為你的衣食住行提供來自區塊鏈時代全方位的便利服務。國際版除不贈送初始激勵以外,其他功能和國內版基本一致,主要面向海外用戶。鏈信普及區塊鏈的使命必將在鏈信全球化的進程中得以實現;鏈信讓社交產生價值的理念必將傳遍全球。

你為什麼應該關心這事呢?讓我來描述幾個它的實際應用。共同繁榮。互聯網的第一紀——信息互聯網——為人們帶來了財富,人們卻並未分享繁榮,因為社會不平等正與日俱增。這是當今世界上我們看到的所有憤怒、極端主義、保護主義和仇外心理不斷滋長的核心。英國脫毆是最近的例子。

那麼,我們能否找到新的辦法解決不平等的問題?因為目前僅有的途徑就是重新分配財富,向人們徵稅然後再分發出去。我們可不可以預先分配財富呢?我們可否通過民主化的財富創造改變財富在源頭被創造的方式,吸納更多的人參與經濟並保證他們得到公平的回報嗎?讓我來描述下實現它的五種途徑。


第一種:土地產權保護


你知道世界上70%有土地的人只有個脆弱的契據嗎?你在洪都拉斯有個小農場,某個獨裁者上臺後跑過來對你說:”我知道你有地契證明地屬於你,但政府的計算機裡顯示你的這塊地是屬於我朋友的。“這種事情在洪都拉斯屢見不鮮,而且這種問題無處不在。偉大的拉丁美洲經濟學家埃爾南多·德·索托(Hernando de Soto)把它列為經濟流動性方面存在的世界頭號問題,比擁有銀行賬戶還要重要。因為如果你沒有土地的有效契據,你就無法用它來貸款,也無法為未來做打算。

所以現在很多公司正在與政府合作,把地契放到區塊鏈上。一旦契據到了區塊鏈上,它就無法被篡改,你無法黑掉它。這為潛在的億萬人的共榮創造了條件。

第二種:真正的共享型經濟

很多作者都談到Uber、Airbnb、TaskRabbit、Lyft等企業是共享型經濟的一部分。這是個非常強大的理念:大家一起創造並分享財富。我的觀點是:這些公司並不是真的分享。事實上,這些公司之所以成功恰恰是因為他們不分享。他們把這些服務聚合在一起,然後將之出售。假設不存在市值達250億美元的Airbnb公司,而是存在一個基於區塊鏈的分佈式應用,我們將之稱作”B-Airbnb“,它從本質歸全部房屋出租人所有。當某人打算租房時,他們就可以在區塊鏈數據庫上篩選所有的標準,這有助於他們找到合適的房間,然後區塊鏈就會幫助訂立合同,識別當事人並通過系統內置的數字貨幣處理支付款。它甚至還能處理好評分,如果某人給某間房評上五星,那麼它就被評價了,而這是不可變更的。所以硅谷的這些大型共享型經濟攪局者有可能被擠掉,而這將有利於共同繁榮。

未來幾十年最具影響力的科技——區塊鏈


第三種:匯款剋扣的終結

發達世界向不發達世界最大的資金流動不是公司投資,它甚至都不是外來援助,它是匯款。這是全球的大遷徙,人們離開他們的祖居地,把錢寄回國內的家人。目前一年的匯款達6000億美元,而且還在增加,這些人卻在不斷地被盤剝。

Analie Domingo是個管家,她住在多倫多,每個月她都要去西聯匯款公司把現金匯給馬尼拉的母親。扣下10%的手續費後,餘下的錢會在4-7天內打到馬尼拉。她母親從來都不知道這筆錢什麼時候會到,每個星期她都要花費5個小時去收款。

六個月以前,Analie Domingo使用了一款名為Abra的區塊鏈應用。無需中介,她就用手機直接轉了300美元到她母親的手機上。然後她母親查看手機時,會有個類似於Uber界面的Abra”出納員“顯示出來。她點擊了一個離她7分鐘遠的五星級出納員。這哥們到了她家,給了她菲律賓比索,她把錢放到錢包。整個過程只需要幾分鐘,並只需要她2%的手續費。這對共榮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機會。

第四種:數字資產保護

數字時代最強大的資產是數據。數據實在是一種新的資產類別,或許它比之前的資產類別,如農業經濟下的農田,工業廠房,甚至貨幣等更加龐大。這種數據是由我們自己創造的,在人生大道上行進之時,我們就在身後留下了數據碎屑。把這些碎屑收集起來,就可以得到一你的虛擬鏡像。這個虛擬的鏡像對你的瞭解可能比你自己還要多,因為你可能不一定記得一年前你買過什麼,說過什麼,去過哪裡。但這個虛擬的鏡像卻不歸你所有——這才是問題所在。

現在就有很多公司正致力於開發出一個真正屬於你自己的身份“黑盒子“。當你在世界各地溜達時,這個”黑盒子“都會跟在你屁股後面,而且它非常非常”小氣“,它只會供出足夠讓你完成某事的丁點兒信息。很多交易,賣家甚至都沒必要知道你是誰,他們只需在意拿到錢。

15:19之後你的這個替身就開始清除所有的數據,並讓你從中獲利。這實在太牛逼了,因為它也能幫助我們保護隱私,而隱私實乃自由社會的根基。讓我們奪回這些由自己創造的資產,這樣我們就可以擁有自己的身份並負責地管理好它。

未來幾十年最具影響力的科技——區塊鏈


第五種:知識產權保護

大量的內容創作者都沒能得到公平的回報,因為知識產權系統被破壞掉了,打破它的是第一紀的互聯網。以音樂為例,音樂家在整個食物鏈的末端只能吃些殘羹冷炙。如果你是個歌曲作者,25年前你要寫出一首暢銷歌曲,賣出100萬張單曲唱片,你可能會得到45000美元的特許權使用費。現在,你的歌如果火了並被下載百萬次,你只會得到36美元,足夠你買一張美味的披薩。

格萊美獲獎歌手兼歌曲作者伊莫金·希普(Imogen Heap)正打算把她的音樂放到區塊鏈生態系統中。她把它稱作”Mycelia”。這些音樂自身一份智能合約,保護了她的知識產權。你想要聽她的歌?它是免費的,或者要向她的數字賬戶打入幾釐數字貨幣。你打算把她的歌放到你的電影中,這就是另外一回事了,這些產權都是被明確分類的。你要用它做鈴聲?情況又不同了。她說歌曲成為了一種商業,它在這個平臺上自己運行,並保護著作者的知識產權,因為歌曲自帶一個類似銀行賬戶的支付系統,所有的錢都會打到藝術家手上,控制這個產業的是這些內容創造者,而不再是這些大型中介機構。


不僅僅是歌曲作者,任何內容創造者,比如藝術、發明、科學發現、新聞報道等,各行各業中得不到公平報酬的人,利用區塊鏈,他們就可以將其創作的內容放到區塊鏈上運營。這實在太棒了!

以上列舉的是區塊鏈解決共同繁榮問題十幾條可能性中的五條,而實現共同繁榮則只是適用區塊鏈解決的無數問題之一。

實現共同繁榮的並不是科技,而是人。但我要對你說的還是那句話:科技精靈已經從瓶子裡逃脫了,在人類歷史的某個不確定時間點,它為某個未知的人(或一群人)所召喚。而這給了我們又一次機會,一次改寫經濟權力、舊秩序,以及解決世間最棘手問題的機會。只要我們願意去做。

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